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国势 > 第018章 神兵天降

第018章 神兵天降


  “可恨大量金钱都流入贪官污吏之手。  ”秦时竹愤愤地想,“盐商能情愿报效?”

  “起初不情愿,后来就变成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  因为盐商报效后可以得到各种特殊恩惠。  如加耗报效,于例定引斤之外,每包加给耗盐若干斤,此增加之数,不用另行纳税;如加价报效,可在宫定盐价上增加若干文出售,又如改洋码报效,因清末钱价下落,售价由原定制钱变为洋码,获利不菲。  实际上是国家和官吏取之于商,盐商取之于民,并非出自商人之余利,故景学铃(清末著名盐政学者)认为,报效‘在国家所取得者什一,商人所取得者什九’。  ”

  “此便是吏治败坏的源头。  ”秦时竹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郑昊,“你可老实告诉我,经办盐税期间,可曾收受贿赂、勒索盐商?”

  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众人的眼睛一下子盯着郑昊,王永江更是捏了把汗,虽然葛洪义不在,但大家都知道秦时竹最痛恨贪污,稍微回答不慎,郑昊的脑袋都有可能搬家,若是牵连到熊希龄和他自己,麻烦可就大了。

  郑昊不慌不忙地回答:“卑职经手盐政时间并不长。  宣统二年,为整顿地方盐政,各省设立盐政公所,作为官督机构,统一管理全省盐务,同时在中央设立北盐厅,掌管东三省、直隶、河东、山东等省盐务,并附带兼管四川、云南等省盐务。  盐税收入由正副监督随时解缴国库。  听候度支部大臣指挥,卑职此时任副监督助手,专门经手盐政管理。  对盐商一律是宽大为怀,不曾有勒索情形。  至于他们主动报效,我也毫不忌讳,毕竟官场如此,不得不为之尔。  不过数目不大,也就两千两。  巡阅使本人在奉天为官多年。  恐怕也偶有为之,对卑职所言,应该可以理解。  至于革命以后,法令和社会风气一新,前清贪污之风大为收敛,再加巡阅使和张民政长大力整顿吏治,卑职未有不轨行为。  ”[]  首发 国势18

  秦时竹一愣。  王永江冷汗都出来了,心里直叫:郑昊啊郑昊,你怎么能说这种话?这不是触怒巡阅使大人吗?不行,我得赶紧解释两句。  刚想开口,秦时竹却笑了:“好你个郑昊,居然说出这么大一堆来,看来也是有胆识的人。  不错,前清官场风气如此。  你若完全洁身自好,恐不容于上官,你地行为自然也在可以理解之中。  不瞒大家说,我可是给三任总督都报效过不少银钱呢。  ”

  众人会心地笑了,秦时竹这档子事情,官稍微做得大点都知道。  只是现在北疆巡阅使权势蔽天,谁都不敢明说,现在秦时竹自己主动说出来,大家就知道他不会怪罪郑昊。  最为担心的王永江也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郑昊的能力他是知道的,就是这家伙有时过于耿直让他很担心,这次虽然和熊希龄联名推荐,但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刚才郑昊的话差点没把他给吓死。  此时,他狠狠对着郑昊瞪了一眼。  意思是你这家伙怎么能这么说话。  害得老哥我多担心。  郑昊是聪明人,只微微一笑。  略微表示了歉意。

  “郑昊,我现在告诉你,如果你能将辽宁盐政整顿好,我就提拔你做北疆盐政事务专员,和财政委员会副主任同级,每年所得薪水,大大超过盐商报效。  但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盐税要大量增加,第二,人民负担要减轻;第三,盐政弊端须尽力革除。  ”

  “谢巡阅使地栽培,对这个我还是有信心的。  ”郑昊立刻打蛇随棍上,众人又是大笑。

  秦时竹来了兴趣,很想再研究研究这个郑昊,说道:“照你所说,你专管盐务不过两年,为何这般有信心?张季老天下闻名,一心想整顿盐务,却有心无力,你为何敢夸如此海口?莫非你能力强于季老十倍乎?”

  “不敢,季老之能力强于某十倍,但卑职面临地情况比他要好十倍不止。  ”郑昊娓娓道来,“前清盐政,通行引岸之法,盐的生产地和销售地都由朝廷规定,一般不得擅自变动,一岸之民,只能食用指定之盐,因此,各地制盐成本虽有差异,却可维持。  销区采取法律形式严格划分,某一府县只准贩卖、食用特定产区所产的食盐。  甲岸之盐到乙岸出售为侵权,乙岸食户到甲岸购盐为犯私,均为法律所不容。  此界彼疆,俨如国界,引岸划分,几乎成为专商的世袭顿地。  往往一个村港的居民不得就近购食邻岸廉价食盐,却要远行数十里购置所属引岸的高价之盐(和计划经济时期何其相似)。

  但中国地域广袤,各区地理和经济状况错综复杂,硬『性』规定场置、产量、销岸,本难合理。  历朝虽根据地方申请对各种引额、销岸的规定不断更改,如少数地区允许两个以上盐区酌情抉户并销,或某一地区食盐供不应求时,采取经呈请批准治运其它产盐区地盐斤等措施,仍无法适应情况的不断变化,更难符合商品流转的经济原则。  某虽不才,却于赋税、商贸潜心研究多年,大凡商品,皆趋往利厚之所,惟有这盐,利厚不能趋,利薄不能改,若无弊端才有鬼,卑职虽经手盐政才两年,对其中弊端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敢说如此大话。  ”

  众人都点头表示同意,对秦时竹力主裁撤厘金也多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关卡少了,商品流通才能活跃,经济才能发展。  盐政要有所改善,必然也得遵循这个法则,既然厘金已裁撤不少,想必改革盐政的阻力也会减少许多。

