百书斋 > 形山秘藏 > 《禅诗净解》宣化上人-忠孝仁义

《禅诗净解》宣化上人-忠孝仁义


  忠孝仁义

  王祥卧冰感龙神,郭巨埋儿报亲恩。鞠躬尽瘁诸葛亮,精忠报国武穆公。大义参天sx将,至仁救世渭水翁。宇宙灵魂唯正气,古今不朽万万春。

  忠、孝、仁、义:

  忠者,当效忠于国,每人生于本国,秉赋天职,要忠于民,忠于领导,克勤职守,为公忘私,为国谋幸福,为世界谋幸福,则不负此生矣。

  孝者,事亲克孝、克诚、克敬、克顺,时刻恪谨,不容有丝亳虚伪存在,或面从心违等行为。事双亲和睦,菽水承欢,以慰双亲于耄耋之年。人伦尽,天心顺,远离灾祸,诸事吉祥,太平盛世,不求而至。

  仁者,爱护一切众生。佛教提倡不杀生,此是真人之志。人人皆能如此不杀生,则世界战争永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何愁不实现耶?

  义者,利人,大公无私,至正不偏,坦坦荡荡,超然自得,内无忧患,外无斗争,则世界永远安宁。

  韩昌黎云:“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此观之,仁者爱人,义者利人。孔子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又云:“尽己之谓忠。”忠于职守。故知吾人品德基础,先从孝顺父母着手。(宣公上人水镜回天录)

  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灸,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

  郭巨者,字文气,东汉河内人也。家贫,养母至孝。巨有一子,年始两岁,巨语妻曰:“今饥贫如此,老母年高,供勤孝养,恐不安存。所有美味,每减与子,今母饥羸,乃由此小儿。儿可再有,母难重见。今共卿杀子,而存母命。”妻从夫言,不敢有违。其妻抱子往向后园树下,欲致子命。巨身掘地,欲拟埋之,语其妻曰:“子命尽未?”妻不忍即害,必称已死。巨掘地得一尺,乃得黄金一釜,釜上有铭曰:天赐孝子之金。郭巨杀子存母食,遂赐黄金一釜。官不得夺,私不得取。敦煌《孝子传》云:“郭巨专行孝养心,时年饥险苦来侵,每被孩儿夺母命,生埋天感赐黄金。”

  诸葛武侯,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隐居南阳,躬耕读书,淡泊明志,结庐而栖,号称卧龙,闻名于时。刘备跃马潭溪时,得司马徽先生之指引:“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于是三顾茅庐。先生感知遇之恩,誓死以报;故有六出祁山之举。于隆中策预知鼎立,不过尽人事听天命。出师表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忠报国,万古流芳。(宣公上人水镜回天录)

  岳武穆者,姓岳,名飞,字鹏举。北宋hn汤阴人。家贫力学,事母至孝。所谓“家贫出孝子,国乱有忠臣。”青年从军,母于其背刺“精忠报国”四字。在军中建立奇功,以寡敌众,旗开得胜。故宋高宗赐旗,书“精忠岳飞”。称为岳家军,百战百胜,令金人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一日,帝问:“如何能强国耶?”对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太平矣!”于朱仙镇大破金兵,有直捣黄龙之志,惜奸臣当道,十二道金牌召返京,以“莫须有”被害于风波亭,时年三十有九。壮志未酬身先丧,葬于杭州西湖之畔,后谥武穆,追谥鄂王。(宣公上人水镜回天录)

  sx将者,姓关名羽字云长,东汉sx解县人。汉末时,天下大乱,群雄蜂起,各霸一方,形成割据。此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志同道同,恢复汉室为己任。公为人忠心耿耿,大义参天,为公忘私,身不二色。保皇嫂在曹营,以策安全,秉烛达旦,苦读春秋,古今传为佳话。公之仪表堂堂,卧蚕眉、丹凤眼,赤面美髯,浩气凛然,望之肃然起敬,堪为人类之楷模也。封为汉寿亭侯,万世流芳。(宣公上人水镜回天录)

  渭水翁者,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据说当年周文王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于是果然在渭hb岸遇到姜太公,一番交谈后西伯大喜,将其请回,尊为太师。后助武王伐纣,开八百年江山。

