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戏子奋斗日常 > 第126章 捉虫

第126章 捉虫


  第126章  

  庄严而肃穆的紫禁城,此时是完全笼罩在一片白色的阴霾之中。

  宫女太监们个个穿着丧服,步履匆匆,行走之间连头都不敢抬。

  打从进入开隆二十年,整个大昌便进入多事之秋。

  这里涝完那里旱,灾情不断,造成各地粮食欠收或是颗粒无收。

  朝廷屡屡赈灾,捉襟见肘,偌大的大昌朝银子倒是不缺了,竟缺起了粮。

  也是如今海上贸易繁荣,手工制造业飞速发展,各地的百姓俱是弃农从商。

  尤其浙江一带,毁田植桑严重,而地方官竟然丝毫不以为杵,反而与之鼓励。

  满朝上下俱是沉浸在开了海禁所带来的高额赋税之中,根本没人去考虑其实大昌本质上是一个农耕为主的国家。

  等真正到了各地都缺粮的时候,才终于慌了神。

  与此同时,边关告急,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好不容易这茬过了,朝堂之上又因海禁之事闹腾了起来,主关派和主开派吵得不可开交,另还有些浑水摸鱼的在一旁搅浑水。

  文官们撕逼起来,可以是一件很大的事,无限缩小化;也可以是一件很小的事,无限放大化。

  他们更擅长声东击西、故布迷障、瞒天过海、围魏救赵,总而言之兵法三十六计,他们能把之玩出个花儿来。

  随着之前太子一系的董文成落马,二皇子蚕食鲸吞了太子在沿海一带的势力,取而代之成了海上贸易的最大的受益人之一。

  这次二皇子一系自然是主开派的中流砥柱,而与之相反,太子则一直都是主关派的。

  因为两派相持不下,不免就有人开始带节奏的攻击起二皇子,纷纷弹劾他到了年纪久不至封地。

  如今媳妇也娶了,你还赖在京城作甚?

  !  

  这件事一直是二皇子的心病,不过由于之前太子失宠,这件事就这么搁了下来。

  可近一年来太子靠着奉上了一名高丽美人儿,俨然一副重获圣宠的样子。

  二皇子哪里甘心就这么被赶出京城,不过太子也不是吃素的,两系争斗几乎进入了白热化。

  到底还是太子棋高一着,有美人儿枕头风吹着,惠帝竟起了想遣二皇子出京就藩的念头。

  封王的圣旨下了,封地也定下了,这下二皇子慌了。

  他面上倒也一副认命的模样,背地里却联合其母乔淑妃在后宫的势力,以及他手下在宫中的势力,在出京前夕的深夜潜入紫禁城逼宫。

  逼的自然是惠帝的宫,更是太子的宫。

  太子不防,被击毙在东宫。

  二皇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带人逼至乾清宫,想让惠帝写下禅位的诏书。

  这几年举国上下一片升平之色,国库里的银子越来越多,自己办成了祖、父两代都没办成的事,惠帝终于可以稍作停歇了。

  虽到不了从此君王不早朝,但也不如往日勤勉。

  他流连在后宫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动了南巡的心思,不过南巡可是劳民伤财之事,光是下面安排就得一年半载。

  就在这时,太子奉上了一名高丽的女人,成功地转移了惠帝的注意力。

  这女人极美,完全是一种中原女子没有的异种风情,是个十足的尤物。

  惠帝身为一国之君,活了大半辈子,也是才知道男女之间竟还有这么多奇思妙想玩法,不免沉浸其中。

  一次两次还行,终归是上了年纪,难免精力不济,为了在美人儿面前大展雄风,他命人找来了不少助兴之药。

  二皇子逼宫这日,他正召了丽妃来乾清宫侍寝,刚服下助兴之药,自是一番颠龙倒凤美不胜收。

  丽妃不堪承宠,还叫了贴身的几个侍女上前助兴。

  惠帝那叫一个妙不可言、酣畅淋漓,就在这当头二皇子突然领着人闯进来了。

  关于二皇子看到了什么,抑或是他与惠帝之间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总而言之,惠帝死在了龙床上。

  而就在此时,南宁公接到宫中生乱的消息,领着人前来救驾,当场在乾清宫里拿下了弑父的二皇子。

  事后经过太医们的诊断,惠帝死于脱症。

  不过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多,乾清宫当日当值的宫女太监们,次日消失了一大半,连洪英这个在惠帝身边服侍了几十年的,也被关了起来。

