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风逐云逸 > 第2章 秘密

第2章 秘密


  德源斋是瑞安城中出了名的百年老号,以特供御用书籍闻名天下。

  这里的书籍,无论纸张,装帧,印刷,排版甚至是整个制作过程都完美的无可挑剔,当然价格也非一般人家所能消受。

  小顺子今年已经升做通贤殿的总管太监了,采买书籍这份差事倒也不用他太费神,只要把大学士们整理出来的书单吩咐下去,自然有人帮他搬运,但他为人极其谨慎,不允许丝毫差池,所有书籍装车之前他都要一样一样仔细查验。

  宫中采买总是大事,德源斋的掌柜也要侍立一旁听候差遣。

  此刻,小顺子正与那掌柜的攀谈,不过是些寒暄客套,倒也没什么异样,世子坠了他一个上午,正也累了,倚着墙根,似要昏昏欲睡。

  突然被眼前的一幕惊得一个激灵,睡意全无,小顺子又笑了,那个诡异的笑容总是让他浑身上下异常难受。

  世子本能的意识到,这个极不自然的笑容似乎意味着达成某种共识。

  他迅速整理之前的思绪。一个连议事权都没有的下品文臣竟然熟识宫中所有的上等宫人,甚至与他们中很多人有私自交涉,这本已经匪夷所思,现在看来,恐怕与这些百年老号也有勾连,生意人都是逐利之辈,尤其是这种百年基业,绝不会轻易铤而走险,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能把这么一批人不动声色的组织起来,然而这仅仅是自己刚刚看到的,那么没看到的呢,还有多少,会不会整个京城已经被它控制了,甚至是整个薄国,亦或是整个天下?十一二岁的孩子正是胡思幻想的年纪,安总管有时候觉得这孩子脑子有病,整天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后来也能理解,自己小时候也曾与隔壁家的李二狗子瞎闹,提着一根小树枝,就敢说天下大乱,我是雄主……

  世子不禁想,到底是什么样的行动,竟然要出动小顺子和德源斋?德源斋供应通贤殿的书籍,小顺子是通贤殿掌事,通贤殿?王上每日至少在通贤殿呆上四五个时辰,这么说,此事冲着王上。

  世子很快排除了刺杀的可能性,若是武力刺杀,小顺子太过文弱,进不能攻,退不能防,没有利用价值。若是用毒,又能跟这些书扯上什么关系。

  是了,为了让他看到……想到这里一颗悬着的心已然放下。这么大的阵仗,想给王上看到的,是什么?莫非是千古奇冤,必要王上做主?又兀自摇了摇头,既然有这么硬的后台,直接上奏就是,饶这么大一个弯子,何苦来哉。莫非是密奏,不想让人知道?还是不对,若是如此,小顺子常与王上单独相处,机会颇多。莫非连小顺子自己也想撇开干系?

  越想越是好奇……

  趁着几个小厮进门搬书的空挡,飞身一跃,进了压货的马车,身形隐在高高摞起的书后面,丝毫不会惹人注意。

  又过了半个时辰,马车开始移动了,世子知道,此时已然安全了。

  他准备从这些书中找到蛛丝马迹。

  虽然拥挤的车厢里,书籍还是按照分类工工整整的摆放着,丝毫不乱章法。有几本国策政要是王上的手边书,每日必要翻来看看方能心安,因此也常常圈圈点点,毁旧不堪,只得每隔几月,再换上新的校勘本和新人批注。

  这一摞应该是王上今晚必看的吧。此时眼前的正是《费遇辛批注国策政要》,费遇辛是当代大儒,不久前辞官回乡的文崇阁大学士,也是世子的老师。拿着这本书,让他微微有些出神,国策政要,他抄也抄过百遍,早就倒背如流,如今再看老师批语注释,不禁再现当年音容,忍不住呵呵直笑。

  正看得出神,发现这一页翻起来并不顺畅,德源斋的书不应该出现这种问题,细看处,果然,折层里似乎有东西。

  是一张信签,里面密密麻麻的小字,叙述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他逃也似的离开了那辆马车,跌跌撞撞的回到自家府中。

  安总管见他一入府便直奔床榻,情知他是累过了头,心中兀自踌躇,是让他休息好呢,还是先上些伤药。最终也只是烧了盆炭火送到世子房里,见他蒙头睡得正酣,也不忍打扰,便悄悄离去。

