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竹林记 > 第十七章 平叛寿春灭诸葛 上

第十七章 平叛寿春灭诸葛 上


  <>.ntp*{:-:-;t:;}.ntp;n;}</>

  不久,司马懿病亡。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这引起了很多曹魏重臣的反对,毌丘俭和文钦就是当中最为坚决的两位。

  一日竹林兄弟正在把酒言欢,突然来了父子二人,正是文钦、文鸯父子。客套之后,文钦说道:“如今虽然司马老贼已死,但是他的儿子司马师继承了大将军的位置,不断壮大党羽,排除异己,早晚有篡权夺位的企图。我夜观天象,发现有几十丈长的彗星跨过西北天空,此乃天亡司马氏之兆。我父子和毌丘俭将军对曹魏衷心耿耿,欲起兵勤王,趁司马师兄弟羽翼未丰将其剿灭。素闻竹林众贤士厌恶司马专权已久,又个个雄才武略,武艺超群,如果肯助我等一臂之力,何愁大事不成!”

  王戎一看见文钦父子到来,就知道他们所为何事,他并不答话,而是看了看山涛。

  山涛道:“如今皇上羸弱,司马氏虽然专权,但西抗刘蜀,南拒孙吴,才让魏国百姓数年不受战乱袭扰。如果将军起兵讨伐,无论成功与否,势必造成天下大乱,反而给中原百姓带来灾祸呀。还请将军三思而行。”

  阮籍表示赞同,嵇康不置可否,而阮咸和刘伶兀自喝酒,毫不理会。

  文钦看了看王戎,道:“王将军可否相助?”

  王戎道:“此事非同小可,我竹林兄弟必然共同进退。”

  文鸯怒道:“他日在壶关大战,尔等为了私仇不惜性命,如今却置国家大义与不顾!竹林七贤,真是浪得虚名!”

  王戎道:“国家姓曹还是姓司马,都不及百姓生计事大。我竹林兄弟感谢两位将军的信任,可以向你们保证,一旦你们起兵,我等绝不应朝廷征召参加平叛。”

  文钦见事已至此,只得说道:“人各有志,诸位不与文某战场兵戎相见,已经仁至义尽,在此谢过,告辞。”

  文钦和文鸯离开云台山,又赶到豫州联络诸葛诞一同勤王。诸葛诞当面满口应承,待二人走后便向司马师告发。于是文钦和毌丘俭被迫仓促起兵占据寿春城。司马师立即召集人马平叛,但山涛和王戎称病不出。于是,司马师亲率大军征讨,命邓艾和王基各领一路人马合围。同时命诸葛诞从安风津逼近寿春,胡遵率青州、徐州的军队从谯、宋之间出击。不久,大军攻破寿春,杀了毌丘俭。城破以后,邓艾建议大军从三面进城,留下南门让文钦带兵出城投降。但司马师坚持不纳降,传令四面开进寿春,对叛军格杀勿论。文钦只得带两个儿子拼死突围。

  文鸯一路砍杀如入无人之境,最后杀到司马师的大本营,一枪挑了守营副将马志。幸亏邓艾及时赶到,敌住文鸯,司马师才狼狈逃出大帐。文钦担心文鸯有失,命令文鸯且战且走,父子三人一路逃到东吴。当即被东吴收纳,并任命要职以抵御魏国的进攻。而司马师则因为文鸯勇闯中军帐而受到惊吓,眼疾复发,眼珠掉了出来,第二天就活活疼死了。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接替了司马师的大将军之位。为防再生叛乱,司马昭把各州的实力派将领都调回洛阳任职,趁机拉拢权臣,排除异己,于是朝野之上的明争暗斗更加激烈。为了不被卷入其中,山涛始终坚持中立,而王戎索性常常请假,没有要事便不上朝。

  因为母亲身体不好,王戎回到山东琅琊照顾母亲。待母亲身体有所好转,王戎在青州、徐州一带走访,发现大战之后,各地物资匮乏。他看准商机,打算到关外贩一批皮草到青徐二州。由于路途遥远,绿珠很不放心,执意要一同前去。王戎拗不过她,只好答应。把家里一切事务跟马筠和管家细细交代以后,二人清早收拾出门,打马向北而去。

  绿珠在马上说道:“我此次定要陪你同去关外,主要有两件事情一直想要去做。一是到雁门关外祭奠师父,另一件事就是想路过壶关的时候去一趟紫霞山。很久没有回紫霞山庄看看了,也希望能寻到向秀,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王戎道:“夫人考虑甚是周到,我也正有此意。”二人相视一笑,催马并辔前行。