  这种会让皇族有失颜面的事,肯定不会对外人宣扬,于是二皇子便背上了弑父的罪名。

  事实上惠帝也确实因为他而突然暴毙的。

  一夜之间,惠帝崩了,太子殁了,紫禁城上下一片风声鹤唳。

  几位阁老和朝中数位重臣纷纷进宫,与皇太后皇后共商国之大事。

  而目前首先要办的事,就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且按制定下了嗣皇帝人选后,才可为先帝发丧。

  不然一旦大行皇帝驾崩之事传出,而新帝未定,恐会四边生乱,民心不稳,举国动荡。

  惠帝就两个儿子,太子没了,二皇子背负弑父弑兄大罪,自然不可能继承大统,只能另则新君。

  几位阁老和大臣们的意思是从恭亲王一脉中,挑出一人继承大统,且人选他们也挑好了,是恭亲王最小的幼子,一个刚出生没多久连名字都还未取的婴孩。

  提起这个了,就要说说了。

  恭亲王是惠帝的幼弟,也是除过镇北王外,唯一和惠帝血脉最近的人。

  不过恭亲王是先帝最小的儿子,当年惠帝登基之时,他才不过是个几岁的幼童,再加上其母不过是个宫女,自然没搀和在当年夺嫡风波之中。

  惠帝登基后,就给恭亲王封王让其出宫另居,这些年来恭亲王一直安分守己,本人也是胸无大志,没什么出息之人。

  惠帝早先名声不好,自然待这个幼弟格外宽厚,而这宽厚仅是在恭亲王安分守己的前提下。

  不然恭亲王的封号也不会是‘恭’,说得不就是让他毕恭毕敬、安分守己。

  时过境迁,万万没想到一向在京中就是个透明人的恭亲王,竟会迎来如此机遇。

  若是他的幼子继承了大统,以后这江山可是换了恭亲王一脉来坐。

  慈宁宫里,首位坐着太后、皇后,以及孙贵妃。

  莫贵妃没到,太子殁毙的事让她大受打击,知道这事后就晕了过去,至今还未清醒过来。

  三位宫中女眷俱是一身素服,太后满脸憔悴,一夕之间白了头发,而皇后和孙贵妃也是双目红肿,神色凄然。

  听了几位阁老的提议,三人也未说话,皇后和孙贵妃甚至以帕掩面又嘤嘤的哭了起来。

  凤座上的太后看着立在下方一脸沉稳,却神情难掩凝重与悲痛的首辅薛庭儴。

  他身材干瘦,头发灰白,明明也是近七十的人,却精神矍铄、腰板硬朗,一点都没有老态龙钟之态。

  他一身朱红色的官服,身姿挺拔如竹,一副闲庭信步的镇定自若。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薛庭儴屹立朝堂几十载,各种明枪暗箭、风风雨雨也见多了。

  他经历了先帝的驾崩,走过了诸王夺嫡,如今又轮到了惠帝殡天,也许这世上根本没什么事值得让他动容。

  他眉眼低垂,束手站着,看似风淡云轻,身上却蕴含着一种属于文人的风骨与桀骜不驯。

  对下,薛庭儴是温和的,谁人不说首辅平易近人。

  对上,他不卑不亢,带着一众文臣和先帝和惠帝斗了几十年。

  他也确实有对上也桀骜不驯的资格。

  就好比现在,昨日夜里发生惨事之后,太后就下命封闭各处宫门,宫里消息一概不准外传,违者杀无赦。

  他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并带着诸臣前来,甚至连嗣皇帝的人选,都提前帮这几个宫中女眷们选好了。

  其实薛庭儴的这种桀骜不驯极少示于人前,大抵也是没将面前这三个女眷放在眼里,才会忍不住露了些许出来。

  实在不能怪他会露出锋芒,而是他心里实在高兴啊,以前他从没将惠帝放在眼里,谁知临到头上了年纪,惠帝倒是各种昏招频出,着实让他所在的这一派手忙脚乱。

  如今这么好的机会,只要他们扶持着安王幼子登了基,至少又可以安稳十几年。

  到了那个时候,他也该致仕了,再也不用去管这些乌七八糟的事。

  有些人天生就肩负着一些东西,即使心中极为不耐,还是得去做。

  就好比薛庭儴。

  所以他想想就觉得很开心,又怎么会不亢奋。

  可他的这种自认还算自制的表情,落在太后眼里却是写满了大逆不道。

  拥立幼君,把持朝纲,可不是大逆不道,乱臣贼子!  

