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平凡的世界之西北锤王是我姐夫 > 第138章 商量卖兔

第138章 商量卖兔


抛开脑海中,这个让人不愉悦的念头,润生开始问起兔子的事情。
  “玉厚叔,我看这成年的兔子也有二十多只了,得找机会卖一些吧。”
  “是得卖一些,我这不正头疼呢吗?兔子一多,这天天给兔子摘树叶,打草,都是个问题啊,快顾不过来了。”
  “这少安不在家,也没有个人商量,不知道卖给谁?我准备下次石圪节公社有集的时候,逮两只去碰碰运气呢!”
  “去集上卖兔子是一条途径,可现在,大伙都穷,估计也不好卖啊!”孙玉厚边说边叹气,对于一个一辈子只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来说,让他养个兔子还行,在这样的环境下,让他卖兔子,确实有点为难。
  “玉厚叔,我有个主意,你听听看行不行!”
  “你说,你说,我听着呢!”经过之前的一系列事情,孙玉厚包括孙家,对于润生赚钱的本事,都十分信服。
  一旁的少平和兰香,也都满脸希冀地看着润生,看他有什么好主意。
  “您刚才说得对,大伙都穷,所以一般人肯定不太愿意吃兔子,毕竟兔子瘦肉多,油脂少,做兔子还费油,不用油的话,又不好吃。”
  “所以,得想办法,把他卖到能吃得起他的地方,我师傅洪老汉,之前打到野兔,有时候就会卖给公社食堂,我觉得这是条路。你看呢?”
  “对对,公社食堂。”少平在一旁急切地说,润生的话,一下子就启发了他。
  “可咱和公社食堂的人又不熟悉啊!”孙玉厚有点为难地说。
  润生此时也看了出来,孙玉厚老汉,是想请他帮忙,毕竟去年的生意,都是润生和食堂胖炉头交涉的,这一点孙玉厚是知道的。
  这就是农民的狡黠吧。
  不过润生并没有在意,他给孙家出养兔子的生意,本就是为了改善孙家的生活,孙家能在前途不明的时候,就直接养上了兔子,本就是对他的信任。
  他得对得起这份信任,而且他今天过来,本就存了帮孙家销售兔子的意思。
  “不过玉厚叔,想把兔子顺利卖给公社食堂,您恐怕得舍掉一只兔子,得让人家胖炉头,得一些好处!”
  “舍得,舍得,没有问题!应该的,想让人家买咱的东西,咋能一点好处都不给呢!”孙老汉这下回答得十分干脆。
  “那行,明天早上我过来,您这边逮两只大点的,肥点的兔子,我和少平一起去趟公社食堂。”
  “为哈是两只兔子啊,不是只送一只吗?”少平疑惑地问。
  润生为少平的认知,感到着急,没有办法,估计从小到大,贫困的生活,已经让他在内心里计算着所有东西的价值。
  估计送出去一只,他都感觉心疼,毕竟那是哥哥少安花钱买回来的,也是姐姐和妹妹,每天累死累活,用心养大的。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确实非常大。
  润生耐心地解释起来:“一只送给他,但也不是白送,是请他做好咱们吃掉,另外一只就卖给他。我学了一门手艺,可以把兔子做得很有特色,胖炉头吃了之后,肯定要求买咱的兔子。”
  润生对于这件事还是很有信心的,前世他的老家,就有一家专门做麻辣兔子的,虽然店是开在村子里。
  但周边很多食客开着车跑很远过来吃,味道确实不错,那个老板还是他的小学同学,所以他也曾经请教过做法,自己尝试过,又麻又辣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
  然后,润生就告辞,准备回家,孙家热情地挽留他吃饭,润生拍拍鼓鼓的肚子,告诉他们,刚回家就吃过了。
  孙家人这才作罢。
  回到家里,田福堂已经在吃饭了,润生趁机问了养蜂的事情。
  田福堂兴致一下子变得高昂,滔滔不绝讲了起来。说意大利蜂就是好,据说产量能比国内的蜜蜂高一半还多。
  除了给村里分的蜂蜜,还卖了一部分给供销社,已经见到回头钱了。而且听金光亮说,蜜蜂已经开始分窝了,这样蜂群规模就又扩大了。
  同时,黄专家推荐的那个柠条,就是好,花期特别长,据说能开半年的花。
  而且特别好活,年初在沟坎边上撒了种子,就想试试,结果都成活了。那些深沟沟,人下不去,也没办法种粮食,没想到可以让蜜蜂来采花酿蜜。
  科学就是好啊,最后田福堂还在感慨,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润生对于田福堂的感慨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反倒对他观念的转变感到很开心。
  要知道田福堂就是整个双水村的舵手啊,他的思想转变,影响的将会是整个双水村的工作安排,而且润生相信,年底村里的各种安排都有了收获之后。
  不但会提升田福堂的权威,整个双水村村民的观念也都会转变。
  谁不想过好日子呢,谁让他们过好日子,他们就会支持谁,跟随谁!
  当然这里面不仅有润生的功劳,还有田福堂,甚至田福军的功劳。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
  突然润生又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农技站的黄技术员,虽然他还没有见过。但人家的贡献那是实打实的。

  于是润生就试探着问:“爸,我感觉黄技术员对咱们村的贡献也很大,咱们村就没点表示!”
  听了润生的话,田福堂一拍大腿,“怎么把人家黄技术员给忘记了,这不是忘恩负义吗?”
  “下次再去县城,我得跟着去一趟,谢谢人家,把村里的蜂蜜给黄技术员送一点,人家对咱们的帮助可是实实在在的。”
  趁着田福堂心情好,润生把在县里废品收购站,找了个临时工的活,给田福堂说了一下。
  本来润生是不准备说的。但考虑到暑假期间,也还得去帮忙,也就准备和盘托出,毕竟除非他不准备干这个活了,否则就回避不过去。
  原以为田福堂会看不上这个活,毕竟听着就比较低端,对于田福堂这个村里的能人来说,怕会让他感觉丢了面子。
  没有想到,田福堂非但没有反对,反而对润生提出表扬:“好好干,争取毕业以后,能转个正式工,到时候,干上两年托托关系,再换个别的体面一点的工作。”
  润生还是低估了当工人,端上公家饭碗对这个时代的农民的吸引力,哪怕是收废品的,那也比地里刨食要强得多。
  归根结底,是这个时代的农民太苦了,工农剪刀差的存在。让国家把农村的大量资产都变成城市的工业积累,所以农民苦了一辈子。
  后世不断有人提出,农民交公粮,应该算是交社保了,应该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障,不知道是农民基数太大,国家负担不起,还是根本没有人为农民发声。
  应该两者都有吧,后者因素应该占比更大。
  毕竟后世不管是代表还是委员,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不管原来是做什么的,一旦披上那层光环,他们就脱离了弱势群体的范畴。
  再想让他们真的发声,已经很难了,毕竟他们再也没有了那种切身感受,以前受过的苦,已经成为他们炫耀和凸显自己努力才获取成功的勋章。
  人总是屁股决定脑袋。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8541/48541666/36064921.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