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形山秘藏 > 《禅诗净解》寒山大士5

《禅诗净解》寒山大士5


  世有多解人,愚痴徒苦辛。不求当来善,唯知造恶因。五逆十恶辈,三毒以为亲。一死入地狱,长如镇库银。

  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天高高不穷,地厚厚无极。动物在其中,凭兹造化力。争头觅饱暖,作计相啖食。因果都未详,盲儿问乳色。

  随业受报,徒劳取相。不明因果,惟余彷徨。三才定位,道德为纲。化冰为水,随圆就方。

  天下几种人,论时色数有。贾婆如许夫,黄老元无妇。卫氏儿可怜,钟家女极丑。渠若向西行,我便东边走。

  东家长,西家短。米太烂,汤太咸。多加醋,少放盐。言生死,不相关。

  贤士不贪婪,痴人好炉冶。麦地占他家,竹园皆我者。努膊觅钱财,切齿驱奴马。须看郭门外,垒垒松柏下。

  若肯回头,火中觅油。生梦黄粱,死没土丘。可怜三藏,束之高阁。唐僧取经,徒劳金猴。

  唝唝买鱼肉,担归喂妻子。何须杀他命,将来活汝己。此非天堂缘,纯是地狱滓。徐六语破堆,始知没道理。

  地藏菩萨本愿经: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

  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地藏白言:圣母,若有众生,作如是罪,当堕五无间地狱,求暂停苦一念不得。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萨言:云何名为无间地狱?

  地藏白言:圣母,诸有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字亦别。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匝八万余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独有一狱,名曰无间,其狱周匝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悉是铁围,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蛇铁狗,吐火驰逐狱墙之上,东西而走。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众业所感获报如是。又诸罪人,备受众苦。千百夜叉及以恶鬼,口牙如剑,眼如电光,手复铜爪,拖拽罪人。复有夜叉执大铁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抛空翻接或置床上,复有铁鹰啖罪人目。复有铁蛇绞罪人颈。百肢节内,悉下长钉,拔舌耕犁,抽肠剉斩,烊铜灌口,热铁缠身。万死千生,业感如是。动经亿劫,求出无期。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辗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无间罪报,其事如是。

  又五事业感,故称无间。何等为五?

  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

  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

  三者、罪器叉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剉斫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

  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

  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

  佛告四天王:……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咽病报。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

  ……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白地藏菩萨言:仁者,愿为天龙四众,及未来现在一切众生,说娑婆世界,及阎浮提罪苦众生,所受报处,地狱名号,及恶报等事,使未来世末法众生,知是果报。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说地狱名号,及罪报恶报之事。仁者,阎浮提东方有山,号曰铁围,其山黑邃,无日月光。有大地狱,号极无间,又有地狱,名大阿鼻。复有地狱,名曰四角;复有地狱,名曰飞刀;复有地狱,名曰火箭;复有地狱,名曰夹山;复有地狱,名曰通枪;复有地狱,名曰铁车;复有地狱,名曰铁床;复有地狱,名曰铁牛;复有地狱,名曰铁衣;复有地狱,名曰千刃;复有地狱,名曰铁驴;复有地狱,名曰烊铜;复有地狱,名曰抱柱;复有地狱,名曰流火;复有地狱,名曰耕舌;复有地狱,名曰剉首;复有地狱,名曰烧脚;复有地狱,名曰啖眼;复有地狱,名曰铁丸;复有地狱,名曰诤论;复有地狱,名曰铁呋;复有地狱,名曰多嗔。地藏白言:仁者,铁围之内,有如是等地狱,其数无限。更有叫唤地狱,拔舌地狱,粪尿地狱,铜锁地狱,火象地狱,火狗地狱,火马地狱,火牛地狱,火山地狱,火石地狱,火床地狱,火梁地狱,火鹰地狱,锯牙地狱,剥皮地狱,饮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倒刺地狱,火屋地狱,铁屋地狱,火狼地狱。如是等地狱。其中各各复有诸小地狱,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号,各各不同。