  一副狼子野心全然掩藏在道貌岸然的皮囊之下!  

  太后虽是个妇孺,却还没忘记大昌的江山是怎么来了。

  认真说来,祁姓也是臣子,却因缘际会成了皇。

  若是让薛庭儴等人如了愿,拥立恭亲王幼子为新君,以后这江山还能不能是姓祁的都未知,说不定姓了薛。

  毕竟前车之鉴啊。

  当然,这是基于大义之上的想法,实则太后一直恨着眼前这群文官。

  因为他们,她夫君早亡,让自己做了寡妇。

  因为他们,害得她儿子疲于劳累,不然也不至于这般年纪便早逝。

  这种恨是日积月累,是深入骨髓的。

  尤其太后如今丧了唯一的儿子,之所以还能镇定坐在这里,不过是知道自己不能倒,不然祁氏的江山怎么办。

  可她心里却是有一种暴戾的冲动,恨不得将眼前的所有人都撕得支离破碎。

  她的面容突然悲恸起来,一个急喘眼一翻,人便昏了过去,显然是被刺激到了。

  而旁边的皇后和孙贵妃也顾不得哭了,忙凑上前去同时还不忘叫人。

  这种情况之下,事情自然说不下去了,薛庭儴等人只能暂时离开慈宁宫。

  榻上的太后睁眼睛,皇后即是惊喜又是惊恐地道:“母后,您吓死臣妾了。

  这时候您若是有个三长两短,臣妾可该怎么办啊……”  

  “扶哀家坐起来。”

  太后道。

  见此,皇后也知道太后这是没事,忙和孙贵妃两人将她扶坐了起来。

  太后挥退一众宫女太监,才对两人道:“如今这里也没有别人,你二人素来得哀家喜爱,哀家也知道你二人都是纯善之人。

  今儿这情况你们也见着了,薛庭儴这老贼明摆着就是想拥立幼君,独揽朝权。

  而我等孤儿寡母几个,也没个人撑腰,莫贵妃这会儿是不成了,哀家就想问问你们的意的见,你们对立恭亲王幼子为嗣皇帝,是个什么看法?”

  皇后一怔,又去看太后的脸色,才哭着道:“也是臣妾无能,竟没能给陛下生下一儿半女,以至于面临这种为人所逼的境况。”

  太后不耐烦道:“行了,现在别说这个,就说当下这事。”

  “这……”皇后顿了一下,“臣妾听太后的。”

  这不是说了等于没说嘛。

  以前太后倒是挺喜欢皇后对自己言听计从,此时却是心中生厌。

  她不禁看向了孙贵妃。

  其实方才那些话与其说是说给皇后听,还不如说是给孙贵妃听。

  孙贵妃进宫这么多年,虽一直没能诞下皇嗣,皇帝对她也算不得多么宠爱,却是十分给她体面的。

  俱因为她有个好哥哥南宁公。

  如今薛庭儴一众官员咄咄逼人,更显得任着九门提督的南宁公格外重要。

  太后手里如今也只剩南宁公这一个可用之人了,她娘家马家这些年来一直是闲散勋贵,此时根本不顶用,所以孙贵妃的意见太后是非常重视的。

  孙贵妃大抵也明白这个道理,面露沉思之色,良久才道:“拥立幼君,实在不是江山社稷之福,薛首辅他们的建议不可取。”

  “恭亲王还有五个儿子。”

  说到这里,太后叹了口气。

  素来蠢笨木讷的恭亲王竟是个多子多福之人,倒是她那皇儿……  

  一想到这些,太后就悲上心头,同时更是忿忿不平。

  若是她皇家子嗣繁盛,又何至于面临如此尴尬境地。

  “难道母后觉得这人选还是要在恭亲王一脉中挑?”

  “他和皇帝的血脉最近,挑了他家的,外面人也挑不出什么刺来。”

  孙贵妃犹豫了一下,道:“难道太后忘了镇北王?”

