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形山秘藏 > 第七七章:阿弥陀

第七七章:阿弥陀


  左轮:“胖哥,其实你给过我这本书,放在家中这么长时间还没看呢,惭愧,惭愧。”

  小磊:“我也没看,供在我家佛堂了。”

  胖哥:“供奉佛经是有功德的,了解经义、信受奉行,则功德更大!”

  左轮:“胖哥,讲讲宣化上人的诗词偈颂好不好?”

  胖哥:“我已经给你们讲了好多了!不过既然想听,我就再说几首:须弥推倒障碍除,性海澄清波浪无。彻悟本来真面目,般若常明万法如。这是讲坐禅的。坐禅,就是要清心寡欲,这是修行第一步功夫。清心,把客尘沉静下来。犹如一碗混浊的水,你若总动荡它,水总是混浊不能看清楚。若把混水放到器皿里静深不动,沙尘便沉底,这是降伏客尘烦恼之初步功夫。我们身体能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在这静坐的一刹那之间,能降伏客尘,使五欲之沙尘沉底,即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参禅可修定,参禅这种法门是无为而无不为。表面看参禅是无所作为,实在一个人参禅,就有一个人在法界中帮助正气伸张。如果每个人都参禅,世界上就没有战争了。虽然说‘久坐有禅’,但真正的参禅,不单只坐才有禅,站着也可以参禅,走路时、睡觉时,同样可以参禅,所以行、住、坐、卧也在参禅。用功的人不管闲事,时时刻刻照顾话头,念兹在兹地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参到极点,行、住、坐、卧皆有威仪。‘坐如钟’:坐得稳定,不可以像钟摆般摇摇幌幌。要端然正坐,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舌尖顶上颚,有涎液则吞进肚里去。‘行如风’:跑香时如疾风,风刮得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中不见人。因为用功时无人无相,所以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中不见人。慢行时,犹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立如松’:站立时,直着腰,轩昂地站立,好像大松树那样地直。‘卧如弓’:睡觉时,要托腮搭胯,右胁而卧,作吉祥卧姿势。永嘉大师云:‘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达摩祖师曾经有六次遭外道下毒,他明知是毒药,也咽进肚里去,可见他无我相,把生死视作等闲。人用功时,惊天动地鬼神泣,魔王也震惊;人用功时,魔王无能施其技,所以震惊了。我们若能二十四小时脚踏实地,分秒必争地用功,必然惊天动地。我们修行无为法,先从有为法着手,不怕跑香坐香的辛苦。跑香是有为,坐香是无为,故说,‘无为有为,有为无为;即有为,即无为。有为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有为。’。在禅堂里用功修行,修到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天地人都没有了,东西南北也忘了。这时候,一念不生,就全体现;全体大用,你都会得到。整天打妄想的话,功夫就不会相应,所以要用功到一念不生,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行、住、坐、卧都不知道,这时候,所谓“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这时的你,就和太虚合而为一,能和太虚合而为一,才能豁然贯通,忽然明白过来,这就是顿悟的境界。顿悟是平时用功,用到相应才能豁然开悟;如果平时不用功,就不会有顿悟。好像小孩子出生之后,天天被薰习,到时候就会说话,他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好比开了悟。到时候就会走路,当他迈第一步的时候,也好像开了悟。他怎样迈第一步呢?因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这种环境薰习之下,自然而然地会走路。我们用功也是这样,今天用功,明天用功,用来用去,功夫相应了,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就会开悟。这种开悟,或者是今生天天用功修行,时时用功修行,等到功夫成熟时,便开悟了,这是今生用功开悟。这时,有人说,‘我看见一个人,他根本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到禅堂不久就开悟了。这是什么道理?’这种情形是特殊的。今生他虽然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在前生是用功修行;不但修行,而且还是时时刻刻在修行,不过,只差一点点没有开悟,等到今生他遇到这种境界就开悟了。顿悟虽然是即刻开悟,但仍须靠前生所栽培的善根。好像种田一样,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获。如果在春天不下种子,到秋天怎能收谷?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修道人也是这样,无论开悟或没有开悟,都应该勇猛精进,努力向前,希望在最后一秒钟得到收获,认识本来面目。”

  小磊:“这就是所谓的克期取证了?”

