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形山秘藏 > 《禅诗净解》印光大师

《禅诗净解》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印光老法师,他是陕西人,受戒之后就到普陀山去闭关,他这个闭关就是一天到晚看藏经。他看藏经是毕恭毕敬。端然正坐。到厕所去,要另外换衣服,另外换鞋子。用过厕所,洗净之后,回来又把看经所穿的衣服再穿回来。即使厕所很干净,他都要这么换。穿着看经的衣服不到厕所;厕所穿的衣服,不穿到看经的房里来。一天到晚他都是这个样子,恭恭敬敬的看经。他在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住了十八年,每一天都是看经的,没有一天闲着的时候。那么看经看了十八年以后,就到南京去讲《弥陀经》。

  讲《弥陀经》你说怎么样?凭这么一位大德高僧,在这儿讲经,居然没有人听。只有一个人,天天来坐到板凳上等着,他以为这一个人听经听得很注意,很高兴,他就问:「我讲你听得懂吗?」他是陕西人口腔,这个人说:「哦!法师我不懂啊!」「你不懂!?你在这儿干什么?」他说:「我等着您讲完经,我好收板凳,我是收板凳的,不是听经的。」啊!这位老法师一听,非常伤心,以后发愿再也不在南京讲经了。看!没有人听经,就一个人在这儿等着的,他以为是听经呢?原来还是等着预备收凳子的。

  以后上海居士林就请他讲《弥陀经》,他到上海去讲经,很多人听,这回不是没有人听了,因为南京那个地方佛法不太兴,所以就是大德高僧,没有人给他宣传,不会有人知道,就不会有人来听经。但是到上海,因为他有一些皈依弟子都在上海,这些皈依弟子知道师父来讲经,就各处宣传,你来听啦!你来听啦!这把佛教徒都叫来听法了。其中有一学生,这学生不是个佛教徒,大约十八、九岁,二十岁的女学生,有一天晚间她作了个梦。作什么梦呢?有人告诉她说:「你要到居士林去听经啊!现在大势至菩萨在那儿弘扬佛法,讲《弥陀经》呢!」第二天早上看报纸,果然居士林有一位印光老法师在那儿讲《弥陀经》。

  哦!奇怪了?我怎么作梦是大势至菩萨在那儿讲《弥陀经》?于是她就来听经,同时也带了很多学生来听经。她告诉这些学生她梦见这位法师是大势至菩萨。她也不知道大势至菩萨是谁?然后就问信佛的人,什么叫大势至菩萨?这些个信佛的人问她是怎么一回事?她就说她在梦中听人家说大势至菩萨在上海居士林讲《弥陀经》,叫她来听经。她对这些居士一讲。这些个居士想:喔!这老法师大约是大势至菩萨来的。于是就去告诉印光老法师,有一女学生在梦中听人说你是大势至菩萨在这儿讲《弥陀经》呢!老法师说:「不要乱讲,胡说八道的。」把这些人骂了一顿,没有人敢再说了。以后这位女学生也就皈依印光老法师。

  在这位女学生的梦中,也告诉她这大势至菩萨再待三年,他就回去,见不着他了。果然过了三年,民国三十三年,这位大势至菩萨──印光老法师就圆寂了。圆寂之后一般人才知道:哦!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所以,印光老法师他最欢喜写《楞严经》上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很多居士都有他特别写这一章的字画。因此近代印光老法师是开悟的大德高僧。不是说佛灭度五百年之后,就没有阿罗汉了,那不但是阿罗汉,还超过阿罗汉呢!

  (引自宣化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印光法师(1861-1940)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孟庄乡赤城东村人。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仰慕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中土净土宗开山祖师),故又号继庐行者。

  由于印光大师所处的时代,亲近与信仰佛法者已为数不多,因此印光法师印赠大量“了凡四训”与“太上感应篇”(前者以儒家观点来传播佛教,后者以道教观点来弘扬佛法),在佛教振兴上作出特殊贡献。1930年,印光法师于苏州报国寺闭关前,将纸版近百种及已印好之经书、善书数万册交付太平寺的明道法师,示意他能创办一个刻印流通佛书的机构。明道本大师旨意,与王一亭、黄涵之、关絅之等居士商议筹设。先在觉园佛教净业社流通部订立流通办法,分为全赠、半价、照本三种流通方式。后业务扩大,遂更名为弘化社。弘化社至今仍在印经流通。

