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竹林记 > 第五章 良莠不齐逞英雄 下

第五章 良莠不齐逞英雄 下


  <>.ntp*{:-:-;t:;}.ntp;n;}</>

  “水镜?云台?”王戎想来想去,突然明白了,拍着自己的大腿说道:“水镜就是水镜先生呀,云台就是云台山,一定是让我去云台山百家岩找水镜先生搭救薛姑娘!他还说,切记有急务缓,就是说事不宜迟,不可错过时机。对了!对了!”

  王戎想到这里,兴高采烈地拉着绿珠的手说道:“我们快走,我知道救你姐姐的办法了!”

  二人上马,王戎一边催马告诉绿珠那天遇到道人的事情。

  绿珠听了精神一振,二人快马加鞭向云台山疾驰而去。

  二人星夜赶路,次日破晓已经到达云台山脚下。王戎看见迎客松下有一童子,正欲上前询问。

  童子先说话了:“来人可是王睿冲?”

  王戎答:“正是。”

  童子说:“随我来,家师已等候多时。”

  三人来到前方一处茅屋,屋里正是当日在真定县城遇到的那位道人。王戎便把这几日发生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道士询问了一下刘伶的剑身如何变换。稍作思索说道:“良莠双剑果然厉害,非湛卢不可破之。”

  “稽康!”王戎脱口而出。

  “正是。”道士接着说,“我料定阮籍去芒山寻稽康,此时未必寻到,先给你们讲讲这双剑的来历吧。”于是让小童端上清茶,娓娓道来。

  这良莠双剑确实大有来头,双剑合璧,威力无人能敌。向秀和刘伶二人乃是唐门的弟子,两人天生相貌迥异,一美一丑。向秀外形俊美,五官极其标志,看上去像涂了粉脂的姑娘。民间流传一个儿歌:南潘安,北向秀,子建孟起绝世间!说的就是世人公认的四大美男,有“南潘北向,东曹西马”之称。说得就是花样美男潘安,曹植曹子建,五虎将之一的“锦马超”和玉面庄周向秀。向秀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生得秀气到颠毫,即使二八少女亦不能及。向秀推崇庄子,当时众多研究老庄的名士无人能出其右。而刘伶却奇丑无比,将他的画像代替牛头马面用来辟邪也不为过。

  “良莠双剑”既指代他二人的相貌,也代表了两把宝剑。这两柄长剑传说是当年秦王嬴政使用过的佩剑。秦王原有一把名剑,唤作泰阿,为欧冶子所铸。由于万分喜爱这把剑,秦王统一六国以后,派人寻遍全国,终于找到当年铸造泰阿剩下的一半青铜矿石,并在一次陨石灾难中得到九天玄铁。于是命当时最著名的铸剑师打造两柄长剑,要求其锋利程度不在泰阿之下!铸剑师光研发冶炼配方就用了八年,到第十个年头,宝剑终于快要铸成了。但是秦皇早已等不及,他自知大限将至,要立即取回宝剑。为了独享绝世双剑,把铸剑师也给杀了。不久秦皇撒手西去,新铸的双剑连同泰阿都不知去向。这两把宝剑,第一把精美绝伦,但是第二把尚未完成,没有镶嵌剑柄,刀身弯曲呈镰刀状,而且尚未抛光打磨,表面粗糙。汉朝末年,双剑重现江湖。唐门得到双剑,找铸剑师用了很多办法才将弯剑打直,但剑身却因异常坚硬,竟找不到合适的磨石打磨,于是就成了现在的良莠双剑。

  说起唐门,本是当年高祖起义时的一支义军中的骨干。这支义军来自荆州,擅使暗器,常常在暗器上煨毒,杀伤力极大。后来这支义军加入汉军,在楚汉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让唐门名声大噪的是高祖登基以后,吕后以谋反之罪羁押韩信。但高祖曾当众赐韩信免死,即死时不见天地,不见血光,不见金石,不见水火,也就是寿终正寝的意思。吕后找来唐门,最后以极细的竹质毒针,隔着帷帐用竹筒吹针杀死韩信。到王莽篡位时,唐门遭遇灭门之灾,只有流落到西蜀的分支得以幸免。从此就改姓黄,在江湖上销声匿迹。至东汉末年,由于战乱连年,唐门弟子四散流离,出现了很多分支。有的做了朝廷爪牙,有的落草为寇,有的隐居乡里,多半隐姓埋名不为人知。据传襄阳黄承彦就是唐门的后人,他女儿黄月英精通五行八卦、奇门遁甲,发展了唐门的制药炼丹之术,并对机械物理方面颇有钻研。

  王戎听了道人的讲述,这些故事多半闻所未闻。但是,相比于这些人物的来龙去脉,他现在更关心的是如果打败良莠双剑。于是立即追问:“请问,如何用湛卢破双剑?”

  道人说:“这两把宝剑异常坚硬,但粗糙的那一把之所以能够弯曲,是因为他铸成之初就是弯的,后世铸剑师不知其法强行将他打直,已经伤了此剑的气脉。碰巧又造就了其向外翻转用力就会弯曲的特性,此变化在实战中杀伤力极大。”

  王戎连连点头。道人看了一下他的肩伤接着说:“凡物都有弱点,此剑距剑柄向下七寸处有硬伤。当初为了将其打直而不折断,在此处加入了锡,这是剑身最软的地方。但是一般的兵器仍不能损其分毫,唯湛卢可破。”

  “明白了,就是用湛卢剑击打七寸,令其折断。”王戎欣喜说道。

  “对,二剑折其一,另一把就同普通剑没什么两样了。”道人说,“你们救了人以后,切勿马上离开,可用偷梁换柱之法,以免朝廷问罪。”

  “谁有如此高超的易容之术,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偷梁换柱呢?”王戎问道。

  “我有些困了!”道人起身就出门走了。

  王戎和绿珠追出门外,那道人已经在几十步开外。“请问偷梁换柱之法?”王戎高声问。

  “祝融得脱!”道人留下这几个字就不见了踪影。

  再回头看,刚才的茅屋和童子都不在了,身后分明只有一汪清水。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457/2616664.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