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爱情絮语之等待那人 > 第6章 情花 2

第6章 情花 2


  不习惯被人窥见慵懒意疏的女儿姿态,自十七岁初踏商场,就已经有意无意的模糊了性别特征,不是外表上男性化,而是从心理上彻底把自己变成个中性人,记得爹爹曾说过,在名利场中,没有男人和女人,只有客人与商人,没有人会因为你是女人而手下留情,反而会女子身份而招惹上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正想急步离去,却听见有小厮模样的人快步上前,在那人俯着头低语几句,接着两人一起掉头离去。

  这就是我和傅长宵的初遇,有晴光正好,有桃花娉婷,纵然良辰美景,奈何心无旁麓。

  再次产生交集,是在蝶衣轩。

  那天,商会总管商老板引领着一顷长男子造访了我的绣楼。

  “沈老板,这位可是名满长安的傅太史令的二公子,他与长孙府大小姐的文定之喜就在三个月后,为此想找家裁衣坊赶制喜服嫁衣,我望眼长安,也找不到第二个绣工比你沈老板更高超的,就自作主张,给他推荐了你这蝶衣轩。”

  章老板满面堆笑,态度殷勤且热络,也难怪他,傅氏一族满门权贵,如今又与皇室后族长孙氏强强联手,日后前程必定一跃千里,自古官商不离家,以章老板如今的家业,无论是自保还是求携,自当周到谨慎。

  “二公子对喜服可有什么要求?”

  我微笑地凝睇着他,还真别说,眼前的这位傅二公子长相倒真是赏心悦目,身型挺拔,气度高华,一双眼睛如墨湛然迥然有神,五官并没有传说中的那般英俊不凡,不过长相太过俊美的男子也令人没有了回味的余地。市井流传,傅太史令有四子,个个能杰英材,尤其是二公子傅长宵,文武双全低调精练,最得傅弈喜爱。但传言归传言,如今活生生的人就摆在面前,文武全才我是没看出来,不过低调精练倒是能能此人的言谈上窥见一二,只见他勾唇牵笑,低沉的嗓音自有一种气度浑厚:

  “劳烦姑娘了,素闻姑娘国手名绣,穿针引线的手艺自是不必待言,我家门风历来崇尚简朴,故对服裳并无特殊要求,只是长孙小姐金枝玉叶,对于华服美饰要求颇高,劳还得烦姑娘巧思妙想,多花费心思了。”

  我不自觉地微笑,他叫我姑娘,而不是老板,对于一个平民商户,都能有这样的尊重和谦和,可见真是圆滑谨慎,修养到家。

  (二)

  接了手才知道,他这单生意,还真不是普通的难做,大红缎面,金丝绣凤,珠翠相缀,上饰七宝,就算是技术纯熟的绣娘,裁剪嫁衣也是一项极费心力的浩大工程,如果是寻常碧玉,凤冠霞帔已是奢侈,不过这次顾主却是长孙府邸的小姐,裁剪好的嫁裳送去好几次,均以差强人意为名被退了回来,当第三次接到顾管家退还来的雕花檀木盒时,唐诗一脸愤慨:

  “这群当官的真够奢侈糜烂,平素暗里搜刮民脂民膏也就罢了,还光明正大把不义之财炫在人前,说什么纹饰不够华贵,说白了就是想要更华丽,格调升得这么高,难道就不怕乐极生悲?!”

  我赶紧上前拉过发着牢骚的小姑娘,迅速把里阁的门给掩上,顾管家一行离去不久,就怕去而复返听到这些,小女孩毕竟还是生嫩,尽管脱离门派学了三年手艺,对世道的阴暗尚学不会洞若观火,若真学会了,就会明白,世间上很多事,其实是没有公平可言的,例如美丑富贵,从我们浦一出生,就已经注定。

  幸而傅家家底殷实,赏钱也给得格外大方,就算有怨怼也在白花花的银子面前云消雾散了,傅九宵来过蝶衣轩几次,都是以衡量试穿吉服为名,探看制裳进度之名而来,但奇怪的是,每次我把锦帛绸缎呈盘而上,他只是匆匆扫了几眼,就漫不经心地搁置在一旁,话题兜转了几圈,就到了我身上。