  太后目露厉芒地望了过来,孙贵妃当即吓得往地上一跪:“臣妾失言,还望母后不要怪罪。”

  太后望了望她,突然叹了一口气:“你起来吧,谁都行,就是镇北王不行。”

  这件事关系着一段隐秘,不过太后不说,孙贵妃也不敢问,但在后宫这么多年,多多少少还是能猜到一些的。

  她抿了一下嘴角,低声道:“臣妾说得并不是镇北王,而是安郡王。”

  听到‘安郡王’一词,太后顿时愣住了。

  之后会愣,是因为这个称呼实在太过遥远,也是因为这个名字牵扯了许多回忆。

  “臣妾觉得薛首辅能这么快定下恭亲王之子为嗣皇帝,肯定是两者之间达成了什么协议。

  另,这嗣皇帝的人选需得慎之又慎,臣妾个人以为他必须能和薛首辅一众文臣分庭相抗,不然我祁姓江山唯恐……”  

  说到这里,孙贵妃没有再说下去了。

  不光是太后,甚至连皇后都陷入了深思。

  良久,太后长吁一口气,道:“你们下去吧,让哀家想想。”

  皇后和许贵妃行了礼,两人便退下了。

  ……  

  太后并没有考虑太长时间,实则也没时间给她思考。

  因为就在之后恭亲王也进宫了,一到慈宁宫就抱着她的腿大哭。

  这哭得甭管真假,反正让太后来看,是在向她示威。

  遂,她也不想了,下了密旨宣镇北王世子进京。

  其实从私心上,太后也是挺中意祁煊的,毕竟这孩子是由她看大的,知道这孩子是个至忠至孝之人。

  除了脾气不好了些,但那也是之前,在经过去福建的一番历练,越见沉稳。

  皇帝用他,更连着几番在和那些朝臣们博弈中取得胜利。

  让太后来看,那孩子就是个福星。

  尤其对她孝顺,对皇后也孝顺。

  一切都尽善尽美,除了他是镇北王的儿子。

  可这儿子却被他们养得和镇北王不亲,据说他去了辽东以后,镇北王对他并不待见,甚至将之放逐去了黑河卫那种穷山恶水的地方。

  为了此事,太后还和惠帝抹了眼泪,说亏待了那孩子。

  惠帝也是叹气连连,却没说要召祁煊回京的话。

  祁煊是回去干什么的,没人比太后和惠帝更为清楚。

  所以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吗?

  就算他是镇北王的儿子,既然要做嗣皇帝,肯定是要入嗣过来,所以也没什么值得考量的了。

  太后也算聪明,没从明面下懿旨,而是下了密旨去福建,让惠帝心腹王铭晟将密旨传到辽东。

  接下来的时间里,太后等人一直和薛庭儴等众朝臣拒抗。

  怕从中出了差错,也没敢直言拒绝,而是找着各种借口拖延。

  薛庭儴似乎也洞悉了太后的想法,表面毕恭毕敬,实则心里充满了不满。

  这日,他联合诸位朝臣进宫面见太后,竟在慈宁宫就对太后威逼上了。

  “太后娘娘,国不可一日无君。”

  “还请太后速速做出决断!”

  “还请太后速速做出决断!”

  一众大臣纷纷跪了下来,看似恭谨有礼,实则个个都在行那威逼之事。

  太后被气得浑身发颤,皇后拿帕子捂着嘴哭了起来,孙贵妃也是泪水涟涟,一副孤儿寡母为人所逼的凄凉。

  可惜这些朝臣都宛如睁眼瞎也似,竟个个视若不见。

  “哟,这是在做什么呢?

  知道的人晓得这是慈宁宫,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菜市口。”

  一个声音蓦地在门边响起。

  所有人都不禁望了过去,就见一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的男子站在宫门那处。

  正是祁煊。

  他一身玄色锦袍,风尘仆仆的,多年未在京中众人眼里出现,少了几分桀骜不驯,多了几分稳重,浑身的气质沉稳而内敛,就像是一把入了鞘的剑,看似悄无声息,实则内有锋芒。

  一时之间,竟没人敢去认他。

  直到首位上的太后高呼了一声‘荣寿’,他们才知道眼前这人是谁。

  竟然安郡王。

  不对,是镇北王世子。

  他这个时候来这里做什么?