  胖哥:“是啊,打禅七就是在七天之内参禅悟道,克期取证。宣公上人诗云:天翻地覆打禅七,摘星换月也无奇。无影山前回头看,真人常吹无孔笛。我们打禅七,参禅不要怕腰酸腿痛,要拿出金刚的志愿来,要用坚忍与恒心来参禅;要恒常不变,坚固不屈,时时刻刻都在努力用功。古来的大德高僧坐了几十年还在坐,可见修行不是那么简单容易,以为今天是牡丹,明天就是莲花,坐一天就可以开悟,所以大家要拿出忍耐心,参加坐禅。要如何专一呢?譬如女孩子追男孩子,或男孩子追女孩子,要像那样专心一致。能用这种诚心、坚固心,念兹在兹地参禅,则没有不成功的道理。坐禅就是像驯马师、驯猴师,很不容易的;虽然不容易仍然要坐,勉为其难。在这世间上,你要做哪一件事,都是不容易,很费力的,坐禅亦复如是,必要费一番功夫。你能将狂心野性、痴心妄想制之一处,功夫就会日增,而烦恼也日减。坐禅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境界,可以现出来。现出这个境界,无论是善的境界,是不善的境界,都不要太注意它。你太注意,就被这个境界转;你不注意它,就转这个境界。坐禅的人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犹如虚空那么大;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比一粒微尘还小;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身,根本就没有了,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身上很冷的,冻得忍不住;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这个身体热得也受不了;有的时候又觉得有一种境界,觉得自己这个身体比金刚更硬更坚固;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这个身体软如棉花,好像棉花这样软;有的时候,全身有一种动力,好像电推动机器一样;有的时候又觉得大放光明:总而言之这个境界是无穷无尽的,不过也不要着到这个境界上。你要着到这境界上就会走火入魔;你不着这个境界上它就没有事。在《楞严经》上说,任何境界你要是不作善的解释,像没有事情似的,那没有关系;你要是认为自己这个不得了了,有一个什么好的境界,这就会着魔的。你遇到一切境界,保持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种定力,就能转这个境界,而不为这个境界所转。参禅的人,对于生死自己能做主宰,来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所谓‘性命由我不由天’,就是阎罗老子也管不了,对你无可奈何!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出离三界的缘故。何谓来去自由?也就是生死自由,爱活就活,爱死就死,随心所欲,可是要注意,这种死并不是自杀,也不是服毒。我们的身体,好像房子,愿意外出旅行,到什么地方去,都是自由。愿意化。身千百亿,尽虚空遍法界去教化众生,任运自如;不愿意旅行,就在房子住。没有人来干涉。要晓得尽虚空遍法界,都在法身中,没有跑到法身之外边。大家辛辛苦苦来参禅,昼夜不停来用功,就希望生死自由,能控制自己的生命,对生死有把握,能做得主,那才是得到生死自由的境界。参禅的人,参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与虚空合而为一,到了这种境界便有开悟的曙光了。行行坐坐,坐坐行行,便是开智慧的钥匙。如果不参禅,不打坐,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不知道。不知道就糊糊涂涂生来,又糊糊涂涂死去,这样一辈子,多么可怜!用功参禅的人,开了悟,认识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得到大造大化的境界,将来能成就佛果,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地位。坐禅修定,是给我们法身之食粮。肉身天天要吃饭、穿衣、睡觉,忙忙碌碌,为衣食睡奔波。一天不吃饭也不行,一天不穿衣也不行,一天不睡觉也不行。这三件事皆不可少缺,每人都这样,缺一不可。可是,法身也要吃、穿、睡。打坐就是给法身天然的饮食,吸收虚空里的真营养品,令法身增长健康。打坐若入定了,就是法身在睡觉、休息;若不入定,法身仍然没有睡觉、休息。法身的衣服是忍辱,能入定,法身就复活。静坐久了,法身就能得到法味,能吸收虚空所含之真营养品。人肉身需要这三种东西,法身亦需要。我们修行,天天要着忍辱衣、入如来室(入定)、升如来座,这个法身不能一天不滋养他的。坐禅的目的就是要开智慧,所谓开悟也即是开智慧。有了智慧,就不会像从前那么颠倒,你若坐在此处身不动、心不动,便能入定;有了定,自然开智慧,而一切问题也迎刃而解了。佛没有什么地方与旁人不同之处,只是他有大智慧。大智慧,也即是神通,精神通达一切。智慧与神通二而不二,但这不是鬼通。鬼通是用自己的识心揣测,自命聪明,其实不是聪明。真正的智慧不用想,是自然知道,任运自在的。你有智慧,一切通达;若无智慧,则事事颠倒。明明是颠倒,自己还不知;若知道做错了,尚有得救;若做错了而又不知,就是很苦啦!。我们若想‘离苦得乐’,我们就要有智慧,有了智慧便不再苦了。若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不会生烦恼。其实这道理很简单,但坐禅必要拿出时间来,所谓‘久坐有禅,久住有缘’。参禅,即是清净其心;静虑,是要把思虑平静,把思虑收拾干净。这就是神秀大师所谓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把这道理懂了,便能立志修禅。修禅,要努力,要拿出忍耐心。腿痛腰酸也要忍。所谓‘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左轮:“参禅似乎很苦,念佛想来轻松……”

  胖哥:“念念真诚念念通,默默感应默默中。直至山穷水尽处,逍遥法界任西东。第一个‘念’字是心中所发出的念,第二个‘念’是从口中发出的,有之于心而形之于口。若只存有第二个念──口念的‘念’,便不能算是真诚的念了,所以念佛或念菩萨,心、口都要真诚。我们要念到心口合一,一而无二,不可随便地念,也不可散乱地念,又不可以夹杂其他的妄想而念,如能做到这几点,便可以称为‘真诚’了。有真诚的意念,就一定会有所感应。这感应是什么?就是凡夫的心与佛菩萨的光相通,所谓‘光光相照,孔孔相通’。默默感应默默中。‘山穷水尽’是‘百尺竿头重进步,撒手天空另有天’的境界;念至山穷水尽时,简直是念而不念,打成一团,念成一片了,那时便可以‘逍遥法界任西东’。假若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便可以应念而往;要想倒驾慈航,回来广度众生,也可应念而回到极乐世界之东的娑婆世界,乃至一切法界,也无不可以应念而往,所以说:‘任西东’,所谓‘一如意一切如意,一自在一切自在’了。有人说:‘念佛得生净土,是仗佛力所接引。’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也可以说是不对,为什么?因为接引之说只是对机而言。而贪念的众生,都是希望能用力少而收效大,就如放高利贷,放出的少而收入的多,所以圣人随机应变,说出了佛力接引的话,目的是叫一切众生努力去念。其实他们念佛菩萨的名号而能往生净土,也是全凭自己的力量,为什么?想想念佛是佛替你念的吗?念菩萨的这一念是菩萨生的吗?如果不是,又岂能说是仗他力?譬如佛菩萨放光加被你,这也是你自己念佛或菩萨的功德所感。再拿打电话作一个例子,如果你自己不打电话,又有谁来接你的电话呢?所以念佛也是这个道理。这种希望仗佛力的接引而能生净土的心,其实就是贪心,就是依赖,是要不得的;我们修行要仗自力,打起精神,鼓起勇气,勇猛精进,应知果报并不是人家能够赐与的,所以念佛也可以说不是仗佛力所接引的。因此我们学佛,处处要真诚,不然便是虚伪,虚伪便会‘开空花,不结果’,所以学佛切记不要自己骗自己。其次,古人也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我们不可有依赖心,应知感应是自己所招,并非从外得来的。古人又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我们学佛的人,也要挺起胸膛这样说:‘佛陀本无种,众生当自强。’假如不是这样,整日依赖佛力接引,犹如富家子弟依赖父兄遗业,终会把自己害了,大家猛醒啊!”