  浩然正气育乾坤,古今中外惟此真。至大至刚养无害,照天照地利群伦。充满六合弥沙界,包罗万象遍刹尘。栽培灌溉菩提种,勿忘勿助了无痕。

  浩然正气者,周遍法界,包罗万有,照耀长劫,光辉今古,乃真善美之母体,假恶丑之克星。天地无此,不足以为天地。圣贤无此,不可以称为圣贤。正人君子无此,不为正人君子。国王大臣无此,不配为国王大臣。凡夫得此,转为圣人。圣贤增此,可为佛菩萨。故此浩然正气,即成佛之阶梯,返本还原之基础。(宣公上人语)

  倡兴孔孟重善良

  人心不古道沦亡,教育破产实堪伤。安定社会救国难,倡兴孔孟重善良。实行仁义礼智信,戒除杀盗淫妄汤。世人若能依此训,何愁治国不安邦。

  人心不古,追求时髦,把古来的道德仁义都忘了,所以道沦亡了。这一沦亡,就无路可走,因人心不古,尽追时髦,也没有德可做了;没有德行了,行道的路也断绝了,无路可走。

  大家想一想,这到了什么程度了,怎么没有路可走了呢?因为教育破产,斯文扫地,所以根本的问题,一般人都不知道了。

  古人读书明理,明白道理,知道做人的根本问题,不能舍本逐末。可是现在的教育求名利,古人求明理,现在的人求名利,今人读书第一个目的为多赚钱。这第一个目的就错了,你赚钱赚的多,旁人就赚少了,这是损人利己的事情。第二要竞争,为了竞争,忘了仁义道德,只见其利而不见其害,所以教育破产实堪伤,是令人很悲伤的一件事情。

  这种悲伤不是像一般人有什么哀痛的事情,那种悲伤是一时的,这种悲伤是永远的,是亡国灭种的,是令人无路可走的,因为没有教育的精神了。

  我们要想法子使社会安定,没有战争,把国家的困难也都解除了。我们应该提倡孔孟学说,尊重善良的人格,尊重忠君爱国的人。我们要实行仁义礼智信,人人要提倡实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人若提倡“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之德,人人能不违背五常,这世界就会好了。

  我们要遵守五戒,戒杀放生,要戒盗,不偷盗,要做该做的善事。淫是不邪淫,妄是妄语,汤是不喝酒,不喝迷魂汤。

  世界的人,无论哪一位,若能依照这个教训去做。何愁国家不兴盛,而治不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所以现在若要世界好,人人都应该提倡教育。有了好的教育,人类就懂得做人的根本,这是很要紧的。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老生常谈,是很古老的说法,不是的!其实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我在巴黎联合国讲演的时候,提到救世界不是靠原子弹、氢气弹、死光,这些东西是毁灭世界的;想要救世界,只有以中国文化道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就是救人灵魂的一种灵丹,也是救人生命最有效的一种良方,也是救治世界根本的一个道理。可惜我们人都把它忽略了,不会用它。

  其实想救现在世界的颓风,教育破产的问题,只有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的道理去消灭战祸。

  (宣化上人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三日开示于美国旧金山柏林根市国际译经学院)

  是非何须辩

  是非何须辩,真伪久自明。智者见真实,愚者行虚伪。善者学菩萨,恶者敢骂佛。平等大慈悲,普摄诸含识。

  是是非非在这世界上始终都是有的,不须辩论。什么是真的,是假的,久而久之都会露出来,都会证实的。有智慧的人,见到什么事,都是实实在在的;愚痴的人尽做假的事情,带假面具以为人家不认识。

  善的人会学菩萨,行菩萨道,利益人,布施给人,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教化众生;恶的人不要说人,佛他都敢骂。学佛的人对谁都是平等的,用一种慈悲心来待人;要普遍摄受一切众生、一切有情,也不需要怎样起对待。

  (宣公上人一九九零年九月十五日开示于台北中正纪念堂全民念佛祈福消灾大会)

