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形山秘藏 > 《禅诗净解》夏莲居大士-专勤坚久偈

《禅诗净解》夏莲居大士-专勤坚久偈


  专勤坚久偈

  万德洪名,牢牢把守,心不离佛,佛不离口。行住坐卧,珠不离手,句句恳切,字字不苟。唯专唯勤,必坚必久,声满天地,光涵星斗。独修良佳,勿强人偶,勿背良师,勿近恶友。理辨邪正,言少臧否,善皆可法,何问谁某。恩怨纷纭,等是空花,梦中说梦,何分好丑。世间万事,甘让人先,信愿持名,决不落后。果能心口,字字相应,净宗功夫,十得八九。果能念到,心境如一,方知真空,不离妙有。

  听人劝,吃饱饭,从来功夫不唐捐。水中天,镜中面,非真非幻自心现。

  大病中口占二偈辞世(二首)

  生已无可恋,死亦奚足厌,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

  了知诸法空,始信一切有,西方有极乐,有佛无量寿。

  沙滩作画,冰雕玉形。分别非意,体本无生。

  客笑

  老病掩关意渐闲,客来翻笑性情偏,手中一串菩提子,拈起依然个个圆。

  不识弥勒翻口笑,不笑不足以为道。

  幻余室幻语,运儿节录第五卷,举似省元禅师。颇蒙印可,题二偈,赋此报谢(五首)

  工迥更耕岡光江,南无西方是故乡,欲叩宗门问境界,翻嫌境界是文章。

  歧途历遍足生茧,苦海回头鬓已丝,薄有善根堪自信,乐邦路稳渐能知。

  离念未能方念佛,是心是佛久无疑,全身已在含元殿,更把长安问向谁。

  纵能离念还须念,不念弥陀念阿谁,众生无尽愿无尽,念佛何尝有已时。

  半生踏著一条路,梦话写成几句诗,抛向虚空谁印可,拈花笑倒老禅师。

  燕京拈花寺省元禅师,为临济正宗嫡传,与莲公尤为至契。省老最后遗偈,有“单提一念人难信,直至离念始不疑。欲知离念真境界,唯尚一念乃发机。”即亲笔书与莲公者。莲公答以报谢,此诗到二日后,省老当即示灭,远近竞传,叹为希有……

  赠某居士(十六首)

  如何习净又吟哦,从古诗人妄想多,珍重余光多念佛,更莫平地起风波。

  若问如何出爱河,只有弥陀念得多,念熟方能登乐土,倘生不免堕娑婆。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泥牛入海随波散,在冶良金色更光,道力须从境上炼,不是闲话说一场。

  宇宙生死大疑团,其余枝叶总无干,若从枝叶疑将去,欲破疑根事恐难。

  心地常飞六月雪,火内方开五色莲,子细思量无别术,单提一念要勤专。

  舍身不难舍念难,此是学人第一关,欲乘宝筏渡苦海,切莫寻常被眼瞒。

  念佛不难断疑难,疑根便是铁围山,此关不破终成误,甘露每同毒药看。

  道人须学石头顽,那有功夫说苦酸,炼得此心顽似铁,风吹雨打不相干。

  全身是梦何须说,执梦为真更笑人,般般过去都成梦,只有当前一句真。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莠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病根深处无须讳,肯念弥陀已得医,万行庄严勤警惕,念头才起愿王知。

  生处熟时熟自生,熟来一念也相应,但肯勤添灶下火,何须过虑釜中冰。

  无心始可登觉路,有口只宜念弥陀,佛号万千犹患少,世缘半句已嫌多。

  莲公宣说过来语,信受奉行莫迟疑。弥陀佛号直念去,丈夫事毕笑嘻嘻。

  问东答西(九首)

  莫道心情太寂寥,情怀自愧未全消,莲居佛法无多子,仅识西方路一条。

  非我念佛佛念我,东方未识故疑西,一方正后方方正,初步迷时步步迷。

  净不须禅禅须净,未能知有岂知空,西方依正庄严地,不是幡兮不是风。

  不是风兮不是幡,思量拟议隔重关,何劳更举无生话,一句弥陀万境闲。

  劝人学佛犹容易,令识西方事大难,为底梅花香未放,因无彻骨一番寒。

  有人问我西来意,合掌向西念慈尊,我只归元无二路,任他方便有多门。

  共说修行须径路,径中捷径唯西方,曹溪胜语人人晓,放下坛经细酌量。

  若非诸佛勤护念,至今仍不识西方,闻道已迟敢自弃,惜哉载卅好时光。

  普被三根济三有,圆超圆摄无量门,谁能自念劝人念,是即名为报佛恩。

  问的不是瓤,答的不是皮。吃的什么瓜?一字唤作西!