  左轮:“这么说念佛也不轻松啊……那么,整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唉……”

  胖哥:“一句弥陀万法王,五时八教尽含藏。行人但能专持念,定入如来不动堂。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因为阿弥陀佛和十方一切众生都有大因缘。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就是他没有成佛以前,是一个比丘,名字叫法藏。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要度众生成佛的;其中有一愿是这样说的:‘等我成佛的时候,所有十方一切众生,若念我的名号,一定要成佛;如果他们不成佛,我也不成佛。’阿弥陀佛这愿力,好像吸铁石那种吸铁的力量,而十方所有的众生都好像这一块铁,所以把十方的众生都吸到极乐世界去。如果吸不到呢?阿弥陀佛也不成佛。所以我们一切众生,若有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就都有成佛的机会。《阿弥陀经》是佛不问自说的。为什么不问自说呢?因为没有人懂这个法门,所以就没有人问;大智舍利弗尊者虽然当机,但是也不知道怎么样问。佛可以说是在忍不住之中,把这个最方便、最直接、最了当、最省事又省钱的念佛法门告诉大家;只要每一个人能专心念佛,念得‘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就来接引你。所以这个法门是一般人所不能相信的,可是这却是最直接、最了当的法门;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不论你是聪明的人,或是愚痴的人,一样都可以成佛。生到极乐世界,那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从莲华化生,不像我们人要经过胎藏,极乐世界那儿是以莲华为胎,在莲华里住一个时期,将来就成佛了。一句弥陀万法王:这一句弥陀,禅、密、净总括无余。万法之王。五时八教尽含藏:五时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是:藏教、通教、别教、圆教、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这五时八教合起来,都在这一句弥陀里头包含了。行人但能专持念,我们无论哪一个人,能专心念佛,定入如来不动堂,一定到常寂光净土,到极乐世界去。(直入寂光不动场)我们末法众生就是以念佛得度,谁若想得度,谁就念佛。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我们大家不要忽略这个念佛法门。”

  大邵:“好像有个名词叫做‘念佛三昧’的?”

  胖哥:“念佛能念无间断,口念弥陀打成片,杂念不生得三昧,往生净土定有盼。终日厌烦娑婆苦,才将红尘心念淡,求生极乐意念重,放下染念归净念。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你念到这一种念佛三昧的时候,你听这刮风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你听这下雨,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你听见一切的声音,都是在那儿念佛呢!所谓‘水流风动演摩诃’,水流的声音也是‘南无阿弥陀佛’,风动的声音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水流风动统统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了。这就是得到念佛的三昧。打佛七,天天念佛,这叫做什么呢?这叫种‘佛的种子’。你念一句佛,就种下一个佛种;念十句佛,就种下十个佛种。我们天天念百千万声佛,就种百千万这么多佛的种子;你把这种子种下去,将来一定会发芽的。你也不要管你念佛是散心念,是定心念。有这么两句话说得很好,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清珠投于浊水’,有一种清水珠,往水里一放,‘浊水不得不清’,无论怎样混浊的水,也都会清净了,澄清了。念佛这个佛号,也就好像清水珠,放到水里,水也清了。‘念佛入于乱心’,我们这个心本来都是乱糟糟的,妄想纷飞,不知有多少,不是这个妄想生出,就是那个妄想来了;这个走了,那个来了;那个走了,另一个又来了,妄想好像海里头的波浪一样,没有停息的时候。那么这个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你这个乱心也就变成佛心了;因为你念一声佛,你心里就有一个佛,你念十声,就有十个佛,念百声、千声、万声,念得越多,这佛就越多。你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就有一个佛念;你念佛,佛也念你,有一种感应道交。由这两句话看来,我们念佛人种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你在念佛,就不打其他的妄想;不打其他的妄想,这就是你自性的功德。”

  左轮:“据说有人念佛,在西方极乐世界就会有一朵莲花开放,念得越好,莲花开放得越美丽,若是那人不念佛了,莲花就会枯萎。”

