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形山秘藏 > 《禅诗净解》齐志军上师

《禅诗净解》齐志军上师


  齐志军上师

  齐志军上师,1949年生,祖籍河南。1977年毕业于河南郑州大学物理系,后长期从事电子仪器仪表设计开发工作,电子技术工程师。青年学佛,1989年赴泸受元音老人心中心法灌顶后,精进修行,做悟心五部曲举呈元音阿阇黎,得其首肯:“空假不立中亦无,化作春泥群伦护”。并传付灌顶资格,嘱以广弘心中心法。元音老人曾在信中感慨赞叹道:“虽然我们相隔很远,但却心心相印,无丝毫隔阂”;“你于佛法能融会贯通,实堪欣慰。将来荷担如来家业者,岂即吾子志军乎!”

  齐师灌顶授法,开示答疑之余,又“锯解秤砣”,评唱宋·大慧宗杲禅师《宗门武库》(元音老人眉批),并应邀在“印心精舍”论坛、聊天室和QQ群与诸学人互动交流,文稿集为《心坛撷英》。在心密弟子之殷勤祈请下,齐师于2013年11月达摩圣诞日开讲《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入楞伽心探玄》),旁征博引,接引后学。齐师又将与元音阿阇黎之书信集(《印心之旅》)公诸同仁,可谓心底无私,现身说法也。元音老人晚年虽云“不立四祖”(不立传人,有道自弘),他日心密学人必推齐师四祖位。

  修心五部曲

  其一

  无始迷真性,不得出苦轮。有缘遇正法,赴沪拜师尊。灌顶蒙摄受,坐修心中心。从此仗密力,火里种莲因。

  齐师信件

  尊敬的李上师:

  这是弟子试拟的几条,恳请您在弟子该接受的内容上划个记号邮回,弟子感恩不尽。

  1、你与此法无缘,不必再来信了。

  2、你与此法无缘,当传你别法。

  3、你与此法无缘,当向XXX求法,地址是XXXX。

  4、机缘尚未成熟,待XXX时日后,再来求法。

  5、你必须习学某法之后,才能受此密法。

  6、你必须习学XX时日后,才能前来受法,过时不授法。

  7、你可以随时前来受法。

  齐志军

  月XX日

  元音上师信件

  志军仁者:

  来函所言甚当,说唯心唯物,俱是半边窍。心本即物,物本即心。心物既非一,亦非二。以非二故,说即心即佛;以非一故,说非物非心,以有二即非也。又心乃最大之能量,一切事物唯能量无从产生,而事物无不返化能量。故经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明乎此,时时绵密保护此妙明真心,不使尘劳遮掩,不为物境玷污,即正修行也。所有念佛、持咒、参禅等等法门,俱不过达到此“保护真心”——不让妄念流浪之手段而已。故在诸种法门中,以禅宗最为快捷了当,以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故也。其他法门都须多跨几道门槛,较为迂缓。

  仁者如信得及,即此来问法的,发大誓愿的,拟成佛度众生的,即是仁者的真心;整日在面门放光的,举手动足的,即是阁下的本来面目。则其他法门不修而得矣!尚何拟来沪学心中心法哉?

  如信不及,现在天气已渐风凉,可先修“六字大明咒四臂观音法”一个半月,每天早晚各坐一小时(如能坐两小时更佳)。咒文:“嗡嘛呢呗美吽”!手印为大莲花印:双手合掌,食、中、无名三指分开,大指和小指头仍相拄,腕也相靠,即成。手印举在当胸,以黄布遮盖。修法完毕,举在顶上散印。(此印有三点相靠,即大指头、小指头与二腕,其他三指,食、中、无名,分开成大莲花开敷形。)修完一个半月,再来沪学心中心法。不多说了。

  祝你成就!

  李鈡鼎

  1989年某月某日

  问答

  【永寿童子】多次听上师以“能量”形容“佛性”。这里,到底仅仅是个比喻?还是现代科学中所说的“能量”之涵义,就是佛教中“佛性”的意思?