  “看姑娘韵华妙龄,年纪极轻,怎得学了这么一手精湛的手艺?”他玩赏着手里的描梅紫砂茶杯,抬眼看我。

  我笑了笑:“不瞒公子,家父三代均为裁缝为生,到了我这一辈,娃娃落地的那刻起起便教导着穿针走线,十余年下来,手艺不是日积月累,而是耳熏目染出来的。”

  “难怪姑娘接了我的单子,竟是心平气静面不改色。”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有赞叹,也有质疑,我想了想,便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那长孙小姐虽久居深闺,其美艳姿容和奢好华服却是市井皆知,每到天气晴朗适合晾衣的日子,这长孙府的湘怡院就像开了绸缎铺,绮丽繁华仿佛天降旖云,如霞弥漫,别说是寻常闺秀,恐怕皇宫里的公主,都不见得有她的排场。

  眼下这排场奢华对衣裳服饰极为挑剔的长孙小姐要出嫁了,自当令城中有名的裁缝兢兢颤颤,不敢贸然接单,就怕未能讨得小姐欢心,就先把自己家的招牌也砸了。

  只是对我来说,临阵脱逃,可不是专业裁缝之举,年轻的好处就在这里,什么都输得起。我扯唇一笑:“论手艺,千帆实不及城中那些已有数十年经验的老师傅,只是年轻胆大,豁得出去而已。”

  他闻言一脸庆幸:“那我应该感激你这‘年轻胆大’,若不是姑娘你一口应承,只怕我现在还在为嫁衣一事焦头烂额呢。”

  我们都笑了起来,原先有些拘谨的气氛一下子云开雾散,他虽然待人平和,但居高位者的高高在上和冷漠疲倦还是能从他的眼神里蔓延,现在一笑,整个人像是屏弃了隔离外界的玻璃罩子,一下子生动真实起来,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当他在说到‘嫁衣’时,眼眸里竟有不易察觉的疲倦和淡漠低空掠过。

  想来也很正常,向来养尊处优的人,也未必事事都自由,或许这看似佳偶玉成天生一对的姻缘,对当事人而言,只不过是身不由己的将就。

  “依姑娘容貌才干,追求者应该如过江之卿,王何不乘着年华姣好,觅得良人佳婿,也好省却这风吹日晒抛头露面的日子?”他低头抿了口茶,抬头问道。

  “若真嫁得王孙公子,抛头露面是省去了,卑躬屈膝就该来了,”我苦笑了下:“你总不能要求别人养活你之余,还懂得尊重你。”

  他闻言神情略有所思,视线一转,目光就落到置放在角落的书案上,上面林林总总铺陈着些书,上前随手抽了一本,然后回过头来笑望着我,声音里蕴着几丝调侃:

  “我以为女孩子家都喜欢看诗经,女戒之类的,没想到居然有人把生涩晦暗的汉史看得下去。”

  我望了望他手上的那本开始卷边起毛的《汉代后妃遗事》,空闲时懒散无聊,便喜欢看些史书传记来度日。爹爹曾言,读诗养人灵透,读史使人明智,其实我并不渴望什么才学过人,喜好读史也只是想借着前人之鉴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而已,很多人都很信奉‘浪子回头’这句话,但有的时候,人生其实是不能行差踏错一步的,因为他们往往会在回头的那一刻,发现自己其实已经没有了更改的机会。

  “吕后、陈阿娇、卫子夫、班昭、赵飞燕,……这么多人,你最推崇哪一位?”他翻动着书页,随口问道。

  我有些犹豫,下意识里不大想让别人窥探自己的喜好,但还是偏头想了想,答道:“吕后。”前汉的女子相对来说,都比后汉的要性格许多,论起经历坎坷和品行处事,吕后应该算一位。

  他有些讶异:“这一位可是以性格坚毅手段残忍而闻名后世的,就算是女子,也很少有人推崇。”

  难怪他会惊讶,史传里的吕后可谓是声名狼籍,这位汉高祖刘邦的结发之妻,惠帝刘盈的生母,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就是推动王朝发展,也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奈何对付情敌的那个酷刑「人彘」,使得她成了嫉妒刻薄,残暴狠毒的代名词。

  “也谈不上推崇,就是有点鸣不平的意思,”我坐回桌前,自斟自饮:“都说政治无人品,我从来都不觉得,可以用‘温柔善良’来形容一位政治人物。”

  这个女人性格刚毅,决绝果断,作为政治家,她是合格的,只是有一点做得不够,但凡名利场上,尔谀我诈政治迫害都是家常便饭,可以暗中动手脚,但临走之前要记得毁尸灭迹,不要给对手留下什么把柄,她却反其道而行,整顿情敌后大展旗鼓,不为儿子和世人做真善美的表率也就算了,居然还让他们来欣赏这惨绝人寰的一幕?

