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浮梦余生 >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一章


  秋季花月宴的筹备,进行的如火如荼,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那种氛围,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奇怪氛围。皇后经常会派她的贴身宫女到各宫来询问筹备的进展,各宫之间的走动也比往常频繁起来。

  墨离自打与宣政达成共识,每日寅时必去校练馆锻炼武艺,每日戌时必去马场操练骑射。虽然她从没荒废过这些看家本领,但这次大大提高了操练的难度和频率。其它时辰若看到她,不是懒懒的,就是恹恹的,整个人一副颓废的样子。据说,皇后对此,颇有微词。

  其实墨离希望在她回到萧府之前,当年随同她征北的萧家军能秘密集结完毕,并按照她的要求加紧排兵布阵和骑射操练,她委婉的跟武帝提了一提。

  两日后的深夜,武帝在上书房秘密召见了她和八卦卫坤卫首领白麒。

  “臣白麒,参见皇上,皇上万安。”

  “平身吧,白大人,坐。”

  “谢皇上。”

  “白麒,深夜召你前来,朕有事相托。”

  “臣不敢,皇上请吩咐,臣万死不辞。”

  “从今日起,坤卫由镇北大都督萧墨离亲领,全凭大都督调配,如朕亲临。”

  白麒吃了一惊,看了眼坐在武帝下首的萧墨离,回道:“臣遵旨。”

  其实墨离也吃了一惊,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八卦卫,以前她只是听说武帝身边有一个相当规模的秘密组织,叫八卦卫。入宫这些年,她还从没见过,今日武帝居然将坤卫交由她亲领,她有些惶恐。

  武帝当着白麒的面,将一枚正面印着[坤]字的八卦印章交到了墨离手里,“希望大都督知人善用,助朕度过此次难关。”

  萧墨离双膝跪地接过印章,“臣萧墨离,万死不辞。”

  是夜,白麒将一封盖有武帝宝玺的萧墨离亲笔密函送往武威将军府,亲手交到了武威将军手上。

  武威将军李长治官拜三品,是萧墨离的铁杆,平了北疆之后,他没要赏赐,婉拒了官职,几乎是赋闲在家,平日里就爱找些雅士舞文弄墨,言官们很是看不惯这个吊儿郎当的将军,每每朝会,都会借机挖苦讽刺,不过李长治此人甚有个性,从不理会言官们的闲言碎语,一直我行我素、悠闲自得的过着。

  接到密函的时候,李长治着实楞了一楞,由八卦卫送来的盖有武帝宝玺的萧墨离亲笔密函,昭示着事态的严重性,看完密函,当即焚毁,白麒直到密函燃尽方才起身告辞。

  李长治亲自相送,“劳大人回禀大都督,臣,定不负所托。”

  白麒点点头,微一拱手,“将军请回。”

  “大人好走,不远送。”

  过了几日,正值中秋佳节,皇后得武帝圣谕,将今年的花月宴安排在了中秋夜。永福宫畅音阁早几日已被布置一新,各式各样的跑马灯挂满了畅音阁的围廊,与畅音阁里的大红灯笼相映成趣。

  在去参加花月宴之前,墨离绕道去了趟甘泉宫,其实墨离今日并不想见慧妃,但不知怎么走着走着就绕到了甘泉宫门口,思忖半天,既然来了,就进去看一看吧,反正也耽搁不了多少时间。原本就冷清的甘泉宫今日更显凄清。

  墨离走进寝殿,看着床榻上毫无生气的慧妃,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慧妃睁开眼,眸子黯淡无神,见是墨离,嘴角极费力的扯出一抹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虚弱地说道:“说好的月饼呢?墨离。”

  墨离盯着她看了半饷,面无表情地回道:“你受不起本宫亲手做的月饼。”

  慧妃的笑容僵在脸上,顿了顿道:“你都知道了?”