  又两个时辰,想世子怕是要醒了,安总管把事先准备好的茶水汤饭药酒一股脑的端了来。

  推门而入,世子已不知去向。

  话说世子朝着宫门方向掠去,却并未走正门,而是顺着小路直奔西北角。宫墙五丈高,轻功再好也飞不进去,却难不倒从小极具探索精神的的世子殿下。

  他偷偷地看过宫城的施工图,王宫四面八方都有数条暗渠,分布极为规整,宫院排水顺畅,自然没有人会关注西北角有一条渠子只通了一半,据说当年挖到这里的时候,一块十丈见方的巨石挡住了去路,工部大员们一致决议不必跟一块大石头过不去,后来这条渠就没有再动过了。尽管不影响整体的排水效果,但这条渠子下方由于常年排水不畅,导致土壤松软,五丈高的城墙从下面阴湿过半,常常有墙皮脱落,当然,对于固若金汤的城墙来说完全微不足道。由于地处城防死角,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谁也不会认为几片墙皮的脱落会给闯宫者带来可趁之机。

  世子经常悻悻的想,幸好只有自己知道。

  由于地底阴湿,城墙腐坏严重,因此这一片的城墙并不像其他地方般铜墙铁壁,只要插入两柄匕首借力,凭自己的轻功就不是问题了。

  果然,墙角下潮湿泥泞的泥土里藏着世子多年前埋下的两柄生锈的匕首和一条软鞭,这个高难度的翻墙动作他屡试不爽。

  飞身插入匕首,还未及看清他的动作,人已没入高墙,紧接着软鞭一卷一提,匕首便不见了。

  宫里的明岗暗哨再没人比他更熟悉了,几个起落,动作行云流水,竟轻松避过三组巡防守卫。

  亥时三刻,通贤殿。

  这个时辰王上要休息了,即便不回,秉笔太监也是要来催的。

  不出所料,很快宫灯寂灭,王架朝寝殿行去。

  世子悄悄潜进御书房,不敢点燃通明瓦亮的宫灯,只是燃起一根蜡烛,轻轻在御案上翻找,瞥见那本《费遇辛批注国策政要》时,心中暗暗后怕,若是那封信签被王上看到,此刻后果不堪设想。

  然后,他摸到了玉玺,正准备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纸签拿出来。

  听见外面怒气冲冲的人声:“通贼好不下作,十几年了,还用这种把戏威胁于寡人,当寡人真的怕了他!”说着,薄王推门而入。

  “陛下息怒”兵部尚书郭荣亦步亦趋跟上。

  薄王更怒:“玄机营干什么吃的,还是找不到人吗?”

  几个小太监把房内宫灯点得大亮。

  郭荣惭愧道:“微臣无能,通国雪狱,玄机营密探仍无法参破。”

  “蠢材”薄王把案上一只笔洗摔得粉碎。

  “陛下息怒。”众人跪了一地。

  “也罢,通贼老奸巨猾,寡人有把柄在他手中,撤兵就是。”

  郭荣连连称是,他知必然是这个结果,心中却很是不满:哼,意气用事。

  薄王又道:“好在他们倒也没再提出更非分的要求。”

  郭荣不以为然,腹诽:恐怕是要一点点蚕食了我们

  薄王也知他心中所想,道:“坤将军为我朝南征北战,他付出了多少你最清楚,寡人也常教导逐儿,大丈夫当如坤剖,寡人又岂能为几座城池得失弃他于不顾。”

  郭荣仍不以为意,坊间传闻,这位王上原本是个淡泊功名,闲云野鹤的性子,之所以起念与叔伯兄弟们争夺王位,竟是为了保住这位结义兄弟的一条性命,莫非传言果然不虚?口中却道:“陛下仁义之君。”

  薄王手中摩挲着着一柄残缺了一大块的黑色玉佩,质地十分特别。

  他紧紧蹙着眉头,沉吟许久。

  薄王终于打起精神,道:“郭荣,一定要找到他,没有不透风的墙,寡人不信,整个通国铁桶一般。”

  “微臣遵旨。”

  郭荣躬身立于案旁,薄王在象征着圣旨的帛卷上唰唰的写着,整个大殿里静的肃杀,似乎连呼吸都是一种僭越。

  郭荣心道,这位王上登基已有五年,政绩卓著,也确有帝王威严,只是毕竟根基未稳,腹背受敌,又心肠太软,恐难长久。

  “小镜子,玉玺呢?”

  郭荣思绪很快被一声询问打断,玉玺不见了?

  宫中做事,如履薄冰,稍有差池就是掉脑袋的罪过,能在架前伺候的宫人个个玲珑剔透,容不得半点糊涂,小镜子当然记得他把玉玺恭恭敬敬的收在桌案上的紫檀木盒中,还用软布擦得一尘不染。

  此刻却不见了紫檀木盒,这可是天大的祸事,小镜子难辞其咎。

  小镜子“啪”的跪在地上大哭,连求饶也不会说了。

  一旁的司礼太监闻声上前:“狗奴才,谁准你在这撒野,小李子,掌嘴。”

  小李子手持两方毛竹板已经搭好了架势。

  “哐当”忽听屏风后面一声巨响,有东西跌落。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544/2627924.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