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煌汉 > 第一零四章 似死还生开济恩

第一零四章 似死还生开济恩


  “施主,你的杀性太重了。”明秀一脸冷肃,捏着禅杖的手有些发青。

  “是啊,军政府的首要问题,就要确定,什么是我们的朋友,什么是我们的敌人。朋友来了有美酒,敌人来了有刀枪。这举世皆敌,美酒自然要准备够,可这刀枪更要备足。杀气不重,拿不住刀,握不紧枪!”

  王摩不紧不慢的说了句,又说,“我记得大佛寺是奉行禅宗的一支。禅宗不是说,忍辱就是和尚离苦得乐的一个最妙的法门。大和尚,你想脱离生死的苦海,就必须解决忍辱这个问题。”

  “所以说,一切烦恼来时,要从忍辱下手。禅宗百丈禅师说:‘烦恼,以忍辱为菩提。’菩提就是觉醒,就是清净心。烦恼菩提是一回事,能忍辱,烦恼就转化为菩提;不能忍辱,这烦恼的火焰就会烧毁功德林。”

  “如今,我辱你佛门,污你祖庭,如此奇耻大辱,当忍才是,否则,是和尚你佛法修为不够啊!”

  “我让圣教吸纳你佛门入内,同样乃是忍辱的法门,否则,你们佛门要么是如同在天竺、在安西都护府一样被彻底灭绝,要么,就是如同现在这样,你争我斗,胡作非为,妖言惑众。”

  王摩说的是几桩公案,当初,天竺大陆最主要的宗派有三支,一是婆罗门,教义与原始道门不谋而合,一是耆那教,一是佛教。最开始是婆罗门一家独大,后面,耆那教和佛教后期而上。

  特别是佛教,得了阿育王的支持,在整个天竺大陆快速发展,有寺庙四万多座,僧众无数。但是,因为内部的争斗以及世俗统治者和其他教派的不满,阿育王死后,佛教就惨了。

  所以,那段时间,他们玩命的南传北传。上座部南传,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下至斯里兰卡,印尼等地。一条是从孟加拉入暹罗、越南、云南等地。而势大力雄的大乘佛法和大众部,则由伊朗折向东入安西都护府,或是从尼泊尔入西藏。

  但是,当时的西藏是苯教的地界。所以,去的和尚就悲剧了,全部死翘翘。只有中亚的人才用血泪练就了传法路。在西域佛法大昌数百年。甚至,还被汉明帝给请回了白马寺。

  问题是,天竺本土的佛教就式微了,甚至,连佛门经典都没有了流传。最后,几个和尚被逼无奈,破开了阿育王塔,取出了其中的藏经,再度中兴佛门。

  所以,孔雀大明王会被叫做佛母。因为,阿育王就是孔雀王朝最厉害的统治者。他死后几百年,被人挖坟,开棺,取出藏经……那滋味……这佛母二字不好叫吧。

  所以,在南北朝乃至唐初,那么多的和尚要来华夏传法,不是因为旁的,是真的在天竺活不下去啊!

  甚至,所谓的莲花生大士,其实,有可能根本就不是佛教徒,而是婆罗门的人。因为,他没有废除吐蕃的天葬,甚至,在自家所谓的佛教里边还讲究血祭,人皮鼓之类的婆罗门法门。

  等到唐玄奘去天竺,中兴佛门那烂陀寺也步入了最后的辉煌。三藏法师在那学了十几年,然后,没东西学了,不得不启程返回华夏。甚至,许多人要找他学习佛法,因为,那里的人压根就不会唐三藏会的那些佛门经典。

  到了后世,天竺已然没有佛教徒,要么全然走出去,要么死光了。而西域的,是随着于阗王李圣天的破灭,宣告佛门彻底失败。从此,所有佛门传人,要么改信,要么死。

  所有佛教在世经典、寺庙,佛像,尽数捣毁。也就是那些大佛,确实没办法才放过,等到他们有办法的时候,就只剩下巴米扬大佛。等到巴米扬大佛也扛不住了,那就彻底悲剧了。

  而吐蕃本身的密宗,其实是唐密传过去的。唐密佛法,霸绝天下,东传成了日本的东密,跟随文成公主入藏,成了藏密,然后,吸收了莲花生大士流传下来的那些佛法和苯教的一些东西,变得成了个大杂烩。其他不说,光是历法就有许多讲法。

  而中土佛门,因为是世俗佛法,必须要跟着天下变,不变的,例如唐密,被大明皇帝强行下令取缔。譬如白莲,本身也是佛门一支,然后,成了反贼的专用词。譬如禅宗,内斗,分裂。

  王摩从后世而来,更是知道后世的佛门是个什么鸟样。那真的是什么样的人都有。

  反正佛门都是良莠不齐,道门也差不到哪去,那干脆,我给你们全部一咕噜扔到圣教里边去,都里边吵闹去吧,省的看的心烦。也只有把这些人拧成一股绳,才能去抵挡西方文明的信仰侵蚀,甚至,成为侵蚀西方文明的利刃。

  这把刀,只能斩向敌人,如若不然,干脆就不用这块铁炼刀。所以,王摩只给出了死与从两个选择,因为,不能也不可能有第三个选择。

  明秀看着眼前这个戴着怪模怪样的帽子,穿着怪模怪样衣服的年轻人,他突然觉得有些害怕。不,不仅仅是有些。

  如今,这人还没有占据整个保宁府,就敢大张旗鼓的向佛门、向道门宣战,等到他真的坐拥天下,那将是何等境地!

  此诚古往今来第一大魔头是也!

