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煌汉 > 第二十四章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四

第二十四章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四


  唐不平没有将唐四唐五留在身边,而是将他们送进了军队,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平城军两个营头的士官,唐四甚至还做到了副营长。

  平城军是当初以伤残老兵和聋哑人重建的特殊部队,里面分为两种,一种是负责情报传递和情报战的侦缉营,一种是负责军事作战的战营。所以许多老兵和聋哑人奔赴各地,利用残疾人和乞丐等,发展起了独特的情报战线。便是丐帮,也是他们和王摩的杰作。论起人数,平城军是全军之冠。

  可论起真正的战斗力,平城军却只有三个战营,甲乙丙,分别以伤残老兵统领,成员大多是先前战死的平城营家属子弟,或者表现杰出,愿意转战战营的残疾人。

  这种特殊的组成,本身就决定了他们在军中的地位非常特殊。

  所以,只有丙营与其他几个营一起被放出去扫荡乡野,攻打乡镇,豪族寨堡一类。一开始,可谓是捷报频传。

  可现在,突然来了这么一出,被围在了镇龙堡不说,连军旗都给送了出来。这意味着什么?

  “华夏军还没有丢过这个人。从来只有我们围人,谁敢围我们!老子不把这些龟儿子打出屎尿来,老子就不姓吴!”

  王摩人还没走近,就听到前面的咆哮声。

  见到王摩来,原本拥挤在一起的军士都连忙行抱拳礼拜见,并且左右分开。听这声音,王摩也想清楚了在里面大放厥词的是哪个家伙。

  “老子……呃……”看到出现在眼前的王摩,那人声音就好像被卡住似得,顿时不说话了。

  “说啊,怎么不说了。吴文举,你是谁的老子?小媳妇没一个,还想当老子?你老爹给你说了几门亲了,一听说要见小娘,跑得比马儿快多了。还老子,你不姓吴你想姓啥?”王摩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阵说。

  “哈哈哈哈!”知道吴文举糗事的大家笑得乐不可支,不知道的更是哄堂大笑。

  吴文举被揭了老弟,一张脸红的跟猴子屁股似得,不过他反正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将军,我不就那么一说么。反正,你说的,不抛弃不放弃。我代表我们羽林军,哪怕是我一个人去,我也要把平城军的兄弟给救出来。”吴文举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挺胸抬头,眼若铜铃,声若洪钟,大声的向王摩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羽林军是王摩特别遴选出来的特殊部队。取名的来源,自然是为国羽翼,如林之盛八字。羽林军本来就是皇帝禁军,王摩遴选羽林军,有点像党卫军的意思,是选用华夏军中的最勇猛,最忠心,最激进,最进步的那部分成立的精干部队。

  他们第一要绝对忠于王摩,第二要精于作战。他们会出现在王摩最需要的战场,他们将成为王摩手下最锋利的矛,为他的前进开辟道路,抑或是最坚韧的盾,为他抵抗最猛烈的攻势。

  这是王摩真正的直属部队,孤儿营、童子营便是直属于羽林军的部队,和王摩有血亲关系的很多青年,也是在这个部队进行最严厉的训练。他们的真正人数不算多,待遇与其他军队一样。只是,王摩和王家不少人可以定向支持羽林军。

  旁人当然理解并支持这种决定,他们甚至将羽林军看做是以前的御林军,不少跟随王摩的亲族更是弹冠相庆,总算给了他们机会。

  王摩自己的一个职位便是羽林将军,直接统帅羽林军诸营,而吴文举,便是羽林军中一个营的营长。

  只是,这家伙出身书香大族,偏偏混没有这种自觉,舞枪弄棒喜好武事也就罢了。还在武学和霍骠骑打赌,看谁先成就个人勋号,不然,不准结婚。所以,他老爹给他相亲的时候,他是一听就跑。

  现在,差不多就是这头犟牛又领头闹事了。

  王摩很早以前就知道一个道理,把人的身体从这里带到那里,从蛮清带到煌汉,是非常容易的,可是,要把人的精神从他的脑子里拿走,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儒家才说需要一日三省己身,才能致良知。后世的红党也是,狠抓思想改造,不能放松。

  今日这个事,算是给他提了一个醒,时时刻刻也不能放松。而且,今天这事处理不好,以后也会有麻烦。

  “吴文举,我华夏军第一铁律是什么?”王摩喝道。

  “服从,服从,再服从!”条件反射一般,吴文举一个立正就吼了出来。

  “很好,那你这是服从?平城军的兄弟,是你兄弟,不是我兄弟是不是?”王摩恨铁不成钢的盯着他,“就因为这个,今日就敢乱我军法。今日你为了救兄弟乱军法,明天你准备为了救父老乡亲干什么事?可还记得,蚁附攻城应该怎么解?”