  爱护你的灵性(宣化上人解《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些人想:“我长得很丑!”“我个子很矮,反正也没人喜欢我的长相,我也就不必保护这个身体了。”是吗?不对的!刘禹锡曾经作了一首(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样的道理,人也不贵长得高大英俊、漂亮,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人格。你有这个佛性,就是“灵”了。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陋室,就是一间简陋的小房子。虽然我的身体长得不漂亮,可是我有德行,也就是每个人原来具备的良知良能。你能珍惜运用它,那就够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此是形容这所陋室质朴无华,但它有一股脱俗幽清的风貌。石阶上长满了青苔,窗帘也映照着周围绿草的鲜润颜色。这完全是大自然的风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就是读书人,我的朋友都是有知识、伟大的人物,我从不与粗鲁或只字不识的白丁来往。所以,虽然我的房子很简陋,但我的朋友皆是非凡人物,大家共同切磋学问及做人的道理,不亦乐乎?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时就弹琴自娱,静时就细阅《金刚经》。这种境界多么潇洒,一点俗气都没有。无丝竹之乱耳,古时的乐器有些用弦丝或竹板造成,这些人所听的音乐都很清雅很高尚,不像现在的摇滚乐,把人吵得头昏脑胀。也不用每天赶着上班,坐在办公室里忙忙碌碌,受疲劳轰炸,这叫案牍之劳形。他没有那种紧张的生活,而是很优闲自在的。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在南阳,诸葛亮曾隐居在草庐;在西蜀,扬子云也曾住在一所简朴的小亭。此是举出过去两位高士、隐士,他们不贪慕世间浮华,而隐遁于陋室里头。孔子曾说:“何陋之有!”有什么丑陋呢?这不是很好吗?

  从这一首〈陋室铭〉看来,我们人也应该不贪求外表的华丽。只要你珍惜自己身体的能源,好好运用你的见闻觉知,则不辜负你本身的智慧佛性。大家要立好目标,勇往直前!

  念念真诚念念通

  念念真诚念念通,默默感应默默中。直至山穷水尽处,逍遥法界任西东。

  第一个‘念’字是心中所发出的念,第二个‘念’是从口中发出的,有之于心而形之于口。

  若只存有第二个念──口念的‘念’,便不能算是真诚的念了,所以念佛或念菩萨,心、口都要真诚。我们要念到心口合一,一而无二,不可随便地念,也不可散乱地念,又不可以夹杂其他的妄想而念,如能做到这几点,便可以称为‘真诚’了。

  有真诚的意念,就一定会有所感应。这感应是什么?就是凡夫的心与佛菩萨的光相通,所谓‘光光相照,孔孔相通’。默默感应默默中。

  ‘山穷水尽’是‘百尺竿头重进步,撒手天空另有天’的境界;念至山穷水尽时,简直是念而不念,打成一团,念成一片了,那时便可以‘逍遥法界任西东’。假若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便可以应念而往;要想倒驾慈航,回来广度众生,也可应念而回到极乐世界之东的娑婆世界,乃至一切法界,也无不可以应念而往,所以说:‘任西东’,所谓‘一如意一切如意,一自在一切自在’了。

  有人说:‘念佛得生净土,是仗佛力所接引。’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也可以说是不对,为什么?因为接引之说只是对机而言。而贪念的众生,都是希望能用力少而收效大,就如放高利贷,放出的少而收入的多,所以圣人随机应变,说出了佛力接引的话,目的是叫一切众生努力去念。

  其实他们念佛菩萨的名号而能往生净土,也是全凭自己的力量,为什么?想想念佛是佛替你念的吗?念菩萨的这一念是菩萨生的吗?如果不是,又岂能说是仗他力?譬如佛菩萨放光加被你,这也是你自己念佛或菩萨的功德所感。再拿打电话作一个例子,如果你自己不打电话,又有谁来接你的电话呢?

  所以念佛也是这个道理。这种希望仗佛力的接引而能生净土的心,其实就是贪心,就是依赖,是要不得的;我们修行要仗自力,打起精神,鼓起勇气,勇猛精进,应知果报并不是人家能够赐与的,所以念佛也可以说不是仗佛力所接引的。

  因此我们学佛,处处要真诚,不然便是虚伪,虚伪便会‘开空花,不结果’,所以学佛切记不要自己骗自己。其次,古人也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我们不可有依赖心,应知感应是自己所招,并非从外得来的。

  古人又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我们学佛的人,也要挺起胸膛这样说:‘佛陀本无种,众生当自强。’假如不是这样,整日依赖佛力接引,犹如富家子弟依赖父兄遗业,终会把自己害了,大家猛醒啊!