  胖哥:“可以这么说。青黄赤白妙莲华,朵朵霞光照美加。我辈真诚念圣号,佛陀接引菩提萨。七日摩顶授佛记,百劫业障尽消化。切望诸贤更努力,西方极乐是君家。这首诗是宣化上人在美国加州所作。什么意思呢?青黄赤白妙莲华: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华,能放青黄赤白等光彩。我们每个人念佛,每个人就现出一朵莲华来,发心大的,现大的莲华;发心小的,现小的莲华。这朵莲华,随各人的心量而有大有小,能放各种颜色的妙光。朵朵霞光照美加:现在有这么多人来念佛,这佛堂就充满无量的妙光,好像七宝一样,光耀庄严而变成极乐世界;同时这种霞光,不只是照耀加州,也照耀整个美国,整个世界。我辈真诚念圣号:我们大家真诚念万德洪名圣号,不是单单为我们自己的利益,实际上也为整个世界祈祷真正和平,没有灾难、没有战争。佛陀接引菩提萨:所以虽然是念佛,也是在发大悲心,行菩萨道呢!要是能这样真诚来念佛,那么阿弥陀佛一定是亲手来接引你,‘七日摩顶授佛记’,将来生到极乐世界去,并且亲自为你摩顶授记。百劫业障亦消除:或者有人说:‘我已念很多佛号,为什么仍未消除业障,获得开悟呢?’你怎能知道你有多少业障呢?从无始以来,千万亿劫的业障怎能一旦消除呢?所以不要放松,要万分真诚,好像水已结冰,太阳一照,也会慢慢融化成水;像北极的冰洋,就是譬喻业障太重,或不诚心,虽然太阳高照,也不能融化。切望诸贤更努力:我很恳切地希望各位贤者,应精诚前进,实行三不退,大家共同努力把佛号念到充满大千世界,把一切天魔外道都吓退,一切病魔烦恼皆获得佛的感应加持而消除。这样便能清净自在,回到自己的极乐世界,不再像游子一样,东跑西逃,忘了自己的家。或者说:‘我没有忘记我的家,我家在某处某地’,这个五浊恶世的家不是永远的,是会败坏的。西方极乐是君家:你真正永远的家,是在极乐世界。”

  大邵:“真是好诗,好意境!”

  胖哥:“十万亿土本非遥,专一弹指入莲苞。无量光佛亲授记,善哉善哉汝品高。《佛说阿弥陀经》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这一位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之中的最第一,所以才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修种种的法门,经过无量无边无数阿僧祇劫,还没有成佛。他觉得修道这样地困难、这样地不容易,将来的人一定会生退悔心,不会像他自己有那么大的忍力来修行。于是他就发了四十八大愿,每一个愿力都是摄受众生速成佛道。其中有一个愿力,他说:‘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若有称我名号而不成佛的,我也不成佛。’所以我们这一切众生,可以说是很幸运的,遇见这个净土法门。阿弥陀佛在十劫以前,就把这么方便的法门,那么容易修行的法门,给我们预备好了。只要我们专一其心来念‘南无阿弥陀佛﹂,等到功夫成熟,机缘也成熟了,我们这个报身终了,阿弥陀佛就会依照他所发的愿力,接引所有念佛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多么容易的法门!我们藉著这个色身强壮的时候,修这个无量不可思议的法门,这是我们不要忽略的一件事情。在《大集经》上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千万人修行,其中不一定有一个人修行成功,唯独就是念佛这一个法门,才能到彼岸。念佛──你念佛,佛念你;佛念你,你又念佛;念来念去,即念即佛,即佛即念。那么能得到一心不乱,这时候可以带业往生。在阿弥陀佛没成佛以前,没有这个净土法门,那真是百千万亿人修行,没有一个可以很快成佛的。成佛虽是可以成佛,但是很慢的。现在有了阿弥陀佛大愿王发这个大愿,来摄受十方一切众生,所以我们十方的众生都有机会赶快成佛了。因此我们切记不要自暴自弃,自己错过一个好机会。这个良好的机会来了,我们不要错过,不要空过,不要把这个宝贵的时间放过去。时时刻刻地专一其心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必须要念到一心不乱,万虑皆空,念得阿弥陀佛亲身来给我们摩顶,念到阿弥陀佛放无量的光明接引我们往生无量寿国,花开见佛。这一些个工作要自己努力,自己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去念佛,不能希望有一个幸得。什么叫‘幸得’呢?就是侥幸而得。什么叫‘侥幸而得’?就说:‘我先不要念“南无阿弥陀佛”,等他们念的功夫都差不多了,把阿弥陀佛念动,念得阿弥陀佛在常寂光的宝莲台上站起来了,来给这个人摩顶,我等著这时候,我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也就帮我也摩一摩顶。’不要这样想,你要这样想啊,阿弥陀佛是知道你心意的。释迦牟尼佛说过:‘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释迦牟尼佛说过这话,就是代表十方诸佛说的,十方一切如来都是可以知道你的心的。你看,你这个人真是没有出息!念佛你还不老老实实念,你还想幸得、想取巧,这是一种虚伪的心了,不是真实的心。你要用──真实的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佛的声音,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要是声音太高,就把自己的气都伤了;要是声音太低,就容易昏沉,容易睡著了。我们打佛七,在坐著的时候,也可以默念‘南无阿弥陀佛’,令‘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总也不断,这叫‘金刚念’;又叫‘实相念佛’,端坐念实相。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是佛,你的念头就具足佛的智慧;你念念念佛,念念都具足佛的智慧。你念念不叫它空过去,不随便把它放过去,心里念的‘南无阿弥陀佛’,要念得清清楚楚的,耳朵听你自性的声音,也要听得清清楚楚的,这也就叫做‘返闻闻自性’,闻你那个念佛的性,也可以说是叫‘回光返照’。你念得‘内不知有内,外不知有外’;‘内不知有心,外不知有身,远不知有物’,这时候和阿弥陀佛的大光明藏合而为一,你想要不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时候也办不到了!你念到这种境界上,水流也是念佛,风动也是念佛,车声也是念佛,飞机声也是念佛,万事万物,有情无情,有声无声,都在那儿念佛呢!都是在那儿念‘南无阿弥陀佛’。到这个时候,你和阿弥陀佛已经是合而为一,你这功夫时时刻刻都现前,时时刻刻都在念佛三昧里头,也不出,也不入,也不能外,也不在内。这时念佛的功夫,就是得到一心不乱了。但是这不是这么容易得到的!你要苦一日、苦二日、苦三日、苦四日、苦五日、苦六日、苦七日,才能得到一心不乱;你若吃不得苦,就得不到这一心不乱。有的人就说:‘宣化法师,你连个字也不认识,还做法师呢!经上明明说的很清楚,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你怎么都称一个苦呢?’那个‘若’字就是不专一,是假设之词;譬如你一天,譬如你两天,譬如你三天,譬如你四天,譬如你五天,譬如你六天,譬如你七天,这都是譬喻。这苦就是实实在在地去受这个苦,苦一天、苦二天、苦三天、苦四天、苦五天、苦六天、苦七天,你若能苦七天,不退心,那绝对是一心不乱的。上人并不是不认识这个字,不过把这个意思变一变。上人再告诉你:‘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你受苦的时候不觉得苦,它就不苦了。并不是自己骗自己说,我明明受苦,怎么说是不苦呢?有这么一句话是‘苦尽甘来’──苦过了,那个甜的就转过来。譬如我们现在苦一天了;苦一天,甜还不会来的。你等苦的多一点,那甜的就现出来,最低限度,你可以喝到甘露水了。这甘露水,再讲一点你们不相信的话,你念佛念得诚心,你口里的口水就是甜的,那个甜味比蜜糖还甜,所以叫甘露水。这个时候你就应该知道了,是观世音菩萨来加被你念佛,他看你苦得很厉害,所以给你甘露水喝,那么你精神就多一点。你们谁有这种境界,就是观世音菩萨给你们甘露水喝了;喝点甘露水,就是灌溉你的法身慧命,所以这个用功是功不唐捐的──你用什么功,就得到什么好处。在打七的期间,只管去用功修行,说得多少都没有什么用,所以说:‘行的是道’,你实实在在去修行,西方极乐世界虽然说十万亿佛土,但并不是远,所以说:十万亿土本非遥,专一弹指入莲苞。无量光佛亲授记,善哉善哉汝品高。上人这首偈颂是希望打佛七的修行人将来得到上品上生:最高的那一品──这是上人对大家的心愿。”

