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形山秘藏 > 《禅诗净解》寒山大士

《禅诗净解》寒山大士


  寒山大士寒山子,世谓为贫子,风狂士也,幽止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寒岩中。时国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使知事食堂。恒拾众僧残食菜滓,断巨竹为筒,投藏于内,若寒山子来,即负去。或经行廊下,或时叫唤凌人,或望空漫骂。寺僧不耐,以杖逼逐,则翻身抚掌,呵呵徐退。然其布襦零落,面貌枯瘁,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寒山有诗,题于山林间,集之成卷,云《寒山诗集》,行于世。清雍正帝特为序云:读者或以为俗语,或以为韵语,或以为教语,或以为禅语,如摩尼珠体非一色,处处皆圆,随人目之所见。朕以为非俗、非韵、非教、非禅,真乃古佛直心直语也。永明云:“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如二大士者,其庶几乎。正信调直,不离和合因缘;圆满光华,周遍大千世界。不萌枝上,金凤翱翔;无影树边,玉象围绕。性空行实,性实行空;妄有真无,妄无真有。有空无实,念念不留;有实无空,如如不动。是以直心直语,如是如是,学者狐疑净尽,圆证真如,亦能有无,一体性行,一贯乃可,与读二大士之诗。否则随文生解,总无交涉也。

  寒山子自云: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若能会我诗,真是如来母。

  又云: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

  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阔四尺,长丈二,汝若会出来争意气,我与汝立碑记。

  火葬场,去几回。一缕青烟谁复悲?依稀缥缈前世汉,雾里江山泪空垂。有生有灭天然理,阎王手中命难追。无常迅速转眼至,谁争意气来顶雷!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净身业真言:唵,修多唎,修多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诃。

  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

  净意业真言:唵,嚩日啰怛诃贺斛。

  净三业真言:唵,娑嚩,婆嚩秫驮,娑嚩达摩娑嚩,婆嚩秫度憾。

  注:

  唵:读(ōng嗡)或读(ǎn俺)。(ōng嗡),是藏语系佛教的读法,汉字无此音,一般注近似音读作(wēng嗡)。汉语系佛教读(ǎn俺)。

  斛:读音为(hōng轰)同“吽”,也有的地区读本音(hú胡)。

  嚩:读(wá娃)。也有读(wā蛙)。一般,“萨嚩诃”“莎嚩诃”等类似译音词中,我们才读作(pó婆)。

  驮:读音为(tuó陀)。

  婆嚩秫度憾:秫读作(shú熟);度:读作古音(duó夺);憾:读音(hàn汉)。

  一般在诵经念咒前宜诵读七遍净业真言,以示敬重。

  我闻释迦佛,不知在何方。思量得去处,不离我道场。

  尽虚空,遍法界。无有佛涅槃,亦无涅槃佛。

  人言是牡丹,佛说是花箭。射人入骨髓,死而不知怨。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纯阳子吕洞宾)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冷冷度春秋。朝朝暮暮营活计,闷闷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虚名无益,实相有体?无生法印,挥手无奇。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联谿难记曲,叠嶂不知重。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草尖乱滴珍珠滚,松梢斜挂玉玲珑。形影不二冰即水,寒山雪化冻又融。

  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

  山高皇帝远,涧深水如兰。一念当下照,万世不相关。

  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

  偏安一枝,固非常计。应化初机,宜应有地。住即不住,无生亦生。文殊应世,寒山垂迹。

  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欲验飞凫集,须征白兔游。灵瓜梦里受,神橘座中收。乡国何迢递,同鱼寄水流。

  万物本一体,人我生猜忌。四相一旦空,能所两无依。

  一为书剑客,二遇圣明君。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

  春秋大梦有尽,虚空法界无穷。

  庄子说送终,天地为棺椁。吾归此有时,唯须一番箔。死将喂青蝇,吊不劳白鹤。饿著首阳山,生廉死亦乐。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道德经》)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徵徵,其徵也不徵。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徵之。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夫!

  《史记?伯夷?叔齐列传》:商朝末年有个小国叫孤竹(今唐山市迁安县一带)。孤竹国国君有两个儿子,长子伯夷,次子叔齐。国君在世时指定叔齐为国君继承人。国君去世后,叔齐不肯接受君位,坚决要求哥哥伯夷当国君。伯夷说:“父王的意愿是你继位,不是我。”遂逃走。叔齐亦不肯超越兄长当王,所以也避位他方。结果,兄弟二人谁也没有当国君。

  伯夷、叔齐听说姬昌(即周文王)为人很仁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决定投奔周国颐养天年。可是当他们风尘仆仆赶到那里时,姬昌已经去世,其君位由儿子姬发继承,即周武王。兄弟二人在周国住下不久,姬发出兵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拉住姬发坐骑的缰绳,对他说:“大王刚刚去世,你就兴兵打仗,是孝顺吗?你作为臣子去杀君王,是讲仁义吗?”