  想来是政治宫廷的诡诈和权利颠峰的滋味让她彻底彻底迷失,最后逼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也让吕氏家族承受了灭顶之灾。

  不过那戚夫人又谈何无辜?她鼓动刘邦废立刘盈,让自己的儿子赵王如意取而代之,刘汉江山,她没有出半点心力,却想要不劳而获,要掠夺的,不仅仅是刘邦这个男人,霸占眼前的还不算,更要吕后的未来。

  如果她用的是计谋,政治这些相对正统的方法也就算了,可她用的居然是哭闹撒娇,枕畔吹风,这些女人间最忌讳的手段——她伤了一个女人的尊严,也证明了吕后作为女人的失败,她对刘邦竟没有半点情感上的影响力。

  我想面对这样的情敌,没有任何一个有头脑的女人会坐以待毙。所以戚夫人下场之凄惨,也是可以预知的,那完全是她自找的。

  没有看清自己的筹码,更没有估算清楚赢面,就贸然出手,她天真地夸张了一个男人的感情力量,却忘了在政治朝堂上,感情往往弱不经风,惟有权势利益结合,才是永恒——刘邦他再怎么乐不思蜀,也不可能站在朝臣的对立面,拿自己亲手打下来的江山开玩笑,所以旁人一规劝,他就清醒过来了。

  刘邦是皇帝,清醒的时候自有旁人给他台阶下,而戚夫人她有吗?当她把夺嫡的野心暴露在的光天化日之下时,她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而为她书写悲惨注脚的,恰恰是当初那个宠爱她的男人,因为他给了她不能兑现的指望,让她的野心过度膨胀,曝光在了吕后的视野之内,最终引来杀身之祸。这样一时兴起就随口承诺,最终又无法兑现的男人,说到底,也是爱自己多一点。

  我不屑一顾,而傅长宵神情微愣地听着,好一会儿都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被这样一个丰神俊朗的男人用这样的目光注视,于女人的虚荣心而言,实在是受用,只是使君有妇,暧昧的代价不是每个女人都能付得起的,于是我轻咳了一声,撇开了视线。

  他这才回过神来,征立良久后敛首扯唇:“千帆,”他竟直呼我名字:“你有的时候,真是尖锐犀利……犀利到让人徒觉狼狈。”

  (三)

  此后他便经常来,只是停留的时间都不长,有时只是纯粹的聊书画,聊史传,不得不承认,这个是个冷静从容的男人,为人处事分寸拿捏地炉火纯青,风度举止都无可挑剔。来衣坊的次数多了,坊内的话题氛围也徒然热闹起来,每次他来,都有会有女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挤眉弄眼。本来蝶衣坊加上我在内,也就五六个女孩子,日常的对话虽然也少不了男人,但也不至于上升到天天念叨这么夸张的程度,那天我把他送出门,回来后,竟发现大家用很景仰的目光瞅着我,唐诗甚至还一个箭步就冲到我面前:“沈姐,你还好吧?”

  “我为什么不好?”我莫名其妙。

  “你和傅长霄独处了两个时辰,难道都没有出现点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的症状?”

  “没有。”

  “怎么可能?!”唐诗不可置信地惊叫:“那么英俊的男人耶!说他是气晕子都,羞煞卫玠都不过分,你居然没一点点感觉?!”

  我又好气又好笑,反问她:“那你和宋词相处的时候,有没有出现这类症状啊?!”