  今人粗窥唯识,便拨净宗是一非余,斗诤坚固,目睹现状,慨然而已。

  法门无量本圆通,那得分张矜异同,几许名言添教海,一声佛号满虚空。西方要诀经疏在,东土嫡传性相融,唯识何尝轻净土,慈恩莫忘旧宗风。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捨净土,则莫由解脱。(印光大师《净土决疑论》)

  家人晚课(六首)

  闹市声中念佛堂,一家净课晚琅琅,谭玄不学庞居士,自有莲风四面香。

  般若菩提共一行,童婴半解礼空王,大孙七岁娴梵呗,也唱阿弥相好光。

  赞韻引开六字经,莲居记数最分明,轮珠百八徐徐转,坐看儿孙绕佛行。

  圣解凡情不用消,洪名才举海吞潮,自他三世何曾隔,万亿途程未是遥。

  鱼磬声声净客尘,听时更比念时真,阿翁半世为奴仆,幸得弥陀作主人。

  宗门回首袁宏道,儒教翻身彭二林,欲问风光在何许,虚空一片海潮音。

  庞居士名蕴,字道元。唐衡阳人,参马祖时曾问道:“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言下大悟,将所有珠宝抛于洞庭湖,舍宅为寺,编竹器为生,一家四口悟道。“有男不娶,有女不嫁,大家团圆,说无生话。”偶谈禅境,居士云:“难!难!难!十担芝麻树上摊。”妻曰:“易!易!易!百草头上西来意。”女曰:“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睏时眠。”临终时,对女言:“灵照!午时来报。”女回室曰:“日正当中,惜有日蚀。”居士出室自观,并无其事,返室见女端坐而化,笑曰:“我言之在先,行之在后。”七日后卧化,子立化,妻曰:“坐化立化不为奇,不及庞婆撒手归;双手拨开无缝石,不留痕迹与人知。”世人不知所终。

  《史记》载: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籍者,字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三国时期,徐庶回马荐诸葛亦云:“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从来英雄惜英雄,好汉爱好汉。吾人应见贤思齐,不取楚汉入世之争斗:盖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耳。但效庞公莲士出世之逍遥:常乐我净是家乡。