  (《西方极乐是君家》宣化上人谈念佛)

  阿弥陀佛大法王

  一句弥陀万法王,五时八教尽含藏。行人但能专持念,定入如来不动堂。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因为阿弥陀佛和十方一切众生都有大因缘。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就是他没有成佛以前,是一个比丘,名字叫法藏。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要度众生成佛的;其中有一愿是这样说的:“等我成佛的时候,所有十方一切众生,若念我的名号,一定要成佛;如果他们不成佛,我也不成佛。”

  阿弥陀佛这愿力,好像吸铁石那种吸铁的力量,而十方所有的众生都好像这一块铁,所以把十方的众生都吸到极乐世界去。如果吸不到呢?阿弥陀佛也不成佛。所以我们一切众生,若有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就都有成佛的机会。

  《阿弥陀经》是佛不问自说的。为什么不问自说呢?因为没有人懂这个法门,所以就没有人问;大智舍利弗尊者虽然当机,但是也不知道怎么样问。佛可以说是在忍不住之中,把这个最方便、最直接、最了当、最省事又省钱的念佛法门告诉大家;只要每一个人能专心念佛,念得“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就来接引你。

  所以这个法门是一般人所不能相信的,可是这却是最直接、最了当的法门;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不论你是聪明的人,或是愚痴的人,一样都可以成佛。

  生到极乐世界,那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从莲华化生,不像我们人要经过胎藏,极乐世界那儿是以莲华为胎,在莲华里住一个时期,将来就成佛了。

  一句弥陀万法王:这一句弥陀,禅、密、净总括无余。万法之王。

  五时八教尽含藏:五时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是:藏教、通教、别教、圆教、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这五时八教合起来,都在这一句弥陀里头包含了。

  行人但能专持念,我们无论哪一个人,能专心念佛,定入如来不动堂,一定到常寂光净土,到极乐世界去。(直入寂光不动场)

  我们末法众生就是以念佛得度,谁若想得度,谁就念佛。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我们大家不要忽略这个念佛法门。

  (《西方极乐是君家》宣化上人谈念佛)

  念佛三昧

  念佛能念无间断,口念弥陀打成片,杂念不生得三昧,往生净土定有盼。终日厌烦娑婆苦,才将红尘心念淡,求生极乐意念重,放下染念归净念。

  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你念到这一种念佛三昧的时候,你听这刮风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你听这下雨,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你听见一切的声音,都是在那儿念佛呢!所谓‘水流风动演摩诃’,水流的声音也是‘南无阿弥陀佛’,风动的声音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水流风动统统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了。这就是得到念佛的三昧。

  打佛七,天天念佛,这叫做什么呢?这叫种‘佛的种子’。你念一句佛,就种下一个佛种;念十句佛,就种下十个佛种。我们天天念百千万声佛,就种百千万这么多佛的种子;你把这种子种下去,将来一定会发芽的。你也不要管你念佛是散心念,是定心念。

  有这么两句话说得很好,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清珠投于浊水’,有一种清水珠,往水里一放,‘浊水不得不清’,无论怎样混浊的水,也都会清净了,澄清了。念佛这个佛号,也就好像清水珠,放到水里,水也清了。

  ‘念佛入于乱心’,我们这个心本来都是乱糟糟的,妄想纷飞,不知有多少,不是这个妄想生出,就是那个妄想来了;这个走了,那个来了;那个走了,另一个又来了,妄想好像海里头的波浪一样,没有停息的时候。那么这个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你这个乱心也就变成佛心了;因为你念一声佛,你心里就有一个佛,你念十声,就有十个佛,念百声、千声、万声,念得越多,这佛就越多。你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就有一个佛念;你念佛,佛也念你,有一种感应道交。

  由这两句话看来,我们念佛人种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你在念佛,就不打其他的妄想;不打其他的妄想,这就是你自性的功德。

  (《西方极乐是君家》宣化上人谈念佛)

  到西方了生死

  你念佛,我念佛,你我念佛为什么?了生死,化娑婆,处处极乐阿弥陀。无你我,有什么,万物静观皆自得。烦恼断,无明破,跳出三界大爱河。

  你念佛为的是什么?我念佛为的是什么?说一说看!有的愚痴的人就说:‘求佛帮助我,明天吃点好东西。’有的人又念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快帮著我,不要这么冷啰!’有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了‘我希望没有一切的麻烦,如意吉祥,平安快乐。’有的人念佛,为了不要再受苦。

  虽有种种的不同,但主要不是为著这个,那是为著什么呢?为著‘了生死’呀!

