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狂想之三国 > 123 得才建制

123 得才建制


  123得才建制

  ---

  蒋武又说,“如此,蒯良主持内政工作,元常就做别驾从事,与黄承彦、庞德公一起相辅佐,德珪么,也做主薄,辅助内政,可以主持后勤的钱财管理、物资保管,有些不同侧重!”

  军事自然是蒋武亲自主持,戏杰与蒯越辅佐,暗中还有张超补充,如此,条理清晰,事实上,初步确立了内政与军事的分离,算是暗藏铺垫。

  戏杰道,“主公考虑周全,我赞成。”

  接着,又提出建议,就是关于徐璆,因为他也得到一份圣旨,乃是被提拔到了中央,初步的官职乃是从事中郎,职位不高,不太重要,

  “主公,不知如何对待徐璆?”

  蒋武为难道,“还真是难办啊,若是放了,有暴露秘密的风险,志才可有对策?”

  “就是因为如此,主公必须当面与孟玉商量,看看其态度为何,再采取策略也不晚。”

  “善,就这么办。”

  于是两人稍加商量,去见徐璆,双方见礼后,在会客厅落座,客套之后,蒋武就说明来意,

  “孟玉,此去京都洛阳,不知有何打算?”

  “主公,此时来的突然,我还没有想好,不如辞去这份差事,如何?”徐璆有点小心的问,现在还在虎口,危险啊。

  “徐先生可能误会了主公的意思。”戏杰解释一下,打消顾虑。

  “是啊,此乃朝廷旨意,不必推辞,再者,太尉张温乃是某的姑父,想必这点先生也是知道,所以,先生到了洛阳之后,算是代表我与张太尉取得联系,可以做些沟通的工作,传递一些信息,不知先生愿意否?”

  徐璆如释重负,凝眉一思道,“主公吩咐,某必定尽力完成,如此,某的家眷就留在襄阳,希望主公多加照顾。”

  蒋武微笑点头,“先生真乃明智之人,我答应了,保证善加对待。”

  徐璆得到答复,起身一礼,“多谢主公。”

  如此,就由戏杰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徐璆算是成为了一个情报人员了,也为己方在洛阳布下了一个棋子,可以随时传递准确及时的消息,

  这也是因为这次传旨,蒋武私下里贿赂了使者,打听之下,知道了灵帝身体很不好,以及对朝中的双方剧烈斗争的一些直观的情报,感觉到离得太远,有必要随时关注,而徐璆就是最好的掩护人选,派出数名斥候陪同,装作是家丁,再加上另派几个暗子在洛阳开个小店伪装,如此明暗两方面,算是完备。

  ---

  蒋武有了刺史的大权,立即发布了人事的重新任命,这次可是明确了职权范围,比以前的无所事事强太多了,其中蒯良总览内政,钟繇、黄承彦、庞德公、是分摊了户籍、水利、筑路、屯田等主要大事,而黄叙等学员算是毕业,作为辅助抄抄写写,处理文书,做些秘书的工作;蔡瑁乃是亲信,为钱曹从事,统管钱财与物资,

  另外,卫生医院系统就做为民间组织,由华佗、张机领头主持,分别给予一个官方的医曹从事头衔,算是得到官府承认,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并且可以增加百姓的认同感,

  而戏杰、蒯越两人担任兵曹从事,实际上就是谋士,而张超为薄曹从事做后勤辅佐,也算补充完备,

  而麾下将领,没有军功,不可冒然升赏,于是在表示了大量扩军的意思之后,带兵必然增多,也是高兴满意,如此,众人都是大喜,

  接下来,蒋武提出成立襄阳郡,由于襄阳乃是南郡的最北端,位于汉水南岸,地理位置实在太偏了,不利于处理郡内事物,蒋武查看地图,发现江陵这座大城居然不是郡治所,于是才有这么一个想法,而后来的三国时期,也确实有襄阳郡的,如此,相当于把长江以北地区有了三个郡,而北部的一半地区就归新成立的襄阳郡管辖,而不设太守,直接由刺史府直辖,如此,江陵就成为了新南郡的治所;众人都是点头同意。

  下一项,立即开始了招募人才的大计,与戏杰再稍微完善,首先当然是推荐、举荐,这个是对属下官员提的要求,毕竟士族还是影响很大,互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效果快些,

  然后,在荆州范围内,是直接发布了招才令,而临近的豫州、扬州,则还是以招兵令做掩饰,就看是否有人能看明白,主动前来投靠了。

  效果很是明显,首先前来的都是推荐的人才,除了荆州本地人,也有因为北方混乱、避难来荆州的,文士有以下几人:

  伊籍、字伯机,乃是兖州山阳郡人,二十七岁,此人谈吐不凡,很有辩才,且善于律法,能力很是突出,就增设一个刑曹从事,由其主持全州的刑事,相当于法院了,这是术业有专攻,尽量发挥特殊才能,也是对内政的极大补充,

  傅巽、字公悌,北地泥阳人,二十七岁,此人也是言辞不俗,博学多闻,不过主要表现在善于提出意见,给予评论,善于察人,却不是谋士,有点象谏官,于是任命为新增的检察从事,负责监察各级官员,相当于检察院,相对与法院的被动审理案子,这个却是主动寻访,可见权力要更大一些,很是看重,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二十五岁,祖上有名儒,乃是出身书香门第,也是知识渊博,善于治政,不过也有突出才能,就是善于兴修水利,这是因为他善于制作工具,比如水车等,对农事非常重要,不过,以蒋武的眼光,自然更是知道他的价值,所以任命为新增的工曹从事,并且让他管理兵工厂,如此,可以改进工艺,就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增加了产量,很是重要,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二十三岁,也归为了文士,此人博览群书,且家里藏书很多,很有学识,是个学者型人才,蒋武想,培养人才的书院虽然第一批已经算是实习,但是戏杰、钟繇出仕之后只能空余时间去上课,只能给个名誉校长头衔,另外,书院的目的主要是启蒙,所以改名为育才小学,预计在各个治所都要开设,这是长远的工程,就给了向朗一个学曹从事,让他做校长,算是接班主持,发展下去,

  恒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年龄已经三十,乃是纯文士,不过能力就不是太突出,但是曾举过孝廉,人品不错,这是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也任命为学曹从事,辅助向朗,

  其他还有许多人才,但是都不愿出仕,以出身颍川郡的居多,主要有司马徽、繁钦、赵俨、邯郸淳等,蒋武与戏杰分析后认为,可能是离得近,目前已经初步平息了黄巾乱局,这些人想回归颍川,

  不过,蒋武可是知道名儒隐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可是没有离开,于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去拜访,请其出仕,他还是没有答应,最后退一步,让其开设一家私立书院,建设资金由刺史府补助,但是不会干涉,司马徽大喜,答应下来,于是在选了城外一处山脚,圈出一些山地,成立了培德书院,司马徽为院长,蒋武又让黄承彦、庞德公两位名士做书院祭酒,算是赞助了,于是皆大欢喜,

  如此,初步确立了公立、私立,低级、高级两个教育体系,完备了。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136/136805/7160939.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