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星海危途 > 三十六章:三峡疑云 三

三十六章:三峡疑云 三


  “这样或许倒是一件好事儿,这次考察危险性太大,小徐还没有太多的经验……”

  “不是,最主要的还是小徐刚加入进来不久,还没有经过身体强化,不像咱们这几个老家伙这么皮实,如果发生什么意外的话,他的安全没有办法保障,况且这次拿到的太空服也只有三套,上级也是经过了再三权衡之后,才把小徐的名字划掉的。”

  “小徐现在在哪儿?”张玉柱问道,“上船时就没看到他啊?”

  “被技术部给叫过去了,”孙卫国说着话,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随后说道,“一来还是有些想不开,有思想负担,二来,他还处于政审的阶段,还不算是正式的零二六成员,有些关键的事情,还是需要他回避一下的。行了,咱们准备吧……”

  说完,孙卫国与李大林,张玉柱开始进入船舱穿宇航服。

  一点儿题词外话:故事的背景。

  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与航天事业相关的研究与准备工作。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进行宇航员的选拔与训练工作,并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的相关研究。

  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无人宇宙飞船,神州系列飞船从何时开始研究,我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估计是由于保密的原因吧,网络上也只有“承担飞船研制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早在1992年就开始投入攻坚战。”的字样,既然九二年投入攻坚战,那真正的研究,恐怕时间会更早吧,所以在这篇架空历史性质的小说里,我让国国家的相关部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就造出了宇宙飞船与太空服的样品,恐怕也没有什么不当之处吧。

  随着帆布被拉了下来,我国制造的第一艘宇宙飞船便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而一片议论之声,也随着它的出现响了起来。

  这是一个“馒头”模样的大铁罐子,一侧开着个一人多高,圆角的长方形大门。周围的一圈,还有几个碗口大小的观察窗。大罐子被固定在一个有六个轮子的架子上,看来是可以通过里面人员的操纵,在地上行动的。

  “这就是宇宙飞船啊,一点儿也不像船,就像个馒头型的大铁罐子,还带轮子,是车!”

  “你别小看这个大铁罐子,咱国家就那一个!这可是咱国家造的第一个宇宙飞船,我听说啊,上级说要借用这个宇宙飞船的时候啊,航天部压根儿就不借,后来闹到了中央,最后还是中央领导拍板儿,才把飞船和这三套宇宙服给弄过来,据说还立了字据的,只借三天,到期必须归还,如果损坏了怎么怎么样的……”

  “真的假的啊,中央领导拍板儿的事儿你就这么一清二楚?你听谁说的啊?”

  “我当然知道,咱在上边儿有熟人儿啊,千真万确的……”

  “拉倒吧你呀,又是从隔壁老五的亲戚的同事那听来的吧,哈哈……”

  “孙主任他们仨不是进去穿宇宙服了吗?咋这么久还不出来啊?”

  “你以为宇宙服是棉袄啊,说穿就穿,穿一回麻烦着呢,听说得半个多小时呢。”

  “每次碰到这样的事,总是他们仨去……”

  “当然得他们仨去,他们仨已经经过体能强化了,体能和对外界环境的承受能力都比咱们强得多,就说这次,一件宇航服足足有二百多斤重,让你穿你能穿得动吗?”

  “那是,听说这次探测虫洞,要直接出舱考察,外边啥样都不知道啊,弄不好……”

  “你个乌鸦嘴,不许乱说!”担任现场指挥的零二六部队副司令员周光达回头瞪了一眼,有些不快地说道,“他们三个冒那么大的风险,你们不准备好后勤工作,在这瞎说什么!宇航服和这个探测设备可是咱们零二六自己造的,咱们淘汰的东西给他们还差不多。”

  “我就说嘛,咱们零二六连外星人都见过,还用找航天部门借东西……”

  ……

  “咱们国家的第一代舱外宇航服,”孙卫国指了指白色宇航上的“飞天”二字和五星红旗的标志说道,“‘飞天舱外宇宙服’原型,一共就造了这么三个,上级把它们要来可没少费口舌,人家技术部门把这东西看得比命根子都珍贵,听说一件造价足足有几百万人民币呢。”

  “一件儿值好几百万?!”一旁的张玉柱听到这话之后吓得直咋舌头,“这家伙,首长你说,这要是出去的时候一不小心给刮个口子,那航天部的人还不得过来咬我!”

