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竹林记 > 第二章 路见不平陷囹圄 上

第二章 路见不平陷囹圄 上


  <>.ntp*{:-:-;t:;}.ntp;n;}</>

  由于祖师屈原大夫是文人出身,受他影响,历代兰陵苑弟子的文学修养更胜于武功。战事间歇,王戎便以文会友,聚会饮酒,或凭吊古贤,或赋诗作画。当时建安七子都以故去,王戎一路寻访他们的足迹,用画笔记录下很多传世美文写就的地方。

  这一日,王戎路过常山地界,来到客栈天色已晚。店内已经没有食客,只有账房在柜上记账,算盘珠拨得啪啪作响。王戎在靠近柜台的桌前坐下,小二本来正倚着楼梯扶手打瞌睡,看见有客人进来,忙上前招呼。

  “这位客官,您一定是住店吧?”小二问道。

  “正是,可有房间?”

  “有!收拾一间上房!”小二扯着嗓子冲楼上喊。其实楼上并没有人去收拾,像这种小店,除了帮厨的学徒,也就他这么一个专职服务员。他喊这一嗓子,纯粹是职业习惯。

  “马多喂些草料。”王戎接着说:“还有什么吃的,不管冷热上一些来,再烫壶酒。”说完拿出几块碎银子放在桌上。

  “好嘞!您稍等!”经常行走江湖的人都知道,通常店家不会拿出明码标价的菜单让你点菜,你大概说了要些什么吃食酒菜,小二看你拍出的银两的多少决定酒菜的成色和数量。当然最重要的,小二要留足自己的抽成,账房再扣一点儿,所以这银子入账的时候就越来越少。下等伙计的一般只管吃住,没有工钱,只能千方百计地卡要回扣。小人物营生不易,唯利是图,在战乱饥荒年头更甚。

  不一会儿,小二端上来几个馒头,一盘牛肉,一碟腌菜,一壶温酒。扮作一脸歉意地说道:“灶上已经收工了,剩这些不冷不热的酒菜,客官您将就吃些。赶明儿再好好招待您!”

  王戎答应一声,这大半天赶路也是饿了,不讲味道就把桌上东西吃个精光。酒尚温热,王戎喝完说道:“好酒!再烫一壶给我送到房里!”说完起身走向客房。

  “客官您是行家,这可是正宗的真定女儿红!”小二在柜台后面答应道,“上楼右转,紧里面的大房是给您预备的,酒这就烫好!“

  客房收拾的整齐干净,王戎喝完酒,想起小二离开前叮嘱他看管好财物,说最近此处盗贼常出没,夜间颇不安宁。假使小二不说,王戎因为常年在外也形成一个习惯,就是睡前“三看”。这三看就是看看自己的包袱、兵器和马匹三样东西是否安置妥当。现在包袱就在枕边,私人外出不带兵刃,乘坐的马匹也不是惊帆,随便牵一匹驽马出门。想来无事,王戎倒头便睡。

  这一夜倒还安宁。王戎起床收拾停当,用完早饭准备离开。小二在后面追过来问道:“客官您这是要去哪里,着急赶路吗?”

  王戎刚要回答,又稍作思考,问道:“小二有什么事吗?”江湖人一般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行程,王戎本是个忠厚之人,但经过几年的历练,也深知人心之险,需时时谨记自保。这小二本不是江湖人士,也没有什么分外企图。只因昨日见这青年为人厚道,出手大方,所以想留他多住几日,自己也好多收些银两。

  “今天是真定县城一月一次的大集,客官您正好赶上了,何不留下热闹一番?”小二说的倒也真切。

  王戎想了想,问道:“赵子龙赵将军可是你们常山人?”

  “正是,正是。”小二点头答道:“只是他很多年没有回来过了,家里的老宅都荒了,估计认得他的人多半都不在了。”

  “哦、、、、、、”王戎道:“请问将军的老宅在什么位置?”

