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形山秘藏 > 第九二章:坐兀兀

第九二章:坐兀兀


  胖哥:“毖栗瑟咤输蓝,译作背痛鬼。续法大师:毖下。或讫利瑟咤那。翻触。六触也。又讫利瑟咤耶末那,翻染污意。执我第七识名。痴爱见慢故。上人偈颂:背痛腰酸苦无量,触生痴爱见慢强。染污日深流欲海,般若照破礼法王。”

  常慧法师:“道,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没有一个人不包括在道的里边,没有一个众生能跑出道的外边去。道就是自性:众生的本体。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无论胎卵湿化、飞潜动植、四生九有,都具足这个道。这个道是什么?就是一个规矩。遵照规矩走,就是修道。不遵照规矩走,就是没有修道。规矩是什么?就是戒律。依戒律来修行,就是修道。从根本来讲,道就是了生脱死的一条路。修道就是把生死的门关闭。什么是生死之门?就是欲念。有了**心,便开生死之门;断了**心,便关生死之门。上等人,一听这个道:‘喔!原来是这回事!’所以勤而行之,要返本还源,回光返照,背尘合觉,用功修道。一天到晚在那修行,如鸡孵卵,如龙养珠,如猫捕鼠,聚精会神,在那守着。只有一个修道心,没有其它的妄想。在《道德经》上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是老子所说的道理。研究起来,很有哲理。浅释如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就是有智慧的人,善根深厚的人,也就是上等人。闻道就是听见这个道如何去修行。孔老夫子曾经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在早晨听见这个道,就是在晚上死了,也没有遗憾。为什么?因为闻道而开悟,明白这个道,人人具有,个个不无,都没有离开这个道。不过,我们背道而驰,离道越走越远而已。‘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士就是中等人,也就是普通人。这种人有一半智慧,又有一半愚痴。听到这个道,好像记得一点,又好像忘了一点。总是似是而非,弄得两头都不到。或着于空,或着于有,但是不彻底不究竟。‘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下士就是愚痴人。你若告诉他断欲去爱就是修道,守规矩就是修道,他说:‘嗨!这太笨啦!你们修道人,真是愚痴到极点,怎样不要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之乐,多么好呀!’所以他哈哈大笑,认为修道人太笨了。如果他不耻笑,谈不上为道。我对你们讲经说法,最要紧的事,就是断淫念。在《楞严经》上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一定要断**的念头,才能出离红尘,所谓‘淫心不断,煮沙成饭,无有是处’。各位!修道人与世俗人不同,世俗人所贪、所爱、所迷、所好,我们要断绝。所谓‘脱尘离俗’,一切言论和思想,与世俗人也不同。这一点,各位应该注意,不能同流合污。上人说过:‘凡是在万佛圣城的人,一定要修道,要守规矩,要持戒律。出家人,不守规矩,不持戒律,那出家有什么意思?出家和在家有所不同。既然出家了,又有世俗的习惯,那又何必出家?这点要弄清楚。为什么有末法?因为人的福报薄了,没有圣人出世,也没有正法住世。我不自量力,一定要主持正法住世,坚持到底,不向环境投降。我既坚持,这样做,是很费力的,可是我决心这样做。无论如何的艰难,我也要完成使命。’所以各位!要明白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应该在这世界上做一个出类拔萃的出离人,做个模范的典型,不与一般人同流合污。否则,那是最没有出息的。有首偈颂,说得很有道理,现在念出来,作为参考: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灼,一生身似水泡浮。妻财抛下非君有,罪孽将形难自欺。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乎。‘不求大道出迷途’:我们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的生命无常,事业无常,富贵无常,所谓‘乐是苦的因’。世界所有的乐,在里边都有苦。要离苦得乐,必须修道。修道,首先去习气毛病。怎样去呢?内修克己复礼,外修断欲去爱。双管齐下,才能有立竿见影之效。人是色欲而生,色欲而死,这是顺流。世俗人,顺流而行,所以生生死死无止境。出家人,逆流而行,逆则成圣。逆和世间法正好相反,世人所好的,我们修道人不好;世人所贪的,我们不贪;世人所爱的,我们不爱;世人所迷的,我们不迷。要求大道,必须出迷途。什么是迷途?就是无明作怪,无论向哪边走,都是迷得无所明了。究竟不知是怎么回事,也就是迷失方向,应该走的路却不认识,尽走冤枉路。要知道:不求道,不能出迷途。若想出迷途,就要修道。修道就要求明眼善知识的指导。善知识懂得如何教你修道,令你如何能了生脱死,令你不在轮回中打转。善知识所知所见,都是正确的,没有半点邪知邪见成分的存在。‘纵负贤才岂丈夫’:你若不求道,不出迷途,那就辜负你的贤才,也就是智慧德相。佛曾经说过:‘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果不修行,就不能有所成就。把自己的智慧德相辜负了,这岂是丈夫之所为呢!‘百岁光阴石火灼’:即使能活到一百岁,回首之时,其光阴亦如同石火一般转瞬即灭。‘一生身似水泡浮’:由生到死为一生。