  武王手下士兵见二人挡驾,取兵刃要杀他们,姜太公赶忙拦住,说道:“这二人是仁义之人,并无恶意。”叫手下扶在一旁,劝其勿取愚忠。

  后来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伯夷、叔齐认为其做法非常不足取。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忠君气节,隐居首阳山(今山西)上靠吃野菜为生,发誓不吃周朝的一粒粮食。可是有一天他们遇上一农妇,她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们吃的野菜也是周朝的啊”,二人听后开始绝食,最后饿死在山上,并留下千古绝唱:“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生廉死亦乐。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寒者寒冷。冷到夏天冰还未释。日出还雾。我这一片冰心。与君不同。君若似我。就能到寒山中。否则寒山路不通。学道之人要见五蕴皆空。首先要灰心冷意。纵使炎天如烈火。难消冰雪冷心肠。才能与道相应。(虚云老和尚开示)

  天生百尺树,剪作长条木。可惜栋梁材,抛之在幽谷。年多心尚劲,日久皮渐秃。识者取将来,犹堪柱马屋。

  不入红尘栖幽谷,立柱作屋历寒暑。明珠埋土何足惜?免叫墓贼伤筋骨。

  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常做荣华梦,宜修白骨观。返妄拄铁拐,归真效吕岩。

  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帏。赐以金笼贮,扃哉损羽衣。不如鸿与鹤,飖飏入云飞。

  将相无种,人各有志。有为无为,入世出世。

  玉堂挂珠帘,中有婵娟子。其貌胜神仙,容华若桃李。东家春雾合,西舍秋风起。更过三十年,还成苷蔗滓。

  画工有优劣,颜料无美丑。

  城中娥眉女,珠珮珂珊珊。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人前惊艳,昙花一现。窑头土坯,宜经火炼。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猴王堕泪,道心发焉。

  父母续经多,田园不羡他。妇摇机轧轧,儿弄口[口*過][口*過]。拍手摧花舞,支颐听鸟歌。谁当来叹赏,樵客屡经过。

  遗金千两,坐吃山空。明解经典,受用无穷。心不外逐,自织自种。鸡犬相闻,净极光通。

  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新藤垂缭绕,古石竖巉岩。山果猕猴摘,池鱼白鹭衔。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

  道德真言,上下两卷。八十一章,盈盈五千。所标玄旨,宜正眼观。无身不患,非云炼丹。

  四时无止息,年去又年来。万物有代谢,九天无朽摧。东明又西暗,花落复花开。唯有黄泉客,冥冥去不回。

  有形见生灭,黄泉入幽冥。无相怎摧朽?兜率内院宫。

  手笔太纵横,身材极瑰玮。生为有限身,死作无名鬼。自古如此多,君今争奈何。可来白云里,教尔紫芝歌。

  有才不修道,偏在世上跳。须臾入铁围,实在可惜了。宜礼善知识,归敬尊三宝。受持密灵文,发愿生西方。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本地风光不错,无来无去正好。

  俊杰马上郎,挥鞭指绿杨。谓言无死日,终不作梯航。四运花自好,一朝成萎黄。醍醐与石蜜,至死不能尝。

  富贵修道难!

  有一餐霞子,其居讳俗游。论时实萧爽,在夏亦如秋。幽涧常沥沥,高松风飕飕。其中半日坐,忘却百年愁。

  餐霞子:参禅子。

  妾在邯郸住,歌声亦抑扬。赖我安居处,此曲旧来长。既醉莫言归,留连日未央。儿家寝宿处,绣被满银床。

  吾自观心,何干汝事!坐怀不乱,普天几人?

  快搒三翼舟,善乘千里马。莫能造我家,谓言最幽野。岩岫深嶂中,云雷竟日下。自非孔丘公,无能相救者。

  《庄子·外篇·天运》: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

  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也。”

  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它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觏而多责。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鐕肤,则通昔不寐矣。夫仁义惨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搚。予又何规老聃哉?”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遂以孔子声见老聃。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微曰:“予年运而往矣,子将何以戒我乎?”子贡曰:“夫三皇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老聃曰:“小子少进!子何以谓不同?”对曰:“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何言哉!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惨于蛎虿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类自为雌雄,故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智者君抛我,愚者我抛君。非愚亦非智,从此断相闻。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云。焉能拱口手,端坐鬓纷纷。

  世间聪辩君抛我,大智若愚我抛君。非智非愚离对待,此方教体在音闻。

  有鸟五色彣,栖桐食竹实。徐动合礼仪,和鸣中音律。昨来何以至,为吾暂时出。傥闻弦歌声,作舞欣今日。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德之所致,龙天欢喜。

