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国势 > 第233章 中枢安排

第233章 中枢安排


  “这我可以理解,但山本毕竟是军方代表……恐怕。  ”

  “你难道没看出来么?山本上台后日本全力发展海军,1913财年海军拨款增加近一倍,1914财年据说还要再增加四成以上,海军军费的暴涨带来了陆军军费的压抑……这对我们无论如何是件好事,日本海军原本已经很强了,譬如有100万吨军舰,再增加20万吨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的,但陆军如果增加4个师团,我们的压力却是的的确确的。  前些时候国安局不是已递上了情报?日本近卫师团的火力密度还比不上我们的11~16师,更不用说和中央警卫师何教导师相比,难道我们要坐视支持陆军力量增长的内阁上台?从世界大势来说,日本海军军力的增长最感到威胁的并不是我们,而是美国人……”

  “有点意思,我明白你的想法了。  ”

  “日本军阀,总是将自己的派阀利益放在首位的,海军的人掌权,肯定全力发展海军,准备与英美争锋,这远远强过‘民主派’为了掌权而不得不屈服于陆军要求的变局,所以,保住山本这个海军军阀内阁看似不可思议之动机,却是我们的最优选择。  加上我们前些日子与日本海军之间的良好关系,我深信山本不会不明白这一点。  ”

  “你打算达到什么目的呢?”[]  首发 国势233

  “第一,与日本缓解关系。  最近日本方面一直就几条铁路『逼』迫得很紧,我们可以答应他们的要求,也让山本看起来有些对华政绩,使得他更有资本和威信来抑制住陆军尤其是关东军方面地恣意妄为;第二、私下里要与山本达成谅解,不要再暗地支持国民党;第三、巩固山本的地位,让他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扩充海军,日本海军扩充得越厉害。  他能用于发展经济的资源就越少,也就越难在一战中捞取便宜;第四。  将信息通过秘密渠道传播给美国,让美国对日本提高警惕,在远东的博弈中能争取到美国的同情或者倾斜是很理想的选择……”

  “好地,那我去布置……”

  “不用太着急,等我先打开一个外交缺口再说……”秦时竹的眼光中透lou着狡黠地微笑。

  民国成立已经两年,迄今为止,除一些零零落落之小国外。  尚无任何列强正式承认中国。  虽然各国在前清派驻时期地公使、领事等外交官员依然存在,且在实际中也履行着正常的外交使命,但名义上没有一种外交关系的存在,终究让人有些难堪。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在对外宣言中承认前清一切债务和条约,恳请外国承认,没有一个大国愿意与之打交道。  袁世凯时期,为了换取列强承认。  不惜以出卖大量权益之善后借款为代价,结果护国战争起,善后借款未及签字便已成为废纸一张,承认自然也无从谈起。  但是,虽然欧洲各国与中国之间没有明确的外交关系,但各种借款、安排一直都能达成协议。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怪事。

  秦时竹上台后在国情咨文中对国会允诺下两件事:“第一:稳定内政,包括社会稳定和财政稳定。  第二:发展外交,主要是在外交上有所突破,至少要让各大列强承认新中国。  ”前一段时间,秦时竹忙着布置戡平川『乱』、中原剿匪、财政经济、铁路建设等各方面的事务,一直无暇分身外交,待到稍有空闲,便立刻听取了外交部的汇报。

  陆征祥是袁世凯『政府』时期的外交部长,在前清时节历任驻俄公使等职务,算得上是一位老外交家。  对秦时竹上台后予地信任也一直心存感激。  特别是在中俄边境冲突时北疆的外交表现让陆征祥尤为钦佩。  虽然唐绍仪是当时的首席代表,但谁都知道。  他背后其实赫然就是那位原先的北疆巡阅使、现在的大总统。

  “禀告总统,自新『政府』成立以来,按照总统的建交方针,我和颜次长分别对英、美、法、德、日、俄等各大国公使进行了外交谈判,结果各国以协调一致为缘由,对我方建议和诚心一直含含混混、没有一句明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重大的突破。  请总统恕罪!”

  “包袱不要太重,民国成立近两载,两任总统,数任外交总长都没有把事情办妥,你们要想在这两个多月里完成突破确实难度很大,何罪之有?今天约你们谈话,主要是探讨一下突破的重点放在何处?究竟应该以什么正确地方针来行事?该付出多大的牺牲和代价?我想,这些国家虽然标榜国际协调,但终究是有矛盾和利益冲突的,不会是铁板一块吧?你们不要有所顾忌。  ”

  “总统所言极是,各国虽然表面上敷衍,但实质态度和接洽情形是不一样的,卑职以为,外交上最有可能突破是德、美,最难突破的英、俄。  ”颜惠庆一一道来,“德国在欧洲由于身处俄、英、法三大国之包围,急于打破封锁,对我国抱有热切期望,特别是我国在边疆冲突与俄国交恶后,更是显示了浓厚的兴趣。  卑职浅见,由于总统当日在北疆巡阅使任上与德国方面交情菲浅,故认为德国外交突破最易。  美国对我国领土、主权野心不大,主要在于经济利益,总统既然公开首肯‘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实际上已契合了美国地要求,彼此之间没有什么重大利益冲突。  美国对华利益一直受英日同盟排挤,急于打开新局面,故而突破也较容易。  英国虽然一直在口头上宣传中英友好,但对于我国新『政府』上台其实是有戒心的。  据卑职在南方地好友透lou,英国领事一直在和冯国璋等人在接触。  据说朱尔典也参与其中。  根据卑职的理解,这是英国一贯‘以华制华’的手段,英国在善后借款、西藏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强硬,正是英国压迫我让步之期望。  再加上朱尔典和袁世凯之间交情深厚,大总统推倒袁世凯后,彼不免有所疑虑。  俄国为外交之最难者,一来俄国曾与我国就蒙古问题兵戎相见。  虽然外界都渲染为小冲突、偶然的冲突,但卑职认为俄人怀恨在心。  对我领土主权之觊觎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故建交困难重重。  ”

  陆征祥小声道:“卑职此间听闻一小道消息,谓前不久以复辟罪名逮捕之铁良曾与俄国公使有过会晤,据说俄国方面有意扶持清廷复辟,事成后以蒙古和北满割让为报酬……此事曾在北京传得沸沸扬扬,最近才刚刚平息,不知总统是否听说此事?”