这个身体好像水上的一个水泡,浮在水面,在那漂来漂去,是虚妄的,没有真实性,剎那间,就不存在。何必留恋它?何必执着它?‘妻财抛下非君有’:等到死的时候,无论有多少钱,也买不了不死。将所有金银珠宝,统统抛下,一文也带不走。这时候,妻财不属于你所有,两手空空去见阎王。‘罪孽将形难自欺’:无论是杀业、盗业、淫业、妄业、酒业,种种的业,都跟着你走了。所谓“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自己没有法子骗自己。因为是你造的业,一定要自己来受报,任何人代替不了。‘试问堆金等山岳’:积聚的金银,等于大山之高,成为世界金子大王,富甲天下。可是死的时候,又有何用?好的子孙不需要,坏的子孙,用来造孽,反而增加罪过。‘无常买得不来乎’:虽然有如山岳的金银,可是你能用钱财买通无常鬼不来吗?那是办不到的。无常鬼是大公无私,不讲人情,不收红包的。毖栗瑟咤输蓝,为背痛鬼,论先天,胎里带来的;论后天,欲海流沙,生尔处乃杀尔处。明白人就不要做糊涂事,应当般若照破礼法王,皈依三宝,寂灭为乐。我们人在世上,就是这样的情形,顺十二因缘入生死流。出家修道,就要超出,不受这种限制。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再不认真修行,还等待什么?各位!‘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要努力修行。”

  胖哥:“常伽输蓝译作:腕痛鬼。续法大师:常伽。贼寇鬼,钩索鬼也。宣化上人偈颂:腕痛鬼魔难忍受,铁链枷锁并钢钩。穿心刺腹挥刀剑,神咒加持得自由。”

  常慧法师:“诸法没有一个自性,所以无所依赖,但是从互相假和合,而成就一切方便法。要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一’聚集而成,又要知道多是由很多的‘一’而成就的,以前所讲的〇字,那是超出数外,所谓‘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所有的人,都在五行中,每个人的相貌,都具足五行,脸瘦身高,属于木形;头尖下巴宽,属于火形;面方色黄,属于土形;面白属于金形;面黑而肥,属于水形。有人是木火土,有人是木火金,有的人本身金木相克,自己和自己斗争。水形和火形在一起,木形和土形在一起,便会常发生斗争,但〇字就超出这些数目之外。一般人认为命运有一定的安排,所谓‘命有八尺,难求一丈’。不错!但这是指平常人而言,若是修道人,就不在此数中。修道人不要问‘易经’,那是一般凡夫俗子所用的,修道人的生死尚且能了,何况其它的数呢?更应该超出去,所以不要理会这些。讲五行不过明白其理而已,其实认真去修行,什么道理自然而然就会明白。这个〇字是最要紧的法门!各位若对〇字用功夫,仔细研究一番,将来一定会有办法。因为它不在数中,数目一开始,就有个‘一’,可是〇字,连‘一’也没有了。要知道‘一’多了,就是众多,众多是由‘一’成就的,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为什么有无量?因为有一,为什么有一?因为有无量。若是‘一’生出来,就有很多麻烦事,从一生出二三四,乃至八九十,无穷无尽的数目就跟着来了;若是‘一’没有了,其它当然也没有了;众多微尘空了,一粒微尘也没有了。天地间一切万事万物,有些人说在冥冥中有主宰操纵,这是能作。一切万事万物,这是所作。有个主宰它能作一切万事万物,一切万事万物是它所作出来的,一般宗教,都是这样说法。可是往真实来讲,没有哪个人能主宰一切万事万物,所以才说无能作所作,没有一个能作者,也没有所作。那是怎样呢?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起惑、造业、受报。业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是从妄想所感召出来的。在最初是不觉,不觉就是无明,因为无明,就生出迷惑。要是没有无明,就没有迷惑;有了迷惑,就生出妄想;有了妄想,就造出种种的业。所造的业,是善因,就有善的果报;是恶因,就有恶的果报;是不善不恶因,就有不善不恶的果报。所以众生所遭所遇,无非是自己所造的,并不是其它人所造、所支配的,一切都是自己。乃至在轮回中转来转去,不能出离,随业而受果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不离开生死,都是自己所造的。怎能知道是这样呢?因为要是离开这种道理,就没有其它道理可讲了。有的宗教,主张世间一切是受神的支配。既然是受神的支配,那么造善造恶与自己就没有关系。但是到时候受果报,还是要自己去受,神帮不了忙,可见这是不合理的道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果报是从自己的业感召而生出来的,正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好像有人主使别人去杀人,这人虽然犯罪,可是主使人也有罪;如果神来支配我们,一切一切都由神来作主,那么我们所造的业,神应该分一半果报,才合情理。如果不是这样,神教我们所作的事情,罪全归我们受,这就不平等、不合理了!我们自己所造的业,与他人无关,我们所作的是善事,就得善的果报;所作的是恶事,就得恶的果报,这是很合理的因果。所以我们一举一动,并不受任何人或神来支配。如果真是受神支配的话,那神就不应该教我们做种种恶,应该只教我们做种种善,这样才对。因为神不愿意人做恶事,希望人做善事。如果神没有这个能力,那么我们作恶,还是自己受报,做功德是他的,作恶是我们自己承担的,这太不合逻辑学了。佛教注重因果,这种循环报应是丝毫不爽的,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种骂人的因,就要受挨打的果;种打人的因,将来就要受被人杀的果。