  【齐师】是打比方,并非“就是”。

  【永寿童子】最后一段,可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了。

  【齐师】是啊!看这一句:“何拟来沪学心中心法哉”!然而,我从无始劫来的妄想执著,积习深厚,就象“冰冻三尺,非一日能融”一样。尽管知道水即是冰、冰即是水,却仍然不能流动。所以我还是恭恭敬敬地求法、老老实实地修法。

  元音上师信件

  志军仁者:

  来函所说甚当。但“身轻心融”之快感,仅为半脱光景,乃过路客人,尚非全脱、真心豁露之主人公。故时隐时现,不能成片也。

  仁者有此善根,再加勤苦精修,不难打成一片。

  关于“先修后悟”和“先悟后修”,大有差别。

  先修后悟者,悟前之修属盲修;先悟后修者,悟后之修乃真修。

  先修后悟,如人在暗室,不知何处有污秽,不见什物如何零乱,无从着手打扫、整理,故为盲修;先悟后修,如室内电灯打开,照见零乱、污秽所在,易于整理扫除矣。

  又先修后悟,看来多费了些时间,但多走路,脚力健,不易绊倒;先悟后修之悟,多轻浮,遇事不得力,易于摔倒,故须悟后真修,精勤扫荡旧习,方能圆证菩提,与果佛同行也。

  我现在迁居杨树浦路渭南路26号。嗣后寄信,迳寄该处。不日即到11月,在你方便之时,来沪受法可也。勿复。顺祝康乐精进

  钟鼎1989年10月29日

  问答

  【永寿童子】我觉的,身心彻底化空明心见性者,与一念断处荐取本来者,只是力量的区别。上师“半脱”、“全脱”之说,也是方便。

  【齐师】哈哈!何止啊!即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三大阿僧祗劫修行,不也都是方便吗?

  【永寿童子】所谓祸福无定。依上师之言,没悟的也不用着急,磨刀不误砍柴功,“多走路,脚力健”。曾见许多略对心性有体会的,便轻浮躁动得无边了。

  【齐师】是啊!若能克服浮躁、发恒久心、锲而不舍、一门深入,即生成就有何难!

  元音上师信件

  志军仁者:

  学佛贵心专、诚、恒、稳。不可偏急,亦不可徐缓。仁者品质纯真,善根宿植,专一修行,日后自有成就。

  三昧耶戒者,平等、誓愿、警觉、不违越、除垢障之义也。仁者既已发大誓愿,且于灌顶时已代除垢障,则于平时多多警觉观照,修成正果,平等度生,不违此愿,则得三昧耶戒体,真持三昧耶戒者矣。岂徒具虚名可比哉?!

  修法一上来勿须过急,看时间订课程。如空闲时多,可修二座,否则,每日修一座即可。修时脚麻、疼,可稍挪动,惟手印不可倒、散。至于持咒,原则是不停,但如入定,持至不能持时,则顺其自然而停念。

  初坐定相,若昏若昧,有如入睡,但有知觉,非如昏睡无知,此时不可提起精神,起心重新念咒,只随其下沉之势一放,则安然入定,身心化空矣。如一警觉,起心重念,则又出定矣。但如昏睡无知,则须振奋精神,出声持咒,驱散睡魔。二者之间区分微细,望仁者善体纠之。

  至于打坐的次数,不必固定,有时坐一座,有时坐两座均可,但每日必须保证坐一座。不可一天不坐,下一天补坐两次。一天坐两座时(指六印坐满后),第一座坐第四印,第二座即坐第二印。如再加多,只加四印,不加二印。坐中如有问题,随时来函询问。余非吾所能及。顺祝前进不息

  钟鼎1989年11月8日

  问答

  【永寿童子】这是老师灌顶后上师的第一封回信吧?灌顶时间应该是1989年11月初。

  【齐师】是的。我去信中提到向老人求金刚三昧耶戒,所以老人回信提到三昧耶戒。

  【永寿童子】上师更强调心戒。

  【齐师】哦!老人的意思是不图虚名,只求实际。并明确指出:“修成正果,平等度生,不违此愿,则得三昧耶戒体,真持三昧耶戒者矣。”

  其二

  昨夜三更醒,明月照窗头。我人众寿相,刹那一笔勾。明明观自在,应于当下修。起念作圣解,弃海任浮沤。

  夜半三更,无梦忽醒。一念孤寂,了了分明。无形无相,难写丹青。舍利玲珑,强名古镜。

  我们的佛性就在我们一念断处——前念已断后念未起,那个时侯。前念断了后念未起那个时候,并不是没有知觉,它还是了了分明。那个时候是千钧一发之机,关键时刻,最重要的时刻。但人呢,往往都错过这个机会,不认识它,滑过去了。任何人都有一秒钟的清净,是肯定的。就是随便哪一个都有一秒钟念头不起的时侯,这念头不起的时候还是了了分明,他不认识就错过去了。最重要的是认识这个本性,时时在我们面门放光的是。