  吴文举怔住了。

  《孙子兵法.谋攻》说“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将苑》里也提到过,“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惧者悦之,有叛者怀之,有冤者申之,有强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谋者亲之,有谗者覆之,获财者与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不以宠而作威.‘

  这些,都是他在武学学到过的,关于蚁附攻城,他知道,这是蒙古人发明的,驱使手无寸铁的百姓用人命攻城的一种方式。而在此之前,华夏交战有屠杀,有吃人等行为,但是,几乎没有记载这种蚁附攻城的方式。从那以后,历次交战,这种做法大行其道,蛮清更是将这种方法利用的非常厉害。

  王摩曾经在武学的课程上讲过此事,专门给他们讲解过如何破这一招,并且发扬光大,讲了一个叫做无限战争的词语。

  吴文举倒也曾下过苦功,很快将王摩的原话背了出来。

  “敌人不仁,不体恤百姓,或许会做出很多可怕的事情。无限战争便是只保存我方有生力量,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目标的所有战法,气象战如引动山崩,地震,洪水,火山,雪崩,冰雹,流火等等;生物战,病毒战,等等……蚁附攻城,便是裹挟民众……”

  蚁附攻城,就是两点,第一,威逼利诱。大军每到一地,立即驱赶当地百姓在前攻城,并且许诺,如果城破,可以任意掠夺,不从者死。第二,破城就屠城,只留下劳军之物,美其名曰以战养战。

  这个战法得以成功,便是利用自身的机动力和对方的防御漏洞,通讯漏洞,组织漏洞等等,快速进击,让工事外的民众无法撤入工事内。所以,只要完成裹挟,蚁附攻城的第一步就已经成功大半。

  裹挟一成,则聚军驱赶攻坚,一时间铺天盖地的卷过来,守军稍有犹豫往往就陷于被动,军民士气全线动摇。由此引发的内奸入城、吸引火力、逼降等多种战法顺势而动。

  不管城攻没攻下,反正是以战养战,打到哪就杀到哪,吃到哪,烧到那,反正不是自己的,怎么损失都是别人的。

  这便是总体的战略。

  在战术上,裹挟可能遭遇抵抗,可能不成功,内奸可能被揪出来,等等,但战术上的变局是没有办法扭转战略颓势的。日军大屠杀,何尝不是这种战略的一种应用。

  因为华夏是农业国家,大多数人口必须要散居在村镇务农种田。越是种田,就越难寻到合适的工事,并且,在防御上、通讯上、组织上的漏洞几乎是无可避免。

  所以,一旦遭遇这种战略,就肯定要损失惨重,避不了,躲不掉,怪谁都没用。

  对付这样的战略,必须时时刻刻居安思危,巩固国防。

  欲破此法,站在朝廷政府的层面,要略有五。

  其一强国。

  豺狼为何一般不撩拨虎豹的威严。苍鹰为何不理会麻雀的挑逗。国强无敌,自然不用担心有人用这种办法来对付自己。

  何为强国?见圣贤的解释去,总结起来,繁荣昌盛,四海宾服。

  其二教化。

  使用这种战法的敌人,便是不知仁恕之道,不识文明开化的原始野蛮人。华夏有义务去教化他们,更正他们,将他们从野蛮原始中解放出来,愿归华夏归华夏,否则更易自己的文明去发展。否则,华夏不配为华夏,该种部落也不配继续生存。

  屈从于这种战法的华夏之民,也是不识教化之辈,诱胁可相从。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没有错。不能让华夏之民知晓仁义,在艰难抉择的时候选择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或者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是华夏的错。

  所以,必须教化,不仅仅是教化自己的子民仁义,还要教化蛮夷之辈仁义。

  其三强军。

  被别人先打到自己的国土,这是军人的耻辱与悲哀,这是军人与朝廷的无能!所以,必须强军尚武,时刻备战,构建从边防、城防、关防为一体的国防体系,军士要强,军阵要强,军器要强,军谋更要强中强。

  其四强民。

  说白了,死也拉个垫背的。这种战略,必须要裹挟,就必须要和民众碰撞,那就要对民众晓以大义,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当时有多少选择。要让敌军的裹挟举步维艰,要发动群众路线,让敌人在民众的人山人海中被杀的头破血流。

  所以,对民众要组织得宜,训练成材,藏兵于民,藏器于民。

  而这第五,却是四字,当杀无赦。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233/2365496.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