古人说:‘杀人父,人亦杀其父,杀人兄,人亦杀其兄。’如是因,如是果。我们众生都是怕果不怕因,种因不小心,等到结果时就着急。菩萨是畏因不畏果,菩萨在种因时很小心谨慎,等到受果报时,他坦然接受果报,而不逃避果报。众生与菩萨的思想不同就在于此。明朝莲池大师,出家之后,遍访名师。后入京师,参遍融、笑岩二大老,皆为禅宗硕德。师蒙二老开发,后路过东昌,闻鼓声忽有觉悟,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我们无论读经或阅论,必定要用智慧来判别是非,切忌用心意识来猜测。心、意、识只会骗人,此三者有极大的迷惑力,令人是非不辨,事理不明,黑白倒置,混淆不清。某些理论,乍听上去好像有道理,智者一目了然,无知者就被其蒙蔽,听得津津有味。有些人以盲引盲,并非故意,而是他自己没明白,所以把旁人引入歧途,结果得不到好处。所以不可轻立意见,若在根本问题上生出谬解,所谓“毫厘之差,天渊之别。”甚至把整个世界弄得如水土和泥,黯然无光了。所以我们对于原则上的理论,一定要有明确的认识。如果单凭心意识的臆断,妄置批评,随意褒贬,就是舍佛入魔,这是大大不可的。就拿佛与魔的问题来讲,不可以跟随某些人的谬论,说:‘魔佛如一,二而不二。’佛教徒不能像魔一样,否则人不需要信佛,尽信魔的狂语就好了!有人说:‘魔是反面帮助我们的善知识。’这是本着慈悲为怀而说的,这也是一种自我安慰,用来哄一哄心里的小孩,教他不要嗔心太重。这种讲法是为了调解其中的纷争及怨害,因为不愿与魔起对峙,把他视之如敌人。如果说魔是反面来帮助人,那他屡屡一口就把人吞了,或者当场置人于死地,这又怎么算得上‘帮助’呢?所以我们要抓紧根本立场,时刻提起正念。一旦生出贪心,或贪快、贪神通、贪速效、贪灵感,魔便乘虚而入。有些人很聪明,但为什么有时也会魔里魔气?就是因为他对根本原则没有认识清楚;如果把根本弄清楚,魔的咒也不灵了。我们不用念咒,只要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魔是没法子钻进来的。我多年学佛的结论:最大的受用,就是这六大宗旨。佛法并不是高谈阔论,谈玄说妙;更不是妄言祸福,占卜吉凶等流。世界上能未卜先知的人不知多少,这是跑江湖的伎俩,好讲神通,妖言惑众,都是在卖膏药。这些人的确能知过去未来,譬如他对你说:‘我知道明天会有什么人来见你,说话又如何如何……’或者说:‘你从前做过些什么事情,我都一清二楚……’但是他们都有漏洞,或者不断**,或者好财,或者骗色,这是魔的境界。如果有斗争心、贪心、求名求利,专搞个人宣传或个人崇拜,而且又自私自利,不讲真话,当知这人是魔的境界。所以当莲池大师参访遍融、笑岩二老时,二老都告诫他:‘出家办道是为了生死大事,不可以为名利所累!’当时在场也有其它参学的人,他们对这些启示毫不在乎,唯独莲池大师却深得受用,大有启发。所以他离开京师,行至东昌,便豁然开悟,而说出以上的偈颂。其实这四句偈是次要,最重要的一句,就是不要搞名搞利,才是整个公案的主要关键。不要以为莲池大师在东昌才忽然开悟,他由一开始便已一步一步地迈向开悟之路。到了遍融、笑岩二老之前,被他们来一个当头棒喝,便豁然大悟:出家后不耽着名利,这是最有效的咒,能战胜一切魔军。且看他的偈文说:‘二十年前事可疑’,这件生死大事,使莲池大师困惑很久。因为尚未明白,所以要出外参访,求善知识解决疑团。‘三千里外遇何奇’,行迹遍及三千里,等后来到了东昌,顿然开悟,这是多么奇妙,顿然把执着粉碎了!‘焚香掷戟浑如梦’,焚香供佛是好事;与魔军掷戟作战,这是坏事。掷戟,也可以说是放下武器,就是不再斗争。这一切都像做梦呢!为什么像做梦,因为还未彻底明白。‘魔佛空争是与非’,现在他明白了,从前总在虚妄是非上用功夫,都是枉费心机!莲池大师并没有说‘佛魔一如’,魔是魔,佛是佛,两者互不相涉,有什么是非可争呢?以前辩论是非,都是虚妄不实,你想把魔降伏,一定要有点真功夫,这不是单凭口头禅能做到的。再说一层,无魔不显佛,无佛不显魔,魔佛也是相对法,并不是佛开悟后,就‘魔佛一如’,佛开悟后,魔佛宛然,但佛没有敌对的思想。佛既然等视一切众生,而魔也是众生之一,所以佛对魔也一视同仁。但魔对佛是否一律平等呢?绝对不是的!魔什么时候都想把佛推倒的。莲池大师在二十年后,始明白不争的道理,觉悟以往在外表上‘空争是与非’,没有回光返照,没有把自性收拾干净,人一争便生烦恼。我说的道理很简单,希望诸位细玩其味。因为在原则上不能犯错误,大家都很年轻,不可以随便说‘魔佛一如’。一般人如果听到‘魔佛一如’,他会想:‘那我拜佛做什么呢?我做魔业,不就是佛业吗?’原则上的分别,要弄得清清楚楚,不能混淆视听,鱼目混珠。或者大彻大悟的人能这样说,因为他体会的境界不同,我们还是小孩子,不能假借古人的道理,牵强误解。譬如小孩不懂开车,你让他开车,很容易会撞车,以致死亡。”

  胖哥:“喝悉多输蓝,两手痛鬼。续法大师:喝句。一阿那他。云非正使。二阿湿婆。马面鬼。三诃利鸡舍。师子发鬼。又悉伽罗。野干鬼。阿萨阇。不可治病鬼也。上人偈颂:两手痛楚难屈伸,牛头马面狮子寻。野干鬼病不可治,楞严咒力妙通神。”

