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竹林记 > 第十六章 庄周试妻晓梦寒 上

第十六章 庄周试妻晓梦寒 上


  <>.ntp*{:-:-;t:;}.ntp;n;}</>

  一日,众人在竹林中饮到酣处,阮籍引吭长啸,阮咸则拨阮相和。王戎对嵇康说道:“嵇兄,多日不闻《广陵散》,何不乘兴弹奏一曲?”嵇康道:“我正有此意。”一曲弹罢,众人无不陶醉其中。余音在山谷中回荡,久久不散。

  阮咸问嵇康:“可否借曲谱一阅?”

  嵇康拿出《广陵散》曲谱,这个并非皇普谧的琴箫合奏版《广陵散》,而是嵇康改编的瑶琴独奏版本。嵇康说道:“请看,我正有问题请教阮咸老弟。”

  阮咸接过曲谱看时,不禁暗暗称奇。

  嵇康接着说道:“此曲起承转结之处手法奇特,但观曲谱却看不出哪里与众不同,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你是谱曲大师,一定知道其中的玄机。”

  阮咸手指在曲谱每一行比划了一下,点头说道“哦,原来如此!”

  嵇康问道:“怎么样?”

  阮咸道:“此琴谱每一个小节的长度都不同于正常节拍,有的略长,有的则稍短。因此弹奏起来感觉不合常理,难以把握,而一旦奏出,则通篇和谐顺畅,既跌宕起伏又前后呼应,令人心旷神怡,如翔云端,如游浅底。”

  众人恍然大悟。嵇康道:“只有阮咸有这种眼力,我们常人看来,此曲谱的节拍并无异常呀。”

  吕安道:“当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造了一把天下正尺,乃是长短度量的标准。我听说此尺最近出现在洛阳城,被谢家收藏。我祖上与谢家素有交情,不妨借来正尺一用,便可验证阮咸的眼力到底如何。”

  阮咸道:“如此甚好。”

  阮咸在《广陵散》曲谱上标记出每一节的长度变化。第二天,吕安借来天下正尺,当即逐一测量,与阮咸标记的分毫不差!

  嵇康感叹道:“阮咸有如此眼力,真不愧是当世的‘正尺琵琶’呀!”

  说话间,有洛阳来的传令官过来,说皇上召集大臣议事,让山涛和王戎速速返回京师。二人走后,嵇康道:“我们喝酒,不要让这两个俗物扫了兴致。”众人齐齐举杯。

  其实皇上召集议事,就是司马昭要议事。也没有什么紧急的事务,只因司马昭几日不见山涛和王戎,觉得心里不踏实。

  从朝堂出来之后,山涛对王戎说:“根本没有什么要紧之事,司马公为何急招我们,白白坏了竹林兄弟的雅兴。”

  王戎道:“处心积虑谋取他人之物者,自然也常常怀疑有人在谋算自己。招我们回来,无非是求个安心呀。”二人相视苦笑。

  司马昭让大臣们随时听后传召,离开京都洛阳必须提前申请,得到批准方能出行。为了不惊动司马昭,王戎经常把政务交给属下处理,自己则乔装打扮四处游历。他发现,由于常年战乱,各个州郡之间商业往来较少,货物流通很不通畅。很多物品被认定为军需物资限制买卖,即使有剩余产品也大多被囤积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王戎认为此中存在很大商机,与其跟朝中权贵明争暗斗,不如经营一些生意。于是王戎组建了一个商队,在各州郡之间贩卖货物,包括粮食、布匹、牛马、文房四宝,胭脂水粉,糖酒、水果之类。只要一个州郡缺少的货物,就从外地运过来,整批买给当地的小贩,再由小贩分别出售。商队逐渐扩大增多,很快就促使各地集市繁荣起来,特别是一些生活必需品,非常受各地百姓欢迎。同时,王戎利用朝中的关系,打通各个关卡的守备,让他的货物能够顺利往来于各州郡之间。同时结识了大批江湖中人,为商队走镖押货。

  短短两年时间,王戎迅速积累起来大量财富。这引起了很多朝中大臣的嫉妒,有人到司马昭那里状告王戎,诽谤他囤积钱粮,意在将来招兵买马,自立为王。为此,司马昭派了很多眼线监视王戎。

  司马昭发现,王戎虽然富可敌国,但是家中向来生活节俭,吃饭以果腹为止,穿衣以蔽体为限。每天晚上他都拿个铁算盘,算算这一天收入多少银子,都一笔一笔地记到账上,“银枪铁算”的名号就更加叫得响亮了。只是如今这铁算不单指王戎精于算术,而且有点儿守财奴的意思,这个名字实际上是褒贬各含一半。王戎也不在乎,依旧厉行节俭,财富却越积越多。

  有一次,王戎在山东济南府尝到一种李子又大又甜,是当地人嫁接培育的新品种。于是贩了大批李子到洛阳去卖,很快被抢购一空。有人想把李核种在自家地里,可惜没有一个发芽的。后来对比发现,这种李核的肩部旁边有一个小洞。就有人制造谣言,说王戎为了防止别人栽种这种李子,特意在每个李子上钻了一个小洞,直穿果核。此消息传开,很多人都讥笑他太过吝啬,“银枪铁算”的名号就被改成了铁算盘、铁公鸡。王戎听到以后并不辩驳,只是淡然一笑。

  在司马昭看来,种种迹象都表明王戎是在韬光养晦,必定怀有大志。于是又增派人手暗中调查,各地都安排了亲信监视王戎的商队。

  这一年,中原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大旱,多地庄稼绝收,饿殍遍野,连洛阳周边的河内郡、颍川郡等地方都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状。王戎从山东、辽东和西凉等地花高价买来粮食,包括自己家的存粮,都拿出来分发给百姓,几乎靠一人之力帮魏国度过了大灾。

  此后,再也没有人到司马昭面前告王戎的状了,司马昭自己也深深佩服王戎。皇帝曹芳说道:“王戎真是国之栋梁啊!”再一次给王戎加官进爵,贵比三公。

  已到暮秋时节,这天清晨,王戎刚要出门,打算去看看从山东采购的棉衣是否到货。突然听到有人叩门,王戎开门一看,却是向秀的妻子甄婳。王戎心想,向秀肯定出了什么事,不然不会让一个妇人登门拜访。急忙问道:“嫂嫂何事?”

  甄婳道:“王大人,我家相公昨日突发急病,已经命悬一线。想问王大人借些银两,请个郎中为他医治。”

  王戎一听大惊,转身回屋取了银两,随甄婳一起赶奔医馆,请了叶郎中一同来到向秀家里。

  向秀躺在床上,面色苍白,气若游丝,已经无法开口说话,时而剧烈抽搐,之后便即昏厥。叶郎中看过以后,把甄婳喊道一边说道:“准备后事吧。”

  甄婳当时就泪流满面,哀求道:“求求你,再想想办法,救救我相公!”

  叶郎中道:“恕我医术不精,夫人请节哀。”

  这边向秀好像嘴唇在动,王戎趴到他嘴边,听他说完最后的几句嘱托。王戎点头答应着,再看他时,向秀已经驾鹤西去了。

  王戎大喊:“向兄,向兄!你不能死啊!你醒醒!”趴在向秀身上嚎啕大哭起来。

  甄婳也跪在床头,失声痛哭。四岁的儿子向明跪在地上哭喊着:“爸爸,爸爸!”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457/2616685.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