  大邵:“哈哈……哈哈……”

  胖哥:“对于念佛法门,上人还有一首偈颂:念佛勿缓亦勿急,集中精神须菩提。妄想尽时佛自现,火里栽莲切莫疑。上人说:我们人在这儿念佛,要心平气和地来念,不要念得很慢,也不要念得很快,所以说‘念佛勿缓亦勿急’。你若慢了,就懈怠;若快了,就会有紧张的毛病发生,所以要心平气和地念得很自然。‘集中精神须菩提’,你要把你的精神集中,不要常常打妄想;常打妄想,这精神就不集中。精神不集中,念佛的功夫就会散失了。怎么叫精神集中?也就是专一,只有这念佛的一念,没有其他杂念。怎么说须菩提呢?须菩提尊者是‘解空第一’,不著一切相。你能念佛念得阿弥陀佛现身来给你摩顶,这功夫就差不多了。‘妄想尽时佛自现’,想要佛现身给你摩顶,你首先要没有妄想。什么是妄想呢?你一边念佛,一边想:‘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我能见著您?阿弥陀佛,您什么时候现身?阿弥陀佛,您什么时候手摩我头、衣覆我体?阿弥陀佛,您快放光照一照我吧!’这都是妄想。你有这种妄想,本来阿弥陀佛想要放光,因为你这么一个妄想,那个光就暂时不放了。本来阿弥陀佛想要手摩你的头、衣服覆盖你的体,因为你打这个妄想,阿弥陀佛就要等一等了。你就是求佛来加被你,这都是妄想。想念佛得到‘念佛三昧’,就是要一心不乱。所谓‘一心不乱’,就是什么妄想都没有,念得心清了、意也定。‘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你这个心要是清了,就好像水中现出月光;你若心是浑的,妄想纷飞,月光就不会照到水里去了。心清就是妄想没有了,好像那个水,一切的尘垢都沉到底下去了。你的心意不散乱,就好像天上没有云彩。所以,有这么两句古语说得很不错:千潭有水千潭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永嘉大师证道歌》也说得很清楚: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心同共如来合。这种境界都是说心清的境界、意定的境界。可惜呀!我们不会用功的人,越念佛,妄想越多;妄想越多,就越不愿意念佛,就好像那浑水,月亮照不进去是一样的。念佛法门又有一个譬喻,譬喻什么呢?就像一粒清净的如意宝珠,所以古人这么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这个清净的宝珠投到浑水里头,浑水一定要清的。‘念佛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我们用散乱心来念佛,这散乱心里边也有一尊佛了──你念一声佛,这散乱心里头就多一尊佛;念两句佛,就多两尊佛。所以这个念佛,也就是念心,念心也就是念佛。念心,就要心清;念佛,佛也就出现了,所以才说:‘妄想尽时佛即现’,你那个妄想没有了,佛就现出来了。‘火里栽莲切莫疑’,这念佛法门,本来是人不相信的,‘怎么会有这么容易的事情?一念佛就成佛了?真没有这个道理!’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费一番的辛苦才能成就;这念佛法门只是念念而已,也不需要什么功夫,也不需要用多少钱就成功了,这是太容易了。因为太容易,所以这个法门是不容易信的法门。所以佛说《阿弥陀经》是不问自说;为什么要不问自说呢?就因为没有人懂这个法门,没有人相信这个法门,这法门就好像在火里头生出一朵莲华,那么令人难以相信。虽然这个事情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你不要疑惑,一定能做得到的!一定能成佛的!如果念佛不能成佛的话,那释迦牟尼佛也犯了妄语戒。我相信释迦牟尼佛是真语、实语、如语、不妄语的,这位大觉者不会骗我们这些凡夫众生;如果念佛不能成佛,佛说《阿弥陀经》做什么?佛为什么又要没有事情找一个事情来干,说出《阿弥陀经》?由这一点证明,佛说这个不问自说的经,就因为这个法是太重要了,对于末法的时候更重要,所以说‘末法众生只有念佛才能得度。’因为这种关系,我们切记要生出一种信心来念佛;信真了,阿弥陀佛会接我们到极乐世界去成佛。你有这种信心以后,要发愿:‘我发愿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才能满我这个愿。’如果没有满我愿的时候,我天天要发这个愿──求生极乐世界──那么天天发这个求生极乐世界的愿,我们就要天天老老实实依法修行、依教修行。古人又有两句话说得也不错:修道之人心莫疑,疑心若起便迷途。我们对这个净土法门要深信、切愿、实行,实实在在去修行,这才容易成功的。”