  二人出了洛阳道,将近虎牢关。王戎远远望见虎牢关城楼,说道:“在虎牢关可多制备些干粮清水路上饮食,以便减少沿途打尖的次数。”

  绿珠知道王戎一向节俭,主要也为了加快行程,她看着王戎说道:“准备些干粮无妨,但是也要按时打尖休息,相公的身体要紧。”

  王戎道:“我没事的,卿。”

  绿珠俏皮地说道:“听话,卿。”

  王戎道:“夫人怎么可以称相公为卿呢?”

  绿珠笑道:“我是你的卿,你也是我的卿,我不卿卿谁卿卿?”

  王戎无奈笑道:“好吧,没有人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叫我。”

  绿珠道:“就不,我们就要一直这样卿卿我我地叫下去。”

  两人一路说笑,马儿徐徐前行。就要来到虎牢关城下,突然一匹快马从身后疾驰而来,马上一人到王戎面前甩蹬下马,乃是宫中信使。此人朝王戎一拱手道:“王将军留步,淮南诸葛诞起兵谋反,皇上御驾亲征,急招五路大军围剿叛党,请王将军速回洛阳,整顿人马立即出征。”

  王戎夫妇只得打马转回洛阳。绿珠仍要陪伴他一同前去淮南平叛,王戎劝阻不成,只得由她乔装打扮跟随左右。

  司马昭任讨逆大将军,麾下五路大军,第一路王基,第二路王戎,第三路石苞,第四路许仪,第五路州泰。王戎领了将印,带领五万人马直扑淮南而来。

  起初,诸葛诞率十万军士在淮河边筑城,意在防御东吴进攻。司马昭听说诸葛诞反对自己称王,便召他入朝任职。诸葛诞自知一旦入朝便有性命之忧,索性杀了扬州刺史乐琳,割据扬州反抗朝廷,以期日后做一方雄主。听说朝廷大军将至,诸葛诞一面派人到东吴求援,一面囤积粮草,据守寿春。东吴派文钦父子与全怿、全端兄弟等领兵救援。命令各路人马分兵从四面合围寿春,形成包围圈。

  文钦的援军到达之时,魏军对寿春的包围圈已经形成。经过打探,王基围堵南城门的部队最后到达,主力人马刚刚进驻,正在扎营。于是决定趁王基人马立足未稳,从这一方向冲入包围圈。文鸯一马当先,率领部下一阵冲杀。王基来不及指挥反击,文鸯已经冲到寿春城门下。城上诸葛诞一看是东吴援军到了,急忙命人打开城门。文鸯和文虎让文钦所带人马先进城,兄弟二人又率部杀回身抵挡王基部将的进攻,以掩护东吴人马进城。此时,王戎已经率领东西两路人马杀到,慢慢缩小包围圈。文鸯且战且退,力保大部分东吴人马得以成功进入寿春城。眼看着魏军如山呼海啸一般围拢过来,尚在城外的东吴士兵纷纷往城里拥,在狭窄的城门口拥挤踩踏,反而更加剧了拥堵。

  文鸯兄弟一边力战一边喝令士兵积极抵抗,有序撤退。可是军士哪里还听得见命令,一时间乱作一团。

  文钦在城上高喊:“鸯儿速速进城。”

  可是文鸯、文虎兄弟已经陷入魏军重重围困,哪里能轻易脱身。诸葛诞下令道:“放箭!”

  文钦怒道:“我儿尚在城下,怎可放箭。”

  诸葛诞不悦,再看城下,一小队魏军已从侧面越过吊桥接近城门口,眼看就要杀进城来。于是大声喝令:“拉起吊桥,关闭城门!”

  文钦来不及阻拦,吊桥已经被缓缓拉起,桥上的双方士兵都被掀落河中,城门也随即关闭。文鸯兄弟和数百将士被拦在了城外,只能拼死往外厮杀。文鸯身上已经多处受伤,但仍然越战越勇,奋力拼杀。眼见周围东吴士兵就剩下二三十人,突然看见一队人马从魏军后面杀过了,正是吴将朱异的援兵杀到。文鸯死里逃生,和朱异部队汇合一处,杀出重围,一路逃到吴魏边境,重新整顿人马,扎下大营。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457/2616687.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