  墨离没有否认。

  “你如何知道的?我一直伪装的很好。”慧妃若有所思地说道:“哪里露出的破绽?”

  “我若随同你的灵柩出宫,你们准备怎么处置我?”

  慧妃眼中的狠厉之色一闪而逝,幽幽道:“活埋。”

  墨离听得心惊胆战,活埋?!她第一次替祁归言传递消息时就已经谋划好了,害死她,嫁祸给祁归言,岭南王真是不简单啊。

  “听你这样说,我很伤心,我原以为你是我的朋友,却不曾想,从一开始就是我一厢情愿。”

  仿佛听到天大的笑话,慧妃大笑不止,即便不停地咳嗽,仍在笑,墨离只是漠然地看着她笑。

  “萧墨离,像你这样的人,还能交到朋友?朝堂后宫,没有人会跟你做朋友。”慧妃恶狠狠的,用尽力气说道。

  墨离叹气,幽幽道:“伤害别人并不能治好你心里的伤,你我做不成朋友,是你的损失,不是我的。”说罢,扭头往外走,心里原本的那几分怨气已经释然,慧妃,不过是个可怜女人,终其一生都被岭南王利用。

  “墨离!萧墨离!”墨离的左脚已经跨出了甘泉殿的大门,听到慧妃叫她,犹豫了一会儿,回身走了进去。

  慧妃笑了一笑,说道:“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对善家,我倾尽了全力,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你以为我年纪轻轻怎么会重症不治?!”她冷笑起来,像是在回忆什么往事,墨离静静地站着。慧妃长长的吁了一口气,“都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萧墨离,你过来。”

  墨离站着没有动。

  “我送你一份大礼。”

  墨离站着依旧没动。

  “怎么,你怕我使坏?”慧妃看着墨离,眼中有了几许神采,“你若收拾了岭南王,一定要在我墓前焚香,让我知道。”

  “你对他,这么没有信心?”

  “这是我的期望,我会一直在奈何桥边等着他的。”慧妃从枕头底下摸索出一个小锦盒,“拿去吧。”

  “这是什么?”

  “这是我用生命换来的东西,送给你吧。”

  墨离看着慧妃,慢慢走上前接过锦盒,“怎么不给岭南王?”

  慧妃笑了,“他偷偷派人找过多次,换了你,会给吗?”

  墨离不答话。

  “你走吧,别误了花月宴的时辰,往后别再来了,寝殿里不干净,呆久了身子容易出状况。”

  墨离看着手里的锦盒,叹了口气,善子然真是个让人一言难尽的女子。

  “我走了,子然。”

  “你真正的对手,只有一个,就是住在建章宫的孝康太后,萧墨离。”

  二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的淡淡一笑。善子然,你真不简单,把自己未能解决的烫手山芋就这样堂而皇之的转手给了我。

  “武帝将你照顾的太好了墨离,你虚度的这十几年光阴往后必叫你吃尽苦头。”慧妃舒展的靠了靠,“真想看看,你和孝康太后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可惜啊……”

  墨离将锦盒收好,转身走了。离开甘泉宫,走向后宫的战场,算起来,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战,真真是想不到啊。

  畅音阁里,已经十分热闹,各宫的贵人、美人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说笑,龙椅左右下首的四把椅子上,只坐着德妃萧墨寻。她今日身着一袭红色的霓裳,妆容十分美艳,墨离看着她这做派,今日只怕是要舞一段她的成名曲《霓裳羽衣》。不过,不得不承认,她这个姐姐在歌舞上的天赋与生俱来,是家族乃至整个京都的翘楚。

  霓裳曲出自唐玄宗之手,乃唐朝歌舞的集大成之作,分散序、中序和曲破三部分,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全曲共三十六段。有诗曰:

  ……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

  注:摘自《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唐白居易

  萧墨寻当年凭霓裳舞名满京都的时候,墨离正跟着老太爷在北疆操练骑射,她不曾目睹她绝代的风华,不过光是听人转述,亦忍不住暗暗羡慕嫉妒。

  “淑妃娘娘到!”小太监大声通报。

  墨离由芷兰陪着,缓步走过围廊,慢慢走向她的座位,经过萧墨寻面前的时候,二人对视了一眼,而后各自别开脸。过了一会儿贤妃也到了,她坐在萧墨离和萧墨寻对面,看了她们二人一眼,自顾自的喝着茶。

  “皇上驾到!皇后娘娘驾到!”