  “柱子,咬你倒不至于,人家肯定会让你赔。”李大林打趣地说道。

  “要我赔,凭我这工资,估计赔到退休也赔不完啊!”

  “那不一定,你已经经过强化了,工作的时间会很长,啥时候退休还说不准呢!”

  “‘飞天’……”孙卫国又看了看宇航服上的这两个字,“研究宇航服的人一定不会想到,宇航服的第一次任务竟然不是上天,而是下水……”

  说话之间,三个人已经穿完了宇航服的内层衬衣,才开始套真正的舱外宇航服,由于服装上连接着各种生理保障设备和通讯设备,所以重量接近了二百斤,只能放置在一个架子上,三个人在随行人员的帮助之下才慢慢地“钻”了进去。

  “抱歉,孙主任,宇航服都是均码的,您个子比较高,穿上可能有些不舒服……”一个工作人员有些歉意地说道,“这东西成本太高,没法根据身高定制。”

  “出来了!出来了!大家快让开!”看到孙卫国等三个人身着宇航服步履艰难地从船舱中走了出来,甲板的的工作人员纷纷让开了道路,以一种羡慕而敬重的目光注视着三个人来到飞船的旁边。

  “敬礼!”随着周光达一声口令,甲板上的所有人员齐刷刷的向即将进入宇宙飞船中的三个人敬礼致意,“卫国,大林,柱子,刚才我们都测试完了,一共预备了一千米的高强度线缆,可以确保飞船与指挥舱口之间可靠的有线通话,而且线缆进行了加强处理,耐低温,如果在那边有需要的话,我们立刻把你们拖回来。”

  “放心吧,周副司令员,不会有事儿的。”孙卫国用一种轻松的口气说道。

  周光达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然后挥手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帮助三人进入飞船,飞船的入口位于侧面,呈圆角的长方型,虽然尺寸较大,但是三个人都穿上了臃肿舱外宇航服,所以进入的时候还是有些困难。

  “卫国,你们三个都就位了吗?”看到舱门关上,周光达拿起话筒问道。

  停了两秒钟,扬声器里付出孙卫国的声音:“探索者一号人员已经就位,请首长指示。”

  “好,探索者一号,下面开始最后的测试,如果听到我说的话,请依次回答。”

  “一号乘员,声音清晰。”孙卫国答道。

  “二号乘员,声音清晰。”李大林答道。

  “三号乘员,声音清晰。”张玉柱答道。

  “好,声音传输测试完毕。与以前不同,这次为了避免穿越虫洞时的辐射和电磁干扰,我们采用了光纤通讯的方法,光纤就隐藏在牵引的线缆里,除了为我们进行音频传输以外,还可以进行视频的传输,打开摄像头。”

  “探索一号明白,摄像头已经开启。”孙卫国按下开关后答道

  “好,已经看到了你们三个的图像,请抬一下左手(电视屏幕中三个人抬起了左手),好图像测试完毕。下面请启动穿梭机的主动力系统。”

  孙卫国又按下了两个开关,穿梭机(也就是咱们前面据说的那个‘宇宙飞船’)内的各种红红绿绿的小灯也同时纷纷亮了起来,几个电视屏幕也开始出现图像和数据(其中也包括船上指挥室内周光达副司令员的影像,“主动力系统已经开启,舱内仪器工作正常,司令员,我看到您的图像了,您的手里正拿着一支香烟,您要开始吸烟了吗?”

  周光达副司令员听到这话,尴尬地笑了一下,但是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心情焦虑的情况下,把一个东西放心手心里搓,他本来是不吸烟的,甚至对烟味有些反感,刚刚在操作台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这支香烟,刚想把它拿起来扔掉,没想到却被孙卫国看到了眼里。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52/52790/2800324.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