  “恶贼,我杀了你!”明秀身后的一位长老,精修武艺,拳脚无双,暴喝一声,直接出手,要当场以杀止杀,舍身除魔。

  王摩眼一凝,没等他动作,李凤雷已经抽刀站了出来,无数黑洞洞的枪口,更是将那人瞄准。

  何去何从?

  “师叔,退下吧。”明秀叹了口气,伸手按下了那人的拳头,“金刚怒目没有错,可是,寺里的无辜人怎么办?他说的对,忍辱。今日,我为众生忍辱一时。明日,我为佛门除魔一世。将军,你若不肯收回成命,便是我佛门剩下最后一名弟子,也一定要舍身除掉你这大魔头。”

  “大和尚,莫说笑,藏密好歹也有空行母,你要除魔,记得选几个姿色好点的女尼。你可见过那盆景,知晓农家修剪,见识世间险恶。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佛门当灭,圣教当兴,此乃天数!顺天应人者昌,逆天逆人者亡。西域佛门,天竺佛门,摩尼教,景教等前车之鉴,你可要想清楚了。何况,我给你们的道路,不是死路,而是凤凰涅槃的生路。抱残守缺,穷极无变,你说你是找死呢还是找死呢。”

  “不过我不担心,这天下,佛门弟子多的是,佛门败类更是多得是。多想想有个人灭度之前说的末法论吧。”

  释迦和魔王波旬论法,波旬说不过释迦,但是,他说了,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他们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

  然后,佛祖哭了。

  释迦去世之时,说,我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而如今,已经佛陀灭度快两千多年了。

  明秀一听此话,终于忍不住,多年禅心告破,倒退几步,面如白纸,身形摇摇欲坠,满腔惊怒,只化作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王摩推开众人,含笑而立。

  “你可以去唤人出降了,两柱香之后,里面的人,鸡犬不留。刘光第,点香计时。罗大牛,你选个跑的最快的,去城中通知壶中子和户部带人前来此处,清查资产,接收人员。”

  “下一站。博树,我们去见识见识,看看回回到底有多可怕!”

  王摩在这威逼大佛寺的和尚,城中诸人却在为各自的事情忙的快疯掉。

  王闿运看着手上拿过来的批文,是民部关于编户齐民一事的补充说明。

  设某甲编户齐名,领若干亩田地,以每亩产一石为基准,发给若干两军票。某甲入保甲后,军政府提供房屋租用、家具、衣服鞋袜等折合五两军票,该甲耕种田地,领受粮种、耕牛、犁头等一应物事,折银某甲摊受五两。每人每年,给米四百斤,麦两百斤,肉六十斤,粗粮三百六十斤,折合军票十三两。即某甲入户应得军票若干两加二十三两。

  也就是说,一个人入户,假设是成年男人,应该发十五亩田地,但是,现在暂时不会发田地给他,而是折合军票。加上军政府给提供的免费生活物资,这个人入户就应该领三十八两军票。

  但是,这是第一年的,从第二年开始,就没有免费的十五两军票,该年那二十三两基础生活费也将转化为债务。

  一个保十户人家,若干人口,以一户三人来算,就是三十人,他们的基本耕作任务是每户二十亩中田即六百亩中田。假设每亩中田收入两石,就是一千二百石。最多交三成的田税,也就是他们还剩下至少八百四十石的粮食,平均每人一年所得是至少二十八石头,扣除,二十三两的债务,每人将有至少五两银子的收入。

  加上额外打短工的,养鸡鸭鱼鹅、桑蚕药果等的收入,三口之家,第二年保守估计也有几十两的收入。何况,从第三年起,他们每家的房屋、家具将送给他们。只要满足条件,他们可以去将田地兑换到手。自产自销,能干的吃好,不能干的吃饱。

  而城里的人,不去乡下劳作的话,无田可耕自然也没有那至少五两银子的收入。但他们也要吃饭,而且,理论上也有每人若干的田地不是。他们也有第一年这三十八两的军票。第二年,他们将得到二十三两的基础债务,和每人二两的固定收入。

  这三两是怎么来的呢。因为理论上他们有若干亩田,但是,由军政府承包给下面保甲的人耕种,以亩产两石为例,首先,收走三成的田税,然后,给该保甲的人三成的好处算工费。那么,田主就该获得收成的四成,折合下来,大概是每人二两。

  他们虽然每人年入二两,但是,债务就是每年二十三两,这资不抵债怎么办。那当然是去干活!

  如今城中,各种缺人,商铺伙计、掌柜。染坊工人、账房师爷,等等,全都要人啊!或者当兵,或者自己瞎鼓捣功勋点任务,然后,用功勋点去换钱。

  这不都是生计么!

  反正就是,不做活,不劳动,政府肯定会养着你,但是,你账面上欠政府的钱会越来越多。当多到一定程度时,就已经触犯军政府的律法。这个时候,有司就会来核查,或者,有人看你不爽,主动举报。

  如果你是残疾人,或者说有病之类的特殊情况,这当然情有可原,并且,经过程序之后,还会免除债务。可是,如果你是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话。那么,对不起,扣你的功勋,不改的话扔去做奴民,强制劳动。

  王闿运看的眼神直跳,这种法子,亏得那府主想得出来,这样一来,谁还敢偷懒。而且,手里有了余钱,肯定要买东西。手里没有余钱,肯定要去马上赚钱。平日里,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样不花钱。

  这样一来,市面就活了。他觉着,至于军票数量,军政府想印多少印多少,谁能说个不字?

  实在是妙哉,妙哉啊!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233/2365460.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