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国势 > 第241章 国策建设 2

第241章 国策建设 2


  “德国代表团已经到了法国谈判停战?”

  “是的。而且,威廉皇帝已经退位。”

  “那么,德意志帝国不存在了?”

  “阁下,是的,共和国已经成立了,这是我最后一次作为外交使节与您会面。”在见面会上,辛慈眼里饱含着泪水,他所为之奋斗的国家之间崩塌,他个人也失去了奋斗的目标。

  “辛慈先生,别这样,我们还承认您是德国的代表,我们希望……”  首发 国势241

  “阁下,感谢您的厚爱,这个职位我已经不再适合担当了。况且,德国已经战败,今后需要真正的外交官,我的用处已经不大了——而且,我发誓,我不乐意为共和国效命。”

  “阁下要回国么?”

  “暂时还不能回去。”

  “那好,希望阁下能够安抚贵国的侨民。或许,在英法眼中。他们是被打败了的德国人,但在我们的心目中,,德意志永远是我们可kao的朋友。

  “谢谢。”辛慈已经梗咽地说不出话来。

  “如果可能,您可以将家属全部接到中国来避难,我相信,每一个德国人在中国都能得到公正而友好的对待。战争虽然输了,但德意志民众不会丧失他们的聪明与勤劳……”

  “阁下,如您所愿!”送走了辛慈之后,中断多时的战略会议继续召开。现在的重点是俄国方向。

  “欧战结束,英法马上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布尔什维克身上来,这没有什么好怀疑的——他们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另外,布尔什维克还有一个对手——波兰。”秦时竹站起来说道,“我从不怀疑布尔什维克取得胜利的前景,但是我认为,必须要让他们付出代价,如果要逃拖牢笼,得让他们蜕一层皮。”

  事实上,由于中国因素的强力介入和干涉,虽然因为德国延迟崩溃而隔离了协约国的直接武装干涉,但因为中国的背后支持,高尔察克政权支撑了更久时间,在战争中造成了更大规模的损失,俄国所受的内伤更为严重,各类资源和黄金的外流也异常明显。

  现在,是轮到布尔什维克付出代价的时候了。秦时竹的态度异常坚决:“必须要让布尔什维克承认我们的领土主权。否则,即便高尔察克政权崩溃,我们也将与布尔什维克独立战斗。我就不信,红军能抵挡住我们与波兰军的东西对进!”

  休养生息了一年,西伯利亚铁路完成了部分路段的铁轨更换工作,从恰克图到西伯利亚铁路业筑起了轻便铁路。现在,中国的力量处于巅峰期——只有实力才有和平!

  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德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它不仅标志着一个伟大帝国的灭亡,而且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四十八年前,俾斯麦实现了他统一德国的夙愿,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德国和德国人的新形象,一种团结和坚忍不拔的形象。然而现在,这种形象突然消失了。之间,东普鲁士容克大地主和大企业主们的安全赖以依存的基础崩溃了;之间,随着帝国国旗的降落,被大多数德国人作为他们那种保守而爱国的生活方式之基础的政治哲学明显地瓦解了。

  面对威廉二世的避难请求,,荷兰女王召开了内阁会议。经过简短的讨论之后,决定同意让德国君主避难,并说服本廷克伯爵(他也曾荣获圣约翰骑士勋章)答应到他的庄园避难。 在威廉二世抵达荷兰的第二天早晨,柏林市民醒来后,发现保皇报纸的报头上没有再印忠于霍亨索伦皇族的那些套话。柏林的《本地报》现在改名为《红旗报》。《北德意志报》改成了《国际报》。

  中午,首相艾伯特会见了顾问们,包括前政权的一些官员,他们讨论了停战协定的条款以及最高统帅部提出的“立即原封不动地接受协约同的条件”的要求。应该怎么办,他们对此已没有什么疑问,于是给斯帕的最高统帅部发了电报,指示他们通知埃茨贝格尔接受福煦的条件。同时打电报给威尔逊总统,请求他运用他在协约国中的影响,把德国被迫接受的那些“可怕的条件”放宽一些。