  常慧法师:“人人都有‘生’,都喜欢生;人人也都有‘死’,但都怕死。你若不欢喜生也不怕死,这就是一种定力。好像人怕鬼,为什么怕?因为鬼很丑陋恐怖,会对人不利,会把人弄死,所以人怕鬼。这是一种怕死的表现。如果你不怕死,什么也不会怕的,不论鬼神或妖魔鬼怪皆不怕,无所恐惧。你若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无所恐惧才是一种正定正受,得到定力。有定力之人是:‘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这个意思就是,若是有人用刀割去我的头,或用毒药毒死我,我也无所谓,无动于衷。为什么?因为自己的生死已了——‘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得一万事毕了。可是单单‘得一’还是不行的,要把‘一’想法子返本还源,变成○。○是个妙不可言的道理,你们谁明白○,谁就能修行证果。如何明白○?那就要先明白一。所谓‘得一万事毕’,它是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又所谓‘一法不立,万法皆空’,你想要得到这种境界与道理,先要得到‘一’,你不要把‘一’看得那么简单。‘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天为什么能覆盖万物呢?因为得一了。地为什么能载万物呢?因为得一了;若是地没有一,失去一,即刻就有山崩地裂、地震海啸种种地灾发生。哪个地方丢了‘一’,哪个地方就有地灾发生。若是不丢失一,地是平平安安的。‘人得一以圣’,人若是真能得到‘一’,就能出轮回,证圣果,开智慧。人失去这个‘一’,就在六道轮回里转,就会有种种烦恼无明。八万四千种烦恼都因为失去一,所以都来了。若得一了,首先就是烦恼变成菩提,生死变成涅盘,如反掌之易,毫无困难。可是为什么不能将烦恼生死变成菩提涅盘呢?就因为失去‘一’,而跑到‘二’上,跑到‘三’上……跑到‘十’上,由十就有十十无尽,百千万种的烦恼都来了。所以这个一是很要紧。可是我们失去一,又想得回一,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一再能返本还源,回到○上,那更是不容易的事。我再给你们说这个简单的譬喻。什么时候叫一,什么时候叫○。从一岁开始,女的到十四岁,男的到十六岁,这段时期都没有失去这个一。什么时候是个○?一入胎到出生,都是在○的位置上,那时候没有什么妄想、烦恼、贪嗔痴心,等到会吃饭了,饿了就生贪心要吃饭,贪嗔痴就开始发生,但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失去一,这时候是做人的开始。从○字演变成一字,这个一字还是很完整,是一切一切的开始。等到经过人事的变迁,在“一”上又加上东西,就变成二,二又变三,三又变四……一路一路地增加,增加越多,负担也就越重,人也越变愚痴了。性,就是个○字,○就是个‘性’──○性○性,是什么也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修行要修到如浑沌赤子之心,心无一物,就像小孩子似的,返老还童。但返老还童并非叫你等着吃奶,而是叫你的贪嗔痴慢疑心都没有。这时叫返本还源,和小孩子的知见差不多,很天真无邪,一点也没有懒惰懈怠心,也没有占便宜心,或人我是非的心,这时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修道若是能真明白这个理,才能真正觉悟。父母生育孩子,怎么忽然就有知觉呢?这些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但一般人却忽略而不去研究。为什么要修行?因为愚痴,尽做颠倒事,在轮回中受苦,不得自在。因为求智慧,所以要修行。有了智慧才不会被魔境所转,也不会认贼作子,更不会一边修行,一边起贪心,能认识清清楚楚。因为有择法眼,何者是正法,何者是邪法,一目了然,不会有鱼目混珠的现象。怎样能开智慧?唯一的办法,就是参禅打坐,可以转识成智;或者诵‘楞严咒’,这是开智慧的咒;或诵《楞严经》,那是开悟的经,开悟之后,智慧现前;或研究三藏十二部经典,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楞严经》有‘四种清净明诲’与‘五十阴魔’,《楞严经》上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从这两句经文,就可以证明,这部经千真万确是佛所说的妙理。若是不除掉**心,就不能超出三界;也就是说不断欲去爱,根本就不能证果。《楞严经》上又说:‘若不断欲,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无有是处。’由此观之,就能知道正法眼藏所在之处。凡是真正的佛教徒,一定要拥护《楞严经》,诵持‘楞严咒’,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生在这个末法时代,离佛远了,可是法还没有灭尽,大家还可以依照佛法来修行,还有希望开悟证果成佛。在末法时代,一切天魔外道、魑魅魍魉、山妖水怪,所最怕的就是‘楞严咒’。‘楞严咒’是破邪显正的神咒,而《楞严经》就是为‘楞严咒’所说的一部经,是佛教的骨髓。人若无骨髓,一定会死;佛教里若没有《楞严经》,也可以说就没有佛法了。所以在这个末法时代,护持正法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楞严经》能背诵出,‘楞严咒’更要能背得出,我们要能背诵、能读念,念得滚瓜烂熟,尽量发挥《楞严经》的妙旨,一一为人演说。世界上如果没有‘楞严咒’,妖魔鬼怪就会肆无忌惮、横行于世。世界上若有‘楞严咒’,旁门左道、魑魅魍魉、山妖水怪就都还有所恐惧,不敢公然出现于世。若世界没有‘楞严咒’,这就是一个妖魔鬼怪的世界了。你看现在人的思想行为都是古里古怪,不如禽兽,这是因为妖魔鬼怪炽盛于世,蛊惑世人,令人失去根本的智慧,变成麻木不仁,所以所行所作,连牛马都不如了。这也因为懂得诵《楞严经》,持‘楞严咒’的人,愈来愈少,所以天魔外道才猖獗无忌。为什么‘楞严咒’有那样的好处?就因为念这个咒,可以入楞严定。楞严大定是无定无不定,无有不定时,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楞严定是坚固定,是天魔外道所不能破坏的,而无量的智慧就从这里生出来。佛说六识是家贼,就是因为六根和它串通,由六根对六尘而引发六识,所以便起惑造业。所以六根就是媒人,犹如介绍人一样,勾引我们去做恶事。什么是你的家宝?家宝就是如来藏常住真心,妙觉明性,而不是世间有为有相的金银财宝。