  小磊:“打禅七是七天连续不断地参禅,打佛七是七天连续不断地念佛,是吧?”

  胖哥:“是的。宣化上人有一首诗:不可说时今又说,语言文字非妙科。各位欲得真受用,心心念念阿弥陀。又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个世界的众生都是颠颠倒倒,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迷而不觉,所以在没有事的世界,就要找一个事情来做,乃至于我们打念佛七,也是这样子。本来不需要打七的,可是我们自己不会用功,在平时不知道用功,所以才举行念佛七,大家集会到一齐共同来念佛,希望有所成就。你自己如果知道用功,功夫已经得到相应了,那么这打七是多余的;但因为你自己不会用功,所以功夫也不会相应的,因此大家集到一齐来互相帮助、互相提携。怎么叫互相帮助?譬如我这儿停止念佛了,你那儿还念呢,我听见你念佛的声音,把我这个间断的念又继续起来,这岂不是得到对方的帮助呢?互相提携,你勉励我,我勉励你,你看我不懒惰,那么我看你也很精进的,这互相一比较,自己就知道应该努力用功,这样就是互相提携。阿弥陀佛万法王,五时八教尽含藏。行人但能专持诵,必至寂光不动场。‘阿弥陀佛’虽然仅四个字,可是包括所有佛法。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每一部经典,都是有人请法,唯独《阿弥陀经》是没有人请法,佛不问自说。为何没人请法?因为没有人明白这种法。净土法门表面上看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阿弥陀佛’四个字,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典。‘阿弥陀佛’虽然只是一句佛号,但是你能念佛的名号,一切法你就都能明白了,所以说‘阿弥陀佛万法王’。‘五时’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是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教。这五时八教都在‘阿弥陀佛’这四字里包藏著,所以修行的人只要能专心诵持阿弥陀佛名号,一定能到常寂光净土的不动道场里。一般人误认为‘念佛是老太婆所作的工夫,不是有智慧的人该修行的’,这是错误的思想。念‘阿弥陀佛’这个法门,有智慧的人可以修,愚痴的人也可以修;这法门三根普被,三根是上根、中根、下根,都能得到加被。我们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呢?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和观世音菩萨最有缘。观世音菩萨是普门示现,有三十二应身;一切众生和阿弥陀佛更有缘,因为阿弥陀佛是观世音菩萨的师父,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往昔在因地未成佛前,为法藏比丘,曾发四十八愿,每愿都是接引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极乐世界只有男人,因为人是从莲华里生出来的;生在极乐世界的人,先托生到莲华胎里。我们一念佛,极乐世界的莲华蕊就长一些,念一句佛,花蕊就大一些;念佛愈多,莲华就愈大,等到大如车轮,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身来接引我们极乐世界去。我们的灵性在莲华蕊里,莲华一开,法身即现;所谓‘花开见佛’,莲华一开,就生出一尊佛来。极乐世界离我们有十万亿佛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莲华化生,所以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所有众生念‘阿弥陀佛’,就会生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曾发愿:‘等我成佛时,所有十方众生,若有称我名号者,皆生我国,莲华化生,得成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在娑婆世界,若有人念阿弥陀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来接引此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在将来末法时期,佛法会断灭,一切经典都会消灭,为什么?因为众生没有福报,罪业太深,没有机会可以看见经典。不要说将来,现在有些人眼睛没有毛病,但看经典的字却看不清楚,有所障碍,这都是业障,这就等于末法,有眼睛而看不清楚佛法。末法时期,一切经典都会消失,首先灭的是《楞严经》,再灭其他的经典,最后灭的是《阿弥陀经》。这部《阿弥陀经》比其他的经多住世一百年,度许多众生;过了一个时期,《阿弥陀经》也灭了,只有‘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住世了一百年,又度了许多众生;又过了一个时期,只剩‘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再住世了一百年,又度了许多众生;最后连‘阿弥陀佛’四字洪名也灭了,到那时候的佛法可以说是完全断灭了。《阿弥陀经》是佛不请自说,因为这部经太重要了。我们学佛的人,遇到这种法门,不要轻易放过。参禅的人,参‘念佛是谁’,足见我们过去都念过佛的,才知道参‘念佛是谁’;如果没有念过佛,而参‘念佛是谁’,你根本就没念过,谁念佛呀?根本没有人念佛,怎么可以说‘念佛是谁’。所以由‘念佛是谁’这个话头,可以知道我们在过去生中都念过佛的,不过有的念多,有的念少,有诚心念的,有马马虎虎念的。我们应当勤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