  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代王弘愿作)众生心性,与佛同俦。由迷背故,轮回不休。如来慈愍,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无奈根性,万有不齐。非出格人,决难出离。因兹特开,净土一门。普摄一切,上中下根。五逆十恶,地狱相现。一念投诚,即登彼岸。等觉菩萨,德与佛齐。尚须往生,方证菩提。博地凡夫,具足烦恼。不肯念佛,如何是好。寄语世人,同生信愿。执持佛号,始终莫变。待至临终,蒙佛接引。顿出五浊,直登九品。见佛闻法,亲证无生。乘大愿轮,普度有情。

  净土法门者,如来彻底悲心,普度众生之法门也。令彼无力断惑,具缚凡夫,信愿持名,现生了脱。与观音势至同为伴侣。上而至于等觉菩萨,位邻佛果。尚须往生,方成正觉。至顿至圆,彻上彻下。超越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以故当佛说弥陀经时,六方诸佛出广长舌,一音赞叹,称为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又谓我释迦世尊,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而我世尊,自叙宿因。谓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证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令其闻者,信受奉行,以究竟畅己出世之本怀而已。

  然此法门,甚深难测。虽经诸佛本师交相劝信。而世之疑者,犹复甚多。不但世智凡情不信,即深通宗教之知识,犹或疑之。不但知识不信,即已证真谛,业尽情空之声闻缘觉,犹或疑之。不但小圣不信,即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即法身大士,虽能谛信,尚不能穷源彻底。

  良以此之法门,以果觉为因心,全体是佛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尽,非彼诸人智所能知故也。我辈凡夫,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获实益。若得闻此不思议法门,便是多劫深种善根,况信受奉行乎哉。

  溯自大教东来,远公创开莲社。嗣后宗教高人,无不弘赞。如智者,慈恩,清凉,永明等。以其为初机入道之第一要门,华严成佛之末后一著也。由是具缚凡夫,仗佛力以了生死者,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

  当南宋时,吾宗先德,有龙舒居士,名日休,字虚中者。乘愿再来,以身说法。虽在尘俗,不纳妻室。虽入国学,不履仕途。发挥儒佛之心宗,教授具信之子弟。又欲同人,咸生净土。作为此书,普遍倡导。言浅而典,理深而著。俯顺劣机,循循善诱。曲尽婆心,无所不至。恐其畏难不入,故以晨朝十念,作普摄群机之最胜方便。待其渐入渐深,如得嘉肴,既知其味,则日用云为,自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非限于一茶之顷,以为定章也。倘能具真信愿,毕生坚持十念,决定往生。况更能加功用行者乎。不但此也。即绝无信愿,绝不修持。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善根。何以故,以由知故,遇境逢缘,便能提起。如陈企被所杀之怨鬼见逼,由念佛而鬼遂不现,因兹毕世念佛,临终往生。且能归而叙述前因,亲现生西本身妙相,使先未预闻,则便被鬼夺命,永劫沉沦矣。所以观经三福,初则世善皆堪回向。及至九品,末则狱现尚获往生。至于一心不乱,妙观圆成,证三昧而往生者,更不须言矣。是知净土法门,普摄群机,了无弃物,猗欤大哉。

  其书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生决定往生为宗。详观断疑生信,普劝修持,往生事迹,特为劝谕等,以及居士一生所行,末后所现。则上中下三根,无根不被。信愿行三法,无法不彰矣。爰付剞劂,普遍流通。企酬释迦说法,诸佛证明,列祖传灯,居士著书之大慈悲心于刹尘海滴云耳。(印光大师文钞)

  与吴璧华居士书吾人心性,与佛同俦。只因迷背,轮回不休。如来慈悯,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与净,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较,净最契机。如人度海,须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末世众生,唯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佛化随刊序佛法者,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之本源也。故其道大无不包,细无不举。语其广大,则罄海墨而莫书,语其精微,则觅一字而叵得。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法,无不详示无遗。非止谈三世因果,明善恶报应,阐发即心本具之佛性,断惑证真之事理而已。良以一切诸法,悉本于心,唯其彻悟自心,故能建立诸法。知其指归,纵凡夫皆堪造诣,究其极致,虽圣人有不知能。是以古之聪明睿智,首出庶物之出格高人,莫不护持流通,密修显化,而唯恐不及焉。

