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国势 > 第024章 办学体系

第024章 办学体系


  “硫酸和硝酸虽然现在北方实业也能生产,但产量不够,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  我希望你能够挑起担子来,把其余两个也好好生产。  ”何峰拍拍范旭东的肩膀,心里想,这些技术我可都有呢,就是要找你落实。

  “我一定不辜负巡阅使、何主任的期望。  ”

  “等这些基本搞好后,我们还要生产化肥、农『药』、有机化工等等,凡是外国人有的,咱们中国人一定也要搞出来。  ”何峰再次强调了他的名言。

  “我信,我们一定可以。  ”

  “到时候,范旭东、吴蕴初你们两个可就是中国的化工大王了,将来写历史时,可要给你们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秦时竹风趣地说道。[]  首发 国势24

  视察完化工厂后,秦时竹急急忙忙地赶回去了,北疆的公务员招考还等着他呢。

  六月份,北疆委员会向全国公告,将在9月初举行公务员考试,凡年纪在十八以上,三十以下(有特殊才能可以放宽),初等以上文化程度(前清秀才功名或新学堂高小毕业),无嗜好(如酗酒、吸毒、赌博),身体健康(无肢体残缺和传染『性』疾病),无犯罪记录(不包括前清政治犯)均可报考,九月一日开始现场报名,三日后举行考试。

  考试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笔试,考察两块内容,其一为基础知识。  另一是策论(这种考察方式首开了选拔公务员考试的先河);第二阶段为面试,在笔试优胜者中进行,凡有高等学堂毕业文凭或外国大学毕业证书,可直接进入面试阶段。

  从八月上旬开始,全国各地地考生陆陆续续向沈阳开拔,负责招考的部门也是头一回经历这种场面,好在有旧时科举考试作范本。  依样画葫芦准备,也没有多少问题。  连日来。  沈阳的大小客栈都是爆满,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相互探讨即将开始的考试,不亚于科举时代的那种兴奋。  截止到9月3日傍晚,共有2376名考生报名,北疆各省的考生占据7成左右。

  考生又因教育背景地不同可分为四派:第一为旧派,指完全接受儒家教育,参加科举考试并有功名之人。  中间偶尔还有几个二十的举人,这些人占了考生地三成;第二为半旧半新派,即在发蒙阶段,接受传统教育,等到科举废除后,就转入新学堂就学,这些人占考生的五成;第三为全新派,从小接受新学教育。  这些人往往是在洋人或洋务派开办的学堂里学习出来的,占总数的两成半;最后一种是洋派,即小时接受新式教育,长大留洋,或属于幼童留学,但辛亥革命一爆发。  就回到了国内,他们因为没有国外大学的毕业文凭,还必须参加笔试,这些人中又以南方人居多,很多都对南方各省的施政方针不满,听说北疆政治开明、发展迅速,特地前来投奔,这些人约占5%。

  第一场,基础知识,限时两个小时。  主要涉及地理、天文、历史、物理、化学、数学、文学、哲学、法学等十大类题目。  每大类两道题目,各十分。  总分两百.

  考场上,很多考生抓耳挠腮,看着题目无从下手,题目不难,但对具有知识『性』结构缺陷地人来说,就太匪夷所思了。

  比如,有一道地理题是这么出题的:“中国惯称五湖四海,西洋惯称五大洲四大洋,请写出五大洲四大洋的各自名称,一共九个,答对七个即可得满分。

  受过西式教育的学生用一分钟就写完了,没有受过的在那想了半天也无法落笔。

  有个秀才提笔就写“五大洲者,曰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写到此处,第五个怎么也谢出来,后来仔细一看“答对七个即可得满分”,心中暗笑,足矣!(狂晕,暴笑,此处省略300字……)

  四大洋倒有不少人写了出来,在错误解答中,比较典型的是:“中国‘洋’‘海’通用,故四大洋者,即为四海,曰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有人嫌不过瘾,还补充一句,“各有四位龙王镇守”(再笑,这些人《西游记》看得不错)

  地理题好做,数学关难过,两道数学题,第一题是“一百二十三乘以四百五十六,其结果为几?”

  现场不少人纷纷举手,要求提供算盘,监考官友善地提醒,此题应用心算或笔算,有几人做不下去,愤愤掷地于地,宣布罢考,五分钟后,一律因扰『乱』考场秩序被取消考试资格;

  第二题数学题是加法题,要求考生“从一开始累加,即一加上二加上三加上四……一直加到一万,其总数几何?”

  又有不少人累得满头大汗,在考场上一个个开始加起来,直到考试时间完毕还没有得出一个结果,出来就和同伴直嚷嚷“太难了”。  (幸好是加到一万,若是加到一百万怎么办?再笑……)

  有人比较机灵,数学太难,暂且不做,看下面,下面是两题天文:其一为“从古至今,有日食,有月食,问其因如何?请扼要回答。  ”

  有人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从“天狗吃月亮”到“治国者不行善政,故天道警示”……不一而足,将基础知识做成了策论,还说留出的空间不够,要求提供额外空白纸张……(阅卷者看了狂笑)

  有人愤怒地回答:“圣人言,天道有常,天不变道亦不变,今北疆民风未变,吏治清明,民生蒸蒸日上,本无民变。  何来天变?出此题者,分明居心叵测,煽动民变,望巡阅使详加勘察,以正其罪……”(阅卷者看了狂晕)