  郑昊继续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前面卑职已经提及,虽然南北之民每年所享用食盐不等。  但大体平均,有案可稽,各地食盐数量可由人口多寡决定,这本来简单易行。  但各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经济发展不均衡,自然灾害对农业收成和农村收入的影响极大,促成了人口流动加速。  往昔一旦有灾,必然流民四起。  近50年来特别随着轮运地兴起和铁路的铺设,人口流动愈加频繁,所需食盐必然也处以剧烈变化中。  旧有地引额分配、销区划分如此僵化,岂能适应新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做缓慢更改,不仅不能改良盐政,反而更加暴lou了它的众多弊病。

  地方各级主管盐务的官吏与旧式专商沆瀣一气,为保存他们共同地既得利益。  在所辖区域食盐供求失衡,甚至发生盐荒地情况下,亦不肯改变旧章。  而此时朝廷地指导思想也是尽量遵循成例,避免矛盾,以不减少盐税收入为难绳,抑或地方民众和官吏上书要求改变某地食盐供应渠道,也往往亦难获批准。  如江苏镇江旧食浙盐,由盐场至销地水路六七百里。  脚功自多,官盐价贵,而如皋、通泰各场所产淮盐,与镇江只一水之隔,脚费无几,私贩价值甚贱。  人民纷纷购食,由于难于限制私盐,两江总督曾奏请改食淮盐,而朝廷派员征询浙江宫宪意见后,却以维持浙引为由,不予批准,非是浙江官员炕到此种弊端,而是私心在作怪尔。  又如河南上蔡等县,本以食用河东之盐为使,却强迫销淮引……”

  “等等……你方才说了一大堆盐政弊端。  可你明明说你面临的情况要好十倍不止。  这又如何解释?”秦时竹听得有点发晕,赶紧打住郑昊的话。

  “事情就在这里。  引岸之法是属于销,而运又有不同。  由官府直接经营的,一般是官运官销或官运民销,如吉林、黑龙江就是此类,其它大部分省区是官府专卖,只有辽宁一省,因是祖宗隆兴之地,商人可在某一盐场收购食盐后,在本省范围内有贩运、销售之权,或就场纳税后,可指定范围内自由承销。  因此,治理辽宁盐政的局面完全没有其它省区来得棘手,可谓好上十倍。  卑职的信心也来源于此。  ”

  众人琢磨出味道来了,秦时竹还不放心,追问一句:“当年熊主任也以整顿盐务出名,但临行前,他曾说,他对辽宁盐政的整顿是治标不治本,既然辽宁情况简单,为何他还难以下手?另外,我让你主管北疆盐政,非是辽宁一省,其余还有五省,你又如何处之?”

  “卑职目前筹划,不仅包括辽宁,其它各省都考虑进去了,甚至连刚刚纳入北疆轨道地甘肃,卑职也有应对之策。  但敢问巡阅使,改革盐政的意义和目地何在?”

  “概括起来无非是三点。  第一,增加收入;第二,减轻人民负担;第三嘛……”对郑昊地直言不讳,秦时竹多了不少好感,“实话告诉你们。  袁世凯『政府』一直在谋求大借款,半个月前,驻英公使刘玉麟与克利斯浦公司在伦敦正式签字,借款2000万英镑,该项借款价格是95折,利息5%,期限为40年,抵押品是盐余和财产转移税。  此事你们是否听说?”

  “卑职略有耳闻,但详情不知,只隐约听说以盐税担保。  ”

  “这个借款成立,盐税是要抵押出去的。  也就是说,我们每年这700来万要让中央抵押出去借款。  借款我可以同意,抵押我也可以同意,但借来地款项必须北疆也有份,不能我们给中央提供抵押,借款都让他们拿走。  ”秦时竹扫视了一下周围,高声说,“这种亏本买卖,我不干!”

  大家都笑了,郑昊笑得尤其夸张:“这也是卑职为什么有信心完成盐政整顿的原因。  ”

  “愿闻其详。  ”[]  首发 国势18

  “盐税从来都是国家和中央税收,但自辛亥革命以来,各地纷纷截留,基本不送交中央,袁世凯的意图我很清楚——既然中央收不到款子,还不如抵押出去换取外国借款。  只要洋人同意,就不怕各省地官僚不肯,毕竟大多数官员,无论革命党也好,立宪派也好,保守派等,都对洋人退避三舍,若抵押出去,只能乖乖认命交款。  但巡阅使您不一样,您的魄力和才干是现今少有的,从您当初截留海关关税开始,我就知道,这个盐税也是您的囊中之物,决计不会放手。  您要想增加盐税,必然要坚持改革,也就必然会坚定地支持我的改革方案,卑职的成功也就多了一份保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熊主任、张季老地能力强过卑职,但他们当时都没有如此强有力的人物支持他们,他们并非才能不济,而是时运不佳罢了。  ”

  “你倒挺会谦虚,而且还绕着弯弯拍马屁。  ”秦时竹笑了,“不管你什么理由、什么方法,盐税非整顿好不可。  好了我升你的官,坏了,就撤你职,若是贪污,刀斧伺候。  ”

  “这是自然,闻巡阅使用人,最重其才,若无才而专事奉承拍马之辈,绝无好下场。  此次卑职能承蒙熊主任、王局长保举专事盐务,就是因为他们都了解巡阅使这一脾气。  不然,以我耿直之脾气,换作其它官僚,早欲除之而后快,何来如此一展身手的机会。  ”

  王永江赶紧对秦时竹耳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84/84639/4556866.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