  我们的本性其实时时在自己面门放光,它没有隐藏。我们能看能闻能说能坐能走的能,就是我们的佛性,时时在面门放光,它没有隐藏的时候。纵然我们睡着了,它也在了了分明。就是做梦的时候能起梦境的,也是它的功能。说起来做梦的时候是第八识的种子翻起来。第六识揽得种子在梦境里面。但是没有佛性怎么会有第八识呢!怎么会有第六识揽得梦境呢!这个功能根本还是佛性。

  佛性时时在,没有缺少的时侯,没有隐蔽的时候,所以它没有断续相。没有断掉之后再接续起来,没有!时时都是这样连续不断。所以我们做功夫也就是如此,要认识佛性。

  这个佛性不在别处,就是现在一念断处的离念灵知。当妄念都放下,一点不起的时候,这时候也不是没有知觉,还是了了分明。这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佛性。所以见性不难。(元音老人开示)

  其三

  我师大手眼,棒喝正及时。驱除耕夫牛,夺却饥人食。打灭三更梦,呵破九生痴。悬崖当撒手,不恋峰头石。

  甲问:“元音上师说‘这一念断处,就回光返照,这是什么?当下见性哦。所以说,明心见性,没有难处啊。一肯肯定,哦,这就是大家的无上福报啊……’就这么简单吗?”

  齐师:“断!”

  全场鸦雀无声……后众人露笑。

  “现前了!就这么简单!”

  众人即皱眉。

  齐师:“又怀疑了!怀疑就打打七吧!”

  乙问:请问元音老人是不是说过修到爆炸即可见佛性,以及要认取一念断处之了了灵知就是佛性。有人对这些话不理解。

  齐师答:书里是有,但你别光看前头不看后头,除非把老人后头那段话掐下来不要了。当年我也执这个相,老人眼一瞪,这么大的,还不止一次:“有什么爆炸不爆炸的!”这才肯去仔细读那些书,再往后看,噢!原来不可得,不可执着呀!只要你起念,那肯定是有相了,那就不是一念不生,也就不再了了分明了,就成了世间有相法了。那是唯证乃知的呀。

  “噢,明白了,这么回事儿呀!”就你这一明白,跟爆炸有什么区别?有的人来得猛,他不仅仅是就这么一明白,“噼啪”一下爆炸了,那也跟这突然间明白没差别,不都是朗然现前吗?

  所谓朗然现前,你总理解是有个东西现前,其实说有个东西、没个东西,都是戏论。那是乌云散了,青天露了呀,不是在外头你修了个青天,不是原来没来现在来了,是你自己的妄想执着那时候不现行了。“哎呀,原来如此啊!原来就这样的呀!”这叫但去妄,不求真。为啥不用求,因为它当下现成,这才是真的!

  你要是抓一个有相,就成了个形象了,就不是老人的意思了。这时候老人就该瞪眼呵斥了:“有什么爆炸不爆炸的”!正是说的这个。

  还有另一个,老人常呵斥的:“有什么灵知不灵知的”!因为那个所谓的灵知,在你那里变成语言概念了。应该是当下现前才是啊。

  圭峰宗密禅师当年用的也是“灵知”,古人都用过,老人也拿来用用,有什么不可以呀!

  不止是圭峰宗密禅师,别的大德也用过,那是亲证的境界。恐你在文字上作文章,老人自己就扫掉了——“灵知也不可得”!接着往下读,肯定有这话。要不然的话,那不是有法可立了吗?这不仅是老人的意思,这是佛的意思,历代各宗各派祖师大德的意思,也是老人的意思,这才对呀。要不然,还是佛法吗?那不误解了么?一误解,不一定是佛法了,那成了有建立、有诽谤了。离开建立和诽谤才可以呀。

  所以有的人批评这个“灵知”,你去批评古禅师吧,都是他们说的。其实他批评的是他误解后的灵知,他误解了以后去批评。

  要是误解以前,那根本容不得批评。那是真性朗然现前了,批评什么呀。也容不得你赞叹,连赞叹也容不得,批评赞叹都容不得,灵知不在你批评和赞叹里,它不在这儿,不在建立和诽谤里。

