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煌汉 > 第八章 道德何先生

第八章 道德何先生


  何为道,何为德?

  道就是规矩,规则,秩序,法令,真理,公理之类一系列准则。

  道有多种,天道,地道,人道。天道即是宇宙存在,不可违背,不可逾越。地道是有适应范围的,或许适应一座山脉,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或许适应星空之下,但不能适应星空之上。比如牛顿力学三大定律。这就是地道。而人道则是后天约定俗成秩序和法令。因人而生,因人而易,也因人而亡。

  德其实是人性人情。无人则无德,无德则无人。德一体三面,有阴、阳、蒙三解。具体到某一人某一事,对某些人,这股力量属于阳,而对某些人,这些力量属于阴,对某些人,这些力量属于蒙。

  譬如在华夏发生了一场杀人案,正方属阳,反方属阴,无关的人属蒙。这三者是可以并且是不断转化的。

  世间万物都逃不过情理法三字,理法就是道,情就是德。

  然而,朝廷德在道先,先论人情,再论理法。政府道在德先,理法高于人情。煌汉军政府,便是道在德先,先讲理法,再说人情。

  或者讲,德治法治,朝廷是德治高于法治,而政府是法治高于德治。不过这是华夏文明和附属华夏的那些个文明的特质。西方文明,是以私法家法变为公法,天地人三道混为一谈,甚至以人道为地道,以人道代天道,所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华夏后世以西方为师,确实是被狠狠的坑惨,等到想要从坑里爬出来的时候,则需要更大的努力,更大的牺牲和奉献。当然,也承担更大的风险。

  此刻的王摩,正在六韬武学中为新晋的士官讲战争。

  “所谓战争,一言以蔽之,就是刻意的大规模杀伐与破坏。按照规模的大小,战争可以分为战斗、战役、战争三种。战争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占据战略,战术,战备三方面的优势。”王摩拿着一根戒尺,将自己知道的一些东西讲给这些新晋升的士官听。

  这其中,包括他自己的亲兵罗大牛等人,包括在前几次战斗中表现优异获得晋升的士兵王动、王宁等人,包括最近表现突出的武学学员王思汉,王卫华,王启年等人。

  其实说起对战争的研究,华夏早就有了许多理论,《六韬》、《武经七书》等等,只是,古时候限于传播手段,更重要的是压制武人力量的现实需求,这些书是被严格控制在少数人手中的。但就在华夏社会,小到吵架骂街,大到平乱剿贼,几乎无日不战,斗争的方法深入骨髓。乡野小民都是狡猾狡猾的。所谓游击战运动战什么的,其实也就是批个小马甲换个说法,古代老早就有类似的战法。

  所以,王摩不准备教太假大空的东西,他准备给他们普及一点实战方面的战术。理论方面,苦读《孙子冰法》、《三十六计》等书就成了。

  关键是,随着热武器的大规模装备和更新换代,旧有的战术、战略、战备思想跟不上,这才是屡战屡败的根源。后世华夏更是用了数千万人的牺牲来完成了这一整套理论的摸索和更新换代。

  王摩有的就是这种先发优势。

  所以,下面的学员就开始听他各种神侃了,什么海陆空乃至天军,什么斩首战法,闪电战法,地道战法,什么信息战,总体战,商战……听得他们这些人茅塞顿开,五体投地,第一次知道,原来,仗还可以这么打!

  “报!”门外突然跑进来一名军士,手里拿着一封信,直接冲进了教室。

  按照煌汉最新定的规矩,这样的信,优先级肯定靠前,属于特级情报。所以,别说是讲课,就是拉屎,也得马上交给王摩和相关的人员。

  “今天课就在这里。”王摩挥了挥手,大踏步接过信,撕开仔细查看。

  信的内容都是加密过的,只有少数人才知道解读方法,王摩自己早就烂熟于心,所以,很快他就搞清楚了里面的内容。

  里面说,星河卫某位地煞成功散步谣言,如今,京师内人心惶惶,已经各种手段齐出,要求彻查各路大军通贼一事,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被革职查办,调任了满人新贵荣禄。

  清廷内部矛盾重重,不仅仅是满汉矛盾这个大杀器,还有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帝后之争。

  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同治十三年(1874年),被慈禧太后立为皇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但慈禧很快弄死了慈安,然后自己一人独揽大权。甚至,同治皇帝留下辅佐光绪掌握朝政的辅政大臣,都被慈禧杀了个七零八落。比如王闿运曾经投靠的肃顺,就棋差一招,满门抄斩。