你的自性具足了佛宝、法宝和僧宝,这才是真正的财宝;还有勤修戒定慧,成就三无漏学,这也是你真正的宝贝。有人说:‘这种财宝看不见,不足相信。’这也难怪,因为它无形无相,看不见;但是这还是可以感觉到的,有慧根的人便会知道,无慧根的人就不知道,因为他的根性还未成熟,所以不能明白,也不能生出信心。楞严大定不是说我打坐才能练出来,你在行住坐卧都不被境界所转,不被外境所摇动,不被妄想所干扰,这就是定。如果你坐在那儿,妄想纷飞,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这样就是没有定力。或者见到什么境界,就被境界所转,这都是没有定力。定力就是动静不二,动的时候,不被境界转,这就是静;静时,不被妄想所扰,这也是动。你能修得动静都是一样,功夫便打成一片,不是动,也不是静,不是空,也不是有,这就是中道。”

  胖哥:“跋陀输蓝,四肢骨节痛鬼。续法大师:跋陀者翻善守贤护。山林城池者也。或酰摩跋陀。云守舍。守人家宅屋舍。富那跋陀。云集至成。摩尼跋陀。云威伏行。孔雀云。隶跋所魅是也。上人偈颂:四肢骨节痛楚缠,连年累月病无间。守善罚恶威猛将,一闻神咒除熬煎。”

  常慧法师:“在全世界很少有哪个地方讲此楞严咒,无论显宗、密宗均无。此法会虽人不多,但天龙八部都注意而守护,十方诸佛亦放光照此法会。须知殊胜法门泄出,学法的人不要将此事看得如此的简单容易,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妙法。人有病痛,多数是有魔鬼来给你灾难,不然不会如此。有的病痛,白天无事,但晚上来了,此鬼属阴。有的白天来,晚间也来了,此鬼属阴阳,都可混合,它不怕阳光,但可受得阳,所以白天也有病痛。各位也许都有这种经验,有些人晚上躺在床上就哼哼不止。鬼神也有种种不同,世界上的事,往粗的说有很粗的,往细的讲,也很细。你们有机会听就不要错过,我希望你们懂得多些。这需要有功夫,才能明白实际的情形,不是口头学些文字般若就懂了,这一定要和天地间阴阳造化合而为一,才能贯穿此理论。「四肢骨节痛楚缠」:四肢,不用解释,就是两只胳膊加上两条腿,骨节又叫关节,关节发炎疼痛,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走不动道,拿不了东西,非常可怜。四肢骨节痛鬼为什么会找上你?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造业是必有报应的,只是时间的问题,看看因缘是否会合罢了。有人又会说:‘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那么,是不是没有办法消除罪障了呢?’也不是没有办法,办法就是‘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放净光明,照触我身。’希望佛、法、僧三宝,能够本着慈悲的大愿,用清净无碍的大光明,照触到我们的身上,这种净光照后,能令我们三障消除,如云开见月般,复现出我们本来的清净心性,所以说:‘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连年累月病无间」:世间上的事,永远是此起彼落,决不会永远兴或永远衰的。现在亚洲的佛教衰落了,美洲的佛法兴起来了。国家民族也是一样,此国衰、彼国就起,如像太阳朝从东方升起,晚由西方隐没。隐没并不是没有了,而是在另一方升起。当我们在美国看到落日时,则正是中国的晨曦,一切事相都是如此。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步骤,人有‘生、老、病、死’四个过程,事有‘生、住、异、灭’四个阶段。‘劫’代表时间的单位,一增一减为一劫。增劫的计算,从人寿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增加一岁,身高增加一寸,增到人寿八万四千岁为止。减劫的计算,从人寿八万四千岁开始,每一百年,减去一岁,身高减去一寸,减到人寿十岁为止,这叫一劫。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世界‘成’的时候,有二十个小劫;‘住’的时候,有二十个小劫;‘坏’的时候,有二十个小劫;‘空’的时候,有二十个小劫。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共有八十个小劫,是为一大劫。大劫的时间是很长,不是我们凡夫的智慧所能想象得到的。人的寿命,到二十岁时,代表‘成’劫;到四十岁时,代表‘住’劫;到六十岁时,代表‘坏’劫;到八十岁时,代表‘空’劫。二十岁以前,是生长知识的时期;四十岁以前,是发展事业的时期;六十岁以前,是病老的时期;八十岁以前,是死亡的时期。物的生住异灭的道理,亦复如是。由因缘而‘生’,由因缘而‘灭’,中间经过‘住’期和‘异’期。物成之后,经过一段住的时期,慢慢变异而起化学作用,又慢慢消‘灭’了,这是必然的现象,所谓‘无常’,是自然的定律。连年累月病无间,这也是病痛在为我们说‘无常法’。在这种情形之下,真正能明白的人不太多,真正能修行的人也不多,大多数是在这里糊里胡涂混光阴。由生那一天起,到死那一天为止,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一生就胡混过去,人类都是这样,迷迷糊糊把光阴混过去了。我们要寻找光明的道路,才知道我从什么地方来的,我到什么地方去?把来的路和去的路,弄明白了,才算不是胡涂人;否则就是胡涂人:来时胡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莫如不来亦不去,亦无胡涂亦无悲。我们被业所牵,所谓‘业不由己’,而生到这世上来还报。因为在往昔所造的业不同,所以今生就受不同的报,所谓‘业网交织’。