  这个‘了生死’,你们要把这种不一定的生死给了了它,不要这种没有自己、没有主宰的生了死、死了生。

  要有主宰。有什么主宰呢?我们愿意活著就活著,愿意死就死。愿意活著的时候,我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不愿意舍我这个寿命,就永远都活著。愿意死,我念著“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来接我去极乐世界,一点问题都没有;身无病苦,没有病;心不贪恋,心也不贪什么;意不颠倒,这个意也不颠倒;如入禅定,就好像入禅定似的,就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主要是为这个。

  ‘化娑婆’,把这娑婆世界也化成极乐世界,变成极乐世界,没有一切苦,但受一切乐。所以说‘处处极乐阿弥陀’,处处都是极乐世界,没有苦恼的世界;阿弥陀,处处是极乐世界,处处都是阿弥陀佛。

  ‘无你我’,你念佛念得你也没有了,我也没有了,佛也没有了,什么也没有了!说:‘那这个太危险了!念得什么也没有了,那不完了吗?’就怕你完不了,你若真完了,那就是解脱了。你没有真完,所以就不会完的。你若真完了,怎样呢?‘万物静观皆自得’,所有的世间一切一切,你都明白了,甚至于乌鸦为什么黑?白鹤为什么白?松树为什么直?荆棘为什么弯?你都明白了。

  这时候,你都明白了,烦恼就断了,无明也破了,‘跳出三界大爱河’,你跳出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大爱河。三界里边是个什么?就像一条大爱河似的!颠颠倒倒,你又讲爱我,我又讲爱你,爱来爱去爱死了还不知醒悟;等到来生,还是跟著这条路走,总也出不出去。

  有的人说:‘那我不愿意跳出这条爱河’,那你就再等一等啰!你停留下来,就是在这个地方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死轮回,一生不如一生,一死不如一死,所以就往下跑,跑来跑去就跑到河底下,上不来了,淹得更死了,真是淹死了!这个淹死是什么呢?就是堕落到极点,性化灵残了。或者变成一只小虫子,或者变成一只小蚂蚁,或者变为一只蚊虫,变成这种小小的东西,智慧也小了,福报也没有了,也很容易死,又很容易生。所以这叫‘一生不如一生,一死不如一死’。

  你要明白世界无论什么事情,都不是一定的。若有一定的,那是已经做成的;没有成事实的,就不会有一定,就可以有转变。好像我们每个人,本来没有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格,但你一念‘南无阿弥陀佛’,每个人都有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格了,就看你念不念。你若念,做不到的也能做得到,就是生西方极乐世界本来很困难的,但是也能做到;你若不念呢?做到的也做不到了。你若不念‘南无阿弥陀佛’,本来可以生极乐世界的,你一念就生了;但是你不念,就不生了,就做不到了。所以,世间的事情是无有定法的。

  《金刚经》上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一个方法。我们要发大勇猛心,不怕苦、不怕难、不怕冻、不怕饿,勇猛向前,走到极乐世界为止。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才是真的;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了生死才是最要紧的。

  念佛法门,有四种的念法:

  持名念佛。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闻说佛名,一心称念)。

  观想念佛。观想: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观相念佛。观相,对著阿弥陀佛相,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观相念佛。每一声佛,口里念得清清楚楚的,耳朵要听得清清楚楚的,心里要想得清清楚楚的,这叫观相念佛。

  实相念佛。即念自性法身真佛,就是参禅;你参禅,参‘念佛是谁?’找这个念佛的是谁!

  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法门,请不要看轻这念佛法门,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口里就有一尊化佛出来,这是当时有五眼六通的人都看得见的,所以这念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并且你这一念佛,你就会放光,妖魔鬼怪就都避而远之,跑得远远地。所以念佛的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这念佛法门,你不要把它看得真了,也不要把它看得假了。就在真假之间,你用功用得好了,它就变成真的;用功用得不好,它就变成假了。不单念佛法门是这样,所有一切法门都是这样。所谓‘邪人行正法,正法也是邪;正人修邪法,邪法也变成正了。’这是由人而论。

