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煌汉 > 第七十三章 镜破不改光

第七十三章 镜破不改光


  吴六安举棋不定,干脆召开军议。

  他将麾下诸卫指挥使全部召集起来。吴六安麾下编制与煌汉治下其他部队有些不一样。

  煌汉正兵最大的部队编制是军,军下辖三到五个战营,数个义勇营。而厢兵的编制是师团都。

  吴六安麾下人员众多,他不仅管军,还要管民,所以,他在军和师以上,创建了卫的编制,卫指挥所负责卫的军事民生,下辖一军二师及民众若干,一卫男女老少加一起约有五万人。而他的麾下,现在已经编组了六卫。加上他自己亲率的亲军,整个军团的人数早就超过三十五万。

  人多么,其实不然。因为,从汉中到河套到兰州,这片土地虽然历经磨难,但上面生活的丁口不止两百万。

  除去逃奔其他地方的,光是被吴六安迁徙送入煌汉的,便超过五十万众。而他留下的,多是青壮,老弱跟不上部队,要么送走,要么只有等死。

  六卫是哪六卫?凤翔、庆阳、平凉、宁夏、固原、武功。

  前面五个都是地方州府,独有武功是县名。武功卫靠近西安,武功卫,便是为了铭记西安府。

  已经放弃过攻取西安,吴六安实在不想再放弃攻取兰州的机会。

  尽管他知道,府主分析的对。大军需要休整,煌汉需要逐鹿中原,而不是在西北之地徒耗民力物力。

  可是,他想要一个完美的收官,他不想自己此去留下遗憾。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下一次再攻取兰州,就不知道要牺牲多大了。

  而且,府主你明明答应过我,无论我打到什么地方,你都会支持我。

  一路向北,凯旋而归,这是我的夙愿啊!吴六安叹了口气。

  “都说说吧,怎么办?”他看着不作声的众人,“都哑巴了?”

  六卫指挥使,都是吴六安一手提拔起来的。要不是有煌汉制度在,有吴六安耳提面命,恐怕他们只知有吴而不知有王。

  而面对一个完全不熟悉的人,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让他们放弃唾手可得的兰州,去休整,去川东打生打死,说实话,这个决定很难。

  不仅吴六安为难,他们也为难。

  “都督。”一位雄壮的汉子站了起来,此人乃是吴六安麾下第一悍将,武功卫指挥使冯如龙。

  他是武功人,与吴六安麾下年纪最小的文书冯捷三号称武功文武双壁。这人武艺高强,兵法娴熟,再加上为人忠义仁勇,在当地有着不小的名声。为了收服他,吴六安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末将认为,我军久战疲敝,确实需要休整。而且,部队人员良莠不齐,新人太多,需要时间整训。不然,碰上了强军,我军必败。”

  “冯如龙,你怎么说话呢。我军百战无败!再说,这陕甘土地上的强军因为当年的变乱,都被拉去了西边。留下的汉子倒也勇武,可若说强军,陕甘地面上哪里还有强军。连蒙古骑兵和马家的马队都被我们杀败了,你还怕谁?”另一位指挥使笑骂道,“莫是你被哪家的小娘迷了心眼,在这胡说八道。”

  “就事论事。”吴六安摆了摆手,“如龙,听你言下之意,你赞成退兵?”

  “对,末将认为我们应当退兵。但是,首先要以退为进。”冯如龙智珠在握的笑了,“不然,这城里的清军还以为我们怕了他,这陕甘地面的人物还以为是我们怕了。”

  “我们来,要来的猛不可当,就是我们退,也要退的他们无话可说,闻风丧胆!”

  “哦?计将何出?”吴六安眼神一亮。

  “引蛇出洞。打城里的埋伏!”冯如龙指着地图上一个点狠狠一点,“这里,就是我们的战场。”

  兰州,乃西北政治、军事重镇,用以“节制三秦”、“怀柔西域”。兰州辖管狄道、河州二州;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兰州城北临黄河,东、西、南三面环山。

  兰州位于四周环山的狭长的盆地上,黄河自西向东贯穿,兰州地处南岸,城西有一座铁桥联系南北两岸,北岸通向青海和河西走廊。

  此桥是当时数千里黄河两座桥梁之一(上游甘青交界处还有一座木桥,只能过行人骡马车辆),故军事价值很大。若控制兰州,兰州的南山是必守的阵地。南山自东向西依次为十里山,窦家山,马架山,营盘岭(皋兰山南梁),沈家岭,狗娃山。其中沈家岭离铁桥,又与狗娃山一起扼守着两条南去的大道,被认为是“兰州锁钥”。

  而吴六安军团,四面堵住了兰州四周,又有一卫四下扫荡乡野,隔绝内外消息,其他部队以逸待劳,随时准备攻城。城外数次野战,兰州守军均失利,所以龟缩在城中不出来,准备死守兰州城,等待援军。

  冯如龙指的位置,便是兰州铁桥。

  “探马回报,兰州城在等的援军,便是青海蒙藏马队和董福祥的大军。”冯如龙看向吴六安,“而先前都督按兵不动,便是要以逸待劳,围城打援,准备先击败援军,再攻取兰州。如今,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大部退走四野,留下少数老弱扼守此桥。城中守军必定按捺不住。留守部队一触即溃,再被审问出我军受府主之命回汉中休整,军中怨声载道,都督也丧气不管事。换了你们是守军,你们会怎么办?”