  溯自东汉,法传震旦,求其高人杰出,法道大兴者,唯吾秦最为第一。以佛法大兴,自晋而始,当时苻秦姚秦,皆都长安,及道安至秦,罗什入关,凡缁素之见越等流,识超侪伍者,皆归趣而师事焉。迄至隋唐,亦都其地,故其宏宣法道,迈越古今。而当唐之世,诸宗悉备,以国家极意尊崇,故诸宗之首领,多皆住止京师,以其所学所得,阴翼郅治,显淑民情,其法道之盛,他处何能相比。自后虽都迁他处,而宏宗演教,潜修密证者,亦代不乏人。至清之末叶,经发匪回匪之乱,人民困难,遂置此道于不问,其殆一线之未绝耳。

  近十数年来,世道人心,坏乱已极,而乱极思治,否极思泰,凡具通方之知见者,莫不以佛法明因果,示报应,直指心源,发明性体,为挽回世道人心之要道。于是若缁若素,群起而提倡修持之,以期自他同出迷途,诞登觉岸。由是敦笃伦常,精修净业,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

  以故长安佛教会,蔚然而兴,同人以异地而居,非书报莫能达意。故将随见随闻之事,所会所悟之理,潜修密证之方法,格言嘉论之训诲,朋友之所讲习,智照之所发挥,分门别类,录作随刊。彼此参观,互相灌输,庶可正智藉众论以开发,丽泽由互滋而广润。将见知因识果,永息弱肉强食之恶心,尽分敦伦,同怀仁民爱物之善念。去杀胜残,上溯大同之世,风淳俗美,共作羲皇上人。其为利益,莫能名焉。爰为祝曰。

  如来大法,为诸法源,一切诸法,无不包含。敦伦致治,发挥无遗,事理因果,各适机宜。缅维秦川,昔号法窟,贤慈密律,悉肇其域。善导法照,特阐莲宗,普令凡夫,同出樊笼。末世众生,断惑匪易,唯此一法,堪为怙恃。自晋及唐,五百余年,震旦法道,莫之能先。从兹以后,代有高人,潜修密证,率多隐沦。性天理老,摄受莲池,中兴净土,实启于兹。若无至德,彼肯屈服,古德芳踪,惜多遗轶。至清末叶,兵火频兴,人民凋敝,几绝传宏。近时通人,眼界大开,知非佛法,莫挽劫灾。由是聚集,缁素同志,随机提倡,用建法帜。欲普法利,特出随刊,丽泽互益,冀悟性天。佛由心作,道在人弘,竭诚若极,草偃风行。光虽庸劣,亦表同情,聊摅愚悃,以作先声。愿我同伦,各修净行,庶可即生,超凡入圣。

  千佛图颂并序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佛,正觉世间也。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有情世间也。亦名十法界。

  此十法界,虽则圣凡各异,苦乐悬殊,而其本具之真如佛性,固自一如。但以用心各别,故致有此十种之现相焉。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谓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及与佛号。是佛者,谓当观想忆念之时,佛之相好庄严,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悉现于观想忆念者之心中,如镜照相,敌体无二。

  然则心不作佛,则心不是佛,心作三乘,则心是三乘,心作六道,则心是六道矣。

  心之本体,如一张白纸。心之作用之善恶因果,如画佛画地狱,各随心现。其本体虽同,其造诣迥异。故曰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吾人可不慎于所念所作乎哉。

  朱晓崖居士,宿具灵根,生即茹素,善绘人物,笔法出神。拟以如来万德庄严妙相,普印于一切众生八识田中,俾其由此善根,渐渐扩充增长,以迄实证。庶不负各人本具之真如佛性,与如来多方引导之大慈悲心。

  乃敬绘千佛,石印流通,祈光作序,用示所以。因略发挥其心作心是之义,冀见闻者,咸知去取以致力焉。颂曰:

  佛由心作,狱由心造,心之力用,最为胜妙。既能作佛,何可造狱,由迷所趣,祸因恶积。晓崖居士,欲施引导,敬绘千佛,以示法要。俾见闻者,咸生景仰,竭诚尽敬,礼供观想。既睹圣像,即印识田,由此善根,必证心源。将付石印,用广流通,聊摅所以,表示芹衷。

