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煌汉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无悔梦归恨匆匆 完

第一百一十六章 无悔梦归恨匆匆 完


  如今的采薇和芙蓉,早就不是当日黑水乡下的黄毛丫头。

  采薇穿着一身黄衫,头发挽成鸾凤凌云髻,眉心用朱砂花了一个花钿,更增色彩。她帮着王摩主持兵部大小事务,威名日盛。她也完成了自己的转变,昔日那清丽淡雅的空谷幽兰,如今已成为怒放的花魁牡丹,明艳不可方物。

  而芙蓉,穿着一身浅绿的衣裳,可爱清纯。如今,她可是远近闻名,人见人爱的小娘。她们的戏班子一开场,绝对是围的水泄不通。

  王摩将《大唐红颜赋》、《盛世芳华》等很多后世有名的古风歌曲,和翻唱的古诗词教给了芙蓉,命她和投靠过来的川剧、皮影戏、说书人等人一起讨论,务必要将煌汉子民的精神生活给丰富起来。同时,引导女子服饰风格的变化。

  这个时候的女权,其实很薄弱的。《妇德》虽好,偏偏被腐儒和满清贼子恶意念歪了经,便是到了王摩来的那个年代,那些人依旧不死心,还在歪曲《妇德》,各种乱搞。

  如今的环境,不适合大规模提倡男女平等,所以,王摩只能用这种方法,潜移默化,耗子偷油式的在黎民百姓心中种下种子。

  反正,采薇在军界政界声望仅次于王摩,连王闿运都有些不如。而芙蓉,在民间影响力,堪比王摩。

  见到她们素手调羹,大家不得不稍微收敛了一下,就是王摩,脸色也和缓了下来。

  “汤来了!夫人,老太公,这可是采薇姐姐亲手做的,你们快尝尝吧。”芙蓉甜甜的笑着。

  “行,吃饭,食不言。都吃饭!”老太公提议,更是第一个举起了筷子。

  王摩也顺坡下驴,再闹下去,他真担心没法收场。嗯?他突然看到采薇做的菜里面有一道苦瓜瓤肉。

  顿时,王摩就计上心来。

  “外公,来,这道菜,代表了外孙我的心意,您千万尝尝。”王摩起身,刻意端起那盘蒸苦瓜,放在了他外公的身前。

  所谓苦瓜瓤肉,起身是讲苦瓜掏空,然后,将淀粉和肉末、作料混好的东西塞进去,再放在蒸笼上蒸好。一口咬下去,首先吃到的是苦瓜的苦味,接着就是内里的肉香。

  先苦后甜,既苦又甜,这就是这道菜的精妙所在。

  王摩的外公自然也不是笨蛋,哪里不能猜出王摩的意思。这小子是在劝说他呢,苦楚是暂时的,好处在后头。

  “昔日显赫一时的阆中陈家,如今只剩下宅院见证他们的辉煌。你看那状元坊附近的其他牌坊还在,可已经斑驳的不成样子。华夏的辉煌,离我们其实是渐行渐远,没有生机,没有活力。”王摩一语双关的说,“就看着满桌子美食佳肴,我看着这个菜我也想吃,看着那个菜我也想吃。就好像二叔,政务也要占,军务也要占,田亩也要占,商业也要占。”

  “有这个心没错。但是,想要吃这满桌子菜,胃口一定要好,而且,一定要注意取舍。一道菜尝一点,那就都能尝尝。什么都想多吃点,那就肯定多吃不了。”

  “你们是我的亲人,有些话,我也就明说。老太公,外公,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你们也想我们王家张家,变成富不过三代的家族么?”

  王仲默然。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果用过去的话说,王家如今勉强也算得上是皇族。

  他书读的不算多,但是也知道,皇族分封天下,必然大乱。刘邦的子嗣没有逃过这个宿命,便是李世民,也曾经杀兄轼弟,赵匡胤也传说死在了自己弟弟手里。大明更是把皇族当猪养。

  旁的不说,就说那些旗人,他们其实不也算是另类的皇族么。

  “功勋之家,必须要名副其实。否则,天下不会服。你们扪心自问,自家的牺牲和奉献够得上功勋之家这个称呼没有?自家的道德和品行够得上功勋之家这个称呼没有?”

  “当初,造反的时候我就问过,诸位是要一时富贵,还是要一世富贵。现在,我同样要问,你们是要一世富贵,还是要数世富贵?”

