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煌汉 > 第五十八章 人心自向背

第五十八章 人心自向背


  自古蜀中出英才。无论兵农工商政军,蜀中皆有不凡人才。身处如此囹圄乱世,这些人终于不再明哲保身,纷纷为了自己和身后的利益而出力。尊经书院培养出了许多人才,乃是丁宝桢最重要的政绩之一。身为山长的王闿运偏偏攀附逆贼,而且,追随他的人几乎都是尊经书院出身的士子。这下,剩下的书院学生和他们的家属,便难免被猜忌针对。宋育仁这个始作俑者回来,自然被无数人找上门,讨要说法。一方是想弄清楚他们为何要降贼,弄清楚他们该何去何从,而另一方,则是想借此机会断绝和王闿运他们这一系的关系,消除不利影响。再加上些看热闹的和别有用心的,整个浆洗街都被长袍马褂堵了个水泄不通。而在来人中,甚至出现了洋人。《烟台条约》签订后,洋人商人和军事势力,事实上已经接触到川渝地区。这次前来围观宋育仁的,便是一位英国商人和他的印度奴仆。杜康酒行被人围住,大门禁闭。这种情况,老板哪里敢开门。“三叔,怕什么。大开中门就是。”宋育仁从容的对宋三叔说道。“你这伢子,可害苦宋家了。好好进学不好,偏要从贼,你婶子日夜以泪洗面,家里消息又断绝。”说到动情处,宋三叔眼睛又红了。“就是,大哥,你消息传来之后,城中的皂吏无赖屡次上门骚扰,光是经我手送出去的香火银子都不下五百两。都不知道这酒行还能不能维持下去。我看,这世道,不反也得给逼反。”宋三叔的二字宋世杰郁闷的抱怨道。“兔崽子你说什么呢。”宋三叔顿时吹胡子瞪眼的,“滚下去,就知道添乱。”宋育仁却摆摆手:“三叔,不要责怪世杰。他说的是实在话。叔叔你是个老实人,侄子我其实也是本分人。但是,世道容不下你我,不反能奈何?”“现在时间有限,家长里短的咱们还是押后再说,反正侄儿我肯定不会害大家。如今这门外许多不请自来的客人,这样躲着肯定不是办法。”“我看这样,世杰,你去主持,请那些人推出代表,咱们在武侯祠选个空旷的地方,当场说个明白。”“好嘞。”宋世杰应声而去。宋三叔搓了搓手:“真没事么?这可怎么是好,这可怎么是好哇!”等的不耐烦的众人终于等到大门洞开。宋世杰把话一说,那机灵的,已经跑到武侯祠去先找位置。不一会,李长庚和宋育仁一身红袍飞鱼服,束发加冠,卓然不群的走了出来。浆洗街离武侯祠不远,这一路,他们都被人指指点点,走到哪,都是人群的焦点。“我怎么感觉整个蓉城的人都挤到这了?”李长庚看着这人山人海,若有所思,“那位丁翁到底是不知道此事,还是故意放纵此事?或者干脆已经控制不住局势?”“想这么多干什么。”宋育仁宽慰道,“不管是什么情况,对你我而言,眼下便是极为难得的机会。为煌汉证明,为华夏张目,把这城中妖氛一扫而尽。”“不过,说起来,这场面,可比在保宁府的阵仗大,李山长第一次主持论道大典,可也是紧张得不得了。”“哈哈。”说起这个,李长庚会心的一笑。李山长就是李榕。所谓论道大典,其实就是辩论会。这也是王摩的主意,总得给人说话和发泄的地方吧。宋育仁在学习期间都被人挑战过,上去很是辩论了几回。经历过这些场面,眼下的这个,留给他的只有兴奋和自信,反倒没有什么忐忑怯场之内的。已经到场的人看到宋李二位,其他不说,首先便为他们的风度折倒。宋育仁本身就是尊经书院的风云人物,在原本的历史上,后来他还成为尊经书院的山长。而李长庚,本身也是个俊秀人物,两人往那一站,确实让人有自惭形秽在之感。宋育仁扫视一圈,发现了不少熟人。这些人面对他的目光,有的热切而带有疑惑,有的躲躲闪闪,有的则明显带着憎恨和厌恶。人生百态,全在这眼神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该来的都来了,没来的也不等了,我们这便开始吧。”宋育仁挺直了腰杆,不卑不亢的说道。“不过,人太多,所以,每人只限一刻的时间问对,其他人不要喧闹。谁先来?”“我来!”一名锦袍中年人应声而起。宋育仁见到此人,连忙行大礼:“见过谭大人。”这人却是谭宗浚,曾经的四川学政,对宋育仁屡次提点,有半师之恩。此人为后世留下了非常有名的遗产——谭家菜。不过,他此刻却是以云南粮储道的身份被无奈滞留于此。