  地藏菩萨告普贤菩萨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我今承佛威力,略说地狱罪报之事,唯愿仁者暂听是言。

  普贤答言:吾已久知三恶道报,望仁者说,令后世末法一切恶行众生,闻仁者说,使令归佛。

  地藏白言:仁者,地狱罪报,其事如是。或有地狱,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狱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狱,镬汤盛沸,煮罪人身。或有地狱,赤烧铜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狱,使诸火烧,趁及罪人。或有地狱,一向寒冰。或有地狱,无限粪尿。或有地狱,纯飞钑鑗。或有地狱,多攒火枪。或有地狱,唯撞胸背。或有地狱,但烧手足。或有地狱,盘缴铁蛇。或有地狱,驱逐铁狗。或有地狱,尽驾铁骡。仁者,如是等报,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问,略说如是。若广解说,穷劫不尽。……

  有人把椿树,唤作白栴檀。学道多沙数,几个得泥丸。弃金却担草,谩他亦自谩。似聚砂一处,成团也大难。

  学道多沙数,几个得泥丸:现正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岐路。又全经前后所说。著重在一个淫字。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看楞严经。若不归宗。跑马看花。就不中用。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作观。自得受用。古来行人。从此经悟道的很多。温州仙岩安禅师。因看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当时破句读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于此忽有悟入。后人语师云。‘破句读了也。’师云。‘此是我悟处。’毕生读之不易。人称之曰安楞严。希望同参们。无论老少。常读楞严。此经是你随身善知识。时闻世尊说法。就和阿难作同参。(虚云老和尚开示)

  蒸砂拟作饭,临渴始掘井。用力磨碌砖,那堪将作镜。佛说元平等,总有真如性。但自审思量,不用闲争竞。

  争来论去,波识不静。拟砂作饭,似渴掘井。莫如净意,遣妄还情。不汝还者,宁非真性?

  推寻世间事,子细总皆知。凡事莫容易,尽爱讨便宜。护即弊成好,毁即是成非。故知杂滥口,背面总由伊。冷暖我自量,不信奴唇皮。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世间万象,纷纷不乱。

  蹭蹬诸贫士,饥寒成至极。闲居好作诗,札札用心力。贱他言孰采,劝君休叹息。题安糊饼上,乞狗也不吃。

  美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病儿吃药配黄连,先拌蜜糖后给钱。

  贱他言孰采:文人相轻,轻贱他人之言必然不易被采纳。故而劝君莫要叹息,因为即使喂狗也要香喷喷的肉包子,不然拿着糊焦焦的饼子,狗儿都不吃。

  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三十年底,初一年头。年年年底接年头。

  寻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国使职非愿,神仙未足称。联翩骑白马,喝兔放苍鹰。不觉大流落,皤皤谁见矜。

  心猿意马,放荡无牵。既非做官,又不修仙。田猎无度,白马翩翩。蓦然回首,空度百年。

  雍容美少年,博览诸经史。尽号曰先生,皆称为学士。未能得官职,不解秉耒耜。冬披破布衫,盖是书误己。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纸上谈兵,百无一用。

  变化计无穷,生死竟不止。三途鸟雀身,五岳龙鱼已。世浊作[羺-需+兒]羺,时清为騄耳。前回是富儿,今度成贫士。

  苏轼《僧圆泽传》: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登居第。禄山陷东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泝(泝,同溯,逆水而行)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约所,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呼问:“泽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去不知所之。

  贫驴欠一尺,富狗剩三寸。若分贫不平,中半富与困。始取驴饱足,却令狗饥顿。为汝熟思量,令我也愁闷。

  思量计较,没完没了。财神长叹,弥勒笑倒。

  柳郎八十二,蓝嫂一十八。夫妻共百年,相怜情狡猾。弄璋字乌[虎*兔]([虎*兔]通菟),掷瓦名婠妠。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