  其四

  一个圆圈。

  其五(非画之画,无偈之偈。)

  元音老人:“我名元音,君名志明。”

  齐师:跪谢恩师赐弟子法名“志明”,弟子杜撰一联以志,请师父批评:

  志在了生死亦无生死可了且随顺三十七品菩提道奋力破除幻里幻有相假我。

  明即证涅槃岂有涅槃能证姑默契二十五轮圆觉法精勤修习心中心无上妙行。

  横批:南无阿弥陀佛

  元音老人:改几个字:

  志在了生死,了时并无生死了。

  明乃证涅槃,证到岂有涅槃证。

  齐师:弟子已知太师公法名上仁下知,恩师法名上元下音,值此新春佳节,撰两联奉上:

  仁人悯物入震旦法轮常转知了明心升兜率佛日增辉。

  元机参透十界非从两念起音闻圆通三藏总摄一心中。

  齐师:完整的佛法在中国,完整的密乘在藏密。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中国难生今已生,佛法难闻今已闻。不仅仅是‘已闻’,而且蒙恩师慈悲摄受,得持无上密乘心中心法。弟子就像荒漠中长途跋涉的疲惫的行人,一路上障碍颇多,退缘随处可见。忽遇直升飞机来接,放下绳梯。弟子自当沿梯攀上,加速进程。若畏困难,不肯攀梯,加速进度之良机必失。弟子自当精勤修习心中心法,决不让此良机失之交臂。不为个人小我,为满虚空遍法界之众生得度故,弟子当精勤修习心中心法。

  弟子的今生愿只有“出家”尚未满足,弟子的寿尽愿只有寿终才能满足。弟子的无尽愿才是最根本的大愿,那要尽未来际精勤守护,不令违背。恭祝师父新春吉祥,法喜充满。

  弟子齐志军顶礼1990年1月22日

  元音上师:空假不立中亦无,化作春泥群芳护。

  (元音老人在第五空白处画圆并在其周围有春泥状围绕,作此批注)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齐师:因观心无常,故说自性常。若解不二法,自性也无常。常与无常,是对待法。真如自性,不落四句。乐与我净,亦复如是。原本无大地,何者能平沉?虚空无一物,何物遭粉碎?

  元音上师引释迦牟尼佛传法偈颂:“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齐师:有四句偈,请师尊评判:明心虚妄不可得,见性唯此一真实。开悟因缘所生法,成道业尽情空时。

  元音老人:明心虚妄不可得,【真明了妄即真,真即妄,真妄皆不可得。】见性唯此一真实。【真是无所见,而无所不见。】开悟因缘所生法,【这句毛病最大。开悟一法不立,哪有什么因缘?更哪有什么所生法?!】成道业尽情空时。【末句还较些子。】【写这类偈颂,以直叙究竟为宜,不要叙说过程。】

  齐师:四句偈,师尊一语中的,弟子的确是写的“过程”。若直叙究竟:“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说了还同没有说,只能“言道语断,非去来今。”

  元音老人:【这种说法,真是颟顸佛性、笼统真如。真见性人,应该一一道得明白。兹举一例:堪笑当年画模则,几番红了几番黑;而今谢主老还乡,那管当年得不得。】

  齐师:看了师尊所举四句偈,弟子“洞然明白”,也有一四句偈呈师。对于弟子强行描述的“颟顸佛性,笼统真如”来说,师尊所举偈是“直指”,弟子如下偈是“棒喝”:

  习气现行不由人,未断空谈超凡尘。林中画风不写树!更向何处觅精魂?

  “林中画风不写树”正是弟子的习气,堪称“法执”,总想直截了当地严格定义“法身”。这不是自然科学,觅何“严格之义”?也许自然科学者同此病——见性必见实体,不管是“真空”、“波”、“场”等,其实反更转远。

  元音上师:习气现行全由“人”,未断空谈落凡尘。林中离树无风画,请向笔下觅精魂。着实见是大病,问你念佛是“谁”?就教你打倒这个“谁”,你见有个“谁”,去道远矣。

  【永寿童子】:认真了就说着实见,笼统了又说颟顸,却是如何是好?

  【齐师】着实则触,颟顸则背。不触不背的,请道一句来!

  齐师:“习气现行全由人”。这人字师尊加了引号,弟子解为此即“我执”,执我是人。若能知我非是人,非不是人,习气岂有立足之地耶?