  只有薛庭儴眼中闪过了一抹异色。

  祁煊嘴角噙着冷笑,面色略见讥诮之色,他一面大步朝里走来,一面朗声道:“爷皇伯父刚殡天,你们这群不忠不义不仁不孝的小人就来慈宁宫逼我祖母,真是好大的胆子!”

  一众大臣面面相觑,其中一人走出来道:“世子此言差矣,我等众人也是为江山社稷着想。”

  祁煊满脸冷笑:“好大的脸,让你们着想。

  想什么?

  你们姓祁?

  不姓祁,就边上站着去,轮得到你们来指手画脚议论我祁姓的江山。”

  这人当场老脸就涨紫了,气得胡须直颤抖:“好一个张狂的镇北王世子,若是老臣没记错,藩王无诏不得进京,敢问世子进京可向礼部递了折子?”

  此人正是礼部尚书胡前。

  “哟,你这意思爷进京还要跟你打声招呼?

  听不懂人话还是什么,你姓不姓祁,不姓祁就滚边上去。

  这是紫禁城,是慈宁宫,不是你尚书府。”

  这时,凤座上的太后出声了。

  “荣寿,不得无礼。”

  她训斥道,又转头对胡前说:“还望尚书大人不要见怪,荣寿这孩子素来孝顺,大抵也是见着哀家郁郁不乐,皇后等人也是垂泪不止,才误会了什么。”

  好吧,这话更是将胡前气得不轻,合则镇北王世子是因为孝顺,才会对他出言不逊。

  而他的责问,都是阻止人尽孝的不忠不义之举了。

  “另,荣寿是哀家从辽东召回京的,为的自是继承大统的嗣皇帝之事。”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惊了,包括祁煊。

  太后满意地看着下面朝臣一脸吃屎样,心里说不出的痛快。

  “哀家和皇后商量了一下,私心还是觉得恭亲王之子不太适合继承大统,大昌不能选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作为新君。

  而荣寿,从小由皇后抚养长大,也是哀家和大行皇帝看着长大的。

  这孩子秉性纯良,待人至善,又知根知底,文武全才,与大行皇帝有着最近的血脉,其本人也已大婚并有了嫡子,所以在子嗣上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让哀家来看,简直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这……”  

  “众卿还是不要犹豫了,毕竟这可是为了社稷江山。

  要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方才众臣对太后所言,此时被她道出,简直就像是一记耳光,狠狠地打在众人的脸上。

  太后端着雍容高贵的笑,俯视着下面众人,又道:“大行皇帝素来礼贤下士,有容乃大,从谏如流,哀家虽身为太后,也是秉承大行皇帝一贯为人作风。

  难道一个在襁褓之中的婴孩都能继承大统,反倒是哀家和大行皇帝看中的世子不成?

  看来哀家是得去祖庙问一问先帝,这江山到底是不是姓祁的,哀家是不是真头发长见识短,人老且眼瞎。”

  说着,太后就从凤座上站了起来,这便要摆驾去奉先殿了。

  这行举实在不得不让众大臣为之恐慌,他们逼着刚死了儿子的太后去哭祖庙,这要是传了出去,不光没脸见人,也会被天下人为之唾骂。

  还有镇北王世子,他背后可是站着几十万辽东军。

  他们拥立嗣皇帝,本就是借口怕四边生乱,举国动荡,这四边其实说得就是辽东,如今若是祁煊为新君,这个借口却是再不能用了。

  就在这时,祁煊身边的南宁公几个大步上前,“太后英明,世子当是新君最佳人选。”

  太后忙虚扶了一下:“南宁公快快请起,这些日子你劳累了。”

  “臣作为大昌的臣子,当是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太后微笑颔首,再度面向以薛庭儴为首的一众大臣。

  事到如今,还能辩驳什么?

  南宁公可是掌着内城九门的提督,就是因为有他一直在背后撑着太后,这些大臣才会好言相商,没有行那强逼之事。

  看此时这场面,明显就是太后早有决断,才会伙同南宁公演了这么长时间的戏,实则私下里已经将镇北王世子召回了京,说不定和辽东那边也达成了什么协议。

  大势已去,大势已去啊!  

  “太后英明,我等不敢有异议。”

  随着薛庭儴拜了下来,众臣们都拜了下来。

  太后复又坐回凤座上:“那事不宜迟,还请礼部与内阁诸位大臣拟旨,毕竟大行皇帝的丧仪却是拖不得了。”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84/84773/4631120.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