  所以我们现在修行拜佛的时候,也要作观想;观想什么?观想我们这个身体遍满十方无量诸佛国土,在诸佛国土,诸佛面前,我们向诸佛顶礼。你能观想法界,你的身体也就是法界那么大,所以才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念佛法门是最容易修行的一个法门,也是人人能修行的一个法门。只要你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将来临命终的时候,就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天天听阿弥陀佛说法,将来成佛。

  本来说是将来临命终的时候,念佛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也没死,那么我们现在念佛做什么呢?不错,死的时候有用,但是你活著的时候要栽培。好像你种一棵树,这棵树现在有十几丈高,这十几丈高的树不是今天才长的,是从以前一天一天长的,长到现在才十几丈高。念佛也是这样,你现在能念佛,等到临命终时,就没有病痛,没有贪心、嗔心、痴心,心也不乱,一心念佛,阿弥陀佛就会接你去了。你现在若不念,等临命终四大分张的时候,你就想不起来念佛了;除非有善知识帮著你、提醒你,叫你念佛;如果没有善知识,你自己就想不起来要念。所以要在活著的时候,就天天念佛,念得得到念佛三昧,打成一片了,到临命终的时候,自然而然你就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不会忘记南无阿弥陀佛。你不忘记‘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就不会忘记你,所以他就乘大愿船,用金台接引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是君家》宣化上人谈念佛)

  口念心念打成一片

  阿弥陀佛大法王,菩萨亲接往西方。朝夜持名专诚念,时刻观想善思量。一心不乱成三昧,万物皆空入莲邦。顿悟无生佛身现,妙觉果位自承当。

  这八句是赞叹阿弥陀佛为大法王:

  ‘阿弥陀’是梵语,中译为‘无量光、无量寿’。寿无量,就是福无量;光无量,就是慧无量。

  阿弥陀佛已得福慧双圆,因为佛具足慈悲喜舍、不自私,所以自己获得了福慧,也想令一切众生都获得福慧。所以发弘愿说:‘一切众生,谁肯念佛,便可成佛。’这‘阿弥陀佛’四字,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就称为佛法中的大法王。

  能念‘阿弥陀佛’的人,是具有很大的善根,不是任何人都会念的。只要你肯诚心念,不费钱、不费力便可得无量寿、无量光。或者有人说:‘这岂不是太便宜了?’这是因为当初阿弥陀佛修道的时候,曾经修种种的法门,经过千辛万苦都不能成功,所以发四十八大弘誓愿,只要众生肯念他的名字,就决定能往生到他的国土中,而成正觉,要不然他自己也不成正觉。所以,我们如果一发愿要念佛,就有一个电波好像雷达一样,传到阿弥陀佛的国土;等到临命终时,‘菩萨亲接往西方’,菩萨就会亲自来接引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朝夜持名专诚念:‘朝夜’就是时刻,也是动静;即动中念至静,静中念至动,亦即非动非静,这样才有感应,证明打给阿弥陀佛的电报已打通了。能这样专心持念,朝夜不停,念到行不知行、卧不知卧、**不知**、冷热不知冷热,人亦空,法亦空,便与阿弥陀佛打成一片;阿弥陀佛即我,我即阿弥陀佛,两者不能分开,故名‘专诚’。也就是没有一切杂念,不闻世事,不管俗务,时不知时,日不知日,便臻妙境。

  或者有人又说:“岂不成为愚痴之人?”

  实在是要养成你成为愚痴之人。所谓: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

  时刻观想善思量:时时刻刻观想阿弥陀佛的相貌光明,不要放松。

  一心不乱成三昧:时刻思量阿弥陀佛的善境界,不要想俗事俗务,要一心不乱,即入禅定。

  万物皆空入莲邦:什么忧愁烦恼都消除,而入莲华乡。

  顿悟无生佛身现:顿悟无生法忍,也就是能明白自己本来面目。

  妙觉果位自承当:‘妙觉’就是佛,也就是得到佛的果位,不是说你想成佛就是佛,是应该靠努力修成果位的。

  很多人对念佛的法门都还不清楚,对念佛都很马虎,功夫都没用好;参禅也就是念佛,念佛也就是参禅,会参禅的人才会念佛,会念佛的人才会参禅。参禅不但不能即身是佛,还可能把自己都丢了,甚至还有把佛都丢了,因为他在找‘念佛是谁’。

