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形山秘藏 > 《禅诗净解》宣化上人-提起放下

《禅诗净解》宣化上人-提起放下


  提起放下

  提得起,放得下,念佛是谁哈哈哈。放得下,提得起,谁是佛念嘻嘻嘻。不是你,不是我,你我之间人太多。也是你,也是我,须弥打倒谁也没。

  参禅要参话头。话头,即是话语刚开头,不是话尾。即是一念未生之前的一个预兆。最普的话头,是“念佛是谁?”这个“谁?”字,要把它拉长来参,细玩其味,就像一把金刚钻,要往心里头钻出一个窟窿来。找到是谁便开悟,但这不能靠想像揣测,或在心意识上参,而是要细细探索到你从未到过,从未知道的领域上。一旦破本参,豁然开悟,虚空粉碎,五蕴皆空。此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参到了这个境界,五蕴皆空,六尘不染,才是成佛的第一步,但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又要知道,参禅不同拼命念佛,不是拼命口念“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好像叫救命似的。参话头,是要慢条斯理,细心在自性上摸索。所谓“参悟”,参即是悟,悟必要参。其实“念佛是谁?”也是一个妄想,但这是以毒攻毒,以一妄制诸妄,以一念息万念的法门。参话头是一个妄想,杂念是多个妄想。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所以用参话头的妄想来控制多个妄想,慢慢将妄想一个一个消灭,不再起作用。这时,无论什么境界来了,都不会迷惑,分析清楚,就不会走火入魔。古德说,“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日着魔。”修禅定要谨慎小心,不可偏差,正大光明,不要给魔找机会。杂念是替魔开门,而参话头即是驱魔的法宝。

  参禅可以参“念佛是谁?”或“父母未生我前本来面目”或“什么是不能没有?”这几个话头,你们能专心一致参究,必能得到好处。

  参禅这个“参”,就好像用这么一个锥子锥窟窿似的,锥不透一定要锥,锥透了这叫破本参;把这窟窿锥透了,露出光明来了。在这个黑暗的屋子里边,窗户门都没有,就用这个锥子钻窟窿,钻出来一个窟窿,就透进来光明了。这就是你在一个愚痴人的时候,什么也不明白,就等于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一样,没有窗户也没有门。你用这个参禅的功夫,参透了就透进光明来了,这是参禅。

  又有一比喻,就像“如猫捕鼠”,像猫捉老鼠似的,在那儿看着,看着,瞪着眼睛看进那个老鼠洞,这么看着,看着,老鼠一出来,上去一爪把这老鼠给叼住了,老鼠没有法子跑了。什么叫老鼠?就是你那个无明。你透出光明了,把老鼠给捉住了,这如猫捕鼠。

  又有一个比喻,好像“龙养珠”似的。龙最放不下的就是那一粒珠。两个龙抢那一粒珠子。这个龙珠比它生命还宝贵,所以它总要想方法保护这个珠子。参禅的人,也就这样子,好像龙保养那个珠子一样,念兹在兹,这就是观自在。你若能观自在,这就念兹在兹;你若不能观自在,那就跑了!什么叫跑了?就是打妄想。你一打妄想,就不自在了;你不打妄想,那个时候就是自在。

  我现在再给你举一个例子,像什么呢?“如鸡孵卵”,像鸡菢小鸡子那样子的。鸡菢小鸡子就这么想:“我在这儿啊,这小鸡子到时候一定会出来的,一定会有一个小的小鸡子现出来。”你参禅也是这样子,就像那个老母鸡菢小鸡子似的。你看,“喔!有一天我会开悟的。我用一天功,我自性就会现出一点光明;我天天用功,天天就会现出智慧光明来。总有一天我要和佛是一样的,无二无别的。”你这么参来参去,就像那个老母鸡菢小鸡子一样的,你有一天就会成功啦!这是参禅。

  坐禅要抓着小猴子,人心像野马,意像猿猴;若不把他抓回来,他就时时到处跑,精神分散,将能源耗费。自性的能源很宝贵,若无缘无故被小猴子浪费了,很不值得。现在要令野马不再不守规矩,令小猴子老老实实,要将心马意猿猴管着他。如何管呢?要用金箍拴着它,给它念紧箍咒,如〈西游记〉里,唐僧一给孙悟空念上紧箍咒,猴子便老实了。

