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风之彩 > 第三十四章 上海印象 上

第三十四章 上海印象 上


  说实话,上海这个东方第一大都市在我脑海中并没有太清晰的脉络。/wWW.qΒ5。cOМ//直到今天我才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感受她的妩媚与迷人。

  车行两个小时,我从家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是母亲工作的地方,和我们一起去的还有我家的小丫头。

  车行至上海郊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海那鳞次栉比的楼宇,简直是商品化的杰作。整个上海也是高度商品化的城市,不过车上洋浦大桥,大上海的气势才真正展现在我的面前,那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到了上海的第一天,我忍不住兴奋,要出去走走,看看。母亲她们公司所在的地方是一个相当偏僻的小地方,好在上海从来都不缺乏交通,因此乘坐117路你可以很容易就到达上海火车站。

  因为从小在杭州长大,所以一出来总是处处和杭州进行比较。上海的公交车还处在有人售票的原始阶段。一上车,熟悉的投币声是听不太到的。

  其次,上海的公交车实在让人不敢恭维,117给人的感觉还不如杭州的308。好在乘车时间并不是很长。

  来到了上海火车站已经是晚上五点了,巨大的上海站如同一只怪兽,静卧在那里,让人肃然起敬。但是火车站的四周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从上海站的北广场到南广场有地下通道可以走,但是对于我这一个初来咋到者来说,兜个圈子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这半圈兜下来,上海在我心目中刚建立起来的美好印象被破坏殆尽。有一条长长的黑色走廊,只有两边的发廊里幽暗的灯光。我屏住呼吸,不敢把头转过去丝毫,只要你的眼睛里露出丝毫暧昧的眼神,那些发廊妹便会招呼你,她们的神态让我觉得恶心,赶紧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来到南广场,那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大上海开始向我展开它那非同寻常的迷人。

  上海和杭州最大的区别是上海有地铁而杭州没有,因此上海的地铁也就成为了上海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漫步在上海的地铁站里,给人的最好的感觉是地下的精品一条街,几乎每一个地铁站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也就形成了独特的地铁商业文化,它们使大上海的层次脉络更加清晰。

  买了一张到人民广场的地铁票,价格很便宜,才2块钱,相当于杭州一般空调车的价格。售票员递给我一张磁卡,这就是所谓的车票了吧。

  来到入口,学着别人的样子把磁卡插入机器里,扭开一个螺旋的装置,然后拿好卡,进入候车大厅。

  大厅宽敞明亮,已经有不少人在等待了。不一会儿,列车飞驰而来,在我的身边静静地停下。门开了,人们鱼惯而入。我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上了车。

  从上海火车站到人民广场只有四站路。闭目养神之余,我在思考上海的地铁究竟为上海带来了多大的商机的问题。还没有得出结论,已经到了人民广场站。

  打卡出了站,我重新回到了陆上的世界。这里才是大上海文化的集萃地,大世界舞厅的遗址让我很容易想象到那种十里洋场的奢华。

  上海的夜是迷人而温和的,漫步在上海街头,因为不用思考自己的生路在何方,因此我可以以一种完全欣赏的眼光来感觉它的妩媚动人之处。

  长长的南京路繁华得没有尽头,晚餐是在名为吴江路的小吃一条街上解决的,我第一次知道了麻辣烫为何物。

  所谓的麻辣烫就是任选各种菜,一般素的为五毛,荤的一块,然后放到特定的容器里用沸水烫一烫。

  我什么都想尝一尝,因此要了一碗价值12快的麻辣烫,可想而知,里面有多少好东西。

  趁热填饱了肚子,天已经完全黑了。现在逛街令人心旷神怡。沿着长长的南京西路,我漫无目的地向前,感觉自己好象是一只小小的蚂蚁。

  南京西路上流光溢彩,是概览今日上海的绝佳去处。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上海,不管多窄的马路都有红绿灯,而且行人出奇的听话,在红灯亮起后人人都乖乖地站在白线后,像是中了孙悟空的定身法似的,不敢越过雷池半步。要是在杭州,这么十米宽的道口安个红绿灯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我从来不闯红绿灯,我觉得这是一个关系到个人素质的问题,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很好地照出一个人的素质高下。

  本来我对逛街是提不起一点兴趣的,因为一个男生在身边没有美人相伴的时候通常不会对逛街有好感,不过有mm陪的时候虽然有兴致,腰包就受罪了,因为支配权在别人手里,虽然心里在淌血,口头上还是要恭维,做人真难啊,做好男人更难。

  独自漫步在宽敞整洁的街道上,感到自由的同时不免有些失落,要是此时此刻雪能够伴我左右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啊,不知道她现在在做什么呢?

  曾经无数次梦想着挽着她的手,与她沐浴在西子湖畔的烟波里,融化在春桃夏荷秋桂冬梅的芳香里,执子之手,相伴千年,延续那自古传诵到今脍炙人口的白蛇与许仙的千古绝唱。

  今天流连于浮光烁金的大上海,真害怕会迷失了自我。

  最新全本:、、、、、、、、、、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55/55834/3121580.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