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煌汉 > 第七十四章 兰死不留香

第七十四章 兰死不留香


  “我不服,我不服啊。”醉眼朦胧间,吴六安絮絮叨叨的道出了很多隐秘。包括他对王摩窃取大明留守诸部大权的不满,他对那些泥腿子压到他头上的不满,他对煌汉制度的种种不满。最不满的,就是兰州眼看就要被他收入囊中,王摩却一纸调令过来,要他率军回去休整。“休整个屁啊。如今全军上下齐心,一路所向披靡,军心如火如荼。偏偏要在这时候,逼着我们回军。这是什么意思!还说什么回去之后休整。无非是想夺我军权,弄这么多虚情假意做什么!说什么我这个通真平北都督,我打到哪,他就支持到哪。结果就是这样支持的?”吴六安一席话说得杨泰冷汗直冒。原来,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都督,这是乱命啊!”杨泰攥紧了拳头。“我知道这是乱命,可是我能怎么办!”吴六安眼睛通红,“他对我不仁,我不能不义。不然,煌汉这大好局面……我算是知道当年杨秀清石达开的苦楚了。为什么总是要同室操戈,为什么就不能对我多一点信任!这让我怎么向将士们交代!我怎么对得起这一路死难的弟兄和无辜的百姓!我怎么对得起他们!”“都督……”杨泰也哽咽了。两人就坐在这里长吁短叹,说了好久的话,吴六安将平日的一些不满与怨恨全都发泄了出来。杨泰这才知道,原来,煌汉还有这许多龌龊。“杨泰,我军就要撤退了。胳臂拧不过大腿,我在军中,威望到底不及王摩,他传令回军,我同意也得回,不同意也得回。不然,不仅是我,全军将士都会受牵连,他们的家眷,不少已经送到了根据地。我不能对不起他们。”“但是!”吴六安打了个酒嗝,“若被敌人查知军中异状,那事情就麻烦了。所以,我要你持我亲笔书信,去城中议和,稳住守军。三日后,我军撤退得七七八八,你再出来,快马追上队伍。如此,才能万无一失。记住,不能有丝毫差池。”“喏!职下定当舍命完成任务。”杨泰一脸肃穆。“不,命不管舍不舍,任务都得完成。把我的亲笔信交给谭钟麟……去吧,去吧。但愿还来得及!”说着,吴六安软倒在地,打起了葫芦。杨泰咬了咬牙,藏好书信,出营打马边走。而他走后不久,吴六安也抬起了醉醺醺的头颅。这一切,远在钓鱼城的王摩自然是不知道的。他如今正在操练队伍,修正道路,准备出征。看着军中上下一片忙碌的景象,王摩自己也卷起袖子帮忙。他深知军心可用,而煌汉目前繁荣景象,最关键的是原本一盘散沙的汉民被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丁壮编伍,日夜操练。其他不说,便是农村私塾,也将形意五行拳列为必学,号召乡民,无论黄发,亦或垂髫,日夜操练不休。老弱妇孺也在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织布做衣,洗衣做饭,望风探路。很大程度上,无论唐宋,抑或是明,失败的根源之一,便是丧失了基层动员能力。乡绅掌握了基层动员能力,而不是朝廷。官府不下乡的后果之一,便是以丧失基层统治权为代价。乡绅贤明还好,一旦乡绅乱来,整个基层就乱套了。而作为地主官僚体系既得利益者的乡绅,贤明的能有多少呢。为了维护自己,他们背叛了朝廷。这,便是唐宋明败亡的真相之一。而煌汉,则严格固化了基层统治权,建立了一套从下而上的严密统治体系。一通动员令下去,甚至能直接动员到保甲层面。这是清廷万万做不到的。后世红军几大致胜法宝,群众路线,革命军队,政治宣传,诉苦大会,内部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王摩一个没有落下。他甚至祭起了宗教这枚棋子。没错,清末民初的华夏民众,大部分都是愚昧无知,麻木不仁,逆来顺受。但是,这要看针对什么事情。他们未尝不想改变命运,缺少的只是机会和途径。现在,机会有了,途径也有了。结果,他们迸发出超乎想像的力量。闻鸡起舞,劳动整天,晚上聚集起来学习诉苦……每个人都在珍惜这样的机会。即使是以前的地主官僚。“你们以为官吏就不是人?”几名张家弟子围着邹一敏说话,“我们老爷子曾经也是县里的这个。”他竖起了大拇指,王摩的岳父在十里八乡都是个人物。但是,那又如何。面对上官,面对满人,他都得口称奴才,动则屈膝。