  什么是我们的紧箍咒?就是参话头“念佛是谁?”想找找“谁”?小猴子便老实了。因为它不知道是“谁”,故它便专心致志去找,既能心平气和注目凝神去找,它就不到处跑。你若能抓着猴子,使它老实了,你的功夫就差不多啦!。

  参禅,不是单单坐禅时才用功,而是行住坐卧都要用功,只不过坐禅期间更要专一。行,也参“念佛是谁”;住,也参“念佛是谁”;坐、卧,也是参“念佛是谁”。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便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呢?即是“念佛是谁”,要参这个话头。

  参禅这法门你若不认识,不明白,而像念佛号似的,以为念得越多越好,这是错误。不需要念得多,最好能拉长长声,念几个钟头也念不完,甚至参八万大劫也不间断,这才是真正参禅。

  为什么要参“念佛是谁?”这“谁”字本来也是多余,但因为我们人就像猴子,总要找事做,找东找西。若有个“谁”字挡着,那些妄想也就没有了,这是以毒攻毒的法门,没有妄想才是“时时勤拂拭”,参禅就是勤拂拭。为什么要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的法门。

  若没有择法眼,不认识真法,就不会参,不会参就是白费功夫。若不认识正法,就会跟邪法跑,故择法眼是最重要的。

  参禅的“参”,就是观。观什么?观照般若。教你念兹在兹观自在,不是观他在。观观自己在不在?自己在,就能参禅打坐,用功修行;若是不在,在那儿打妄想,想入非非,那就身在禅堂,心跑到纽约去观光,或是到意大利去旅行,到处去攀缘,所以就不自在了观自在就是菩萨,观不自在就是凡夫;观自在是天堂,观不自在是地狱。如果观自在,心未跑出,才能行深般若波罗蜜。此身在参禅的时候,继续不断的参,绵绵密密的参,这才算是行深般若,找到智慧。得到大智慧,才能到达彼岸。

  参禅的密诀,就是朝也思,夕也思,思什么?思“念佛是谁?”今天也参,明天也参,天天在禅堂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是在短期能尝到禅的味道。要经过长时间才可以。有了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功夫,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参禅,秘诀在专一其心,所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万物得一,各正性命”,故“一”为万物之始,但还不是究竟法。虽云“得一万事毕”,但若在这个一生出执着,便落二、落三,犹不是真空。什么是真空?就是零。这个零,像个圆圈,是无大无小、非内非外、无始无终,不落于数,但所有数目都未曾离开它。修行,要从一修回到零。从这个零,能发生无量无边的作用,虽云“得一万事毕”;但到了这个零,连一事也无,这时,“一法不立,万虑皆空”,是究竟解脱!

  (宣化上人开示于万佛圣城)

  须弥推倒

  须弥推倒障碍除,性海澄清波浪无。彻悟本来真面目,般若常明万法如。

  坐禅,就是要清心寡欲,这是修行第一步功夫。清心,把客尘沉静下来。犹如一碗混浊的水,你若总动荡它,水总是混浊不能看清楚。若把混水放到器皿里静深不动,沙尘便沉底,这是降伏客尘烦恼之初步功夫。我们身体能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在这静坐的一刹那之间,能降伏客尘,使五欲之沙尘沉底,即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

  参禅可修定,参禅这种法门是无为而无不为。表面看参禅是无所作为,实在一个人参禅,就有一个人在法界中帮助正气伸张。如果每个人都参禅,世界上就没有战争了。

  虽然说“久坐有禅”,但真正的参禅,不单只坐才有禅,站着也可以参禅,走路时、睡觉时,同样可以参禅,所以行、住、坐、卧也在参禅。用功的人不管闲事,时时刻刻照顾话头,念兹在兹地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参到极点,行、住、坐、卧皆有威仪。

  “坐如钟”:坐得稳定,不可以像钟摆般摇摇幌幌。要端然正坐,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舌尖顶上颚,有涎液则吞进肚里去。

  “行如风”:跑香时如疾风,风刮得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中不见人。因为用功时无人无相,所以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中不见人。慢行时,犹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立如松”:站立时,直着腰,轩昂地站立,好像大松树那样地直。