  元音上师:【有习气在,即非真悟!】

  齐师:“未断空谈落凡尘”。若习气未断,空谈般若,慢说生死,即使逆境现前,便手足无措,这正是“其力未充”,欲不落入轮回也得乎?

  元音上师:【不是“其力未充”,而是只属文字方面的理解,故不得力也。】

  齐师:“林中离树无风画”。林林总总,郁郁葱葱,万物生焉,又有什么实风可觅?!

  元音上师:【有个林林总总,风即在其中矣。】

  齐师:“请向笔下觅精魂”。当下便是,又何必头上安头,着意追寻。拳拳驰求,反加转远!

  元音上师:【如是如是。】

  齐师:撰一联语,以表弟子此时心态:

  才经过禅关,却怜荷叶凋零,梦幻佛事谁做主?

  且收入游记,须待莲花开敷,水月道场我重来。

  元音老人批示:

  上联:才经过禅关,【此关未易过】,却怜荷叶凋零,梦幻佛事谁做主?【休向我说理!】

  下联:且收入游记,须待莲花开敷,水月道场我重来。【原来是无主沙弥!】【可怜生,莲花何时开?三生六十劫!】

  齐师:【此关未易过】:站着直,睡着横,此关有甚难过?【原来是无主沙弥!】:沙弥便沙弥,寻出主来,岂非两沙弥?!【可怜生,莲花何时开?三生六十劫!】弹指三生六十劫,坐道场时莲花开!

  【永寿童子】如何过得禅关?

  【齐师】过关者,无关可过。有个“禅关”埂在心里,过不得也!

  宇宙洪荒大野天,浩然正气摄其间。混沌乍开心意识,震旦化初老孔颜。大教东渐垂今古,祖师西来育圣贤。忽闻本来无一物,循指望天月正圆。

  元音老人:【都是义解,交不了卷。祖师禅不许你会!】

  齐师:“义解未离一心半步,硬是要会那祖师禅作么?!”弟子掩卷如是说。

  弟子便弟子,会甚祖师禅?尘劳本无往,何须去探玄。惺甚主人公,作么起念参?这个也不是,是了即徒然!

  元音老人:【苍天!苍天!!!可怜!可怜!!!现成公案也不会,将何以教人?】

  【永寿童子】“义解连篇语漫漫,锦心绣口只等闲。有无中间皆不住,伊说不会祖师禅。”如何是祖师禅?不是不会,只是还不亲切。

  【齐师】如何是祖师禅?反正象我信中这样的口头缠不是祖师禅。祖师禅如何会?不会最亲切!

  答“仁觉”问

  人相若破本无佛,我相若破无众生。四相本无何须破!无龙何用来点睛!

  仁觉居士:我相未破欲成佛,人相没破度众生。心中四相如何破,祈请老师来点睛。

  答学人诗

  已得之后无所得,未得之前他也在。无时周遍恒沙界,有处不干内与外。

  学人诗:得得之时何曾得,无得之时是真得。若认真得亦非得,我实无法开口说。

  答学人诗

  心平无低也无高,体用一如怎么超。本来现成并无事,何曾辛苦妄操劳。

  学人诗:心地无事气象高,万法本空妙用超。早知今日容易事,何苦过去妄操劳。

  答学人诗

  也无春雷也无来,树养千年花自开。雪窦叫屈说堪述,占了便宜别卖乖。

  学人:一见永见,不随念转不被境迁,任运自然。即使念起,能立即觉察,而不是等会儿才发觉。

  齐师:莫认驴鞍桥做阿爷下巴颏!

  学人:可能是我错了,不应该把理无碍理解成事无碍。但是证悟了,事情上就应该明显不同,我的力量增长但没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有时候就多疑自己的宝贝是不是假的。

  齐师:我告诉你是真的,不等于说那是假的么!

  学人:凭老师这句,可以睡觉1000年了。

  齐师:其实极其简单,有所得心不退呀!

  学人:春雷三声滚滚来,千年铁树今花开。风风雨雨屈堪述,齐家庭院添新彩。(学人拜上)

  见即是性,更见何性!

  见即是性,更见何性!既称本来,谈何开闭!