因为种种因缘和种种境界,而造成人的胡涂生命。但人还不知道,总觉得活在世上蛮有意思,也不去想办法了生脱死,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守善罚恶威猛将」:‘跋陀婆罗’(菩萨)又作軷陀、颰陀波罗、颰陀和、颰陀和罗、跋陀罗波黎、跋陀罗波梨。贤护菩萨之梵名。法华文句二曰:‘跋陀婆罗菩萨,此云善守,亦云贤守。思益经云:若众生闻名者,毕定得三菩提,故名善守。’见贤护条。贤护菩萨系在家菩萨。音译作跋捺罗波罗菩萨、跋陀波罗菩萨、拔陂菩萨、跋陀和菩萨、发捺罗播逻菩萨。又称贤护长者、贤护胜上童真、善守菩萨、贤守菩萨。在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与无量寿经之听闻众中,皆置贤护菩萨于首位。此贤护长者系一富商之子,其所受之诸乐、果报,为忉利帝释天王所不及。据八吉祥神咒经载,若有急疾,呼贤护等八人名字,即得解脱。又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所载,跋陀婆罗入浴室而悟水因,证得无所有,基于此说,禅宗遂于浴室安置贤护尊者。密教以此尊为贤劫十六尊之一,密号巧护金刚或离垢金刚。三摩耶形为贤瓶。《金刚顶大教王经疏》卷二云:为诸群生化导之主,能守护之,不过时处,说法相应,离烦恼垢,令得睹见本际清净法界曼荼罗身。故为主宰。称为功护,亦为利垢者即是贤护也。此尊形像是红色女形,左手作拳安膝上,右手捧持贤瓶,坐莲华上。女形代表定德,红色代表慈悲,贤瓶代表护持众生之清净智水。在胎藏界曼荼罗,此尊又称除疑怪,密号功济金刚,三摩耶形为独股金刚杵。其形像为肉色女形,左手持宝瓶,右手执独股杵,坐赤莲华上。独股杵是如来一实智,表“阿”字之一法界,宝瓶代表善爱护众生心地之五智,故称为贤护。又以如来金刚之智慧善除却众生之疑悔,故号除疑悔。以如来一实之慧光,从黑暗中巧救众生,故名巧济金刚。「一闻神咒除熬煎」:学咒先要正心诚意,若心不正,学什么咒都是邪的;心正了,学咒才有感应。心正了还不行,还要诚意。诚意就是念兹在兹,丝毫都不马虎,不敷衍了事,或茍且塞责,这样才有感应。你不是正心诚意,而存着邪知邪见想去害人,这就是魔法,是魔王所行的法。魔是害人不利人;真正想修法的人,在任何情形下也不会害人的。学咒要存利益众生的心,不要有想降伏魔鬼的思想,或者和其它人起对待心。在佛教里,没有敌人,不向任何人报复,就是任何人对自己有害处,也要忍耐,修忍辱波罗蜜,不生报复之心。这就是佛教高超之处,佛教的优点,其它的宗教都没有这种精神。虽然他们说‘爱敌’,但也只不过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它真能爱敌吗?它认为佛教是它的敌人,它爱佛教吗?不会的。它开口就是‘魔鬼’,闭口也是‘魔鬼’,怎么还会爱敌?佛教最重要的教旨就是:‘你是魔鬼,我也绝不伤害你,也要摄受你,而不生一种对待法。’这就是佛教最特别的教义,对任何众生都存慈悲心,不去伤害他们。‘楞严咒’是惊天地、泣鬼神,最有效的灵文,所以我们学会‘楞严咒’,就要时时刻刻存慈悲心,举心动念都不要去伤害人。旁人就是对自己怎么不好,也不怪他,也不去伤害他。心量要有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把所有森罗万象都包括在里面,这才是佛教徒的本分。”

  胖哥:“娑房盎伽,译为:两膊痛鬼。续法大师:娑房者。字母翻一切五体痛鬼。或娑懵你。翻火油烛鬼名。盎伽者。即央掘。唐言指鬘。杀人取指。冠首为鬘。刀兵鬼名。宣化上人偈颂:两膊五体痛鬼临,刀兵指鬘油烛侵。火烧地狱灾苦烈,真言密语保安宁。”

  常慧法师:“‘央掘魔罗’者名‘一切世间现’,为舍卫城北萨那村一贫穷婆罗门女跋陀罗之子。少失其父。厥年十二色力人相具足第一。聪明辩慧微言善说。随婆罗门师教,学习四毗陀经。其师摩尼跋陀罗误信彼妇妄语,欲除之。遂语世间现:‘汝是恶人毁辱所尊。汝今非复真婆罗门。当杀千人可得除罪。’并云:‘杀人取指。杀千人已取指作鬘冠首而还。然后得成婆罗门耳’。以是因缘‘世间现’受教杀人九百九十九,均取指作鬘而冠首并以血涂身。观其形相,赤眼雄姿,必令人心惊毛竖如鬼附身,生大恐怖。尔时其母念子当饥。自持四种美食送往与之。子见母已,作是思惟:当令我母得生天上。即便执剑欲前断命,以满一千之数。世尊以一切智如是知时,如雁王来。告央掘魔罗:汝之母生育之恩深重难报,云何欲害令其生天?非法谓法,如春时焰渴鹿迷惑。汝亦如是,随恶师教而生迷惑,命终当堕无择地狱。时央掘魔罗因佛慈力,如离非人所持,自知惭愧,血出遍身,泪流如雨,譬如有人为蛇所螫良医为咒令作蛇行,宛转腹行三十九旋顶礼佛足,归依世尊,出家修行。后,佛语波斯匿王:如彼‘世间现’母、师及师妇三人者悉是世尊不可思议幻幻化,为教化央掘魔罗、度无量众生耳。「两膊五体痛鬼临」:因往昔尽用枪、刀、剑、戟去杀人,则今生因缘会聚时,湿寒之气入体,或长骨刺,或患风湿,以致骨骼变形,两膊五体痛楚不堪,亦两膊痛鬼、一切五体痛鬼讨债来也。「刀兵指鬘油烛侵」:如央掘魔罗所杀者受,刀兵鬼、火油烛鬼,令其受刑。「火烧地狱灾苦烈」:由业力所感,地狱众生好似暴风雪般被阎罗狱卒驱赶到装满了沸腾铁水的容器内,无量有情在里面遭受熬煮之苦。火焰炽燃的三尖铁矛从两足掌和躯体任意刺入,再从双肩或头顶径直穿出,且时间无法用人间的年数衡量。这都是由于嗔恨的引业而感召这样的同行等流果。「真言密语保安宁」:诵咒‘娑房盎伽’,将以佛之密语功德威力超拔鬼众往生善道。亦令病躯减负安宁。”

  胖哥:“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所谓‘得一万事毕’,什么是‘一’呢?姑且暂时认为是一个原则,因果律是永恒不变的原则。什么是‘〇’?如来藏性,真如妙性。一切都是从如来藏生出,或者说,由如来藏显现更合适一点,然而万相归性。自性是‘〇’,一二三四……是相,相从来是不离性的。什么是本来无一物呢?相即是性,波即是水!我们本不必去执著那些相与性、波与水的。有了执著才会由‘〇’生出‘一、二、三、四,乃至无穷无尽……’而执著是什么?执著也是‘无所来,无所去’的。本来无一物,亦无尘可拂。若能了达此,不用坐兀兀。”