  “卧如弓”:睡觉时,要托腮搭胯,右胁而卧,作吉祥卧姿势。

  永嘉大师云:“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达摩祖师曾经有六次遭外道下毒,他明知是毒药,也咽进肚里去,可见他无我相,把生死视作等闲。

  人用功时,惊天动地鬼神泣,魔王也震惊;人用功时,魔王无能施其技,所以震惊了。我们若能二十一小时脚踏实地,分秒必争地用功,必然惊天动地。

  我们修行无为法,先从有为法着手,不怕跑香坐香的辛苦。跑香是有为,坐香是无为,故说,“无为有为,有为无为;即有为,即无为。有为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有为。”。

  在禅堂里用功修行,修到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天地人都没有了,东西南北也忘了。这时候,一念不生,就全体现;全体大用,你都会得到。整天打妄想的话,功夫就不会相应,所以要用功到一念不生,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行、住、坐、卧都不知道,这时候,所谓“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这时的你,就和太虚合而为一,能和太虚合而为一,才能豁然贯通,忽然明白过来,这就是顿悟的境界。

  顿悟是平时用功,用到相应才能豁然开悟;如果平时不用功,就不会有顿悟。好像小孩子出生之后,天天被薰习,到时候就会说话,他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好比开了悟。到时候就会走路,当他迈第一步的时候,也好像开了悟。他怎样迈第一步呢?因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这种环境薰习之下,自然而然地会走路。我们用功也是这样,今天用功,明天用功,用来用去,功夫相应了,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就会开悟。

  这种开悟,或者是今生天天用功修行,时时用功修行,等到功夫成熟时,便开悟了,这是今生用功开悟。这时,有人说,“我看见一个人,他根本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到禅堂不久就开悟了。这是什么道理?”这种情形是特殊的。今生他虽然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在前生是用功修行;不但修行,而且还是时时刻刻在修行,不过,只差一点点没有开悟,等到今生他遇到这种境界就开悟了。

  顿悟虽然是即刻开悟,但仍须靠前生所栽培的善根。好像种田一样,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获。如果在春天不下种子,到秋天怎能收谷?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修道人也是这样,无论开悟或没有开悟,都应该勇猛精进,努力向前,希望在最后一秒钟得到收获,认识本来面目。

  (宣化上人开示于万佛圣城)

  吹无孔笛

  天翻地覆打禅七,摘星换月也无奇。无影山前回头看,真人常吹无孔笛。

  我们参禅不要怕腰酸腿痛,要拿出金刚的志愿来,要用坚忍与恒心来参禅;要恒常不变,坚固不屈,时时刻刻都在努力用功。古来的大德高僧坐了几十年还在坐,可见修行不是那么简单容易,以为今天是牡丹,明天就是莲花,坐一天就可以开悟,所以大家要拿出忍耐心,参加坐禅。

  要如何专一呢?譬如女孩子追男孩子,或男孩子追女孩子,要像那样专心一致。能用这种诚心、坚固心,念兹在兹地参禅,则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坐禅就是像驯马师、驯猴师,很不容易的;虽然不容易仍然要坐,勉为其难。在这世间上,你要做哪一件事,都是不容易,很费力的,坐禅亦复如是,必要费一番功夫。你能将狂心野性、痴心妄想制之一处,功夫就会日增,而烦恼也日减。

  坐禅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境界,可以现出来。现出这个境界,无论是善的境界,是不善的境界,都不要太注意它。你太注意,就被这个境界转;你不注意它,就转这个境界。坐禅的人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犹如虚空那么大;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比一粒微尘还小;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身,根本就没有了,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身上很冷的,冻得忍不住;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这个身体热得也受不了;有的时候又觉得有一种境界,觉得自己这个身体比金刚更硬更坚固;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这个身体软如棉花,好像棉花这样软;有的时候,全身有一种动力,好像电推动机器一样;有的时候又觉得大放光明:总而言之这个境界是无穷无尽的,不过也不要着到这个境界上。