  闻经室跋四大本无,五蕴皆空,根尘迥脱,心境俱寂,何者是经,何者是闻,何者是室。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灵光独耀,觌体全真,何者非经,何者非闻,何者非室。能如是会,名善闻经。

  否则当读诵时,竭诚尽敬,如对圣容,亲聆圆音,自可契入深固幽远之经藏,亲见本具之佛性矣。

  愿吾徒契觉,笃信此语而契悟焉,则幸甚。

  (印光大师文钞)

  普陀普济寺化身塔记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窃谓不知其由,虽痛何益。须知一切众生,随业流转,受生六道。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由罪福因缘,而为升降。展转轮回,了无已时。

  如来悯之,示以由惑起业,由业感苦之因缘。以及常乐我净,寂照圆融之本体。令其了知由无明故,遂有此身。即此色身,全属幻妄。不但四大非有,兼复五蕴皆空。既知蕴空,则真如法性实相妙理,彻底圆彰矣。

  又恐或有执情固结,未能解脱。俾捨报之后,用火焚化。庶可令未离著者,速得离著。已离著者,速证法身。兼使现前大众,悟知此身,无有真实。用彼之身,以作证明。所谓应以灰身灭迹得度者,即现灰身灭迹而为说法。焚化之制,盖由此设。凡属僧徒,悉皆遵行。当唐宋法道盛时,在家通人,亦多遵行,不独唯僧为然也。

  普陀,为观音大士道场。普济法雨,为十方共住丛林,来往僧众,实繁有徒。凡有亡者,悉用火化。而化身之窑,法甚拙朴。不但多费柴火,且致骨杂灰土。同生诸居士,宿根深厚,笃信佛法。发菩提心,行利济事。遂仿外国之法,研究斟酌,必期合宜。特备工料,与前后两寺,各造一座。以其形若塔,故名为塔。每塔费千有余圆,可谓真实功德矣。塔甫成,适有往生者,不三句钟,焚化净尽。而骨灰悉存铁函,了无零落灰土中者。因兹大众欢喜,祈勒石志之。铭曰:

  受身之始,厥由无明。迷本真如,妄生爱情。爱情既起,幻质斯托。遂认为我,永不能觉。如来愍之,特设方便。俾彼存亡,俱离我见。身既叵得,我从何有。圆灭四相,顿空五蕴。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真如法性,复彼本然。离幻妄相,发菩提心。回向净土,觐光寿尊。闻法受记,证无生忍。乘大愿轮,度诸可愍。令彼一切,同生西方。咸于未来,作法中王。

  普陀法雨寺化身塔记甚矣,众生之我执坚固而难破也。只此色身,本地水火风四大所成,而妄执为我。如油入面,永不能出。反将不居阴界,不属凡圣之真我,全体迷背。如镜蒙尘,莫能照鉴。故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师智,则得现前。

  是知众生心性,与佛同俦。特因执著,莫能受用。可不哀哉。

  以故如来种种说法,令其了知从前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之非。则常乐我净之真身,寂照圆融之真心,自可全体显现矣。

  又以身相耸然,根机钝者,亦难了悟其妄,不生执著。迨其捨报之后,一经火化,顿成乌有。则存者亡者,皆可悉悟其四大假合之身为非身矣。

  同生诸居士,宿有灵根,恪修净行。利人心切,护法情殷。以向来之化身窑,不甚适宜。拟欲改良,殚精研究。仿外国之法而变通之,与法雨普济各造一座。其形类塔,名化身塔。所费计千余圆,意美法良,功德无量。铭曰:

  众生迷背,非我计我。如蚕作茧,如蛾赴火。本有真我,反不顾问。四大幻质,唯此是认。如来悲愍,种种开导。兼令火化,俾全智照。既知其妄,即识其真。得无碍智,见本有身。乘此智身,回向净土。获无量寿,居诸补处。不违安养,遍入十方。普令迷徒,归本家乡。由是众生,咸复本性。福慧圆足,续佛慧命。愿此功德,普及一切。法界有情,俱登正觉。

  常斋会题词并缘起众生心性,与佛同俦,由善恶业,报分人畜。人有智识,畜无技术,恃强陵弱,遂杀而食。成家之子,不借重债,况杀彼身,但图口快。怨恨固结,历劫互偿,试一思及,中心痛伤。爰集同人,共立此会,凡百应酬,概用素菜。特立规约,并述缘起,普愿见闻,各笃胞与。

