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离骚无韵 > 第四章 儒道墨

第四章 儒道墨


  但凡儒家弟子,必通六经、贯六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武艺是人人必修的科目,尤其骑射之术。

  一刻钟后,子柯与阿蛮各自换了一身劲装站在教武场上。阿蛮朝子柯拱拱手,转身脚踩马蹬翻身而上。只见他搭弓射箭,箭疾如风,直奔靶心,箭头穿靶而过,在日光下泛着耀眼的白光!

  “好!”教武场上顿时响起一片喝彩声。

  阿蛮下的马来,向子柯拱手道:“请大师兄指教!”

  子柯微微点头一笑:“有长进,该我了!”语罢,一撩长衫、足尖点地、飞身而上,拉弓射箭,箭透靶心而出、钉入靶后树干之中,箭尾犹自嗡嗡作响、颤颤不绝。这一箭势大力沉,眨眼之间一气呵成!

  顷刻间,欢声雷动。

  众弟子高声喝彩:“好!好!”

  子柯朝阿蛮一拱手:“承让!”

  阿蛮被激起了斗志,大叫一声:“再来!”翻身上马。这次他一弓搭三箭,三箭齐出,箭箭射入靶心,无一箭脱靶!

  教武场上顿时鸦雀无声,众人望着子柯,不知他将如何取胜。却见他稳稳端坐马上,慢悠悠从箭筒中取出四只箭排于弓上,突然抬臂拉弓,箭一只只离弦而出,四矢连贯,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后箭穿前箭而过,直奔靶心,透靶而出!

  这次连空气都凝固了。

  片刻后,教武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好啊,好啊!”

  “大师兄威武!”

  “我要学,我要学!”

  阿蛮跑到马前,躬身施礼:“愿赌服输!大师兄,你打吧!”

  说着,将双手高高举过头顶。

  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好!大丈夫能伸能屈,知错能改,孺子可教也!”

  众人齐齐转过头来,见一长髯老者和一锦衣少年正含笑看着大家。

  老者仙风道骨,少年呢?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众人暗自思忖:此子如此风华,倒与子柯芝兰玉树、不相伯仲!

  众弟子以子柯居长,他走上前来、朝来客拱手道:“这位先生,有礼了!不知先生如何称呼?子柯好报与家师知道。”

  老者朗声道:“故人凌旭子来访!这位是我的弟子姬子皙,有劳公子通报简夫子一声。”

  众弟子一听,俱躬身施礼道:“弟子见过凌夫子,见过兄台,夫子远来辛苦!”

  子柯抬手引路:“夫子与兄台这边请!家师正在劝学堂。阿蛮,去通禀一声,说有贵客来访!”阿蛮听到吩咐,朝凌旭子一拱手,飞奔而去。

  他心里嘀咕着:“今天贵客临门,这顿打该免了吧?嘿嘿!”

  劝学堂里,担心阿蛮必输的简况,硬是没敢去看弟子们比赛。

  说来也怪,简况治学甚严,对阿韵、阿蛮却极为娇惯。可能两人是他一手带大的缘故,明知他们犯错也不舍得动一手指头。就连子柯教训阿蛮的时候,他也要找理由避开,“心疼哟!”。

  正想着阿蛮,就听到门外阿蛮的喊声:“阿公,阿公,凌旭子来了!”

  简况疾奔而出:“唔,真的?快随我迎接!”

  时光如梭,瞬乎十几年已过,两人皆已年逾古稀、华发满头。故人相见,不胜唏嘘。

  简况拱手道:“子休兄,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否?”

  凌旭子还礼道:“子卿兄,别来无恙否?”

  寒暄过后,两人携手来到劝学堂,分宾主落座。

  简况早就注意到他身边跟着的那名少年,问道:“子休兄,这位少年,钟灵毓秀,可是你的高徒?”

  凌旭子微笑点头:“正是小徒。子皙,见过简夫子。”

  子皙离座躬身道:“弟子子皙见过简夫子,夫子过誉了!”

  简况抚掌道:“好好,名师出高徒啊!不知子皙家住何处啊?”

  子皙看了看凌旭子,凌旭子点点头。

  “回禀夫子,子皙父乃吴国,母为越国人、便是这苎萝村里人。”

  “哦?”简况大吃一惊:“子皙,莫非你是夷光娘娘之子?”

  子皙躬身道:“回夫子,正是。”

  简况忙要起身领众弟子见礼,“失礼了!”

  凌旭子道:“子卿兄何必拘泥?出门在外,只论师门、不论出处。况我从楚国来,得知楚王唯一公子正在你处,不知是哪位贤侄?”

  简况见他如此豁达,也就不再客套,对子柯招手道:“子柯,来,见过凌夫子。”

  子柯忙离座向凌旭子重新施礼。

  凌旭子看着堂上的两个年轻人,龙章凤姿、各领风骚,不禁笑道:“果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呵呵。”

  “是啊,江山代有人才出,咱们也老了!”简况说道,语气中不免有些黯然。

  凌旭子开解道:“老了好啊!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春华秋实,各领风骚数十年。本是天道伦常,子卿又何必伤怀?”

  简况展颜道:“子休兄此话有理,是老朽着像了!我记得子休兄也好酒,我家阿韵酿的青梅好酒,外面可是喝不到的,今日兄台可要不醉不归啊?”