  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唯不能执著文字,死于句读。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谿长石磊磊,涧阔草濛濛。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

  真正看破名利、放下执着的人,才能超然物外,神游太虚。

  六极常婴困,九维徒自论。有才遗草泽,无艺闭蓬门。日上岩犹暗,烟消谷尚昏。其中长者子,个个总无裈。

  坐井观天,管中窥豹。按图索骥,生搬硬套。无才补天,说食不饱。愤世嫉俗,穷困潦倒。宜应回首,躬身返照。识因达果,守拙藏巧。累积资粮,出门访道。遇善知识,皈命三宝。以戒为师,勤拂勤扫。一门深入,念起不跑。止观双运,灵光独耀。莲花标名,贤劫立号。

  白云高嵯峨,渌水荡潭波。此处闻渔父,时时鼓棹歌。声声不可听,令我愁思多。谁谓雀无角,其如穿屋何。

  渔父之歌使人愁,我自观心不随从。燕雀仓鼠徒入瓮,女子不嫁免牢笼。

  谁谓雀无角,其如穿屋何:《诗经·国风·召南·行露》:厌浥(湿淋淋的)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喙)?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墙)?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汝)从!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碛碛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难得糊涂。

  少年何所愁,愁见鬓毛白。白更何所愁,愁见日逼迫。移向东岱居,配守北邙宅。何忍出此言,此言伤老客。

  东岱:东岳泰山,封禅祭祖之地。北邙:山上多帝王陵墓。

  老客:心老一切老,哀莫大于心死,可是心在何处?心有形象吗?心是什么颜色的?觅心了不可得时,谁在寻觅心?

  闻道愁难遣,斯言谓不真。昨朝曾趁却,今日又缠身。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总有一件事放不下!别的事都放得下,就只此一件事放不下,而磨炼你的恰恰就是这件事!心逐外境没完没了,不放下是不行的。真正放下了,事情也解决了,怪哉?妙哉!

  两龟乘犊车,蓦出路头戏。一蛊从傍来,苦死欲求寄。不载爽人情,始载被沈累。弹指不可论,行恩却遭刺。

  因果通三世,肉眼哪能识?路上不平事,大多皆如此。

  三月蚕犹小,女人来采花。隈墙弄蝴蝶,临水掷虾蟆。罗袖盛梅子,金鎞挑笋芽。斗论多物色,此地胜余家。

  识心攀援,挑蒜拣葱。阴境现前,何去何从?

  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昔日贫于我,今笑我无钱。渠笑我在后,我笑渠在前。相笑傥不止,东边复西边。

  夏天热,冬天寒。暑望梅花腊思莲。皇帝轮换风水转,活人死人都要钱!

  富儿多鞅掌,触事难祇承。仓米已赫赤,不贷人斗升。转怀钩距意,买绢先拣绫。若至临终日,吊客有苍蝇。

  深挖洞,广积粮,老鼠蚂蚁土中忙。不知出离循旧迹,常迷生死梦黄粱。

  鞅掌:烦劳奔走之人,罢不舍事,劳不言倦,不暇为容仪。此处引申喻世人不明一灵真性,心逐外相,徒劳经营,终碾于生死轮下,苦不堪言。

  余曾昔睹聪明士,博达英灵无比伦。一选嘉名喧宇宙,五言诗句越诸人。为官治化超先辈,直为无能继后尘。忽然富贵贪财色,瓦解冰消不可陈。

  尘世大染缸,几人不受伤?毅然弃富贵,谦谦释迦郎。

  白鹤衔苦桃,千里作一息。欲往蓬莱山,将此充粮食。未达毛摧落,离群心惨恻。却归旧来巢,妻子不相识。

  心外取法,徒劳碰壁。焚琴煮鹤,苏秦张仪。出世之器,入世趋利。王冠之钻,砌墙和泥。

  惯居幽隐处,乍向国清中。时访丰干道,仍来看拾公。独回上寒岩,无人话合同。寻究无源水,源穷水不穷。

  先礼弥陀国清寺,后访愿王效普贤。回身返照文殊智,绝世独立不攀缘。

  生前大愚痴,不为今日悟。今日如许贫,总是前生作。今生又不修,来生还如故。两岸各无船,渺渺难济渡。

  不积福慧二资粮。怎渡茫茫生死海?