  原夫水陆空行一切众生,无一不知疼痛苦乐,无一不知贪生怕死。而且无一不是吾人无量劫来之父母兄弟姊妹妻子朋友亲戚。又复无一不能于未来世深种善根,修持净业,断惑证真,圆成佛道。但以宿世恶业,堕于异类。固宜深生怜悯以护持之,令彼各得其所。何可以强陵弱,或以智取,或以钱取,俾彼一切,悉充口腹。彼等力虽不敌,心固衔结。故致生生世世,展转互杀。

  为一时之口腹,杀身命于多劫。较比自杀,酷烈万倍。何苦为此招殃祸事,一何愚迷至于此极。

  在昔鲁国有二勇士,彼此互闻而未相见。一旦相遇,沽酒共饮。一曰,无肉不能成欢,当去买肉。一曰,尔我肉也,何须更求。其人以为所见甚高,遂袒衣相割,彼此互食。又复割彼之肉,转以奉彼。意气扬扬,以为吾人之交,情意真挚。相割相食,遂至于死。凡见闻者,皆叹其愚。

  世人因食肉故,造诸杀业。遂至累劫,展转互杀。较彼勇士,更为酷烈。由无慧目,不知后报。反为得意,用自矜夸。

  斥素食者,以为迷信,及以薄福。世俗相袭,恬不知非。以故如来于梵网,楞严,楞伽等诸大乘经,极陈杀生食肉之祸,可谓拔本塞源之真慈大悲也。

  近世杀劫之惨,千古未闻。况复水火疾疫风吹地震旱潦等灾,不时见告。总因杀业以为缘起,致令世道人心愈趋愈下。由是天灾人祸,相继而兴。如立镜前,不能逃影。

  同人忧之,欲令世人,同持杀戒,各秉蔬食。无论祝寿祈福冠婚丧祭宴宾会友等事,俱用素筵。一以全吾恻隐之心。一以冀吾所尊奉之神祇,并吾之祖宗父母朋友亲戚,止息杀业,增长善根,非止独为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计也。

  又期彼此效法,达之乡国,及与天下。将见俗美风淳,民康物阜。共乐大同之化,永息争竞之风,则鸟兽鱼鳖咸若。

  庶人与天地并立为三,称为三才。与乾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之义,不至徒有空言,毫无实义矣。(印光大师文钞)

  阿弥陀佛像赞悲哉众生,无所恃怙。孤露竛竮,如逃逝子。纵闻佛法,依教修行。自力劣弱,难破无明。猗欤世尊,慈悲心切。四十八愿,三根等摄。普令众生,信愿持名。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感应道交,如磁吸针。如来恩德,穷劫莫赞。唯冀含识,悉副佛愿。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首像赞猗欤大士,誓愿难宣,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寻声救苦,随类逐形,普现色身,遍情无情。若有众生,遇诸苦难,一称其名,立见救援。富寿儿女,凡有所求,礼拜供养,随愿悉酬。何以称名,便获感通,由菩萨心,久证真空。无心之心,合生佛心,众生迷背,无从受恩。因遇灾难,并所恳叨,一发诚心,感应道交。如清凉月,丽彼中天,影现群水,一无所偏。若或无信,莫由相感,如水昏动,月影不显。咎在于水,非月不照,若得澄静,即现光耀。亦如阳春,普生诸芽,遇根枯者,朽腐更加。甘霖普澍,草木同荣,唯无根者,不荷生成。入道之要,信为第一,欲蒙慈济,非信莫得。缅维菩萨,何能如此,为有远本,故致尔尔。远本维何,圆证三觉,名正法明,福慧两足。虽住寂光,悲愿无央,复现菩萨,辅弼法王。十法界身,无身不现,三际竖穷,十方横遍。菩萨功德,难尽赞扬,垂示梗概,作长夜光。特祈江西,居士止净,遍阅藏典,撰为赞颂。恭摹圣像,遍界流布,普令含识,同蒙覆护。

