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狂想之三国 > 124 得才续

124 得才续


  124得才续

  ---

  在回城的路上,头顶白云飘飘,日照温暖,蒋武与戏杰策马悠闲而走,顺便看看深秋的风景,那是视界开阔,漫野旷然,干枝清晰,落叶纷飞,凉风拂面,水波爽荡,身后是群山叠峦,前方巨城巍峨,旗帜展扬,左边江水滔滔,右侧田间农人劳作,仰头挥汗,欢笑繁忙,

  蒋武顿时心有所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诗啊!主公好文采,此诗简单易懂,寓意深刻,肯定会流传甚广,如此,可以突显主公贤明!不知可有诗名?”戏杰是一脸的笑意,含着崇拜欣赏的意味。

  “就叫悯农吧!”蒋武脸上红光一闪,又恢复了,点头回答。

  “真是画龙点睛,主公大才啊。”戏杰轻捋美须,回味着。

  “呵呵,偶有所得,志才夸的太过啦。”蒋武笑道。

  “主公太谦虚啦,嗯,主公本来就有侠名,没想到文采也是很好,又有了贤名,对目前的招募人才大计,可是非常有利啊,不如,稍作宣传,那么,必然人才汇聚,主公只需等着挑选即可,如此,事半功倍啊!”戏杰想到深处,眼神闪亮,精气神高涨,兴致十足。

  蒋武会意大喜,“好,志才主持情报,正好执行此计,真是期待啊,呵呵。”

  戏杰立即坚定答应,“一定不负主公所托!”

  于是这首诗快速的传遍整个荆州,并逐渐向外州流传,如此,蒋武的名声暴涨,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

  这对外州的人才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至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荆州的还未出仕的就更是坐不住了,也等不及别人推荐,来个自荐吧,

  比如有: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梁鹄,字孟皇,安定人;蔡睦,济阳人;王隽,汝南人;越戬,京兆长陵人;隗禧,京兆人;颖容,陈国长平人,

  蒋武非常惊喜,虽然这些人才暂时还没有发现他们的特长,但都是素质不错,都是士族的代表,知识丰富,见多识广,有着深厚的底蕴,用在哪里都是可以,于是都给了薄曹从事的头衔,辅助蒯良搞内政,又以迁徙流民屯田为主,

  或者做一地县令,锻炼几年,都是人才的有力的补充,这才使得刺史府可以更顺利的运转,提高了行政效率,效果明显。

  可是也有人比较郁闷,就是那些得到别人推荐,但是却没有答应的,以司马徽等颍川人为主,感觉心里有亏,人家刺史亲自来请,还不答应,但是刺史的贤明已经广播,算是做足了礼数,如此就显得自己太虚伪,有沽名钓誉的嫌疑,顿时内心焦灼混乱,于是众人商量之后,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加入培德书院做祭酒,算是表明态度,算半加入,然后看以后机会了,只要有个台阶,就可出仕。

  得到了大量的文士,而武将也是不少,其中有,

  霍笃、霍峻兄弟,都是二十岁不到,南郡枝江人,两人还带来百来个部众前来投靠,蒋武很是欢喜的接纳了,考察了一下,两人武力一般,算是苏飞之流,不过,既然率部来投,很有诚意,还是给了校尉的职务,两人同时率领一千步兵,也算看重了,

  蒋武对霍峻有点印象,乃是蜀汉将领,武力确实不太突出,不过他的儿子霍弋比较厉害,历史上一直镇守南中,后来随着刘禅投降,还是受到重用,最后率军平定了交趾、日南,也算名将了。

  王威,二十五岁,襄阳人,武力也是一般,先做校尉,历史上在刘琮投降的时候,曾提出利用曹操的轻敌,以为荆州已经投降的心态,给曹操一个埋伏,可以直接一击斩首,结果没有同意,最后是唯一陪着刘琮北上被杀的将领。

  魏延,字文长,十六岁,南阳义阳人,和黄忠是同乡;李严,字正方,十七岁,南阳人;陈到,字叔至,十六岁,汝南人,

  蒋武一听是这三个人,顿时喜出望外,三人的武力都是不错,虽然年龄小了一些,但都已经达到二流,而他们的真正潜力都是一流水准,都是猛将啊,三人都是蜀汉大将之才,特别魏延更是帅才,能力是非常突出的,自然要精心关照,让三人担任了张合的副手,做个亲将,可以随时指导,着重培养了,

  周泰,字幼平,二十岁,蒋钦,字公奕,二十一岁,两人是结伴而来,都是九江下蔡人,靠近江夏,

  得到这两人,蒋武也很是欢喜,两人已经成年,武力较高,达到一流,关键的是,两人熟悉水性,可以用作水军将领,很是难得,历史上是东吴顶级大将,所以,直接任命为将军,各自率领三千新兵,这是充分的信任,给予重用了,

  另外,得到一个将领,名叫胡车儿,二十岁,乃是胡人出身,看到招兵就来了,纯粹是蛮力,蒋武就让他做个副将,辅佐周仓、裴初,三人属于同一类型的步将,正好合得来,打成一片,若是三人穿上一副精良铠甲,就是三个人形坦克,那是冲锋陷阵的猛将,必然挡者披靡,乃是撕开敌军防线的有力尖刀!

  蒋武在连绵得才的欣喜中,持续了小半年,直到新年到来,时间进入了公元189年,

  这个新年有点不同,这是蒋武主政荆州的第一个新年,自然要大加庆祝,与麾下众多的人才把酒言欢,提升感情,给予年终奖赏,加强忠心,

  人才多了,就必定会形成圈子,为了防止互相之间的尴尬,蒋武没有搞大聚会,加上时间很空,可以分多次小范围聚餐,如此,持续很多天,

  首先当然是刺史府的众位从事,这是核心力量,而且人人都是股肱之才,通过这次酒会,使得四大家族认识到利益已经绑定,于是彻底归心,也纷纷称呼主公,

  接下来,武将一个集体,就豪爽的多,甚至醉倒桌子底下也不知凡几

  最后,就是早期的心腹亲信,包括医馆的众人,还要彼此之间天天走动,像走亲戚一般,比较随意,

  另外,蒋武在戏杰的建议下,举办了一个扩大酒会,就是请那些士族参加,主要是司马徽等人,在酒桌上就可以稍微放开,试探,算是一个机会,那些被邀请的多数都表示愿意出仕,

  蒋武自然大喜,挨个敬酒,稍作了解,表示接纳,不过在酒桌上不可随意的许诺官职,那样就不庄重,于是隔天发出征辟信,算是给足了面子,终于完成手续,人才入袋啦!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136/136805/7160940.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