  学人问:见性只是个安慰奖。据说齐老师有句口头禅:我从未印证过任何人见性开悟。

  齐师答:是的,我从未印证过任何人见性开悟。若还有性可见、有悟可开,那就连法身边也未到。

  -i?I&t2?HN?O-t-:2.0‘>古稀翁,鬓如雪,心通妙谛人不识,境风浩浩随缘过,业尽情空忘顺逆。

  五十年,如一日,坚持洪名度岁月,造次颠沛总不离,呆日当空群魔息。

  理事融,性修彻,超凡入圣何勇决,清风皓月契妙心,翠竹苍松励晚节。

  净土法,最径捷,千经万论炽然说,确信弹指十万程,业海茫茫共超越。

  开秘藏,传妙诀,清珠浊水喻何切,一句绵绵密密持,福德因缘难尽述。

  年华通,生死逼,天涯游子归思切,命终祈感诸圣迎,宝池华开赴前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三十二应身,应以居士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居士身度化之。

  七十自策(一九八四年冬)

  行藏无似愧前贤,尘世悲欢事且捐。习气留连勤忏悔,心源寂照细参研。浩茫碧汉怀先德,绵密洪名净识田。老去莫违宏誓愿,杜鹃声里策归鞭。

  待人宽松律己严,起心动念照绵绵。从体启用常无住,归而不归寂光恬。

  念佛(一九八四年冬)

  弱冠欣闻贝叶书,自心光寿本如如。斯身暂作娑婆客,愿向莲华国里居。

  信奉经典,识得自性。念念相应,光光常寂。

  妙有真空不二门,洪名一句课晨昏。三根共趣西方路,觉岸同登沐佛恩。

  真空妙有,未离当下。耳根圆通,不二法门。

  三界横超奏异功,至诚念佛学斋公。何须拣择求玄妙,一句弥陀万法融。

  一求玄妙,便落邪道。六字洪名,甘草丹药。

  赛直持名百虑捐,是心作佛佛心圆。灵明广大周沙界,十万亿程弹指迁。

  思虑妄念,凌乱不堪。本心如如,何动何迁?

  纪念能海老法师百岁诞辰颂并序(一九八六年夏)

  海公上师法门之龙象也。志行高洁,德才兼备,壮岁出家,悲愿宏深,曾不畏艰险,二次入藏求法,显密诸乘,靡不该习,凡所修学,悉皆汇归般若,融理于事,即事显理,盖师内证实相,外照诸法,体用如如,自在无碍。师之说法也,辨才滔滔,法喻交显,皆自性三昧之所流露,闻者无不身心踊跃,法喜充满。综师一生,办道精勤,悲智双运,爱国爱教,为法为人,刚毅果敢,鞠躬尽瘁,洵当代之高僧也。值师百岁诞辰,缅怀硕德,略抒所感。爰为颂曰:释尊降世,普利群蒙,应病与药,共出牢笼。

  因缘时至,大法渐东,高僧辈出,正法昌隆。卓哉吾师,刚毅持躬,求法弘教,悲愿靡穷!戒德严净,定慧双融,学贯三藏,显密圆通。法幢高悬,佛子云从。爱国爱教,德业弥丰。化度既毕,涅槃从容,猗欤吾师,法门象龙!时值抗战,从业蜀中,授我归戒,勉追芳踪。嘉言懿行,发聩振聋,慧命不断,雨露重重。欣逢百岁,缅怀高风,功德巍巍,四众尊崇。谨献刍言,聊申愚衷,愿师再来,广济迷懵。

  赞新昌大佛寺石刻弥勒造像(一九九三年七月)

  释尊降娑婆,能仁而寂默。恢恢法界身,涅槃证四德。

  说法如恒沙,群生获解脱。甚深功德藏,凡情岂能测?

  欲界第四天,其名曰兜率。内院有大士,圣号称弥勒。

  畅演唯识宗,敷座说妙法。历时四千岁,下生阎浮刹。

  惑尽证菩提,广施无壅塞。三会华林园,度生百千亿。

  洪名震江南,新昌有大佛。峭壁悬崖边,巍巍坐石窟。

  气势何崔嵬,造型尤独特。艺术之瑰宝,雄哉此石刻!

  慈眼视众生,醒迷度苦厄。瞻礼福无量,终古留圣迹。

  徐老题赠刘建才居士法语(智才仁者留念)

  妄想息处,正是菩提。两边不著,看是什么?勇猛专精,识取本性,真空妙有,即如如佛!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270/2587672.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