  常谈

  小智不如愚,浅人每自喜,驰求难挽回,颠倒扶不起。平实与商量,嗤为常谈耳,道在平常中,惜君未晓此。

  得少为足溪声响,回小向大海无边。蜻蜓点水心胸窄,鲲鹏展翅法界宽。

  迦陵音

  道场鱼磬军中令,号令不明众难定。三昧欲修普贤行,首在如法辨邪正。散慢乖舛不相应,那得袖手託无诤。先师当年教不佞,圆通先从耳根证。六字四鱼一声磬,磬声定与陀字并。错落模糊缺诚敬,初快后慢尤为病。忌涩与燥及生硬,粗厉飘忽杂卫郑。佛号鱼磬稳相称,匀静绵密心不竞。微妙和雅清而劲,不使一声成饾饤。浩浩源泉流莫罄,万派朝宗归一乘。互融互摄以心听,听久转凡能入圣。闻薰闻修闻自性,一根还原诸根净。此是莲宗真途径,纯以音声续慧命。统收八教无余胜,唯佛与佛乃究竟。渠园法会昔称盛,吾师百日为尊证。大众齐声心光迸,帝网千珠交相映。不浮不沉不蹭蹬,愈准愈稳愈精莹。灵瑞屡臻咸称庆,三月忘疲有余兴。诸山云集赞殊胜,皆缘鱼磬得其柄。如治国有贤执政,一法善用安万姓。每忆师训惭且儆,卅年幸未堕坑穽。聊述所闻资借镜,不审何人堪持赠。频年净七忝领众,蒲柳连番充梁栋。恪守遗规何敢纵,妄念全凭音节控。恳切联贯无隙缝,务使字字不落空。如习骑射学引鞚,心心向的期必中。清畅哀亮忘伯仲,梵韻自然如鸣凤。要知节拍即妙用,神奥不与他宗共。匡山建社迄唐宋,诸祖于此咸注重。楗椎尚乖声错综,顿教全堂入嚣哄。颠而不扶良足恫,佛法敢作人情送。此次临坛殊瞢瞢,愧未先期施磨砻。躬冒讥嫌斥侍从,疎率不顾他人讽。平素讲席戒倥傯,何图当机亲入瓮。即时自觉已内讼,是虽小失良堪恸。末法众生惯欺哄,言论往往不由衷。背则嘲讥面则颂,或复颟顸学笼统。太息无人发其幪,兴言及此心常痛。李子护法诚且骾,为报佛恩不待请。寓规于颂宛而冏,譬霜夜钟叩以梃。铿然令人发深省,有过得闻窃自幸。昌言未拜意先领,玆贶重于吾家鼎。我亦借机陈概梗,如箭在弦锥脱颖。直心相酬勿嫌耿,苦后微甘似饮茗。弱冠习儒志颇猛,侃侃自将号英挺。百城坐拥辨燕郢,心未能安空延颈。中岁参禅驴窥井,狂来几蹑毗卢顶。教乘算沙枉说饼,学密徒知希圣境。习定修观意强屏,坐沉死水弄光景。向外驰求不得逞,腊味尝透念冰冷。苦海欲出无引绠,大经一卷遇救艇。踏遍天涯空驰骋,回头那知金在矿。从此心灯常炯炯,宛似初月升东岭。追忆前尘如梦影,梦中说梦梦未醒。吁嗟乎净宗易行不易懂,往昔窥天恃一孔。究理渐深漆破桶,乃知万法此其总。如贫得宝喜欲踊,抚臂勿失手坚捧。夙世微善薰成种,鸟将出笼丹化汞。敢云八风吹不动,念玆在玆口常唪。君不见学道每为邪见壅,正知未开信难巩。瞎马夜骑不知恐,高低坑坎随人踵。门户分张谁作俑,摸象扪烛辩蜀陇。黑白淆乱趋承奉,直笔今世少南董。试登高原望邱垄,朋旧墓木半已拱。逝波残照令人竦,四恩未报泪欲涌。自问犹堪贾余勇,从明得明眼不蒙。一门深入绝繁冗,那有余闲争荣宠。况今满目见灾眚,浊世滔滔丧彝秉。欲海横流卷沧溟,挽澜回狂孰可凭。炎凉奔逐观优孟,贪嗔驱使忘其胫。欲得世界真甯靖,须从人心先调整。此论久蓄意未逞,一吐快如骨去鲠。感君直谅泯畦町,报以刍荛语多哽。生鸟风灯各惕警,暂尔失念魔来诇。身口意三相涵泳,炼之以动养以静。信深愿切勤且永,自然成片如钉锭。甘露涤尽无明酩,莲胎日长出泥泞。法门无量虽平等,如说行者乃得拯。他年花开弹指顷,十万亿程元非迥。噫嘻乎专修贵如衣尚褧,千言何又信口咏。即令字字皆中肯,转眼陈迹等破甑。始知结习坚似珽,掷笔爽然良自憬。

  《迦陵音》真迦陵音也,唯印光大师“念佛三昧摸象记”可与之媲美:

  若论念佛之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

  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

  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著力。其相如云散长空,青天彻露。亲见本来,本无所见。无见是真见,有见即随尘。到此则山色溪声,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无非最上真乘。活泼泼应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了无一物。语其用,如旭日之东升,圆明朗照。语其体,犹皓月之西落,清净寂灭。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绝待圆融。譬若雪覆千山,海吞万派。唯是一色,了无异味。无挂无碍,自在自如。论其利益,现在则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乘。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

  又问,人于日用,普应诸缘。何能触目菩提,头头是道乎。答,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万境不出一心,一心融通万境。若了心体本空,何妨该罗万象。须知万象如幻,生灭唯是一心。诸缘无缚,本自解脱。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心境一如,有何挂碍。不见华严事事无碍法界。所谓一一尘中一切刹,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尘复互周,重重无尽无障碍。以故器界毛尘,云台宝网。咸宣性海,悉演真乘。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觅一毛头许不是道者,亦不可得。则法法头头,无非大寂灭场。心心念念,悉契萨婆若海。唯心妙境,唯境妙心。离四句,绝百非,绝待圆融,何可得而思议也哉。