  她撇了撇嘴:“他那张脸我从小到大看了十多年,早就免疫了。”说完又凑了过来:“你难道都不觉得傅长霄跟你说话的时候,脸上的眼神和表情格外的……温柔吗?我觉得喜欢一个人是有迹可寻的,他看你的时候好象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

  我心头一个急跳,表情上依旧莞尔微笑:“我不觉得,是你想太多了。”

  她笑嘻嘻地:“是我想太多吗?我倒觉得我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这话倒是真的,不然她也不会看不出宋词对她的不单纯。不过她这一出倒是提醒我了,傅长霄于我,和我于傅长霄,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许已衍生出无数话题,承担了无数虚名,而我尚茫茫然不自知。

  想到这里,便叹了口气,由衷地希望这笔单子赶紧交差,不然我迟早不是被绯闻的唾沫星子给淹死,就是自己也丢盔弃甲,全线崩溃。

  既然已经痛心疾首地做好反省工作,行动上就开始做好结束偶遇的切割了,我开始有意无意地逃离衣坊,反正嫁裳已经快要完工,只差备齐头饰了,唐诗她们跟着我的时日也不算短了,这些工作她们早就驾轻就熟。

  省去了去衣坊裁制的功夫,时间便空下大把,呆在院落里也是无聊,便骑马到长安安业坊的唐昌观赏桃花,长安城里只有很少的几个地方有种植大规模的桃林,大部分都是牡丹的天下,有桃花主要在唐昌观集贤院和翰林院等处,其中尤以唐昌观最为著名,一到春天,那一树树蓬松的繁花,玲珑剔透,犹如美玉刻成,实令人流连忘返。可惜这属于桃花的花季,似乎就要逝去了,想来真是蹉叹,曾是如此盛大的美,却仍旧敌不过时间。

  正当感叹着,忽觉得身侧有响动,眼神一转,竟毫无防备地与一双眸子四目相对,傅长宵就站在前方不远处的一株桃树下,一身青衣,眉宇依旧清俊雅致,显然先我而来,因为桃林枝条繁茂,他又恰好穿了颜色相近的衣服,隐在花枝绿叶间,我竟没有察觉。

  清风徐徐拂来,有花瓣簌簌地落在他头上身上,他却不拍不扫,任其而去,眼神清澈如春日流水,远远地投射过来,让人的心瞬间被完全充盈。我站在原地怔怔地望着他,呼吸忽然有些发紧,阳光从叶与花的缝隙中流泻,模糊又温暖,他就陷入在金色的暖阳中,仿佛是梦中描绘过无数次的那个人,已经站立了千年,令人无端地就笃定,哪怕山长水阔,哪怕万里之遥,只要你回头一望,他依旧都在那里。

  可是,怎么会是他?怎么能是他。

  也不知道对视了多久,他慢步踱了过来,柔声道:“你也在这里赏春景?”

  “恩。”我无措地点点头,居然有些紧张,此时要是装做没看见也为时已晚了,距离唐诗那日插科打诨,我已下了决心要避开与他的正面接触,他仿佛也窥探到我的心意般,竟有两个多月没有出现,此时突然面对,实是措手不及。

  他反倒恍若未觉般,半仰着脸,在交错的枝叶掩映下,神色却极其放松,全无平时的疏离和冷俊。我有些不安,这孤男寡女共处一地,且对方又是使君有妇,实是不合时宜,只得没话找话来趋散尴尬:

  “你经常来这里吗?”

  他摇了摇头:“也不是经常,有时候一年还来不了一次。”

  我小心翼翼地观察他的神色:“我看你很喜欢这里,怎么不经常来呢?”

  他脸上温和的表情渐渐淡去,好半响才回答我:“但凡坚持,就必定有牺牲,有些风景,只可偶尔浏览既可,过于沉溺,只会玩物丧志。”

  我一时语塞,接不上话,他回头看我,然后莞而一笑,似漫不经心地说道:“我父亲,曾娶过三任妻子。”

  长安太史令傅奕,本太原人,隋末,徙至扶风。少好博学,善天文历数,坊间传言太史令有一妻二妾,长房体弱多病,膝下育有一子,正是傅长宵的哥哥傅长夜,傅长宵是其父妾室孙氏所生,而傅长宵底下,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傅长星和傅长辰。

  “我娘原是大娘的陪嫁丫头,后来被我爹看中,被收揽了去,就生下了我。从小到大,我从来都不被允许叫她一声‘娘亲’,即使看见了,也只得用主子的身份来对待她,至到她死那天,我都只能面无表情地看着她殡葬入土。”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65/65526/3460422.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