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钱界 > 009章 挖“坑”

009章 挖“坑”


  从6月19日到6月23日,连续考了5天,所有科目才算考完,以小郭的身体素质,也有点身心俱疲了。

  好在7班在小郭的一番安排下,成绩极突出,班的整体成绩拿下连队3个第一,2个第二,综合成绩独占鳌头,远超一直拿冠军的1班。让连队一片哗然,7班成绩一直在中游晃悠,还忽上忽下的,可是换了班长,竟然来了个华丽的转身,这简直是奇迹。个别反对小郭当班长的干部遭遇尴尬,你说人家不行?这成绩怎么来的?一些战士的不满情绪的也烟消云散了。不知睡挖出了小郭自己掏腰包为班里增加营养一事,瞬时也成为争议的焦点。这种事究竟允不允许呢?连队经过讨论之后,先是大张旗鼓地表扬了7班,但并不提倡班长或者某个战士这么做。

  另一个消息却让尚玉堂十分震动,小郭竟然可以制定出一份因人而异的训练计划?

  尚玉堂先把7班战士找到连部,挨个询问,有的战士藏了个心眼并没有撕掉那张纸,尚玉堂看完立即慑服,科学合理,堪称完美。一部分计划被战士撕掉扔了,尚玉堂亲自带人去垃圾场寻找,这几天没下雨,还真找到了那些碎片,粘在一起后,也能看出大概来,偷师之后,尚玉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一天晚上,鼓足了勇气把小郭请到了连部,两人喝起了小酒,借着酒精作用,也不装秀米了,主动向小郭请教起来。小郭也听说了尚玉堂亲自去垃圾场找纸的事,便毫不藏私地传授了他一些后世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经验,让尚玉堂很感动也很兴奋。至于秘方?还是算了吧,连队根本消耗不起。

  23日下午,连队凯旋而归。

  因为连队为团里争了光,团长对7连十分满意,特批7连放假3天。连队早上特意杀了一头猪,当晚,连长决定全连会餐。

  每人发了一瓶啤酒,是团长亲自送过来的,而满桌子的大鱼大肉,比啤酒更有吸引力。

  终于可以放松放松、会会老乡、玩玩扑克、下下象棋、睡睡大觉了,团里还放了一场电影,小郭也去了,这老电影也挺有趣的。

  集团军军部坐落在一个小镇,这小镇有个很土的名字叫石桥子。

  24日上午9点,一辆挂着军牌的吉普车在哨兵的示意下开进了军部大院。

  吉普车嘎吱一声停在正门前,司机兼警卫麻利地从车上跳下来,随后,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军人走了下来,他径直往楼内走来,楼门岗的士兵还敬了个礼。前门的电话已经过来了,说这车是坦克师1号车,做为军部的门卫,记忆力都极好,这位正是新上任的师长乔振兴。

  穿过大门,是后院的一栋3层小楼,几位军首长都在这里办公。

  一楼第一个房间是参谋长的办公室,中间的是副军长王昌龄的办公室,依次是政委、军长的办公室。

  乔振兴在挂着副军长牌子的房间停下来,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请进,他才推门走了进去。

  行军礼,王昌龄站起来回礼,笑道:“你小子到了我的办公室还这么客气,坐吧。”这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沏茶倒茶,然后轻轻离去,这人是王昌龄的秘书,师里没设专职秘书一职,一般材料都是由秘书科或者组织科撰写的,生活上的琐事,则由司机去办了。

  而正军职军官不但有专职秘书、司机,家里还有一个厨师,这是待遇问题了。

  两人原本就是上下级,王昌龄在17师当作训科长的时候,乔振兴给他当参谋,两人际遇不同,但职务却没怎么耽误。

  闲聊一会之后,乔振兴忽然问起了37团这次比武的成绩如何。

  王昌龄随便说了说,也没怎么在意。

  乔振兴饶有兴趣地说了一件事,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在慢慢贴近主题。说他老家八里庄镇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好哥们,他有个女儿十分漂亮,最近找了个对象,在37团服役,军事素质杠杠的,过几年是个提干的好苗子。