而且,因为帮官府盘剥民间钱粮之事,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乡人,被戳着脊梁骨骂。邹一敏连连点头:“兄弟我以前也是衙门里当差。我大哥邹子璠,常奔走于重庆、汉口、上海之间,经营棉纱、棉布和杂货生意,也算是见过市面的人。他早就在同我讲,这世道,要不被欺负,要么自己也成为官,要么,早死早投胎。所以,他使钱把我弄进了衙门。”一说起此事,他就唏嘘不已。邹家本以为这样事情会好一点。谁知道上官直接对他说,你邹家也是地方上的头面人物了,那摊派加赋一事便由你负责。做好了,升官发财,做不好,哪来的哪凉快去。“这是逼着你们干坏事,欺压乡里被戳脊梁骨呢。”张家儿郎同病相怜,一脸唏嘘。“谁说不是!”邹一敏一拍大腿,“我兄诚信经商,也算薄有家资。土匪要劫他,官府要抢他……每年上下打点的银子,直接占去了经营所得的四成以上。他奔走天南地北才赚的几分银子,就这么被人生生夺走。”又说了一阵,一脸激动的邹一敏回到了王摩身边。此刻,王摩正在奋笔疾书。他在写的不是其他,而是《猛回头》。因邹一敏而想到邹容,因邹容而想到《革命军》,因革命军而想到陈天华的《猛回头》,王摩此刻在写的,便是改编的《猛回头》。“倪若是,现政府,励精图治;保得住,俺汉种,不道凶殃。俺汉人,就吞声,隶他宇下;纳血税,做奴仆,也自无妨。怎奈他,把国事,全然不理;满朝中,除媚外,别无他长。俺汉人,再靠他,真不得了!好像那,四万万,捆入法场。”写到此处,王摩终于停笔,一抬眼,才发现邹一敏站在此间。“邹参军,何时来的。”“府主,此言不妥,怎么能和清廷妥协呢?”邹一敏颇为激愤的指着墨香留存的宣纸,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你还是个彻底的激进主义者呢。”王摩哈哈一笑,“我这样写自有道理。我问你,你这几日走访军中,对你参军一职有何看法?”邹一敏目前的官职是中军参军,说白了,便是王摩的私人幕僚,参赞军议。而王摩划分给他的主要职权,便是协调秘书监和各级,最主要的,是把军队政治宣传管理起来。邹一敏刚毅勇为,言辞犀利雄壮,加上口齿伶俐,容易挑动人心。王摩觉得政委这行当挺适合他的,更何况,他还是邹容的父亲。不过,有一点王摩搞错了,邹一敏并不是真正邹容的父亲。现在叫邹容的那位也不是日后的那位邹容。但有一点,邹一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这几日,他走访军中,将各级军法司及新兵老兵等各式人员都寻到,进行了或长或短的谈话。不少人已经认可这位半道加入的邹参军。“参军一职,十分重要。职下认为,将心比心的讲事实,摆道理,谈希望,观现在,思旧忆,乃是最好的办法。”邹一敏当着王摩的面侃侃而谈。邹一敏的功课自然不是白做的,一番话深的王摩之心,对他这个准备做“政委工作”的人,他很满意,很放心。他现在主要的精力,放在批复丞相来信和准备大军出征一事。王闿运来信,说了下自己又征辟了哪些任务,最近政务诸事,然后,顺带提了下百工的发展。新开设的作坊以数百计,其中,最震撼的就是几个火药和水泥作坊。不知道哪个天才,是从古籍发现还是从哪里学到的手段,研制出了一套制硝的手段。这些手段包括从老房子、茅厕的墙根土刮硝土,挖硝池淋硝水,然后铁锅灶火熬硝。灶火用的不是柴禾,而是沼气。因为这套手段,煌汉的老房子算是倒了大霉,老人孩子齐上阵,都去刮硝土卖给作坊来的收购人员,很是赚了些钱。最开始,这一切是偷偷进行的,等百工厅的人发现这个神奇的作坊时,立即与他合作,收购了他的技术,然后,大力推广。预测,仅此一项,就会带来这个月火药生产产量提高至少六成的效果,并且,会月月递增。而有了足够的火药做炸药,水泥作坊也在深山中得以快速发展。修筑道路,最重要的材料便是圆木、砂石、水泥。煌汉的管道建设从未停歇,对水泥的需求日日剧增。利益推动了水泥作坊的发展。总的来说,处处利好,便是被剥夺了土地的官绅,除了少数顽固分子,都已经投身煌汉,如鱼得水的在新体系下开始了新生活。还有一人也来了书信,是宋育仁,他要说的是与丁宝桢议和的情况。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233/2365543.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