  佛号一举,妄念全消。透体清凉,中怀悦豫。直同甘露灌顶,醍醐沃心。其为乐也,莫能喻焉……

  阿字观

  一念相应际,光明显自心,顿严身口意,泯绝去来今。字是无生曲,声传劫外音,法门元不二,总摄佛莲金。

  持咒应有一个坛场叫咒坛,咒坛要清净,不准闲杂的人进入,只有持咒的人在里面修法。简单扼要地说,持咒必须三密相应才能得到感应。三密即口诵神咒,心想梵字,手结印相。亦叫三坛。为什么叫神咒?因为妙不可言。心想梵字即观想后边咒心的每一个梵字。三密相应即是持咒的前方便。

  第一个即咒语坛。持咒自然结成坛。这是说每天,或每次首先念楞严咒一遍,然后持咒心一百零八遍。咒心即「跢侄他·唵·阿那隶·毗舍提·鞞啰·跋阇啰·陀唎·盘陀盘陀你·跋阇啰·谤尼泮·虎欣·都嚧瓮泮·莎婆诃」这咒心妙不可言。这是咒语坛。

  第二个心想坛。这是诵“咒心”时观想每一个梵字。观想梵字能得到五眼六通,要把它一字一字都观得清清楚楚,睁眼闭眼都是清清楚楚。久而久之,它的妙处就生出来,可以使你开五眼得六通,通因达果。观想梵字也是锁心的方法。把心制在一处便不打旁的妄想了。把每个梵字都印入心里头,无论睁眼、闭眼都明明了了。这样久而久之便得到三昧了。

  第三个手印坛。手印又叫手诀,一般所谓的掐诀念咒的掐诀即是。

  掐诀念咒就是要叫你注意,叫你做这些动作,不打旁的妄想,不是旁的意思,不是说这一掐诀就怎么灵了。你若没旁的妄想,不掐诀也是三密相应的。要知道真理,为什么要有这三密相应、咒语坛、观想坛、手印坛都是要你不打任何妄想。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弊。

  又有很简单的金刚拳、金刚掌、金刚缚手印。双手握上拳叫金刚拳,十个手指交叉在一起仰上叫金刚掌,俯下叫金刚缚。一切三昧法由金刚拳、金刚掌、金刚缚生出,你念咒的时候,三坛相应,能这样便得到十方诸佛身口意三轮不思议之缘化。无论世出世所求无不如意。若能无所求,功德更大。

  若你不会手印,密部里有三个咒亦随念成坛。第一个即法界真言:「唵缚曰啰驮覩鋄」念了把法界都清净了。第二个清净真言:「唵蓝莎诃。」第三个即放焰口时念的三坛真言:「唵哑吽」三坛即佛法僧。唵字是毗卢顶上作佛坛。哑字是弥陀口中作法坛。吽字是阿閦心内作僧坛。这三个咒每一个都念七遍也能三密相应。念咒前先念这三个咒也是最好的。

  (自《楞严咒句偈疏解》宣化上人)

  无闷(两首)

  狂心果歇方无闷,世不能知道始尊,九死余生契此语,纷纭幻迹更何论。两字渠园亦幻余,园非是我我非渠,浮生有境终归幻,除却莲邦未可居。

  无住生心心无住,莲居为誓誓莲居。

  光明百字箴

  佛光灌我顶,甘露遍我体,头臂胸胁腰,股胫达足底。外皮肤毛孔,内脏腑骨髓,一被甘露明,垢障悉除已。冤对鬼神煞,恶报凶灾劫,病苦与魔恼,从此永消灭。正念常现前,更莫造新业,身心顿清净,荧若硫璃瓶。善根时时长,福德智慧增,信心日坚固,灵感妙难思。莫忘四弘誓,自有佛加持。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脱胎换骨,洗髓伐毛,观想则可,着相须戒。

  不觉

  不觉沉沦苦,难期道味亲,梦长怜故旧,病久惜精神。有福方持戒,无缘枉劝人,圣狂分一念,未可委前因。

  知苦慕乐亲圣道,有病方知健似仙。福至心灵持斋戒,返狂息心度有缘。

  今昔(两首)