  提干?已经不允许了啊,这老乔什么意思?“37团?哪个连?”王昌龄也来了兴趣。

  “7连。”乔振兴想了想,才说出了小郭的名字。

  “呵呵,还真别说,真有这个人,这小子真厉害,当时我就在考核现场,尤其是投弹,117米啊,已经铁板是全军记录了。嗯,在步兵连还真没什么出息。”王昌龄遗憾道。

  “要是把他调进特务连就好了,我那老友就喜欢会点武吧超的。”乔振兴笑道。

  “嗯,也对。”两人一番闲聊,小郭的命运便被改变了。

  说办就办,等乔振兴一走,王昌龄便喊来秘书,让他去落实这件事。

  秘书不敢怠慢,一个电话打到军务处,兵员参谋是他老乡,老乡一个电话打到16师军务科,层层下达,特事特办,没超过一个小时,小郭成了特务连的人。

  从6月19日到6月23日,连续考了5天,所有科目才算考完,以小郭的身体素质,也有点身心俱疲了。

  在小郭一番特殊安排下,7班成绩突出,获得了3个第一,2个第二的成绩,独占鳌头。让连队一片哗然,原来7班成绩在中游晃悠,这简直是实质性飞跃。一些对小郭直接当班长不满的人也失声了,无论什么时候有真本事的人还是让人敬服的。而小郭私掏腰包为战士增加营养的事也引发连队热议,连队还是大张旗鼓地表扬了7班的进步,但不提倡这么干部或班长这么做。

  让尚玉堂震惊的是小郭竟然可以制定个人训练计划?他马上找到7班战士了解情况,个别战士藏了个心眼,并未扔掉那张纸,尚玉堂看完后顿时心悦诚服。听说还有人把纸给扔了,立即带人去垃圾场寻找,最近没下雨,还真给他找到了,粘在一起,虽然葫芦半片的,也勉强能看个大概,总之这计划是因人而异,科学合理。

  至于秘方?还是算了,7连根本消耗不起。

  鼓足勇气的尚玉堂把小郭请到了连部,1袋花生米、1盒牛肉罐头4瓶酒,2个牙具缸倒满了稻香村,酒香飘满室内。酒酣耳热之际,两人对如何抓好连队军事训练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流。小郭也听说了他找纸的事,深感其诚,也没藏私,传授了他一些后世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经验,让尚玉堂兴奋和感动。

  23日下午,连队凯旋而归。

  因为连队为团里争了光,团长对7连十分满意,早上让团后勤宰了1头猪犒劳7连。

  每人发了一瓶啤酒,是团长亲自送过来的,对于战士们来说,而满桌子的大鱼大肉,比啤酒更有吸引力。

  晚点名时,指导员一宣布全连假3天的消息,一阵欢呼和掌声响彻夜空。

  终于可以放松放松、会会老乡、玩玩扑克、下下象棋、睡睡大觉了,恰好团里放电影,小郭也去看了。

  集团军军部坐落在一个小镇,这小镇有个很土的名字叫石桥子。

  24日上午9点,一辆挂着军牌的吉普车在哨兵的示意下开进了军部大院。

  吉普车嘎吱一声停在正门前,司机兼警卫麻利地从车上跳下来,随后,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中年军人走了下来,他径直往楼内走来,楼门岗的士兵还敬了个礼。前门的电话已经过来了,说这车是坦克师1号车,做为军部的门卫,记忆力都极好,这位正是新上任的师长乔振兴。

  穿过大门,是后院的一栋3层小楼,几位军首长都在这里办公。

  一楼第一个房间是参谋长的办公室,中间的是副军长王昌龄的办公室,依次是政委、军长的办公室。

  乔振兴在挂着副军长牌子的房间停下来,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请进,他才推门走了进去。

  行军礼,王昌龄站起来回礼,笑道:“你小子到了我的办公室还这么客气,坐吧。”这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沏茶倒茶,然后轻轻离去,这人是王昌龄的秘书,师里没设专职秘书一职,一般材料都是由秘书科或者组织科撰写的,生活上的琐事,则由司机去办了。

  而正军职军官不但有专职秘书、司机,家里还有一个厨师,这是待遇问题了。

  两人原本就是上下级,王昌龄在17师当作训科长的时候,乔振兴给他当参谋,两人际遇不同,但职务却没怎么耽误。

  闲聊一会之后,乔振兴忽然问起了37团这次比武的成绩如何。

  王昌龄随便说了说,也没怎么在意。

  乔振兴饶有兴趣地说了一件事,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在慢慢贴近主题。说他老家八里庄镇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好哥们,他有个女儿十分漂亮,最近找了个对象,在37团服役,军事素质杠杠的,过几年是个提干的好苗子。

  提干?已经不允许了啊,这老乔什么意思?“37团?哪个连?”王昌龄也来了兴趣。

  “7连。”乔振兴想了想,才说出了小郭的名字。

  “呵呵,还真别说,真有这个人,这小子真厉害,当时我就在考核现场,尤其是投弹,117米啊,已经铁板是全军记录了。嗯,在步兵连还真没什么出息。”王昌龄遗憾道。

  “要是把他调进特务连就好了,我那老友就喜欢会点武吧超的。”乔振兴笑道。

  “嗯,也对。”两人一番闲聊,小郭的命运便被改变了。

  说办就办,等乔振兴一走,王昌龄便喊来秘书,让他落实这事。

  秘书不敢怠慢,一个电话打到军务处,兵员参谋是他老乡,老乡一个电话打到16师军务科,层层下达,特事特办,没超过一个小时,小郭成了特务连的人。

  团大门口,在1辆老式伏尔加上,两兄弟说着话。

  “怎么升官了?”小郭调侃郭三哥,“连司机都有了?”

