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公主万万岁 >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告示读完后,郡守府外的百姓却仍未散去,反而排成了一条长队,在街道上翘首以盼。

  之前元孟冬曾有言道,会根据百姓受到的损害发还财物,薛莲与崔十一两人,带着自郡守府原班人马中,仔细挑选出来的,名声尚可的小吏们,一起搬了桌子坐到侧门边,挨个百姓进行记录。

  他们所叙述之事,有些已经过去太久,考证困难,有些属于人口失踪,难以寻到痕迹,甚至还有些人,口中说着漏洞百出的谎话,竭力尝试着能不能骗到别人。

  薛莲笑的脸酸,说的口干,拿笔的手更像是绑了铅块,几乎恨不得能有什么突发事件,来打破眼前这看不见尽头的重复工作。

  像是呼应她心中想法一样,崔十一毫无预兆的站了起来。

  薛莲仰头,眨了眨眼:“你要做什么去?”

  崔十一沉声道:“有客至。”

  郡守府坐落在接通南北城门的主街道上,各色建筑在两侧林立,风柔和的摇动着形形□□的布幡,此时,一辆灰顶宽篷的大车正在街上悠悠的跑着,马蹄嗒嗒,车轮吱吱嘎嘎的压过石板,没有扬起一点灰尘。

  车夫的位置上盘膝坐着一名红衣少女,明珠宝剑,神采飞扬。

  在大车距侧门还有十余丈时,崔十一与薛莲便分开人群,主动迎来上去,郑重为礼。

  “澹台姑娘。”

  “崔兄,薛姐姐。”澹台鲤笑着问了声好,“孟冬和纤阿在不在,我替她们带了几个人过来。”

  ……

  澹台鲤的到来,仿佛是在平静的湖面上用力砸下了一块巨石,溅起滚滚浪花,翻腾的波涛向四周不断蔓延,冲洗着湖中的巨石,也惊的借地势掩藏身形鱼们纷纷游动起来,露出了身形。

  楚晋拎着他那把几乎从不离身的三弦,飞身掠到了屋顶,顾苍头枯瘦如柴的双手依旧抄在袖子里,佝偻着背,却以与外形决不相称的速度,鹰隼般闪至门前。

  与此同时,元孟冬也停下和堂妹的谈话,按刀推窗。

  在打开窗户的瞬间,元孟冬笑了起来,元纤阿跟着凑过脑袋,挥退了从角落里冒出来的那些衣上五音绣字,正蓄势待发象里先生们。

  “澹台。”

  澹台鲤也微微笑道:“孟冬,今日好大的阵仗。”

  她从故乡越过重重峻岭来此,身上还沾着山林间清新的气息,步履轻盈,眉目纯净,衣衫上点缀的明珠仿佛是被花瓣托住的露水,在绚丽如晚霞的红裙上闪烁,极能吸引旁人的目光,但澹台鲤举手投足间无意流露的那种怡然而满不在乎的态度,又自然而然的将这些目光隔离开来。

  元纤阿懒洋洋道:“昆墟少主大驾光临,我等若是怠慢,岂不显得齐国失礼?”

  元孟冬拉着堂妹的手,双双跳了出来。

  幼时她曾误入奕斋,没过多久在心中便猜到,里面那位斋主恐怕正是昆墟山主姬沧浪本人。昆墟九薮一脉相传,每代山主都以剑为名,以姬为姓,丹宛二字,不是化名就是本名。

  既然多年受人家师父指点,元孟冬和澹台鲤之间也算的上半个同门,她含笑仔细打量着对方,却发现澹台鲤右手袖子断了半截,切面光滑平整,仿佛被利器所割,连带着行动间也有些许滞涩。

  这一带还有哪位高手,居然能伤到昆墟山的高徒?

  元孟冬略想了想,猜测道:“澹台,你是碰见朝歌了?”

  澹台鲤点头承认:“刚刚在郑城外头撞见小歌,忍不住就互相试了试身手。”对元纤阿笑道,“小歌托我转达,她今日恐怕得稍微晚些回来,恳请郡主殿下替她留门留饭。”

  元纤阿抿嘴一笑。

  楚晋在屋顶上无趣的打了个哈欠,悠悠转回去屋里,不过片刻,后院中便传来延绵低沉的三弦声。

  故友经年重逢,互相间本该有说不完的话,可跟着澹台鲤一同进门的那辆马车委实过于引人注目,元孟冬好奇的听了听车中的动静,诧异道:“澹台,你给我带了一车猪过来?”

  马车中活物的鼻孔里正不算吭吭哧哧的喘着粗气,从动静上来看,重量也实在不算小,足够加一个月的菜了。

  澹台鲤喷笑:“这么说倒也没错。”

  她们对话的声音惊动了车里的生物,一只粗厚的手从门缝中伸出来,紧跟着是同样粗厚的身躯与另外三肢。

  这俱躯壳的主人身后还有另外两位兄台,他们都绷着明显不合身的衣服,从车中艰难的翻下来,连滚带爬,口中冒着凄厉的叫声:“下官求见高大人!”