  风云湖海昔犹龙,经卷蒲团此秃翁,傀儡登场两出戏,个中谁是主人公。

  人嘲龙性随云去,我幸秃翁是少年,白业堂前新活计,华池学种未开莲。

  狂心不歇龙腾空,识神演戏妄动情。冷眼旁观主公在,法尔如是真英雄。

  答禅客

  禅客来问念佛理,我说此问从何起,念佛是我我是谁,佛我究以何为体。水底月影镜中面,水月镜面从何现,何者是假何是真,请君问取镜中人。

  死人不照镜,活人不住坟。听者未用耳,说者不成文。

  听佛轩课余宴坐(两首)

  踏破疑城信愿专,个中甘苦未须传,几回欲逸脱缰马,一线孤牵上水船。病久确知念佛好,魔多反使道心坚,迷云障雾重重过,瞥见澄潭月影圆。

  坐阅空花又一年,唯期寡过厌谈玄,每将妄习从心洗,渐觉佛声逐念圆。动静相依清净戒,根尘齐摄宝王禅,乐邦苦海历然在,何去何从莫问天。

  无来无去镜中华,非空非色水中斜,离尘绝相有何住?头上安头演若达。

  何谓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曰如来。不来不去,好像来,但也好像没来。所以说「无来无去镜中华」也没有从来,也没有所去,就好像镜中之华一样,你说镜里的华从哪里来的,又到什么地方去?

  「非空非色水中斜」也不是空也不是色,好像水中月没有一个真实的体,只是影子照在水里。

  「离尘绝相有何住」,若能离开一切的染污,尘即染污,「绝相」就是没有一个执着相。有什么可执着的?什么执着都没有了。无相还有什么可执着的。

  「头上安头演若达」,不要学演若达多。演若达多一早起来照镜子,见镜里有一个头,自己怎么没有头,便跑到大街上,到处问人,「你看到我的头吗?」人家也不明白他说什么。你若头上安头就像演若达多一样那么颠狂。反之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之“苏伽多耶”)

  昼夜念佛道场中率成三偈供养大众(三首)

  其一:

  只此一句佛,俨然六字经,一佛圆万德,六字括三乘。

  善信齐力念,名号同口称,譬彼百川水,浩浩赴沧溟。

  香花遍庄严,触境信愿增,众籁悉沉寂,鱼磬相间鸣。

  鱼叩涂毒鼓,磬葉当风铃,梵音狮子弦,赞呗云中笙。

  微妙而和雅,哀亮畅以清,此方真教体,大要在心听。

  心月孤圆处,光涵万点星,互映帝网珠,同然无尽灯。

  返闻闻自性,千虑一时澄,如贮摩尼宝,映澈琉璃瓶。

  何须问灵感,但期矢精诚,龙天普护持,有若影随形。

  其二:

  心光遍法界,佛声满虚空,我在佛光内,佛现我心中。

  自他何曾隔,显密本圆通,横既赅八教,顿复摄五宗。

  破暗凭慧日,开慧仗息风,风大托慈力,扫荡魔恼叢(丛)。

  慧日何以朗,持名莫暂慵,甚深难信法,自庆得遭逢。

  行住坐卧处,精勤用专功,泯然绝能所,生佛根本同。

  种种差别见,都向一念融,不必参是谁,此即主人翁。

  其三:

  既念弥陀号,当行如来行,一觉一切觉,一成一切成。

  一念一切念,一声一切声,根境元不二,自唤自己醒。

  声字皆实相,同呼同时应,心净佛土净,心平世界平。

  愿将功德海,普润诸有情,明济众厄难,消除三垢冥。

  誓乘般若船,同向彼岸登,三尊齐加被,十方为证明。

  桌上一杯水,撒入白颗粒,是糖还是盐,不尝怎知味?

  佛欢喜日课余偶说

  念佛即是自心现,迷时不念悟始念。迷即众生悟即佛,不念是迷念是悟。无心外佛为所念,无佛外心能念佛。弥陀教我念弥陀,最极圆顿了义语。不念过去与未来,专念当前这一句。灵光独耀脱根尘,念念无生念念佛。一门超出妙庄严,万法归元无二路。

  口说极乐邦,心恋娑婆界,如此念弥陀,佛在西方外。佛自我心现,我在佛光中,念佛佛念我,根境一念融。(夏莲居大德:一念融)

  秃毫

  半管秃毫吾不贫,课余偕尔乐残春,写来都是家常话,留赠他年同样人。

  三光普照透三才,阎浮世界你不来。大德大善能于得,无德无善不明白。(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270/2587633.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