  “出门向东,穿过集市还有四五里,城东头那一家就是,门口有一颗大杨树,在城里都能看见。”

  王戎谢过小二,又给了他一点碎银子。小二满心欢喜地出门给王戎牵马,一直送到正街上,再三叮嘱下次一定还到店里休息。

  来到真定大集,抬眼望去,集市上人头攒动,满满当当全是人。整条街约有八、九丈宽,二、三里长。集上贩卖各种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玲琅满目,应有尽有。靠中间位置有一个广场,打把式卖艺的,说书的,测字算命的、唱戏的、、、、、、这里是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可以说是接踵摩肩,要拨开人群才能向前行走。才走了几步,便再也走不动了。原来一位说书先生把书场设在此处,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先生讲得精彩,四下听得入神,不时爆发出叫好声。王戎没法前行,索性驻足听一段书。说书的是一位老者,约摸有六十上下,身形消瘦却精神抖擞,说话清楚洪亮。这位老者说书很有特点,不仅绘声绘色,而且加入很多表演动作,看似独角戏,却又像各种人物都登过台。这一段说的正是常山赵子龙,不是常说的单骑救主那一段,而是讲他早年出身入伍的苦难经历,王戎还是第一次听到。

  原来赵云在真定长大成人,家人因黄巾军屠村惨死!赵云为报大仇,到童渊门下学艺,后来加入袁尚大军讨伐黄巾军闯出了名堂,银枪白马的美名不胫而走!再后来讨伐董卓的时候,遇到马腾的女儿、马超的妹妹马云禄比武招亲。擂台摆了七天七夜,十八路诸侯的青年才俊争相上台,都敌不过马云禄的暴雨梨花枪。最后还是赵云用自创的七探盘蛇枪枪法将她打败。马云禄钦佩赵云的枪法,又非常仰慕他的人品,赵云也对马云禄的美貌和武艺特别倾心,二人当即定下终身,择良辰吉日结为夫妻。

  后来赵云兵至桂阳,太守赵范想要拉拢赵云,打算把自己守寡三年的嫂嫂樊氏许配赵云。这樊氏有倾国之貌,而且颇有妇道,守孝期满以后,自称非相貌堂堂、名满天下的赵姓英雄不嫁。这本是天作之合,后来刘备也主张让赵云娶樊氏为妻,但赵云都严词拒绝了,只因家中已有贤妻马云禄。而樊氏自从见过赵云以后,亦终身未再改嫁。

  听到这里,王戎不禁暗暗称赞:子龙真丈夫也!当时男人三妻四妾很平常,像赵云这样对妻子如此忠诚的男儿并不多见。马云禄也没有辜负赵云的深情,虽然出身贵为西凉公主,但婚后操持家务,相夫教子,还能给两个儿子传授武艺。赵云能够放心常年在外征战,并且九死一生,年近古稀仍能驰骋沙场,也是跟他的贤内助分不开的。

  说书人还在滔滔不绝地讲故事。王戎想到上坟之事,无暇再听,赶紧拨开人群,向东而去。

  艰难走出市集的核心区域,外围人少了很多。王戎正要快步离开,忽然听到路边有人喊他的名字:“阁下可是王睿冲?请留步!”

  王戎只见一位中年道人立于路边,却是一位测字算命的先生。

  “先生如何得知在下名讳?”王戎稽首问道。

  “我想知道自会知道,呵呵!”道人笑答,“相请不如偶遇,我为王将军算一卦如何?”

  王戎也笑道:“好!好!”

  “请问王将军要问什么?”

  “哈哈!既然尊驾神机妙算,怎么能不知道我想问的是什么呢?”

  道人轻捻长须,低声说:“一问功名,二问姻缘,是也不是?”

  “哦?”王戎一怔,“正是,正是!”

  道人定睛看着王戎,右手掐掐算算,嘴唇微动却不出声。突然眉毛一扬,点了点头。

  “如何?”王戎问。

  “这功名与你姗姗来迟啊,要等些时日,而且没有定数。”

  王戎一惊,喃喃自语:“哦、、、、、、没有定数?”

  “那,姻缘又如何?”

  “近在眼前!呵呵。不过呢,你二人命中有一场劫难,如能化解,才能相守白头。”道人缓缓道出,表情不无神秘。

  “那该如何化解这场劫难?”

  “王将军请稍等,贫道去去就来。”这道人转身进了身后的茶庄,径直到柜台借了纸笔,在纸上写了几行字便拿出来交给王戎。

  王戎一看,上面写的是:

  草黄拈花去,

  水镜明月悬。

  云台一线天,

  斗转百家岩。

  后两句应该指的是云台山的百家岩,在离武陵不远的修武县。前两句是什么意思呢?王戎思索片刻不得其解,急忙抬头询问。再一看那道人已经离开,环顾四下不见踪影,远远传来声音:“有急无缓,切记,切记——记——”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457/2616657.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