  在贡比涅的列车车厢中,埃茨贝格尔只知道皇帝已经退位,成立了以艾伯特为首的新的人民『政府』。埃茨贝格尔和其他代表心里在捉『摸』:这到底是君主国还是共和国?艾伯特会不会毫不迟延地接受严峻的停火条件?最高统帅部的态度又如何?埃茨贝格尔和奥多夫一边在森林中散步,一边等待着德国国内的消息。一直等到下午七点半,才终于收到了两份电报。一份是柏林拍来的,另一份是最高统帅部拍来的,授权埃茨贝格尔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但又指示又指出,这些条件将会在德国引起饥荒,如果可能的话,同他们谈判争取较好的条件,使人民能够得到充足的食品。

  当最后一次停战谈判开始时,已是7日凌晨。德国代表团逐条逐条地讨价还价,试图让对方把条件改得更宽大些,争论最激烈的是规定继续实行封锁的条款。虽然吵得如此激烈,英国代表还是答应把德国人要求取消封锁的愿望向他们的『政府』汇报。协约国还一致同意,停战期间他们将向德国供应食品。到五点零五分,问题全部解决,为了尽早停止敌对行动,决定立刻把协定的最后一页打印出来供代表们签字。福煦和威姆斯首先签了字。当温特费尔特和范泽洛硬着头皮去签字时,泪水再次涌出了眼睛。最后一个签名完毕是五点十分。但双方都同意把签字结束的时间正式定为五点钟,六个小时以后,法国时间上午十一时,停战开始生效。

  然后埃茨贝格尔表示有话要说。他宣读了四位德国全权代表的一份书面声明,声明提醒注意协定所允许的撤出军队和交出重要交通工具的时间太短。这也许会使他们无法实施这些条件,但这“既不是德国『政府』、也不是德国人民的过错”。德国人民同一个敌对的世界对峙了五十个月,尽管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暴力行动,他们仍将维护自己的自由和统一。“一个有七千万人民的民族在受苦受难,”声明最后说,“但它没有死亡。”

  第一时间接到消息的劳合.乔治正在下院演讲,他用激动而变得嘶哑了的声音宣布,“到今天上午十一时,人类历史上这场最残酷、最可怕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希望我们可以这样说,到这个攸关人类命运的上午为止,任何战争都停止了。”议员们热烈鼓掌欢呼。“此刻不是发表议论的时候,”他庄重地说。“我们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难以用语言充分地表达出来。”他提议全体议员一起去教堂“虔诚而恭敬地感谢上帝拯救世界于大难”。

  在纽约,庆祝活动是在黎明前随着一声尖厉的空袭警报声开始的。自由神像被灯火照得通明。工厂的汽笛和教堂的钟声齐鸣,人们纷纷走上街头,『乱』哄哄地开始了游行。船员们拉响了船上的汽笛,打开了电灯,升起了旗帜。一些海员把电石灯扔进了海里。全市到处都是噼噼啪啪的声音。谁也无法入睡。到黎明时分,第五大街上已挤满了欢乐的人群,人们象发狂似地尽情欢呼,挥动旗帜。男人们也不害羞地流出了眼泪。当大旗在市政厅徐徐升起的时候,十几名音乐家奏起了爱国歌曲,人们也跟着唱了起来。市长海兰宣布全市放假一天,并下令开始游行。游行队伍每走过一个街区,都有人参加进来。据马克.沙利文说,“打扮入时的女士们摇动着牛的颈铃;流浪儿们又叫又跳;速记员们头上戴着纸帽,红的、白的、蓝的都有;海员们戴着姑娘们的那种松软的阔边花式帽咧嘴大笑,而姑娘们则挥动着海员的帽子。游行队伍中还有挤满了吵吵嚷嚷的乘客的汽车。有一匹马拉的马车,有坐满了格格大笑的姑娘们的农用货车,有用卡车拉着的救生艇,还有  首发 国势241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84/84639/4557329.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