  大家都细细思索起这个问题来。

  “族长,我支持你。”王家三房王靖站了起来,先前,就是他和王泽抢先想要争夺族长之位。后面,他没有展现什么特殊的才能,但现在,他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知进退,明得失,这是以前王仲对王靖的评语。王泽却是那种得志便猖狂的人物。可惜,王靖就是太明得失了,所以,这样的人太圆滑,不会第一个去吃螃蟹。

  但他们总是会找到机会。现在,机会来了。

  “大伯,我也同意府主的提议。功名利禄,自己去取。难道我张家的子弟,还用得着用那些旁门左道攀附么?”张泰也站了起来,表态支持。“我可不想我亲手处置我张家的不法之徒。但是,真有需要的时候,我也不会心软。”

  “好好好,你们都有理。听你们的。老太公,我们这些老家伙,真的没用啦。”王摩的外公抽搐了一下脸。

  他久在公门,何尝不明白有些道理。在权势面前,亲情,贤德,才能什么的,都是扯淡。如今,王摩如日中天,张家若想出人头地,就必须紧抱这个大腿。

  他刚才所说不过是试探王摩的底线而已。就算他愿意回老家种田,见识了市面的其他张家人答应么?

  王摩满意的松了口气,这事总算解决了。

  四月二十八,晴,黄道吉日,宜嫁娶、冠笄、祭祀、祈福、求嗣、斋醮,忌开生坟、破土、行丧、安葬。

  因为一切仓促,一切仪式、服装,统统简化。

  昏礼的时间在黄昏。地点,在阆中状元府。

  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故称昏礼。古代昏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王摩他们直接越过了前面5个环节,开始了亲迎。

  王摩迎亲出门前先献祭祖宗,跪拜以后,接受长辈的训导:“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勉率以敬,若则有常”

  他回答道:“诺。惟恐不堪。不敢忘命。”

  采薇此时在家,长辈也在给她同样的告诫:“敬之戒之。夙夜无违彼父母之命。”

  本来该由她母亲整理她的凤冠和披肩,但是,采薇父母双王,只有爷爷。所以,是请的彭显钧的夫人教导她说:“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尔闺门之礼。”然后,将陈家宅院当做是她的娘家。

  迎亲队伍奏响了音乐,停在新娘娘家门口。

  早已等在那里的娘家人迎入了队伍,乐人、歌姬和迎亲的其他人都受到酒、茶的招待,还得到彩色丝绸和小饰物等礼物。吃饱喝足,乐人开始演奏曲子,这是催促采薇赶快上轿。

  乐声响起,采薇开始辞行,作为临时亲戚的婶婶、姑姑、嫂子和姐姐送她到内闱的门口,再一次整理她的裙裾,煞费苦心地重复着强调父母的教导:“谨听尔父母之言。夙夜无衍。”

  七姑八表牵着她走到门口,立住脚步,唱着歌谣向王摩讨赏:“新娘领出门,礼多方才好。此不比平常买卖。喜钱十万,绑一起才够。”

  王摩回唱:“自古以来,绅士不带金。”话音刚落,他身边的随从依规矩在马前撒下几个红包,每个红包里装几个小钱,小孩子哄抢。采薇上轿,由马车拉到王家。

  以人为畜在以前是不怎么被允许的,所以,大户人家用轿的其实相对较少,更多的是用马车牛车拉轿子,而不是用人力抬轿。

  王摩和采薇拜天地,父母之后。然后担任婚礼伴娘的芙蓉和其他女孩走上前去。打散新婚夫妇地发髻,而后把夫妇二人的头发系在一起,梳成一个顶髻——这是举行“结发”仪式。芙蓉则带着人在旁边助唱:“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伴娘一边结发一边吟唱着诗句,等将夫妇二人的头发系在一起。

  伴娘先给他们进行共牢合卺礼。共牢就是用筷子分食同一碗里的肉,意思是同甘共苦。

  伴娘又递给夫妇二人每人一个分开的葫芦,葫芦底用红、绿丝线打着“同心结”——这是新人行“合卺”礼,亦即双双喝酒。行合卺仪式时也有诵诗相伴。“玉女朱唇饮数分,盏边微见有坏痕。仙郎故意留残酒,为惜馨香不忍吞。”