  “我倒没听说此事。  ”秦时竹摇摇头。  这事其实就是秦时竹授意葛洪义放出风声的。  但在大面上却只能辟谣。

  果然,陆征祥也是将信将疑:“此事俄国公使也曾大力辟谣,但报界舆论均认为不是空『穴』来风,况且铁良等至今仍被关押,不能不引起世间猜测。  卑职倒以为,倘若真有此事,则中俄关系危矣!”

  “总理对外交事务有何指示?”秦时竹适时转换了话题。

  “总理只告诫我们兢兢业业去办事,为了大局可以暂且隐忍牺牲一些。  民国初造,还应先以稳固国基为要义……另外还告诉我们,外交问题凡有重大决策,最好直接请示总统,由总统全权作主,以免不慎有损国体。  ”

  “季老是老成谋国之言。  ”秦时竹叹了口气。  继续问道,“善后借款情况如何?”

  “举步维艰。  洋人借款,主要图谋控制我经济、财政大权,对国权大有损害,袁世凯『政府』时期已屡遭国会诘难,如果继续按照五国银行团的方针,即便是达成了,也难以在国会通过,因此卑职认为除非换个思路,否则善后借款只能走到死胡同里。  ”

  颜惠庆苦恼地说:“问题在于。  各大列强将善后借款作为承认我国新政权之前提条件。  双方僵持不下,这也是为何两个月来外交没有重大进展。  只能在原地打转转地原因。  ”

  “确实如陆总长所说,是要换个思路了,以往那种要想一举全面获取承认地方针必须推倒重来。  我听说美国已退出了六国银行团,这件事似乎可以利用一番。  ”

  “美国人是商人禀『性』,所贪图者为经济利益尔,只是哪里去寻找如此巨大、可观之经济利益?”[]  首发 国势233

  “两位可曾忘了前日国会所批准之一亿元可转股债券?我相信,美国人对此感兴趣。  ”

  秦时竹说完,其余两人会心一笑,这倒确实是一颗好骨头,可以吸引美国人上钩。

  “另外,前不久德皇给我发来一封电报,称德国代表即将抵京,商谈两国之重大事宜。  ”陆、颜两人一阵欢喜,所谓重大事宜,不是建交又是什么呢?

  “故此,外交部要做好准备,准备与德国方面开始谈判。  你们在与美国人地谈判中,可以有意无意地透lou这一点,特别是,此人是德皇全权代表,地位比目前德国驻华公使还要崇高,更是一个有力筹码。  ”

  “是,我等明白总统意思。  ”

  “西藏之交涉现在进展如何?不过朱尔典现在倒是已不来烦我了。  ”

  中英关于西藏问题的交涉,正值袁世凯『政府』提出“善后大借款”前夕,为了不得罪英国人,北京『政府』终于屈服于英国地压力,准备按照英国在照会中所列条件与英国会商。  当时,在中国方面同意英国要求后正式会谈前,中英双方曾就会谈的方式、内容有过几次讨论,原本这只是程序细节上的过场,不料英国方面居然节外生枝,提出由西藏代表作为独立方面与会。  举行中、英、藏三方会议的想法是朱尔典首先向英国『政府』提出的,他认为三方会谈是达成协议地最好解决办法――“即使谈判失败,也将使我们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和西藏人进行独立于中国『政府』的谈判”。  英国『政府』接受了这一建议,坚持要中英藏三方共同会商订约,共同签字。

  陆征祥虽然秉承袁世凯的意思交涉,但也不得不直接指出其中厉害―― “此不亚于承认西藏有主约之权,而等于自主之国。  ”袁世凯卖国心切,作了让步,满足了英方的要求,同意举行三方会谈,但为避免给人以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家的印象,又让陆征祥建议,西藏代表不称全权字样,而称“掌权员”,随同商议,或者由中英、中藏分别会谈,分别签约,希望以另外一种办法限制英国人的野心。

  但这项建议遭到英方粗暴拒绝,声称:“英国『政府』所提出之三方会议的办法‘势在必行,必无更改之理’”。  英国通知中国,无论中国代表与会与否,会议都将在10月6日开始。  袁世凯在英国威胁下只能再次让步,同意参加三方会议。  当时,朱尔典还公开扬言:“鉴于四川之设西康省,其西部纯系藏境,将来立约不能不规定边境,明分川藏疆界’。  (这为历史上西姆拉会议中地划界问题埋下伏笔)

  由于护国战争的爆发和袁世凯『政府』的倒台,英国方面的如意算盘落空,为了给秦时竹施加压力,朱尔典把西藏问题提到很高的地步。  在当时的形势之下,刚刚进军北京,政权还不稳固地秦时竹不得不表示认可,但在心底却又对历史上之麦克马洪线恨之入骨,因此极力要求陆征祥贯彻一个“拖”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84/84639/4557083.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