  大邵:“这话我爱听。”

  胖哥:“提得起,放得下,念佛是谁哈哈哈。放得下,提得起,谁是佛念嘻嘻嘻。不是你,不是我,你我之间人太多。也是你,也是我,须弥打倒谁也没。参禅要参话头。话头,即是话语刚开头,不是话尾。即是一念未生之前的一个预兆。最普的话头,是‘念佛是谁?’这个‘谁?’字,要把它拉长来参,细玩其味,就像一把金刚钻,要往心里头钻出一个窟窿来。找到是谁便开悟,但这不能靠想像揣测,或在心意识上参,而是要细细探索到你从未到过,从未知道的领域上。一旦破本参,豁然开悟,虚空粉碎,五蕴皆空。此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参到了这个境界,五蕴皆空,六尘不染,才是成佛的第一步,但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又要知道,参禅不同拼命念佛,不是拼命口念‘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好像叫救命似的。参话头,是要慢条斯理,细心在自性上摸索。所谓‘参悟’,参即是悟,悟必要参。其实‘念佛是谁?’也是一个妄想,但这是以毒攻毒,以一妄制诸妄,以一念息万念的法门。参话头是一个妄想,杂念是多个妄想。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所以用参话头的妄想来控制多个妄想,慢慢将妄想一个一个消灭,不再起作用。这时,无论什么境界来了,都不会迷惑,分析清楚,就不会走火入魔。古德说,‘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日着魔。’修禅定要谨慎小心,不可偏差,正大光明,不要给魔找机会。杂念是替魔开门,而参话头即是驱魔的法宝。参禅可以参‘念佛是谁?’或‘父母未生我前本来面目’或‘什么是不能没有?’这几个话头,你们能专心一致参究,必能得到好处。参禅这个‘参’,就好像用这么一个锥子锥窟窿似的,锥不透一定要锥,锥透了这叫破本参;把这窟窿锥透了,露出光明来了。在这个黑暗的屋子里边,窗户门都没有,就用这个锥子钻窟窿,钻出来一个窟窿,就透进来光明了。这就是你在一个愚痴人的时候,什么也不明白,就等于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一样,没有窗户也没有门。你用这个参禅的功夫,参透了就透进光明来了,这是参禅。又有一比喻,就像‘如猫捕鼠’,像猫捉老鼠似的,在那儿看着,看着,瞪着眼睛看进那个老鼠洞,这么看着,看着,老鼠一出来,上去一爪把这老鼠给叼住了,老鼠没有法子跑了。什么叫老鼠?就是你那个无明。你透出光明了,把老鼠给捉住了,这如猫捕鼠。又有一个比喻,好像‘龙养珠’似的。龙最放不下的就是那一粒珠。两个龙抢那一粒珠子。这个龙珠比它生命还宝贵,所以它总要想方法保护这个珠子。参禅的人,也就这样子,好像龙保养那个珠子一样,念兹在兹,这就是观自在。你若能观自在,这就念兹在兹;你若不能观自在,那就跑了!什么叫跑了?就是打妄想。你一打妄想,就不自在了;你不打妄想,那个时候就是自在。我现在再给你举一个例子,像什么呢?‘如鸡孵卵’,像鸡菢小鸡子那样子的。鸡菢小鸡子就这么想:‘我在这儿啊,这小鸡子到时候一定会出来的,一定会有一个小的小鸡子现出来。’你参禅也是这样子,就像那个老母鸡菢小鸡子似的。你看,‘喔!有一天我会开悟的。我用一天功,我自性就会现出一点光明;我天天用功,天天就会现出智慧光明来。总有一天我要和佛是一样的,无二无别的。’你这么参来参去,就像那个老母鸡菢小鸡子一样的,你有一天就会成功啦!这是参禅。坐禅要抓着小猴子,人心像野马,意像猿猴;若不把他抓回来,他就时时到处跑,精神分散,将能源耗费。自性的能源很宝贵,若无缘无故被小猴子浪费了,很不值得。现在要令野马不再不守规矩,令小猴子老老实实,要将心马意猿猴管着他。如何管呢?要用金箍拴着它,给它念紧箍咒,如〈西游记〉里,唐僧一给孙悟空念上紧箍咒,猴子便老实了。什么是我们的紧箍咒?就是参话头‘念佛是谁?’想找找‘谁’?小猴子便老实了。因为它不知道是‘谁’,故它便专心致志去找,既能心平气和注目凝神去找,它就不到处跑。你若能抓着猴子,使它老实了,你的功夫就差不多啦!。参禅,不是单单坐禅时才用功,而是行住坐卧都要用功,只不过坐禅期间更要专一。行,也参‘念佛是谁’;住,也参‘念佛是谁’;坐、卧,也是参‘念佛是谁’。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便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呢?即是‘念佛是谁’,要参这个话头。参禅这法门你若不认识,不明白,而像念佛号似的,以为念得越多越好,这是错误。不需要念得多,最好能拉长长声,念几个钟头也念不完,甚至参八万大劫也不间断,这才是真正参禅。为什么要参‘念佛是谁?’这‘谁’字本来也是多余,但因为我们人就像猴子,总要找事做,找东找西。若有个‘谁’字挡着,那些妄想也就没有了,这是以毒攻毒的法门,没有妄想才是‘时时勤拂拭’,参禅就是勤拂拭。为什么要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的法门。若没有择法眼,不认识真法,就不会参,不会参就是白费功夫。若不认识正法,就会跟邪法跑,故择法眼是最重要的。参禅的‘参’,就是观。观什么?观照般若。教你念兹在兹观自在,不是观他在。观观自己在不在?自己在,就能参禅打坐,用功修行;若是不在,在那儿打妄想,想入非非,那就身在禅堂,心跑到纽约去观光,或是到意大利去旅行,到处去攀缘,所以就不自在了观自在就是菩萨,观不自在就是凡夫;观自在是天堂,观不自在是地狱。如果观自在,心未跑出,才能行深般若波罗蜜。此身在参禅的时候,继续不断的参,绵绵密密的参,这才算是行深般若,找到智慧。得到大智慧,才能到达彼岸。参禅的密诀,就是朝也思,夕也思,思什么?思‘念佛是谁?’今天也参,明天也参,天天在禅堂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是在短期能尝到禅的味道。要经过长时间才可以。有了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功夫,才能照见五蕴皆空。参禅,秘诀在专一其心,所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万物得一,各正性命”,故‘一’为万物之始,但还不是究竟法。虽云‘得一万事毕’,但若在这个一生出执着,便落二、落三,犹不是真空。什么是真空?就是零。这个零,像个圆圈,是无大无小、非内非外、无始无终,不落于数,但所有数目都未曾离开它。修行,要从一修回到零。从这个零,能发生无量无边的作用,虽云‘得一万事毕’;但到了这个零,连一事也无,这时,‘一法不立,万虑皆空’,是究竟解脱!”