  随着光绪的渐渐长大,他亲政的日子越来越临近。他得有自己的人手,也有人看好他,所以,逐渐有人投靠光绪,或者直接被慈禧指派着辅佐光绪。

  问题是,慈禧恋栈不去,不肯放权。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光绪今年已经快满14岁,别说亲政,连平时想做点什么都处处受到慈禧的掣肘。

  这些事情,旁人不知道,王摩还不清楚么!后面所谓的戊戌变法,说白了,还不是年少的皇帝想夺权,轻信了人,被人玩弄在鼓掌之中。

  所以,王摩早就做了布置。至少有三位天罡在北方负责此事。

  一则,宣传满汉矛盾,在民间传播民间疾苦,挑动旗人和汉人和其他人的矛盾,在朝廷则挑动满臣和汉臣的矛盾。要知道,那些满蒙大臣,一直都在觊觎汉人督抚和朝中汉臣的职位,从蛮清立国开始,这就是一直梗在满汉大臣心中的一根刺。

  何况如今天下强兵大多掌握在汉人督抚手中,就好像在满人头上悬了一把刀似得,谁知道什么时候落下来。他们怎么可能不提防。

  再加上和法国人打的时候,汉人竟然能打过法国人,而且,大将冯子材等人事后对朝廷多有不满,刘坤一更擅自和洋人签订各种协定,委实犯了他们心中大忌。

  这些就算不挑拨,也是随时可以爆炸的炸药桶。

  二则,天罡地煞还负责挑逗帝后之争。在民间宣扬叶赫那拉氏覆灭满人的耀眼,宣扬慈禧欲做女帝的谣言,散播慈禧**恭亲王奕?,用完就甩,还有各种谣言。

  这种说的有板有眼的谣言,让人摸不清楚真假,也让有心人推波助澜,闹的原本就有的矛盾和纷争越来越大。

  天罡地煞都是初哥,露出了不少破绽,被顺藤摸瓜的抓住了一些把柄,让人知道,大部分谣言的根源来自于煌汉。

  恼羞成怒,狗急跳墙的某些人是真的急了,所以,迫不及待的下了两道命令。

  一是以荣禄代升允,整饬兵马,准备一举剿灭煌汉反贼,一是准备查审刘坤一和他部将,随时准备换人。

  这条情报非常重要,因为,升允一换,煌汉北面的压力就不是一丁半点了。

  凭良心说,陕甘总督升允这个人呢,官声还可以,据说还算清廉。问题是,此人无能!所以,煌汉这边才能如鱼得水的在汉中,在陇东从容的按照自己的布置进行安排。

  若不是因为后勤、人员素质等很多方面的因素,恐怕陕甘至少三分之一的土地在十天之内可以尽数归入煌汉的统治。

  升允是个好人,真心是好人。这好人一走,来了个满人少壮派荣禄,陕甘均势会被打破,所以,煌汉得提前布置。

  再说刘坤一,他纠合贵州湖南的苗人,死死的挡住刘汉数十万大军轮番攻击。但现在慈禧派了人来给他穿小鞋,找麻烦,他还能不能这样挡住,那就是个大问题。

  如果挡不住,刘汉就会冲破他们的封锁线,若是他们杀入贵州云南,很快裹挟起更强大的队伍,那麻烦真的大了。

  因为,相比蛮清,流寇也好不到哪去,他们的破坏性和蛮清差不多。

  苍生何辜,这样一来,遭罪的不还是华夏百姓么,他们不心疼,王摩心疼。

  如果挡住了,刘汉久久无功,此路不通,势必会想打通其他的路。到那时,要么东北进发,与煌汉争夺川东三峡,要么西进,强攻成都,要么西北进发,走汉中。

  所以,与煌汉的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万一要是突然袭击来那么一下,或许川北大好局面就要毁于一旦。

  王摩能不急么!

  要知道,他们数次给川东刘汉输送金银换取人口和其他物资,早就被眼红的刘汉各军头盯上了。到处都在传扬煌汉拿到了当初翼王石达开和王聪儿留下的财宝,所以,川北贫瘠之地才会如此富裕。

  川东几乎已经被他们瓜分完毕,说刮地三尺,可能都还不止,这附近最有钱的,除了川中就是川北。要不是刘坤一威名太盛,威胁太大,他们早就不和刘坤一纠缠,调转枪头去川中川北发财去也。

  “川北要保,川中更要保。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主动出击。”王摩一锤定音。“打到他们服,打到他们怕,打到他们不敢招惹。”

  PS:我还活着……其实是去成都参加了个婚礼,然后回来,然后医院去潇洒了下。不多说,补更,慢慢补更!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233/2365480.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