  所有人纷纷站起身来行礼问安,武帝挥了挥手,淡淡道:“都平身吧。”待武帝和皇后落了座,大家才坐回自己的座位。

  戏台上,丝竹之声响起,奏的是《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摘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曲子颇为应景,宫廷乐师的技艺不可谓不精湛,墨离却是想起了苏秦,想起了他那日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

  曲罢,各宫照着抽签的顺序开始表演助兴节目,天色渐渐黑透,夜空中一轮皎洁的圆月。

  “颐庆宫德妃,霓裳舞。”小太监高声报幕。

  墨离收回思绪,看着萧墨寻起身行礼,走向远处的戏台,周边的布景迅速更换到位,萧墨寻走到舞台的中央,摆好姿势,引来一阵唏嘘,只见她以单手撑在戏台的围栏上,整个人似仙女奔月的姿态,周身的霓裳锦带被风吹起来,悠扬飘飞,远看,真如仙女飞月,衬着周边的布景和月色,美得不真实。

  霓裳曲起,萧墨寻随曲起舞。

  墨离在曲乐方面的造诣一如女红,实在很一般,看着萧墨寻那样自如的跳跃、旋转,长长的水袖在她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跟着起舞飞扬,整个戏台都是她的舞台,一曲多人舞,被她一人舞的如此生动、如此美艳、如此不可方物。墨离忍不住叹气,你今日这般出头,是要做什么呢?你已经封了德妃,住进了颐庆宫,难不成还想扳倒皇后吗?

  墨离偷瞄了一眼皇后,一贯的四平八稳,喜怒难辨。

  曲罢,静默了好一阵,武帝边鼓掌边站了起来,“好,跳的好,跳的好极了。赏玉如意。”四周的掌声跟着慢慢热烈起来。萧墨寻跪下谢恩,尔后在一众复杂的眼神注视下,回到自己的座位。等各宫都表演完节目,武帝特意酌刘聪准备的三柄玉如意都赏了出去,另两柄分别赏给了永安宫的栗贵人和长乐宫的李美人。

  宴席正式开始后,各宫照着规矩向武帝和皇后敬酒祝贺,尔后武帝和皇后一前一后走下主座,与各宫敬酒,轮到萧墨离的时候,她“很不小心”的将酒洒到了皇后的衣服上,慌忙为皇后擦拭的时候,又“很不小心”的踩到了皇后的裙摆,致使皇后摔倒在地,磕破了手腕。

  武帝大怒斥之,言辞刻薄犀利,淑妃跪地请罪,连皇后打圆场都难消武帝的怒气,淑妃被罚去浣衣局一个月。

  接下去这一个多月,萧墨离深刻的体会到民间的那句俗语,落毛凤凰不如鸡。浣衣局的领班嬷嬷、小太监、小宫女们,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冷嘲热讽,最过分的一个嬷嬷甚至处处刁难。

  这日,墨离“正巧”被一盆凉水泼的一身衣裳尽湿,正被领班嬷嬷数落,萧墨寻款款而至。领班嬷嬷和在场的几个小宫女小太监都吓得噤若寒蝉,跪地求饶,却听萧墨寻不紧不慢道:“都起来吧,嬷嬷这样秉公处理很好,本宫有赏。”萧墨寻真的给在场的每个人都打了赏才飘然离去。