  凌旭子也是好酒之人,忙道:“好啊,早就听闻此酒清澈甘冽,今日一定不醉不归!只是子皙恐怕喝不到了。”

  简况转向子皙道:“子皙贤侄,这是为何?”

  子皙拱手道:“夫子请恕子皙失礼了!此次出门,父王责令弟子拜访越王,不巧正约在今日申时。现在师父已送到,子皙也该告辞了。”

  简况起身道:“好,国事要紧!贤侄这就上路吧。你师父在小贤庄多住几日,到时我让子柯送回便是,你不必挂念。子柯,领师弟们送送子皙。”

  子柯拱手道:“是,师父。子皙兄请。”

  子皙还礼道:“如此,有劳夫子和子柯兄了!”

  阿蛮看到两人与众弟子出门而去、坐不住了。他蹭到简况身边道:“阿公,今日有贵客,我去捉鱼吧?青梅酒配清蒸鲦鱼最是美味了!”

  简况笑骂道:“你个臭小子,去吧!看在你如此勤快的份上,我替你向子柯求求情,板子就免了。不过,课业要及时补上!”

  “遵命!”阿蛮向凌旭子深施一礼,登登的跑去捉鱼了。

  “说起这鲦鱼来,今早我还闹了个笑话。”凌旭子笑道,将他遇到阿韵的事说了一遍。

  简况听完,哈哈笑了起来:“这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呐!子休兄,你遇到的这个小女子,怕就是我家阿韵。简况先代她向兄台陪个不是了!”

  “果真?”凌旭子奇道:“儒家不是讲究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吗?怎么这阿韵看来才思敏捷,像是读过不少书啊?”

  简况叹了口气道:“兄台有所不知,阿韵虽是我抚养长大,却并未入我儒家。她从小修习的是墨家显学。”

  “哦?怪不得,我见这姑娘气质天成,却做着侍女的洗衣活计,墨门本就主张众生平等兼爱,尚力节用。这倒奇了!你儒家与墨门在许多主张上是针锋相对吧?”

  简况转头扫视了一遍劝学堂,弟子们都去送子皙了,堂内只剩他们二人。

  他低声道:“子休兄,你可知此女来历?”

  “莫非有什么隐衷?”

  “兄台可记得,二十年前,魏义君与楚大夫屈文曾结过一门姻亲?屈大夫幼女嫁与魏义君第三子为妻?”

  凌旭子点头道:“自然记得。后魏义君被鸩杀,全家罹难;屈文也下落不明。难道,此女竟是……”

  “阿韵她正是魏义君嫡孙女,屈文嫡外孙女。”

  “哦,苍天有眼!魏义君高义,终不致绝后。实不相瞒,为兄初见此女惊为天人,没想到竟是名门之后!那怎么又到了儒家、入了墨门?”

  “说来此女也可怜。当年魏义君被灭门时,曾派一死士将此女送到楚国屈家,以图逃过一劫。可魏王定要斩草除根,派人追杀到楚国。屈大夫视幼女如掌珠,今幼女满门惨死,为保外孙女周全,他带着孩子逃到江边,使仆从抱孩子躲入草丛,自己则抱着伪装成襁褓的巨石自投江中!”

  凌旭子听闻此言,面带戚色道:“可惜了!”。

  简况点点头道:“屈大夫自尽后,仆从按吩咐冒死将此女送到了习仁君门上。习仁君是魏义君至交,为保此女性命,求到我这里。我二人定下苦肉计,这才有我被逐出楚国、流落越国,来到这苎萝村。如今时过境迁、魏王已死,说与兄台知道也无妨。可怜阿韵,当时虽是懵懂孩童,但因亲眼目睹至亲之人投水而死,自小就落下了怕水的因子。兄台钓鱼之处正是澧水最清浅之处,是村里的姑娘特意留给阿韵用的。”

  凌旭子叹道:“没想到竟有如此曲折!”

  “屈大夫曾将一封书信留给习仁君,为此女改名离无韵。只望她平平安安长大,莫再牵连君王家。屈大夫颇为欣赏墨家学说,临终嘱托让无韵习墨经,自食其力。”

  “阿韵可知自己身世?”

  “尚未知。”

  “我观此女若入平民家,恐难得周全。”凌旭子忧道。

  “这也正是我担忧之处啊。不过,我看子柯对阿韵似是颇为上心。阿韵每次出门他都会派暗卫相随。若此事能成,也是一段佳话!”

  “此二人倒是郎才女貌,两家既有如此渊源,成了,也是一桩美谈。只恐天不遂人愿啊!”

  简况奇道:“兄台何出此言?”

  “为兄刚自楚国来,我观楚王已有西山之象。习仁君沉珂泛起,恐也时日无多。今楚政由子柯舅父李方把持,此人狼子野心,怕是为患无穷啊!”

  简况忧虑道:“竟有此事!子柯怕是还不知情,这该如何是好?”

  两人正聊着,门外忽然传来阿蛮的欢呼声:“阿公,阿公,我们回来了,我捉了好大的鱼,中午让阿韵姐姐做清蒸鲦鱼吧,最是鲜美啦!”

  阿韵一进门就看到早上被她忽悠过的老者,正笑眯眯的看着她。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561/2730952.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