  “我当支队长的时候也是有司机的吧?”

  “不一样,一是车不一样,你以前都是开着长江750的,有司机也是你们刑警队的,有杀气。二是车不一样了,现在坐上轿车了,司机带着书卷气,一看就警院刚入警的,还没经过铁血的洗礼。”小郭眼里可不揉沙子,前世怎么说也是刑警出身,尽管有半路出家的嫌疑。

  “厉害,眼睛真毒,我觉得你别当兵了,回家跟我干算了。”

  “算了吧,那公安局不成了老郭家的了?”小郭讥笑道。

  “嘿嘿,有道理,你还是在部队干吧,凭你的本事,提干是早晚的事。”郭老三说的是真心话,这老幺要是想好好的干点事,没有不成的,“你还真猜对了,这回真升官了,不过不大,才副局长,离你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副局长只是个阶梯,区局局长才是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你往上走。”小郭门清地说道。

  在郭家村,因为郭老三太淘气,没人认为他有出息。老人们总说3岁看到老,97岁的老郝头年轻的时候学过道术,据说在闾山待了很多年,出师之后走南闯北靠算命为生,一辈子也没娶上个媳妇,以他的条件也的确没人愿意嫁给他,房屋一间地无一垄的,还到处算命行骗,谁家的姑娘愿意跟他啊。

  后来不知怎么整的,眼睛还瞎了。有人说老郝头算命太准了,泄露了天机,受了天罚。

  70多岁后被定为五保户,房子是老郭张罗着给盖的。

  他唯一看走眼的人就是郭家老三,这郭老三从小就淘的没边,偷人家的桃子,先把门从外面给你顶上,让你发现了也出不来。偷吃人家的瓜也就算了,还连瓜种也给你摘了,这叫去根,你说这孩子有多坏吧。一句话总结,要是有梯子,他能上天。

  老郝头说了,这小子要是出息人,龙叫三声!

  事与愿违,这郭老三个子是蹭蹭地长,20岁时已经达到了1米98,因为个高,喜欢上了篮球。在农村,也没什么正规篮球场,只在场院一边立个自制的篮球架子就算成了,也不划线,全靠感觉。

  高小毕业后当了村上的体育老师,还兼职语文老师。

  要说这机遇来了,挡都挡不住。

  1976年,县上给了郭家村知青队几个“社来社去”的大学指标,这社来社去是70年代的特有名词,所谓“社来社去”,是指从哪个公社上大学的,毕业后就分回到哪个公社。郭家村是一个生产大队,下面还有3个生产小队,当时大队里有20多名知青,单独编成一个小队,小郭的小妈也在这里,队长就是领队的那个。那年头上大学不需考试,而是由各单位推荐。在推荐前大队传达了有关精神,但报名的却寥寥无几,条件不行的占一部分,觉得自己既不是队干部,也没什么家庭背景,就算报了名也决不会轮到自己头上的占一部分。而怕给“社”回来的占绝大多数,自己受苦受累受穷也就算了,让自己未出生的孩子也跟着在这广阔农村里战天斗地可没什么意思。

  带队干部做工作,说这虽说是“社来社去”指标,但你要是去学造船,难道还能要你回村里来造船?郭家村那条河能走船?你要是学开火车,难道上面还能给郭家村铺上铁路?最后还是差一个指标没报满,就稀里糊涂地将郭老三给报上去了,至于是不是稀里糊涂谁也说不清楚,反正老郭是书记。命运的转折点就在于此,郭济富从师范体育班毕业后被留在了市体委篮球队,当了1年多篮球教练。

  在一位贵人帮助下先进了警察队伍,而后一发不可收拾,从刑警中队长、大队长干到支队长,没当过副职。

  这位贵人当然是江国政了,郭家村的人都知道。

  至于老郝头为什么这么说,没人清楚,龙叫三声究竟是诅咒呢,还是恨铁不成钢的鞭策呢,也没人清楚。

  郭三哥想给小郭留钱,小郭没要,他真不缺钱。相反郭三哥刚结婚没几年,反倒是最缺钱的时候。小郭郑重警告郭三哥,要是缺钱跟他说,不能收黑钱,做为警察部门的领导,有些钱拿了就是污点,一辈子也洗不清,拿了就一定会办贪赃枉法的事情,一辈子也改不了。

  这话可谓很重了,而郭三哥却坚信地点了点头,他想要发誓,被小郭制止了,发誓没用,行动最重要。

  郭三哥走了,小郭便去市里了。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39/39917/2312225.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