  左轮:“究竟解脱,这可是个漫长的过程……”

  胖哥:“菩提大道直又直,不可弯曲莫幸致。真心求法必感应,假意因循浪费时。勇猛精进忍弗退,布施持戒修智宜。有日完成波罗蜜,十方诸佛会莲池。这也是宣公上人的偈颂啊:我们修菩提道,必须念玆在玆,时刻谨慎,丝毫不可放逸。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勤修菩提道,净化诸业门。增益福慧,培植善根。灌溉心田,润泽德身,使能受横逆之来,泰然处之而不动,了然识之而不瞠。养成大拙,忍人不忍。实践笃行,不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沽名钓誉,为德中之贼,道中之伪者;必须立志奋发,脚踏实地,向光明大道迈进,直至成佛,永不退转。”

  左轮:“可是这个过程会遇到很多障碍。”

  胖哥:“逆来顺受波罗蜜,知识助我提达多。宿世恩怨今当报,往劫冤缘此际清。认账还债莫拖欠,立功赎罪勿枉活。明了善恶慎因果,深渊薄冰岂易逃。吾人出于世,有为还债而来,有为借债而来,有为修道而来,有为造业而来,有为名而来,有为利而来,有为食而来,有为色而来。自既不知,宿世因果,断惑住流。更不欲知往昔善恶宿缘,改过自新。因循塞责,苟且将事。虽有智者。欲知宿命,继续圣因,亦甚不易。豁然贯通,恒常不变,含辛茹苦。缘以无明难破,障碍重重;有漏难填,疑云片片。真欲明了者,必须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怨天,不尤人,克己复礼。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遇事逆来顺受。逢人和蔼谦恭。忍人所不能忍,让人所不能让,吃人所不能吃,受人所不能受。因知俗人,多数以怨报德。此正所谓成就吾之忍力耳。凡横逆相加。及毁谤者。皆我之进德修道善知识也。”

  小磊:“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该怎样保持正确、清明的见地呢?”

  胖哥:“这就需要我们时时清醒,了了常明了。所谓:如如不动降魔军,了了常明照众心。大公无私修正法,至中勿偏守规箴。骄傲习气当拂拭,自赞行为要扫清。克己复礼勤策励,佛教功臣救人群。佛徒必须具择法眼,认清真理,明辨是非,不可人云亦云,同流合污,鱼目混珠。以假乱真,将贼作子。自误误人,自欺欺人。犯大妄语,堕拔舌狱,永无出期。例如有等修道者,不求明眼善知识,盲修瞎炼,愚不可及。竟至大言不惭,自谓我得上人法;或谓我已开悟;或谓我已证果;或谓我是某某菩萨转世;或谓我乃齐天大圣下凡。甚至妄言我已成就佛果。如此种种,邪知邪见,不胜枚举。此辈皆魔王子孙。波旬眷属。骄慢自大,贡高欺人,破坏僧团,毁灭佛法。吾等为卫护正法,伸张正义,要抖擞精神。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瞠痴。则魔王知见及学说,不攻自破矣。”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270/2587585.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