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竹林记 > 第三章 嫁祸于人终害己 上

第三章 嫁祸于人终害己 上


  <>.ntp*{:-:-;t:;}.ntp;n;}</>

  师爷点点头,两人又耳语一番。

  段县令正襟危坐,说道:“此案确有疑点,将人犯二人暂且收监,严加看管,来日再审,退堂!”

  原来这县令师爷二人一看犯人是王戎,他们知道王戎是在曹真大都督手下虎豹骑营内任职,官位远比一个小小县令大,要是误杀朝廷重臣,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儿。于是决定马上当庭改判,从长计议。当夜二人在段县令家中商议半宿,最后终于商议出一条两全之策。师爷走了以后,段县令想起这条计策就兴奋不已,怎么也睡不着了。天刚蒙蒙亮,就破天荒地第一次大清早来到县衙,开始紧锣密鼓的实施他的计划。

  真定县属常山郡,常山郡守是阮籍阮嗣宗,他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阮籍能文能武,可惜空有一身才华,不思求取功名,整日只知喝酒吟诗,不拘礼数,在常人看来却似癫狂之人。他曾经随军做过几年步兵校尉,因不好女色,而且看不惯将官争权夺利,中饱私囊,故而与同僚不睦,而军士们都称他为“君子校尉”。后来请辞离开行伍,孤身四处云游。

  曹丕曾拜阮瑀为师,因此知道阮籍的才学,屡次邀请阮籍出仕,但他都巧妙拒绝了。只有这个常山郡守,是他主动要求的。原因是他听说常山郡的师爷是个酿酒高手,家里藏着上百坛好酒,于是阮籍就骑着驴来到常山郡任职。自从到任以来,他每天都喝得大醉,文呈批件连碰都不碰一下,全部交给师爷处理。这个师爷也是个酒中仙,只能每天清醒的时候捡几个紧急的文件处理一下,其他时间二人就在衙门后院喝酒聊天。

  不过七日,文件已在案上堆积如山。阮籍只好让其他大小官员都集中办公,分担阅读文件批呈。为了防止官员偷懒,阮籍下令把办公室的隔断统统打掉,大家都坐在一间大屋子里,相互可视。这个措施让官员们叫苦连天,干活都是小事,以后送礼行贿的不敢来了,众目睽睽之下呀!无意之中,倒是让常山郡官场的风气大为肃清。这个办法虽好,但是很多公务还是必须经过一郡之主审批的,因此阮籍案上的文件还是越积越多。

  且说那真定县令段天德,听说新来了郡守,第二天就赶来送礼。可惜吃了闭门羹,还把他送的银子收缴充公。段天德气得吃不下饭,整天琢磨怎么报复一下阮籍。正好碰上徐庆状告薛灵芸的案子,又卷进来一个鼎鼎大名的王戎。段天德跟他的师爷定下了一条借刀杀人的毒计。以案件牵涉重大为由,将此案发到上级府衙重审。暗地里制造了很多二人作案的证据放在案宗里面,又买通相关人证。得知阮籍整日喝酒,判案都是师爷代为升堂,于是重金送到常山郡府师爷家中,说好一定重判王、薛二人。段天德打的如意算盘正是一箭双雕,一来可以从徐员外那里加倍的索来贿金,二来借阮籍之手杀掉王戎,得罪了司马氏,阮籍的乌纱帽肯定不保,兴许会丢了性命。

  段县令派心腹之人快马加鞭将做好的卷宗送到常山郡府,随后就用木笼囚车将王、薛二人押往常山。很多百姓在道旁哭泣相送,解差怕有意外,不断驱赶百姓不许靠近。

  上了官道,两辆囚车并排前行。王戎和薛灵芸在真定大牢被分开看管,直到现在才再次相见。薛姑娘对王戎自然是十分的仰慕和感激,而且对他无端受牵连深感愧疚。而王戎因薛姑娘在大堂之上极力为自己澄清,不惜含冤认罪,对她已是钦佩不已。二人在囚笼之中四目相望,都明白此去凶多吉少,可能是这一生最后的一段路程了。

  薛灵芸的泪水止不住的流淌下来,打湿了胸前的衣衫,竟然都染成了红色,像血一样红。

  王戎此刻思绪万千,他的报复,琅琊王氏对他的厚望,还有眼前这位绝世佳人,一起走过这样的路程、、、、、、

  只需一个时辰就赶到了常山郡府衙,文件和人犯交接完毕。按常理段天德等人应该即刻回转真定县,但他却把解差打发回去,自己在常山住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段天德就来到衙门口,只见衙门外围满了百姓,大家说今天是新来的老爷第一次升堂断案,都赶来看热闹。也有些文人骚客,或者大姑娘小媳妇的,是冲着大才子阮籍的名头来的。总之常山府衙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就像过节一样。

  段天德暗自捏了一把汗,心想这个大酒鬼今天怎么突然升堂了,不妙,我棋差一招,难道师爷那里出了什么差错?转念又一想,人赃俱在,我看你能怎么判!

  这阮籍今天一大早依旧跑到师爷家里叫门,照往常还是两人先痛饮一番,然后留下阮籍独自小酌,师爷先去一趟府衙,看看有没有要紧的事儿,草草处理完了回来再饮。但今天这师爷收了真定县令的好处,一定要给王、薛二人判死罪。这可是大案,师爷不敢马虎,今天早上开门就对阮籍谎称痛风发作,不能饮酒。阮籍也不多问,端起酒就喝。

  一口气饮了半坛,“好酒!”再要喝干剩下一半,突然觉得眼皮急跳几下。阮籍看看师爷坐在一旁看着他一个人喝,就站起身来说道:“我去去就来!”说着就转身出去了。

  师爷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目送阮籍出去。不见阮籍回来,就到前后院,茅房、马舍都看了一遍,却不见阮籍踪影。

  师爷急忙寻到夫人,问道:“夫人,可看见阮大人?”

  “刚才见他急冲冲出了大门,往衙门方向去了!”夫人答道。

  “不对呀!”师爷自言自语。

  原来这位师爷虽然好酒,但做事老成持重,为防万无一失,他头晚特地打开一坛酒在里面放了麻沸散。他平时也钻研些医术,以他放的药量,阮籍喝了半坛,能走出屋就很不错了,怎么可能走出院子还安然离开呢?他赶紧回屋查看,发现他放了药并做记号的那个坛酒还好好的在架子上放着,后面的一坛酒却不在了。

  他生气的问夫人:“你为何不拿这第一坛酒,却拿第二坛?”

  夫人答道:“这一坛好似开过封,我怕影响了老酒的味道。”

  这夫妻二人都是酿酒高手,尤以夫人最高。因此,夫人自然知道这酒不宜漏气的道理,所以不会拿开过封的酒给贵客饮用。

  “哎,夫人误我大事了!”师爷说完急忙穿戴赶到府衙。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457/2616659.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