  常慧法师:“呵呵……徐恒志大德诗云:万法缘生一照空,浮沉生死叹愚蒙。度人救世方便异,显密原来一脉通。佛教有显密之分:显教是明显之教,人人生菩萨心,修无上道,皆可成佛。密教是秘密之教,为彼说而此不知,为此说而彼不知,彼此互不相知。显教主张明心见性,密教主张即身成佛。总而言之,在往昔时,种下大善根者,今生才有这种学佛的机会。今生精进修行,等来生定有希望达成此愿。显教有小乘和大乘之别。小乘又为二乘,就是声闻和缘觉,大乘就是菩萨。今将此三乘所修的法简略介绍如下,作为初学的参考。罗汉所修的四谛法:声闻是闻释迦牟尼佛演说四谛法的声音而悟道,谓之声闻。声闻又为阿罗汉,分为四个果位。初果罗汉,已断三界见惑,所谓‘入圣人法性流,逆凡夫六尘流’,尚有七番生死。二果罗汉,已断三界见惑,又断欲界思惑前六品。有二番生死,一生天上,一来人间受生。三果罗汉,已断欲界思惑后三品。犹有一番生死,但是不来欲界受生,而到色界或无色界受生。四果罗汉,已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不受生死——就是没有了分段生死,而还有变易生死。声闻虽然悟道,可是有悟得深,有悟得浅,有悟得究竟,有悟得不究竟。一样的悟,而悟的程度不同。他们修的法,就是苦、集、灭、道四种法。苦,观一切都是苦,有三苦和八苦。因为他们知道断集、慕灭、修道有连带的关系。由苦而生烦恼,既然有烦恼,就要把它断了。怎么断呢?要断见惑、思惑所积集的烦恼。要羡慕涅盘法,就是常乐我净,所谓‘涅盘四德’。如何从生死此岸,经过烦恼中流,达到彼岸呢?必须修三十七道品才可以成功。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总计三十七品。此法在小乘为正道,在大乘为助道,在佛乘也不是正道,也不是助道;反之,也是正道,也是助道。因为佛乘是圆教,即是圆融无碍的教,所谓‘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袁姐:“请将三十七道品讲详细一点好不好。”

  常慧法师:“三十七道品:①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②四正勤: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③四如意足:欲如意足、心如意足、勤如意足、慧如意足。④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⑤五力:五根发生五种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⑥七菩提分:择法、精进、喜、轻安、舍、定、念。学佛法的人,本身先要具备正知正见,你有了正知正见,然后才知道如何修行。有了正确的法门,才能得到正确的法脉。所以首先要懂得七菩提觉知分的法门。觉知分:觉知即是明白道如何去修行。(一)择法觉知:以无漏智慧择法眼,去选择是法非法、正法邪法、真法伪法、实法虚法,能从正而舍邪。要知道哪个是正,哪个是邪,哪个是好,哪个是坏,要有择法眼,才不致误入歧途。如果没有择法眼,便很容易掉进深涧山沟里,出不来了,所以择法觉知是很重要的。选择佛法的正确性,首先要有智慧。否则选来选去,仍是选错了。为何会选错?就因为没有智慧,缺乏择法智慧的能力。若是如此,便容易误入歧途。(二)精进觉知:依真正法门往前精进修行。你如果明白佛法,但却把它放到一边,不用功修行,就好像整天只会说食数宝,而没有真正尝食法味。你若能选择正确的法要,且向前精进修行,身心昼夜六时勤精进,从不懈怠。身精进即是念佛、拜佛、诵经、礼忏等等。心精进是时常念兹在兹,不起妄想。你知道选择正法,才不会盲从、盲修瞎炼。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导,本来要往成佛的路走,结果却下地狱。本来想行菩萨道,结果掉入魔道。为何这么严重?都是知见不正当,错了因果,与自己所希望的目的地相差得太远了。这即所谓的‘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或所谓的‘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三)欢喜觉知:有了择法眼,则要有欢喜心去精进。不要一会儿精进,一会儿又与自己发脾气。不要整天烦恼,皱起眉头,苦口苦脸。应该不懒惰、不懈怠,很欢喜地去精进用功。‘喜’有正邪之分,有依正道修行而欢喜,亦有依邪道修行,堕于颠倒诳喜。凡是依欲念而行,是为颠倒,应以禅定、佛法为喜,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得闻佛法,知其高深奥妙,故生欢喜心。(四)除觉知:但欢喜心还不是一个究竟心,要把它平静下来,明辨是非,取正除邪。除去自己的烦恼无明,把一切不良的习气除去。除掉之后,则法喜充满。(五)舍觉知:舍离一切不当者,如坐禅不可执着好处,不可贪恋境界,应该舍离。平静下来之后,还要舍离一切平静,一切都不执着。应要‘扫一切法,离一切相’,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境界。(六)正定觉知:舍了之后,才能生出定力。有正定才有正受。‘正定’不是糊里胡涂的定,不要修无心定,入到无想天之定,那是不究竟的。无所执着,有智慧就生定。你们若是昏沉,则应以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以对治之。若是有焦躁之心,则以除觉分、舍觉分、定觉分以对治之。(七)正念觉知:心有昏沉或焦躁皆是‘念’。