  饮罢,新郎和新娘一齐丢掉酒具。新娘地用力掷下,新郎则轻轻一抛——果然,新娘的酒杯落地后跳起,新郎的落地后寂然不动。观礼的众人见到这种现象,齐声赞礼:“好兆头”。酒杯一个跳,一个不动,一般认为这意味着会生很多男孩,多子多孙,所以是好兆头。

  等欢呼声平息。一名歌伎端上“定情十物”。芙蓉首先从第一个盘子上取下第一定情物——手镯,边向新娘手上套,边吟唱:“何以致契阔?绕腕双玉镯。”

  伴娘从盘中取下第二件定情物——臂钏,给新娘套上,吟唱道:“何以致拳拳?绾臂双跳脱。”

  轮到第三件定情物:戒指,她接着吟唱:“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歌伎合唱:“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地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伸出手让对面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辈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戒指需要新郎给新娘带上,因为戒指最重要,所以要在场的女性合唱,以示叮咛与祝福。)

  第四件定情物是耳环,伴娘吟唱:“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而后从盘子里取下耳环给新娘带上。(耳饰里小巧简洁地耳环称为“丁香”,繁复华丽地耳坠称为“络索”。)

  第五件定情物香囊,吟唱地诗句是“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第六件定情物玉佩,吟唱的是“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美玉上系着穗子,或者同心结名叫结缡,是古时成婚的代称。《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以前同心结是用双色线编织的——现代所称的“中国同心结”是单色编织的,而“东方同心结”指的是日本韩国流行的同心结,它们依旧像以前那样使用双色编织心结。按旧俗,编织“同心结”的时候要用两根针,分别穿不同的线,因为“针”谐音同“贞”。“织同心,结双针”,意味着告诫夫妇双方,都要对婚姻忠诚。)

  第八件定情物金簪时伴娘吟唱:“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这个时候,婚礼已到了尾声,王摩从采薇的花冠上摘下一朵花,伴娘吟唱着诗句,采薇解开王摩花冠上的绳结,然后,花朵散落到床上。周围集聚的人齐声吟唱贺诗贺词,众人边唱边退出婚房,接着是关门声,婚房安静。

  这全套流程都是王摩自己写的,因为,他曾经研究过周制、汉制、唐制、宋制、明制昏礼。今天选用的就是比较偏向宋制的一种昏礼。

  总的来说,昏礼特点,先秦浑厚、两汉大气、两晋**、六朝风采、唐风倾国、宋明流韵。但周汉太过古拙,唐制太过开放,而明制上午举礼,喧闹奢侈,又大规模喜宴,又铺张浪费之嫌。

  只有宋制,温润雅致,极有情趣。特别是现在,百姓普遍困苦的情况下,更容易从中得到文化感悟。所以,王摩选择了宋制。

  事实上,来参加昏礼的宾客,全都惊呆了。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昏礼也可以办的这么美。甚至,连婚宴的九斗碗,都是王摩特意教厨房做的。

  连奴民们都得到了赏赐,分享这一份快乐。

  有一个人味同嚼蜡的吃着分下来的食物,想着平日里工头发下来的那些书籍,看着日新月异的山河,突然将手中东西几口吃完,大声怒吼起来:“大丈夫生当九鼎食,我贺某人岂能背着这身骂名,同这些蝇营苟且之辈老死林中。工头,你来,我要建功立勋!我要让这大巴山的子民知道,我贺相,也是堂堂炎黄贵胄,华夏子孙。”

  “光绪十一年二月,黑水贼王摩以煌汉杀奴复汉军政府为号,夺阆中,据巴山。军五万,民百万,川北告急。川东贼势大不可制,川中接连告急,川南异动。臣辜负圣恩,私下同洋人议定诸事,忘老佛爷圣裁。钦命川督兼持尚方宝剑定西将军刘坤一。”

  “啪!”紫禁城内,某个女人将这奏折狠狠的踩在脚下,破口大骂,“狗奴才,狗奴才!来人,宣满蒙八旗王公入宫见驾。”

  PS:第一卷算是告一段落了,好久没写过,磕磕碰碰的,没写好,不过还算是勉强表达出我想表达的东西。元旦要去成都参加一个婚礼,没有存稿,会在火车上耽搁几天,婚礼上耽搁几天……我只能说,尽量保证每天基础的一更或者两更。先给支持本书的大大说声对不起。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233/2365472.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