  墨离接下去的日子,更是难过。

  霜降之后,寅时冷的刺骨。

  墨离坐在浣衣局的院子里,一下一下搓着衣服,她每日的任务都比别的宫女更多、更重、更脏,以至于累得全然顾不上武艺骑射。一双手冻得通红,好几个手指上都长了冻疮,泡在冷水里,火辣辣的疼,洗着洗着,感觉身后似乎有人,猛一回头,不远处的大门口,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黯淡不明的晨曦中望着她,眼里有不忍,眼里有怜惜,就那样默默望着她,然后转身走了。墨离心里一暖,只觉得此刻的风似乎也没那么寒冷了,盆里的水似乎也没那么刺骨了。

  待墨离回到拜月宫,已是立冬以后了。

  回到拜月宫的第一件事,墨离便秘密传召了白麒。看着白麒带进宫里的密函,墨离的眉头皱到了一起,之前她秘密致函当年随她征北的另三位将军,骠骑将军王敢、抚远将军董卓和都尉将军公孙阙各自调查岭南的兵力部署和粮草配备,三封回函的内容居然都不一样,相去甚远。

  墨离将密函点着,扔进火盆,看着三封密函慢慢燃尽。

  白麒站在旁边,看着墨离的一双手,好一会儿才收回视线。

  “白大人,致函武威将军,另外,你派几个坤卫去一趟岭南,务必将岭南的兵力部署和粮草配备探查清楚。快去快回。”

  “是,大都督。”

  墨离奋笔疾书,了了几字,却是异样沉重,无论变节的是谁,她都不会姑息。看着白麒离去,她重重的叹了口气,浑身脱力的靠进椅背。

  “娘娘,这是裴太医让人送过来的冻疮膏。”芷兰走过来,递上一个纸盒。

  墨离接过来,打开盒盖,乳白色的药膏散发着淡淡的花香,心里有些发酸,她确实虚度了很多光阴,漠视了许多细枝末节的呵护。

  “奴婢为您上药吧。”

  “嗯。”

  芷兰接过纸盒,手指挑了些药膏小心翼翼的替墨离上药,墨离只觉得每个手指都慢慢暖了起来,一直暖到了心里。

  这日寅时末,墨离一身便装快步往北部马场而去,在长长的廊道上,竟与皇后的凤辇不期而遇。

  “皇后娘娘金安。”

  皇后撩起凤辇的窗帘子,探出半个头,“是淑妃啊,大清早的这是要去哪儿啊?”

  “睡不着,去马场溜两圈。”

  “本宫听闻太后身体抱恙,淑妃是否同去问安?”皇后只是顺口一提,却不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墨离立刻回道:“皇后先行,我回宫换身衣裳,随后就到。”

  皇后诧异地看了墨离一眼,顿了顿,才道:“也好。起驾。”

  墨离看着凤辇渐行渐远,扭头回宫,芷兰正在浇花,见墨离回来赶忙迎了上去,“娘娘不是去马场吗?”

  “替我更衣,我要去建章宫。”

  “什么?!为什么?”芷兰脸色□□。

  墨离看了芷兰一眼,边走边道:“听闻太后身体抱恙,与皇后相约同去问安。”

  芷兰低头想了想,道:“要不要通知皇上?”

  墨离站定,看着芷兰道:“为何要通知皇上?你若是担心,不妨将知道的如数告知,这样一惊一乍的,实无必要。”

  芷兰面有难色,转身去替墨离准备衣服,墨离最是见不得她这个样子,欲言又止的关心实在多余。

  待换好衣服,芷兰边替墨离整理衣襟边低声道:“其实奴婢并不知道多少内情,只是听宫里的小宫女小太监议论,孝康太后很有手段,虽没有子嗣却极为得宠,先帝原属意她殉葬,娘娘也看到了,她非但没有死,如今更是贵为太后,娘娘……一定谨慎着些。”