  疯僧像赞奸桧受贿误国民,故劳我师特扫秦。一柄扫帚撑天地,几句法语镇乾坤。惜彼陷溺已深固,虽承指示不问津。致令神归阿鼻狱,铁像千古跪岳坟。

  有一出戏叫“疯魔扫秦”,这是地藏王菩萨想去教化南宋的丞相秦桧。北宋原先定都在东京汴梁,以后被金兀术“泥马度康王”,赶跑到杭州去,所以杭州成为南宋的首都。秦桧当时就是南宋徽、钦二宗那时候的一个宰相。秦桧在往昔很孝顺父母的,因为他孝顺父母,有一些功德,所以今生就得了富贵。可是得了富贵,他就忘本了,不知道再继续以往的善根,而培植将来的善果。因为忘了,于是乎就造了很多罪业。妒贤忌能,尤其是对于岳飞──岳武穆,他把岳武穆杀了。

  地藏王菩萨和他大约也是老朋友的关系,所以就觉得这个人我应该度一度他。地藏王菩萨的愿力大,他就发心去度这秦桧。他怎么样度秦桧呢?他预备在手心里写一个“佛”字给秦桧看,只要秦桧认识这个字,念一声,说这是一个“佛”字,那么他就把秦桧所造的罪业都赦免,不究以往了,因为他说了一个“佛”字。

  于是地藏王菩萨就化身现一个比丘相,僧人相,来见秦桧。当时,秦桧正有势力,还正在做宰相,看见和尚来了,也就招呼这个和尚,和他谈话。这个和尚劝他说:“你应该念念佛啊!你这么高的地位!”秦桧就说:“那何必念呢?”他根本连一个“佛”字也不说。地藏王菩萨就是想叫他说一个“佛”字,就可以把他所有造的罪业都赦免了,可是他就不念。地藏菩萨有这种善巧方便的方法去度秦桧,可是秦桧见着地藏王菩萨,并不生恭敬心。因他不生恭敬心,地藏王菩萨就用大威神力,用拂尘一扫,这么一晃,拂尘,就是我们四十二手的白拂手;出家人带着这个东西,是预备赶蚊虫的。地藏王菩萨用拂尘这么一拂,秦桧自自然然就跪倒在地下了,想要站也站不起来。地藏王菩萨就伸出一只手,问他说:“你看看我手心里这是个什么字?”

  你说秦桧怎么样?秦桧看了之后就大篇的理论讲起来:“我从小就读书,中秀才、中举人、得进士,然后又中第一名的状元。现在所有各国的文件来,都先要经过我审阅,然后才能决定怎么处理。如果我连这一个字都不认识,那我当什么宰相呢?这个字我是认识,但是我就不给你念!”

  你看看,地藏王菩萨用慈悲心,只叫他读一个“佛”字,他也认识这个“佛”字,但是就不念出声音来,还说:“我认识是认识,我就不给你念!”地藏王菩萨一看:“喔!这真是业障深重,我真没有法子度你了!”就走了,结果秦桧他业障不消,还要堕地狱去,这足证明念佛是不容易的。

  (宣化上人《地藏经浅释》)

  世界佛教居士林新林落成颂真如佛性,含识共有,奈因不知,迷头狂走。故我世尊,示生世间,普令众生,各悟性天。由机不一,致教不同,爰开律教,禅密净宗。余悉自力,净兼佛力,现生了脱,实为第一。大哉法门,彻上彻下,等觉逆恶,同趋并驾。法流东土,肇启庐山,千数百年,遍界宏传。出家四众,在家四民,获往生者,多难具云。近来世运,愈趋愈坏,欲挽狂澜,非佛莫赖。诸大居士,极力提倡,特创新林,矗立沪上。诸宗咸宏,注重净土,法法圆通,绳其祖武。光本庸僧,无力宏法,仰兹芳踪,心甚悦洽。摅我愚诚,是祝是颂,横遍竖穷,则效无竟。

  题憨山大师六咏手卷憨山大师,大权示现。宏法功深,忌者诬陷。谪戍广州,以御祸乱。幸有大吏,另目相看。宏法曹溪,慧命续断。相机说法,巨弊消散。护国安民,功高文宪。没后肉身,不坏不变。粤赣相争,归曹溪畔。六祖七祖,彰诸时谚。增辉佛日,为法城堑。著述宏博,日月光灿。大藏流通,惜只少半。遗佚者多,时或出现。六咏妙偈,笔法遒健。文义超妙,愈读愈焕。三百余年,幸无残欠。

  佛子契真,得诸沪店。欲表鸿猷,特作手卷。祈光题词,以彰法范。遂为略述大纲,以期后哲闻见。(契真系李国松法名)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270/2587638.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