  第二题是“太阳与月亮,何者离地球更近?又何者体积更为庞大?”[]  首发 国势24

  有人老成持重,答:“天道深不可测。  人岂可知乎?”(我等欲哭无泪)

  ……

  午饭毕(自行解决,这一天馒头摊生意出奇地好)。  接着开始考策论。  策论总分100,限时三个钟头,要求从五个给定问题中折其一而作文一篇,字数要求两千,无论持何观点,均需言之成理,不可空洞无物。  用白话亦可……

  第一个题目有不少人选回答,问题是“现今有人主张文字改革,一曰改繁体字为简体字,如‘遼’改写为‘辽’,其意不变,惟字形予以简化,既方便识别,又方便教育;二曰改说白话文。  加用标点,以利断句识意……”

  有人激烈反对,说什么“文字乃我泱泱大国之器,上下流传五千年,岂能说改就改,倡言此种说法。  是无父无祖(不是无君无父了)之人,实属妖言『惑』众……”

  有人以讨好的语气说:“自古文字改革,乃改朝换代之壮举,秦始皇扫灭六国,一匡天下,书同文,车同轨……今天下共和,若行文字改革,岂不美哉?……”

  第二题也有不少人选中回答,题目是“现有人以为。  ‘无农不稳。  无工(实业)不富,无商不活。  ’故农工商三业,都需大力发展,此观点君赞同否?请试论之。  ”

  有人洋洋洒洒数千言,先从“无商不jian”开始谈起,最后论说,“商岂可与农工两者相提并论?”

  ……

  秦时竹回到沈阳时,基础知识部分已阅卷毕,结果令他和何峰大跌眼镜,2000多考生中居然只有不到70人是满分,而零蛋者,却有100多人(取消资格,亦按照零分处理);50分以下者,超过分(及格分)以上者不过600左右。

  公务员考试阅卷是委托教育厅组织地,黄炎培前来汇报结果时,对秦时竹报怨道:“复生兄,这题目出的也忒难了些,让我回答,恐怕也有不少答不上来呢。  ”

  秦、何二人还陷在刚刚得知消息的震惊中,不知如何回答黄炎培的抱怨。  秦时竹沉『吟』半天,说:“那你把那些低分试卷拿来我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黄炎培走后,秦时竹问何峰:“老何,这题目是你出的,是不是太难了?”

  “没有啊。  ”何峰满脸无辜,“都是些最基本,最基础的题目,要是这种题目用来考咱们那时候地公务员,我看个个都能拿满分。  ”

  不多时,试卷运到,何峰随意地挑选了几份低分试卷出来看,差点没晕过去(根据后来考证,这份试卷是一个来自于湖南地秀才)

  秦时竹看见何峰那种神情起先还有点纳闷,接过来一看,顿时笑得前俯后仰,上面写着“……学生一接到题目,便提笔运算,无奈时间太紧,只累加之三千四百五十六,得其结果为五百九十七万又三千六百九十六……倘若时间再有宽裕,定能算得最终结果,此是时间紧迫所致,非学生毅力不够尔……若有算盘辅助,定能在限定时间内得出答案……”

  再看其它的试卷,秦、何两人又是狂笑,足足闹了半个小时,在黄炎培不断予以咳嗽和摇头提醒地前提下,两人收住笑容。

  秦时竹苦笑着摇头:“罢了,罢了,此等人物,不要也罢,也省得浪费他们的钱财和我们的时间。  这样罢,前面部分若是低于80分,后面的策论部分可以不用再阅卷了,以减轻大家的工作压力,凡是150分以上的试卷,你把他们的策论部分送到我这里来,我来看,也许这些才是有用地人才。  ”

  黄炎培回答道:“共有200余份,复生兄要一一看过来吗?”

  “对,我自己把关,好歹还有人物能答出这么高。  ”秦时竹又追问了一句,“如果我没猜错地话,这些考生估计是从国外留学回来或者一直以来就是学新学的吧?”

  “您说地对极了。  不过,我细细一看,也有一个前清秀才拿了满分,今年已是三十,据认识他的人说,此人穷困潦倒,一直在看些不正经的书,还有些疯疯癫癫的……”

  “非常人做非常事啊。  ”秦时竹两眼放光,“你把这份给我先挑出来,我马上看。  ”[]  首发 国势24

  半个时辰后,秦时竹阅卷毕,连拍大腿,“妙哉,妙哉。  ”

  何峰两眼发直,不解地问:“有什么妙的?”

  “你自己看。  ”

  此人洋洋洒洒,历数中国文字,从金文、小篆开始,一直演变,有隶书,有宋体,其形虽变,其意不改,若能再简化之,减少笔划,可谓更有利识文知意,“虽乡间匹夫,亦能作文也……”

  “这不是说简化字地好处吗?我看也是平常,只不过现在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比较少罢了……”

  “你再看,再看……”

  此人下面又写,以中国之大,东西疆域之宽,人口之众,实属绝无仅有,南与北,读音说话大不相同尔,但能以文字为纽带,维系关系而不散。  虽历经『乱』世,几度分裂,总能维系大一统之格局,虽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就必合,但与中华,合常见尔……”此种统一之功,因文字统一之妙用不可等闲视之,因而,文字简化,万不可破坏其内涵之意,历史之气切不可断……如果文字简化,能使更多人识字,自然能巩固国基,再振中华,倘若因形害意,徒损内涵,则必然四分五裂,人民无所适从……

  “你看看,从文字统一、简化说到国家统一,妙啊,妙啊。  ”秦时竹得意地说,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84/84639/4556872.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