  墨离忽然想起慧妃给她的锦盒,里面有一把纯金的钥匙和一张图。钥匙的头部是四面十字形的,每一面都镂空雕出不同的图形,墨离从没见过这么精巧的钥匙,想必那把锁,更令人叹为观止。那张图,她仔细看过,完全不得要领,山峦重叠,河流分布也无甚特别,同王朝地形图仔细比对了数遍,仍是无法确定画的究竟是何处。

  芷兰跟在墨离身后,一路无话,到了建章宫。

  建章宫是东六宫里头最大、最宏伟的一座宫殿,花圃里满植奇花异草。皇后的凤辇停在建章宫前的空地上,墨离跨进宫门,小太监扯开嗓子通报:“淑妃娘娘到。”

  孝康太后,墨离竟然一点也想不起她的样子了。

  走进正殿,主座上的太后正与坐在右侧下首的皇后攀谈,太后衣着朴素、粉黛未施,看上去有些许病容,手腕上缠着一串佛珠。建章殿里有一股好闻的香味,十分清淡。

  墨离走上前,行礼道:“太后金安,皇后娘娘金安。”

  “免礼,坐吧。”太后的声音短促无力。

  墨离在皇后旁边的位子坐定,芷兰站在她身后。

  “淑妃入宫多年,若是哀家记得不错,这还是头一回来问安吧。”太后看着墨离,淡淡地说道。

  “听闻太后虔心礼佛,墨离未得宣召不敢前来叨扰。”

  “今儿这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太后虽然这样说,面上却带着浅笑。

  “今日偶遇皇后娘娘,原是皇后娘娘提议,墨离便跟着来了。”

  太后斜了皇后一眼,继续道:“淑妃有心了,哀家偶感风寒,已经好多了。”

  “可曾传太医瞧过,天气转冷,太后要注意身体。”

  “太医自然已经来瞧过了,臣妾看太后脸色不错,应是好的差不多了。”皇后把话头截了过去。

  “听闻花月宴那日,皇后摔伤了,要紧吗?”

  “谢太后关心,臣妾只是蹭破了点皮,并无大碍,皇上近些时日也不时会来探望,臣妾惶恐。”

  太后轻笑了几声道:“帝后和睦乃国家之幸,皇后无需惶恐。”

  皇后笑着应了声,“是。”转而同太后聊起了佛法教义,太后颇有兴致,墨离完全插不上话,只是看她们二人你来我往,聊的风生水起。看来,皇后平常没少来建章宫问安,宣政容不下她,只怕就是这个原因。

  二人寒暄了好半天,宫女端了燕窝上来,太后神情恹恹的接过去,一小口一小口的吃着。墨离扫了眼手边的桌案,她都坐了大半天了,太后竟也没让宫女奉茶,桌案上只有皇后的茶盏。太后吃完燕窝,漱口净手之后,看着皇后道:“跪安吧,哀家乏了。”

  “是。臣妾告退。”皇后起身,恭敬的行礼。

  “墨离告退。”墨离也跟着起身,恭敬的行礼。

  待退出殿外,皇后才道:“德妃邀本宫前去饮茶,淑妃要不一道去吧。”

  墨离笑着回道:“我要是去了,娘娘这茶怕是饮不成的,我回宫了,娘娘尽兴。”

  “也罢,你们姐妹不合,宫里几乎无人不知,本宫就不为难你了。”皇后说完,踩着杌凳上了凤辇。

  墨离看着凤辇离去,心里只觉好笑。

  “明知道娘娘与德妃不合还邀娘娘同去饮茶,皇后娘娘分明是要娘娘难堪。”芷兰愤愤的低声道。

  墨离边走边道,“比起她的难堪,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今日能来建章宫问安,真是托了皇后的福。”墨离退出来的时候,仔仔细细的看了正殿一圈,要不是今日天气好,日头高,窗棂上那一根根细如蛛网的线就发现不了,这位孝康太后,确实大有文章啊。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30/30436/1682468.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