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玉台竹马 > 第1章 作品相关

第1章 作品相关


  一、官制

  三公:

  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

  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九卿:

  九卿是指古时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汉时期的卿,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二、军制

  军职自低而高: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北军五校相当于中央军,南军五尉相当于中央警备部)—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将军(如武威将军,度辽将军等,一般将军出度辽之外,战时即封,战后即撤。)—四征、四镇、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大将军。

  军队编制:以二与五的倍数为计算。最基础的单位为伍,即每五个人有一个伍长;两个伍为什,每十个人有一个什长;五什为队,每五十个人有一个队率;两个队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个屯长;两个屯为一个曲,每两百人有一个军侯;两个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通常每五个部为一个营,即为一独立的作战单位,通常统军者乃将军或是校尉。完整编制的一营大致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曲五部两千人,因此通常一个校尉所统帅的部队为两千人上下。

  三、蹴鞠

  “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即“蹴”,踢的意思。“鞠”,球,即古代的足球。汉代的《西京杂记》、《盐铁论》、《蹴鞠新书》、《刘向别录》中都有关于蹴鞠的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蹴鞠之习依旧流行未衰。唐代时,蹴鞠仍是一项很普遍的运动,杜甫有诗曰:“十年瞰鞠将雏远,万里秋千风俗同”。

  直接对抗:有球门的蹴鞠比赛又可分为双球门的直接竞赛和单球门的间接比赛。进行直接对抗比赛时,设鞠城即球场,周围有短墙。比赛双方都有像座小房子似的球门;场上队员各12名,双方进行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就像打仗一样,踢鞠入对方球门多者胜。

  间接对抗:在专门的竞赛场地--鞠城,球门两厢对应,两边队员相对进攻,进球为胜,进行间接对抗比赛时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在球不落地的情况下,能使之穿过风流眼多者胜。

  白打:无球门的散踢方式称作白打,历时最久,开展得最为广泛,有一人到十人场户等多种形式。白打则主要是比赛花样和技巧,亦称比赛“解数”,每一套解数都有多种踢球动作,如拐、蹑、搭、蹬、捻等,古人还给一些动作取了名字,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

  四、雪山狮子

  雪山狮子,藏獒别称。藏獒产于中国青藏高原3000—5000公尺的高寒地带,是世界公认的最古老、最稀有的犬种,其特征是“体大如驴,奔驰如虎,吼声如狮,仪表堂堂”。历史上有“九犬成一獒”的说法,被看作西藏人的护卫犬和保护神。在西藏被喻为“天狗”。在世界犬类漫长的血统融合中藏獒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是许多世界大型犬种的祖先,也是世界上唯一不怕野兽的犬种,曾有“一獒抵三狼”的说法,故藏獒又有“世界种犬”和“东方神犬”之称。

  全身雪白的藏獒,又称为雪獒,原产地中国,藏族人认为雪獒高贵吉祥、聪明、野性少、易训练。藏传佛教认为神为白色,白色是财富、吉祥、纯洁、高贵、忠诚的象征。贵族、活佛以自己拥有一条纯白色的长毛藏獒为自豪。雪獒来源于藏獒,不是另类种质,如同金丝獒、铁包金等一样,只是毛色系列不同。藏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珍稀犬种之一,有些研究者认为他们是世界上特别是欧洲大陆许多其他大型獒犬的祖先。

  《尔雅》书云“狗四尺为獒”,《博物志》云:“犬四尺为獒”,《史记普世家》:“先纵獒狗名獒”,在《说文》中译“浪”。即放浪不拘的犬为敖(獒与敖通假),通过以上归纳为:凡高大聪明雄健凶猛之犬均可称獒。西藏獒犬,古时有哮天犬之美誉,藏语称其为,意思是“拴系的犬”。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51/51777/2982648.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