“狂生宋育仁!”谭宗浚冷笑,“你居然还敢回来。我问你,你身受朝廷大恩,前途无限,为何要从贼,做那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不敢当谭大人如此评论。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宋育仁恭谨却很有锋芒的回答道,“朝廷大恩,学生半分没有享受到。前途无限,学生也半分没有看到。至于不忠,学生确实不忠于伪朝,但是,学生忠于华夏这汉家天下。至于不仁,学生舍小仁小义而取大仁大义。至于孝,学生此举,方是孝顺的正途。不知大人以为如何?”“荒谬,你说你没有享受到朝廷大恩?”谭宗浚大怒,“竖子,半分脸面也不要了么?”“谭大人,那你说我享受到了什么恩宠?”宋育仁不卑不亢的反问,“苛捐杂税逼得家中生活艰难是恩宠?剃发易服不复汉家衣冠是恩宠?篡改经典扼杀文气是恩宠?还是这败于洋人之手割地赔款是恩宠?”“朝廷何尝给过汉儿恩宠,反倒是汉奸恩宠不断。可惜宋某人天生骨头硬,读书是狂生,这做人也是个狂人。在下宁愿做煌汉之民站着死,不愿做蛮清之奴跪着生。”“武侯祠啊武侯祠,不知诸葛武侯在世,对我等不肖子孙如何评价。便是三国乱世,也打的四夷宾服。天下皆以弱亡,独汉以强亡。武侯七擒七纵,蛮人心悦诚服的在南方立碑,说:‘碑即扑,蛮为汉奴。’思及先贤,看看你我。诸君,还不奋起,更待何时!”满堂哑然。《诸葛武侯兵法》也算不上稀罕书,里面的这段文字许多人都曾看过。甚至有商人看到过那块石碑。朝廷,大家对所谓朝廷的映像,到底是因为惧怕而臣服,还是因为恩宠而信服呢?不少人都陷入了思考。“我大清入主中原数百年,早就是华夏正朔,你这厮竟然诡辩挑起华夷之争,岂不闻‘蛮夷入中国则中国之’?”又一人按捺不住,站起来指着宋育仁就开喷。“这位兄台,读书须求甚解。”宋育仁大笑,“韩愈云:‘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是以礼仪文化为辨别华夷的标志。”“可‘入夷则夷入夏则夏’是效力于蒙元的伪儒许衡为蒙元辩护而发明的!这话看似没错,可这‘入’字何解?‘夷’、‘夏’又是何解?”“‘入’难道指的是进入而不是融入,‘夷夏’难道指的地域而不是文化礼仪?”“一个汉奸有奶就是娘的言论,竟然能被当成大义教训。那即便是按照此种理论,满人融入了华夏么?满人可有遵从华夏的文化礼仪?其他不说,就是衣冠制度,就可以说明一切。哪怕以蒙元之蛮暴,都未曾更改华夏衣冠,甚至受影响颇重。”“今日朝廷,非华夏真主。今日蛮清逆满,乃真正霍乱天下的逆贼。我等华夏志士,正应顺势而起,拨乱反正,还这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否则,上对不起祖宗,下,何以面对子孙。”“我不想我的子孙后代,见到某人的时候,还要跪下口称奴才。就为了这,格老子的,就要反了这蛮清天下!”振聋发聩的怒吼,让整个武侯祠都酝酿着奇怪的气氛。没有人作声,只有纪念武侯的殿堂见证着这一切。川蜀,历来是华夏文明最后的希望。此地文化,从古至今,都保留着华夏文明的本色。而川蜀以外,因为战争、地理变动等诸多原因,很多东西都没能保存下来。无论是抗蒙、抗满、抗日,川蜀人民从来都是血战未休,刚烈无比。宋育仁说的这些,其实真的是说到人心坎里去了,因为,他就是典型的川人,他知道自己的同胞在想什么。就在这时,几排军士冲了过来,为首的是丁总督信任的身边人。“宋大人,总督请你前去和谈!”伴随着这一句话,原本应该继续下去的辩论戛然而止。宋育仁开了一个好头,但继续下去的,却是城中原本就有的那一股血气。“我们反了吧。”城西的一处平房内,一群苦力模样的男子兴奋的围坐在一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袍哥。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233/2365527.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