  璨璨卢家女,旧来名莫愁。贪乘摘花马,乐搒采莲舟。膝坐绿熊席,身披青凤裘。哀伤百年内,不免归山丘。

  飞蛾逐火,藤攀高枝。舍智依识,流浪生死。

  《楞严经》: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附: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低眼邹公妻,邯郸杜生母。二人同老少,一种好面首。昨日会客场,恶衣排在后。只为著破裙,吃他残[麥*(棓-木)][麥*婁]。

  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鸠摩罗什法师译金刚经文)

  若以色观我,以音声寻我,彼生履邪思,不能当见我,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唐玄奘法师译金刚经文)

  独卧重岩下,蒸云昼不消。室中虽暡叆,心里绝喧嚣。梦去游金阙,魂归度石桥。抛除闹我者,历历树间瓢。

  打坐入定,游历仙境。所变唯识,不离自性。

  夫物有所用,用之各有宜。用之若失所,一缺复一亏。圆凿而方枘,悲哉空尔为。骅骝将捕鼠,不及跛猫儿。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谁家长不死,死事旧来均。始忆八尺汉,俄成一聚尘。黄泉无晓日,青草有时春。行到伤心处,松风愁杀人。

  江淹《恨赋》: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假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乎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曰。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裂帛系书,誓还汉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日白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孺人,右顾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秋日萧索,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晹。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泪起。血下蔚沾襟;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骝马珊瑚鞭,驱驰洛阳道。自矜美少年,不信有衰老。白发会应生,红颜岂长保。但看北邙山,个是蓬莱岛。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

  竟日常如醉,流年不暂停。埋著蓬蒿下,晓月何冥冥。骨肉消散尽,魂魄几凋零。遮莫咬铁口,无因读老经。

  不思出离常如醉,流年似水向东行。一旦身埋蓬蒿下,魂堕九幽意凋零。劝君莫造生前业,啣铁还债任人轻。借问解脱真路径,迦叶化身遗“老经”。

  咬铁口:马嚼子为铁所做,此指投生畜道还债。

  老经:老子《道德经》。

  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渐减如残烛,长流似逝川。今朝对孤影,不觉泪双悬。

  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相唤采芙蓉,可怜清江里。游戏不觉暮,屡见狂风起。浪捧鸳鸯儿,波摇鸂鶒子。此时居舟楫,浩荡情无已。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若无远虑,必有近忧。生死长夜,漫漫漂游。蒙佛接引,西方是求。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默默闻性在,大音实希声。言语道断处,摩诘拄杖行。

  垂柳暗如烟,飞花飘似霰。夫居离妇州,妇住思夫县。各在天一涯,何时得相见。寄语明月楼,莫贮双飞燕。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途逢双燕,黯然销魂。杨枝青青,柳絮浮云。爱别离苦,穷劫难论。

  想彼伊人,在水一方。心托明月,语寄苍黄:情之为物,至大至刚,织女牛郎,盈盈相望。

  有酒相招饮,有肉相呼吃。黄泉前后人,少壮须努力。玉带暂时华,金钗非久饰。张翁与郑婆,一去无消息。

  酒肉爽口,终须还债,小米熬粥,长生安泰。

  可怜好丈夫,身体极棱棱。春秋未三十,才艺百般能。金羁逐侠客,玉馔集良朋。唯有一般恶,不传无尽灯。

  灯非日月,怎能永恒?以一燃百,自得无穷。(如何使得一滴水永远不干?融于大海。)

  究竟坚固定中王,直心修学至道场。身口意业须清净,贪嗔痴念要扫光。诚则感应获现证,专能成就大神通。有德遇斯灵妙句,时刻莫忘绍隆昌。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

  桃花欲经夏,风月催不待。访觅汉时人,能无一个在。朝朝花迁落,岁岁人移改。今日扬尘处,昔时为大海。

  沧海桑田有变,此见万劫无移。

  我见东家女,年可有十八。西舍竞来问,愿姻夫妻活。烹羊煮众命,聚头作淫杀。含笑乐呵呵,啼哭受殃抉。

  《楞严经》:……性觉妙明,本觉明妙。……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劫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此,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田舍多桑园,牛犊满厩辙。肯信有因果,顽皮早晚裂。眼看消磨尽,当头各自活。纸袴瓦作裈,到头冻饿杀。

  肯信因果:人生得意须尽欢,别的没有只有钱。诚然富贵难修道,岂信因果有循环?

  顽皮:刚强难化,冥顽不灵。固执己见,唯我独尊!

  纸袴瓦作裈,到头冻饿杀:废墟栖身,败絮遮体。穷困潦倒,冻饿而死。

  我见百十狗,个个毛狰狞。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投之一块骨,相与啀喍争。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极目兮长望,白云四茫茫。鸱鸦饱腲腇,鸾凤饥彷徨。骏马放石碛,蹇驴能至堂。天高不可问,鹪鵊在沧浪。

  老子《道德经》: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耶。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270/2587651.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