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国势 > 第176章 辽阳战血 15

第176章 辽阳战血 15


  ,也不会有输掉战争的危险。而一旦让德国从东线巨大的泥潭中走出来,则西线要面临多大的压力?

  因此,虽然英法都对俄国接连失败表示强烈不满,但在德国咄咄『逼』人的势头面前,不得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向中国购买军火,便是其中的一手。

  至于何峰为啥一直扣留着已经都准备好了的 军火,从浅处看,是为了增强中国方面在欧战问题上的发言权,而不是着眼于北方公司的实力和美誉度,从深处看,这反映了根本『性』的战略方针,现在的欧战对中国来说自然是喜欢打得越久越好,这批装备,虽然尚不足以改变整体力量的平衡,但仍旧有助于协约国一方提升实力,特别是随同产生的战术升级效应,更具有典型意义。

  向俄国提供军火是大本营事先就考虑到的可能,为此,总后自宁武已降,将前清时节从俄国进口的武器,包括各种各样的走私货和中俄中东路冲突中缴获的战列品,还包括中日冲突后,中国从日本手里缴获的原先在日俄战争中为日本所缴获的战列品。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凑在一起后,不要说5个师,便是7个师都有了,但制式混『乱』,新旧混杂,好坏参半。

  宁武一开始还隐约有些担心,这些废铜烂铁弄过去,老『毛』子还不知会发多大的火,但何峰不以为然,只道,“这不过就是将他们弄过来的东西原样奉还而已,当时『毛』子为了出口军火,还不知道上下打点了多少贪官污吏,现在原样奉还,正是一箭之仇。”[]  首发 国势176

  所谓,主动的生意起不了价,何况俄国根本就没有选择。在真实历史上,俄国原本从日本获取了大量的步兵武器,但日式装备威力偏小,不适合俄国人使用,俄式装备日本又无法生产,因此彼此的军火交易热了一阵就销声匿迹。但中国的这批军火虽然质量不咋地,但数量确实不少,更关键的是,清一『色』俄国正式装备,磨合不成问题——不就是个修理问题嘛!

  当然,何峰办事还是有底线的,步枪可以打打马虎眼,火炮什么的倒基本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这绝不是老何发了善心,恰恰是另一层用意在里面——火炮数量越多,完好率越高,则弹『药』消耗量便越大,俄国现在到处捉襟见肘,弹『药』库存亦是个笑话,足可乐见其成。至于购买费用,有英法两个大金主在,根本不用担心。

  所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俄国在战场上的态势。法金汉转向东线的决心一下,漫长的东线顿时吃紧起来,原本就摇摇欲坠的俄军防御体系,更是漏洞百出。英法在西线的压力顿时减轻,也得以腾出手来重整军队,培育后续梯队,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当口,装备的重要『性』自然愈发突出。英法都是精于计算的商人,没有绝对利益,根本不会这么好心的为俄国补血,现在俄国代替英法成为德军的主要打击对象,自然要不遗余力加以输血打气,俄国能顶得越久,消耗德国的实力越多,将来英法取得最终胜利的可能『性』就越大,至于俄国会烂成什么模样。唐宁街的绅士们习惯『性』地耸耸肩,谁知道呢,了不起又多一个拿破仑!

  由于办事『摸』不着头脑,再加上根本不熟悉中国目前的局势以及中国人的心态,可怜的大英帝国驻华武官已经更换了3次了,令人惊奇地是,凡是武官搞不定的事情,只要朱尔典出马,立马可以逢凶化吉、转危为安,一次是侥幸,两次是幸运,三次四次乃至八次九次都这样,就不能用运气来解释了。朱尔典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但在唐宁街看来,也唯独他才适合和中国人打交道。

  到了最后,驻华武官已经差不多成为朱尔典的副官了,唯一的价值就在于为他提供军事咨询,至于交涉,还得朱大人来,所以,催促中国方面履行义务并追加军火供应的任务便落到了朱尔典头上。!~!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84/84639/4557261.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