  “那还用说,陕甘丢失了无数城池,光是守住兰州的功劳,可保不住头上的乌纱。我会先刺探确认一番军中虚实,如果确认是真的,那就全军出动,追上来痛打落水狗。最好是联合援军一起。不过,这一来一去,时间要不少吧。”

  另一个卫指挥使的回答赢得大家侧目,不过,易地而处,许是自己也会这样想。

  “所以,我们的决胜战场,不在兰州,而在隆昌。按照路程,我预计十八里铺这个地方,便是他们追上我们的地方。而这里,也是他们的葬身之所。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给他们一点甜头尝尝。”冯如龙眼神闪烁了一下,顿了一顿,有些迟疑的说出了一番话。

  “新归顺我军的伊教徒,河西诸族,其实并不可信,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汉家有难馈之恩。末将的想法是,不如将这断后的任务交给他们。留下匠师妇幼作为人质。若……”

  “咳咳。”吴六安清咳了一声,打断了他的话。

  他明白他的意思了,其他人也多半明白。

  如果这些人诚心归附,则必然死战,不管他们的胜败,煌汉断然不会亏待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嗣家人。

  如果,这些人居心叵测,那么,人质的待遇就……

  不管这些人是投降清军还是被清军击破,不管如何,对清军来说,都是大功一件。而对吴六安他们来说,相当于甩开了内部的不安定因素,还以假乱真,绝对能骗过清军。

  “这还不够。”吴六安只说了一句话。

  如果他是清军,面对这样的饵,确实会动心,但更大程度上会怀疑这是陷阱。

  因为,这其中缺少了一个最关键的环节。

  “还须有人做出牺牲。没有汉家好儿男的性命,那是骗不过清军的。难道我们撤退就不知道断后的重要性?难道我们就那么信任被我们屠戮的回人,居然让他们担当断后重任?”

  “计划是好的,就是不完善。这个计划,需要有人做黄盖,还需要有人做牺牲。”吴六安目光炯炯的看着众人,“你们……”

  “我来。”吴六安亲军摇黄营营正黄靖忠站了起来。“军中怨声载道,那最应该有怨气的就是我们摇黄营。若要有人牺牲,便是我们。左右弟兄们所剩无几,又后顾无忧,不如黄泉路上,追追先行的兄弟。”

  “黄营正。”冯如龙脸色十分复杂的看着黄靖忠。

  “不必多言,此事没商量,这任务非摇黄营不能担当。”黄靖忠掷地有声。

  “那就这么定了,不过,还需要一个黄盖。”吴六安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黄靖忠,眼神中有那么一丝挣扎,更多的却是决绝。

  罢了,就摇黄营吧。我……吴六安不敢再想下去。

  “我去。”正在奋笔疾书做记录的一位少年郎抬起了头。

  正是武功双壁中的文魁冯捷三。他今年十六岁,去年刚高中。但是,吴六安至武功时,他是少数几位主动投奔的文人之一。甚至冯如龙归顺,他都下了大力。

  冯捷三站了起来,笑笑:“各位大哥都不要和小弟抢这立功的机会啊。”

  “不行。你太面生。”吴六安摇了摇头,“我倒是有个人选。杨泰可以。”

  他知道,杨泰此人才能有限,但一腔热血未冷。他归顺算是比较晚的,在某些认知上却比最早归附的那批人深的多。

  因为热血,他恐怕更看不惯一些事。如果,将此事描绘成府主嫉妒自己的才能,如洪秀全于石达开,那么,他势必会失望。自己再加一些引导,他肯定上当,不知不觉的就当了这黄盖。

  如此,他不会知道内情,就更不会被识破。等到事后自己再解释,想必他也想得通。就算想不通,此计一成,也就无所谓。

  但要推心置腹般的骗过他,自己首先就要骗过自己,做出一番府主善妒,嫉妒贤能,不信任他吴六安的模样。

  只是这样一来,于府主的名声和自己以后……

  罢了,想这么多干什么呢。我吴六安问心无愧。若府主真有此心,或者因为此事生了嫌隙,那又如何?

  为了煌汉,我数十万人杀得,一人就得罪不得?我连我许多血脉兄弟都送上了死路,还怕这些后果?

  就这么办!

  吴六安当机立断,将计划安排了下去,又嘱托众人万万不要外传。

  帐外,夜色正好,清凉的月光仿佛为这天地披上了一层银纱,又更好的诠释了一句吴六安正在说的话。

  “但愿人长久,人何曾长久。却道故人心易变,心易变啊。”说着,他颓废的将手上的酒朝嘴中猛灌。

  “都督,你这是……”闻讯而来的杨泰大惊失色,就他所知,都督严令,军中不得饮酒,违者重罚。

  他也从未见过都督饮酒,但今日,一向自律严苛的都督竟然破戒。

  到底是何事?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233/2365542.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