  你要着到这境界上就会走火入魔;你不着这个境界上它就没有事。在《楞严经》上说,任何境界你要是不作善的解释,像没有事情似的,那没有关系;你要是认为自己这个不得了了,有一个什么好的境界,这就会着魔的。你遇到一切境界,保持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种定力,就能转这个境界,而不为这个境界所转。

  参禅的人,对于生死自己能做主宰,来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所谓“性命由我不由天”,就是阎罗老子也管不了,对你无可奈何!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出离三界的缘故。

  何谓来去自由?也就是生死自由,爱活就活,爱死就死,随心所欲,可是要注意,这种死并不是自杀,也不是服毒。我们的身体,好像房子,愿意外出旅行,到什么地方去,都是自由。愿意化。身千百亿,尽虚空遍法界去教化众生,任运自如;不愿意旅行,就在房子住。没有人来干涉。要晓得尽虚空遍法界,都在法身中,没有跑到法身之外边。

  大家辛辛苦苦来参禅,昼夜不停来用功,就希望生死自由,能控制自己的生命,对生死有把握,能做得主,那才是得到生死自由的境界。参禅的人,参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与虚空合而为一,到了这种境界便有开悟的曙光了。行行坐坐,坐坐行行,便是开智慧的钥匙。

  如果不参禅,不打坐,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不知道。不知道就糊糊涂涂生来,又糊糊涂涂死去,这样一辈子,多么可怜!用功参禅的人,开了悟,认识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得到大造大化的境界,将来能成就佛果,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地位。

  坐禅修定,是给我们法身之食粮。肉身天天要吃饭、穿衣、睡觉,忙忙碌碌,为衣食睡奔波。一天不吃饭也不行,一天不穿衣也不行,一天不睡觉也不行。这三件事皆不可少缺,每人都这样,缺一不可。可是,法身也要吃、穿、睡。打坐就是给法身天然的饮食,吸收虚空里的真营养品,令法身增长健康。打坐若入定了,就是法身在睡觉、休息;若不入定,法身仍然没有睡觉、休息。法身的衣服是忍辱,能入定,法身就复活。静坐久了,法身就能得到法味,能吸收虚空所含之真营养品。人肉身需要这三种东西,法身亦需要。我们修行,天天要着忍辱衣、入如来室(入定)、升如来座,这个法身不能一天不滋养他的。

  坐禅的目的就是要开智慧,所谓开悟也即是开智慧。有了智慧,就不会像从前那么颠倒,你若坐在此处身不动、心不动,便能入定;有了定,自然开智慧,而一切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佛没有什么地方与旁人不同之处,只是他有大智慧。大智慧,也即是神通,精神通达一切。智慧与神通二而不二,但这不是鬼通。鬼通是用自己的识心揣测,自命聪明,其实不是聪明。真正的智慧不用想,是自然知道,任运自在的。你有智慧,一切通达;若无智慧,则事事颠倒。明明是颠倒,自己还不知;若知道做错了,尚有得救;若做错了而又不知,就是很苦啦!。

  我们若想“离苦得乐”,我们就要有智慧,有了智慧便不再苦了。若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不会生烦恼。其实这道理很简单,但坐禅必要拿出时间来,所谓“久坐有禅,久住有缘”。参禅,即是清净其心;静虑,是要把思虑平静,把思虑收拾干净。这就是神秀大师所谓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把这道理懂了,便能立志修禅。

  各位要努力,要拿出忍耐心。腿痛腰酸也要忍。所谓“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宣化上人开示于万佛圣城)

  大地回春大丈夫

  大地春回百物生,粉碎虚空自在翁。从此不落人我相,法界虽大尽包容。

  “大地春回”,我们现在打禅七就是大地春回,是到春天了!“百物生”,就是你有开悟的机会,你这个自性光明要现出来了,好像春天百物生长那个样子。“粉碎虚空”,虚空粉碎了,虚空本来无形,无形也没有了,啊,“自在翁”,这时候你真自在了!观自在!啊,真自在了!“从此不落人我相”,从现在也没有人,也没有我了,人也空,法也空,人相、法相都空,人我都没有了。“法界虽大尽包容”,虽然法界这么大,但是我把这个法界都包到里头了。你看这个大不大?所以这才真正是大丈夫的所为。

  (宣化上人禅七开示)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270/2587624.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