发菩提心之人,必须依照七菩提分修行。能依七菩提分而行,致身心安稳,故谓‘行步平正’,是用功得力的表现。入正定之后,则生出很正确的念,有了正念,才不会堕落,才不会一天到晚打妄想。才证得三不退:‘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讲到这‘定’字,修行人都知道禅定,即是‘禅那’。是梵语,此译为‘静虑’,把妄想停止下来,又叫‘思惟修’。思惟便是参,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或参悟‘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四禅之境界:初禅(离生喜乐地):呼吸气停止了。外边的呼吸停止了,但内里的呼吸却活动起来。故修行有一种妙处,不可思议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此禅离开众生的欢喜而得到法喜充满,禅悦为食。得到一点点明心见性的境界。二禅(定生喜乐地):此乐比初禅更快乐,时刻皆在欢喜中。这种喜乐是从定中生出来的。修到此禅天,则脉搏停止不动。三禅(离喜妙乐地):念住了,把欢喜的一念都断了。因为有欢喜,便有执着,现在把欢喜也除去。四禅(舍念清净地):把念全部舍去,没有了。这时无挂无碍,但仍未超出三界之外。这只是在定中得到一点利益与进步,尚不是高境界,不要修一修,便以为自己开悟了,而起贡高心。在这世界,一切要别人为自己证明,自己不能为自己证明。修道人亦复如是,不能贡高我慢,打大妄语。否则将会堕地狱的。凡是学佛之人,不可作善恶夹杂之业,不要为自己戴高帽子。若有人自命善知识,可以用以下标准来判别出他们是不是善知识:观察他是否有贪心,是否贪名、利、财、色?善知识从不与人争辩,看看他是否有争心?看他是否有贪求?讲话是否坦白?看他是否有自私心?看他是否有自利心?看他是否不妄语?假若不贪、不争、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那么,这人才是可信的善知识,堪跟他学习而不误入歧途。⑦八正道:(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此三十七道品乃是大小乘必须修之法门。光阴似箭,在不知不觉把时间就过去了。中国孔子说过,这个人生就好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过去时光就不会再回来了。又有的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这一寸的光阴,就好像一寸黄金那么样宝贵。可是这黄金,你若丢了,还可以想法子再把它找回来;这光阴过去了,就没有法子再把它找回来了。由这样看来,这光阴比黄金更贵重。所以在佛教里说:「一寸时光就是一寸的命光。」这个时光已经过去了,这个命光也就少一点。所以才说:「时光减处命光微。」时光减少了,命光也就少一点了。所以我们对这时间一定要看重了,不要把它随随便便地就放过去了。在我们这个讲解楞严经五十阴魔法会的时间,每一个人都很认真地去用功修行学习,我相信在这个期间,比这个黄金更贵重,比钻石也更有价值,所以大家能以在一起闻熏闻修。在我们每个人生命里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一个时间;可惜这个时间不太长,那么转眼之间就过去了。过去了,可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学的佛法,在每一个人的脑筋里头,在每一个人的八识田里边,都种下去一个宝贵的金刚种子。那么这个种子种下去了,等到将来一定会结金刚不坏的果。金刚不坏的果就是佛果,就是成佛。那么在什么时候成呢?这就看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耕耘灌溉。这个种子种下去了,但是好像种田似的,种到地里头,你必须要譬如给它灌一点水,除一除草,把这个地耕得掀腾起来。那么你把这个地的草除去,就是怎么样呢?怎么样叫除这个草呢?就我们每一个人要时时刻刻防微杜渐。怎么叫防微呢?防微就是防备、预防这个微细处,我们的心念不要打妄想,不要令它生很多杂念。不要有妄想,不要有杂念,这叫防微杜渐。防就是防备,防备着这个很微细的念头生起来;杜渐就是杜绝,杜绝这一切的妄想,这个妄想把它没有了。这是每一天这样地用功,每一天这样去修行,栽培灌溉。就好像种田,我灌一点水,我再把这个地收拾得没有草,那么一天一天的,你这个金刚种子种到地里去,就生这个菩提的芽。你菩提树生出来了,这就是菩提芽生出来了;菩提芽生出来,将来就结菩提果。可是你要保护这个菩提芽,保护这个菩提果,你不要也不管它了,也不灌水,也不去栽培它,那么它就会枯槁了,会干了。你能以灌溉,怎么叫灌溉呢?你就天天学习佛法,用佛法的法水来灌溉这个菩提芽,那么这样呢,久而久之,你这个金刚的果也就会成就了。如果你过去了这个时间,就不继续地理它,这个金刚的种子种下去了是种下去了,它也不容易生出来的。你必须要好好地保护着你这个金刚的种子,不要再做以前所欢喜做的事情,就是要守规矩──循规蹈矩,不要再像以前那么样子不守规矩,做一些个不守规矩的事情。那么你守规矩,这就合佛法,不守规矩就不合佛法,所以我们做人一定要循规蹈矩,要依照规矩去做去,不要太放逸了,不要太浪漫了,这是我对每一个人的期望都是这样子。这一定是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经耳朵一听这个经典的道理,永远在你八识田里边,有这种菩提的种子。”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270/2587600.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