  人老心不老,青楼妄取巧。饮鸩在一时,长劫**恼。

  我见出家人,不入出家学。欲知真出家,心净无绳索。澄澄孤玄妙,如如无倚托。三界任纵横,四生不可泊。无为无事人,逍遥实快乐。

  出家是件不容易的事,并不是说剃除了须发,穿上袍,搭件袈裟,说几句机锋话,满口佛呀、法呀的,说大篇好听的道理,坐在那儿闭眼参禅。这只可算为穿佛的衣,吃佛的饭,表演一个出家人的样子。如果能言行一致,苦口婆心,慈悲平等待人接物,人前人后不违正道,这才能说是位本分的出家人。

  出家人有三种:一、身出家心不出家。二、心出家身未出家。三、身心都已出家。出家有三个程度不同的家,就看各人的修持功夫而定。

  一、出世俗的家:这就是一般的出家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二、出烦恼无明的家:出家后各人修持的进境,只有自己知道,不过在个人的语默动静中,旁人也可以看得出来。一个出家人的习气毛病,一天天减少,贪嗔痴的表现,日日在消灭,那就是古德说的“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证”的现象。这位出家人,他正努力冲出烦恼无明的家,向菩提大道上走。

  三、出三界的家:这就是出家人的第一个目标,也是一切修学佛道的七众弟子的第一个目标。这时就永断生死,以后随自己的愿力,自由来去九法界中度化众生,成就了出家的第一快乐。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十回向品)

  大有好笑事,略陈三五个。张公富奢华,孟子贫轗轲。只取侏儒饱,不怜方朔饿。巴歌唱者多,白雪无人和。

  可怜世间人,认假不认真。不是机缘少,只为业障深。

  千年石上古人踪,万丈岩前一点空。明月照时常皎洁,不劳寻讨问西东。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可贵天然物,独一无伴侣。觅他不可见,出入无门户。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处。你若不信受,相逢不相遇。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傅大士《传心颂》)

  下愚读我诗,不解却嗤诮。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上贤读我诗,把著满面笑。杨修见幼妇,一览便知妙。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依文解字,三世佛冤。

  可惜百年屋,左倒右复倾。墙壁分散尽,木植乱差横。砖瓦片片落,朽烂不堪停。狂风吹蓦榻,再竖卒难成。

  百年屋:人身。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偃息深林下,从生是农夫。立身既质直,出语无谄谀。保我不鉴璧,信君方得珠。焉能同泛滟,极目波上凫。

  和氏怀璧宜独乐,货献昏王徒招祸。凝滞于物难取珠,无住生心好掌舵。泛舟业海逐阳焰,恰似飞蛾乱扑火。劝君息心摒外缘,自耕自种自结果。

  不须攻人恶,何用伐己善。行之则可行,卷之则可卷。禄厚忧积大,言深虑交浅。闻兹若念兹,小子当自见。

  兼营天下广撒粮,独善其身守真常。攻人伐己人我立,四相空时仁者王。

  富儿会高堂,华灯何炜煌。此时无烛者,心愿处其傍。不意遭排遣,还归暗处藏。益人明讵损,顿讶惜馀光。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杨朱主张为自己,即使拔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他都不肯干。墨子主张兼爱,即便是从头顶到脚跟都摩伤,只要是对天下有利,他都肯行。子莫则主张中道。主张中道本来是不错的,但如果只知中道而不知道权变,那也就和执着教条一样了。为什么不可取呢?因为它坚持形式而废弃了实质。

  赠人鲜花,手留余香。助人为乐,心宽体胖。一毛不拔,堕落鬼道。常年**,举目彷徨。

  世有聪明士,勤苦探幽文。三端自孤立,六艺越诸君。神气卓然异,精彩超众群。不识个中意,逐境乱纷纷。

  提笔非手,吟诗非口。个中真意,石猴搔首。

  三端:笔端,锋端,舌端。指文才,武才,口才。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270/2587655.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