  念佛的人就是佛,心心念念都是佛,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佛。参禅的人还谈不到就是佛,因参禅是找佛,还不敢承担我是佛,参‘念佛是谁?’找来找去就向外跑了。

  念佛就是佛回来了,回到自己心里,不必向外找;念佛就是和佛打成一片,决定往生西方。

  你念佛,佛就念你,结果就成佛了,你们没有去研究,不知道念佛的好处。参禅也很好,但参禅要受苦,第一要忍腿痛,第二要时时看著自己不打妄想;参禅比较困难一点,念佛比较容易,你们就是不知道念佛的妙。

  我告诉你们一句真话,我最欢喜的事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我睡觉也念‘南无阿弥陀佛’,作梦也念‘南无阿弥陀佛’,站著的时候也念‘南无阿弥陀佛’;任何时候,前后左右都被阿弥陀佛占满了,因为阿弥陀佛要和我合成一个。

  能念到一心不乱,万物皆空,就能放下一切,而得到自在、清净,所以念佛法门是妙不可言。念佛念到有功夫时,口就不会觉得干,反而常常觉得如饮甘露水。但你不要执著,一执著就有贪心──贪饮甘露水之心;贪心一生,佳境就没有了。有时你念佛也会见光、见佛、见莲华等境界,但是不要贪著,你要是一贪著,一生起欢喜心,这个佳境就不现了。

  (《西方极乐是君家》宣化上人谈念佛)

  红莲遍地开

  寒岩飞雪满天白,红莲遍地此日开。重重无尽佛光照,念念有声法性栽。弹指功成遂我愿,刹那消融宿世灾。寂光清净常快乐,丈夫事毕畅所怀。

  这么冷的天气,这样来用功念佛,还算有点诚心,如果没有诚心,是做不到的。现在就是这样的寒冷──雪花满天飞;可是,我们这里反而红莲开放,这个莲华不同于世间的小花,而是大如车轮,有如西方净土的莲华一样。每个人念佛,每个人就有一朵莲华,将来都能花开见佛,悟无生法忍。十方诸佛都放光来照耀我们,好像来给我们检查身体一样,照照X光,看看谁有什么毛病,以便办移民手续,把我们接往到西方。

  多念一声佛号,便多一粒成佛的种子,来栽培我们未来的法田。念佛好像下肥料,念佛念愈多、愈诚心,将来莲华就会长得又大又美,所结的果实当然更圆满。念到专诚,一心不乱,那么临命终时,无病无痛,如入禅定,就往生西方自己栽培的莲华中;如果不念佛,就好像没有水、没有肥料,这个莲华就会枯干。假使能时时刻刻用功,就能遂愿往生,如弹指间一样的快速,同时还能消灭宿世的业障,获得寂光清净的快乐,这时也算满怀称意地完成了大丈夫事业。

  打佛七最要紧的,就是要念到杂念都没有了,好像雪的洁白没有瑕疵,所以说:‘寒岩飞雪’,寒岩比喻杂念,飞雪消则是返本还原,自性清净而能生红莲,因为红莲是为清净无染的人所生的。

  下面这个比喻,形容这个念佛法门,是简单容易成就的;虽然不甚贴切,但也不妨知道。

  我们众生在三界里,就好像是虫子被困在竹竿里头,想钻出来。修其他法门,就像这只虫子只懂得一节一节咬穿,经过每一个节而爬出来,这未免太麻烦了;修禅、律、教、密等宗,就有如上面的困难。

  修禅宗,要打坐,可是又容易堕入歧路。

  修律宗,要背熟无数的戒律,严守戒条。

  修教宗,要阅读很多教典,要讲经说法,还要分门别类判教别宗,所谓‘分别名相不知休,如海算沙徒自困。’

  修密宗更麻烦,要经很多阶段,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一级一级的修行,才能得证果位。

  另外,有一只聪明的虫子,只是在竹竿旁边咬破一个洞就钻出来。竹竿那么多节,就好像三界一样,很难跳得出来。旁边咬破一个洞而钻出来,就比喻念佛法门,横超三界,带业往生;这业是指宿业,不是新造之业。如果有人以为可以带业往生,那么便多造恶业,这就是明知故犯,罪更不可原谅,就算是阿弥陀佛具大慈大悲,也无法救你。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一日打佛七宣化上人开示)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270/2587622.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