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钱界 > 010章 收个笨“老荣”

010章 收个笨“老荣”


  而这时候,小郭正坐在一辆小客上往市里走,理由是一成不变的去新华书店买复习资料。

  小客哗啦啦哗啦啦地行驶在3级国道上,刚过一站,1男1女上了车,一看是夫妇俩,女的还腆着个大肚子,得有6、7个月了,小郭是军人,主动让了座,女人点头说了声谢谢便坐下了。

  小郭往车门附近挪了挪,这宽超点。

  看着外面的景色,精神却感知到身后的情况,1个偷偷完孕妇之后,又向1个女孩子伸手了。

  “扒手”,江湖黑称老荣,又名3只手,有些地方亦称“小吕”,多指车上、商场、闹市等人流拥挤场所的小偷。按手法不同,扒手们自觉站队,又分成5类:刀片贼、剪刀贼、镊子贼、徒手贼、拎包贼。

  小偷指偷窃集团中的一般窃贼,泛称一般偷东西的人,偷盗后要负法律责任,达到上限可判死刑。小偷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提升,在损害赔偿案件中,被告对小偷的生命安全承担"人道的责任",也就是一种公平的责任。小偷法律地位的提升被认为是一种法律的进步,体现了法律对人身权的重视与保护,当然这是后世了。

  小郭当刑警大队大队长时,曾亲自到云贵一代捉拿1个从东北逃过去的技术开锁类型江洋大盗。仅在盛京一地一个月时间,伪装成大款进入高档小区作案近10起,涉案现金高达数百万元。而被他贱卖的金项链、金手镯、金戒指、金表等等,价值更难估算。

  有些被害人丢的钱物来路不正,不敢说实话,只能哑吧吃黄莲自认倒霉。

  此人曾2次脱逃,第3次却栽在小郭手上。

  小偷一行跟捡破烂差不多,都划分区域,你越界了,对不起,别怪我黑你。你是过境贼(流窜的),不来我这里拜码头,也别怪我黑你。

  在古代,小偷在偷东西之前会念上一段相当于祭文之类的话,又比如说小偷在偷东西之后会对所偷东西进行一番安抚,如不然这些偷来的东西就会怨气不解,还是会带来灾祸。偷到金钱的,一般都要“打钱”,有道是金钱气势最硬,好言好语是听不进去的,故而要“打”,用牙咬,用鞋底拍,暴晒,火烤,水浸,适时而为。若是偷到吃的穿的,则要好言相劝,这样才吃了不伤身,穿了不被抓。

  现在的小偷已经从“盗亦有道”的时代过渡到无所不用其极的时代了,上述现象估计现在小偷的师爷们都已经不再使用了。快餐时代的小偷恨不得立即将偷来的东西变现或直接花费掉,哪有时间来搞这些劳什子。

  贼不走空,不管到什么地方,即便手里有东西,临走也要拿点东西走,这个主要是图个吉利。另外,贼不走回头路,一般情况下,贼从前面进会从后面出,贼也不会光顾一个被害两次的,这个主要是考虑安全。而后世,偷人家3、5次的贼也是有的,这纯属撩闲。

  隔行如隔山,偷不抢,抢不偷。是说小偷一般不会去抢,劫匪也不会去偷。

  这10岁小孩是个笨贼,手法生疏,一看就是刚入行,这是在练手呢。应有高手在附近盯着,可见,培养一个小偷也不容易。

  也许是大女孩的兜比较紧,那小家伙偷了几次没偷成,小郭忍不住笑了,真是个小笨贼。

  小偷终于成功了将钱包转移给了另一个女孩。要撤了,女孩从小郭身后过,小郭顺手牵羊,把两个钱包都给拿了回来,又悄悄地放回了孕妇和大女孩的兜里。

  在终点站的前一站,女孩和那个小偷下车了。

  车到站了,小郭若无其事地下了车,却见那个女孩和小偷已经站在车门边,等小郭下车往供销社方向走的时候,两人还跟着。

  小郭一回身,见那小偷直接跪下了。

  一愣神,这是什么情况?

  “我们是神偷门的,这孩子是个孤儿,刚入门,第一次干活却折在您的手上,希望您能原谅他这一回。”女孩抱拳施礼,声音如出谷黄莺,仔细一看,这女孩竟是大大的美女,只是化了妆掩盖了她卓然的气质。“大师,对不起,您大人有大量,饶了我这回吧。”小偷边磕头边说。

  “起来吧,我本来也没想拆穿你们的伎俩,为什么还要追上来呢。”小郭严肃道,为了道歉?

  小男孩倒也聪明伶俐,听女孩管小郭叫大师,觉得他一定很厉害,倒真起了拜师之心。“大师,您收我为徒吧。”小男孩以头抢地道。

  “什么意思?”让我收小偷为徒?小郭感觉很荒唐。

  “是这样的,”见小郭没有插手的意思,反而放下心来,竹筒倒豆子来了个大揭底,说自己是一个古老门派神偷门的少门主,父子去世后,几个长老变了脸色,大长老联合其他几个长老决定以徒弟之间的比武决定门主所属,时间是1年。她见这小孩聪明机灵,便收他为徒,传授偷技,结果他在这上面没一点天赋,或因他幼小心思里不想当小偷吧?反正就是学不会。“事情就是这个样子,对于冒犯了您还请见谅,还有,我决定将他逐出神偷门。”女孩倒也干脆,说完就走了。

  望着女孩窈窕的背影越行越远,小郭一脸苦笑,自己这是出门没看黄历,怎么遇到这样奇葩的事呢?神偷门?古代小偷公司?哪跟哪啊,这都是,见这还跪着一个呢,便柔和道,“起来吧,”自己才18岁,就收了这么个拖油瓶,真是无语了。“你现在住哪?”

  “住在姐姐买的一个小院子里。”小孩答道。

  小孩姓黄,没名字,小郭给他起了名字,叫黄骁。

  两人拦了一辆“三驴蹦子”,开了20多分钟,来到了小黄骁所说的小院子。

  PS:请收藏、推荐,读者的支持就是作者最大的动力!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39/39917/2312226.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