  “……”

  “这‘猪’长的还挺奇怪。”角落中,郡守府内原有的某厨娘喃喃。

  “而且还有点眼熟。”厨娘身边的小吏也咬着耳朵道。

  冷风嗖嗖的吹过来,卷起地上的落英,打了个旋儿溜走,湛蓝无云的天空上,一群麻雀扑腾着飞过,“啾啾”欢唱。

  元孟冬默默看着面前的三位仁兄,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对方的身份——她已经给邬郡的县令们都发了公函,离的不远的甚至已经有了回音,但东边五县却如投石入海,仍然音讯全无。

  听这三人的口气,无疑是高绶下属官员,加上言语中不知郑城变化,只能判定对方在还没接到公函时,便已经上路朝这里赶来了。

  虽然不知他们为何要来求见上司,但高绶恐怕都已经无法为这三人提供任何帮助了。

  “诸位非得见他也行。”元孟冬低声轻笑,然后甚是好脾气的回答道,“虽然有些困难,但孤自愿出力,送各位再走一程。”

  阳光洒满庭院,飞鸟衔去落花,风停了,尘埃也停了,柳条柔顺的垂落下来,仿佛是亭亭不断的青烟。

  三名县令茫然的看着眼前说话的少女,对方美丽的令他们呼吸一顿,再转头瞧瞧红衣似火的澹台鲤,呼吸又是一顿,最后看见站在檐下,相隔最远的元纤阿时,一口气没喘上来,双膝一软就跪了下去。

  “微,微臣拜见长宁郡主。”

  战战兢兢,汗出如浆。

  元纤阿眯起明眸,似乎回忆起了什么,然后从左往右,挨个将三人的名字慢吞吞点了出来:“角山令吕四谨,义春令魏天冠,淮城令朱明。”

  元纤阿每点出一个人的名字,对方的身子就往下低了一分,最后,她嫣然一笑,柔声道:“三位大人,真是久违了,长宁心中颇为想念。”

  三人听了,差点齐齐昏厥过去,前年高绶还活着时,曾经示意他们出力阻拦长宁郡主去君子城的车驾,结果差点耽误了元纤阿回书院年考的行程,今日双方再次重逢,看见元纤阿沾着杀气的笑容,顿时如坠冰窟般瑟瑟的发起抖来。

  “不过咱们虽然有些旧时‘情谊’。”元纤阿拖长声音,目光从他们身上扫过,悠悠道,“但论礼法,三位今日应该首先拜见公主才是,怎地如此目中无人?”

  公主?吕四谨,魏天冠和朱明闻言,心中都是一惊——刚刚第一个姑娘说话是自称什么来着,好像是孤?

  元孟冬眼睁睁看着三名县令轴心不动,手脚并用,一拱一拱的爬了个半圈,伏地齐声道:“微臣拜见建康公主。”

  “……请起。”

  ……

  太阳的光芒逐渐由刺目变得温柔,它从高楼移向树梢,又落到了檐角,最终难免淹没在城郭之外。

  又到了掌灯时分。

  今夜的郑城比起往日来要明亮上许多,但元孟冬的脸色却沉的超过以前的任何一天。

  经过不断的询问,耗时整个下午,元孟冬才从对方口中的真话假话中提炼出了事情的真相。

  三人实在不愧是官/场老手,表面瑟缩可怜,内里奸猾无比,他们先是用印鉴证明身份,等弄清“高绶意图行刺公主被诛”的事实,可惜了两声后,便纷纷表态要向元孟冬投诚。

  元孟冬无可无不可的应下了。

  几人将说话的场所从庭院移到花厅,在元纤阿随口指了一事,与澹台鲤挽着手离开后,他们就渐渐流露出了本来的意图。

  三人试探着对自己说起元纤阿的坏话,试图挑拨两人的姐妹情谊,见元孟冬未曾反驳,脸上安心确认的神色一闪而逝,便由浅入深,越说越露骨。

  好像自从进入齐国之后,许多人都觉得她与纤阿关系不佳。

  元孟冬捕捉到这个细节,然后将其打包封存,安置在脑海中的某个角落里,等待需要的时候再行开启,支着脸继续听三人编故事。

  吕四谨描述往事,魏天冠补充细节,朱明替他们作证,从不同角度,努力将元纤阿塑造成一个城府深沉,心思鬼蜮,嘴上喊姐姐,腰里掏家伙的蛇蝎美人。仗着身为陛下的嫡亲侄女,在朝蒙蔽圣听,嚣张跋扈,在野欺压官吏,逼迫他们为自己敛财害人,稍有不从者便株连格杀,委实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元孟冬听到这里时,顺口问了句朝歌如何,便瞧见对方露出痛心疾首,如丧考妣的神情。

  狗腿,爪牙,打手,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等等词汇被按到朝歌的身上,据说她借表妹长宁郡主的势力无恶不作,又因为武功高强,没人抓的住她,便逍遥法外,直到今天。

  话里话外都恳切的透露出,希望公主殿下能出手将其制服的意思。

  当然,如果殿下手上的武力不足以镇压对方,为了正义能得到伸张,稍微用点计策也是无伤大雅,下毒啦,弓箭手掷杯为号啦,他们都是理解并且表示支持的。

  沐浴在期待的目光中,元孟冬抬眼,盯着他们三人瞧了片刻,慢慢露出一个微笑,轻松换了话题:“不知三位今日来郑城的原因是?”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74/74444/3946872.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