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形山秘藏 > 第二九章:度亡经

第二九章:度亡经


  半个小时一转眼就过去了,袁姐又将水果堆满了一桌子,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聆听法师教诲。

  衍道法师:“今天,有无上胜缘,和诸上善人共同研究佛法。诸位切莫看轻自己,因为一切众生均具如来智慧德相,只要我们发心、修法,知道世间一切相都是假的,都不可得,不去执着,回心向善,自度度他,当下就是大菩萨。适才左居士背诵的《恨赋》,描述了从得志皇帝到失意士人的诸多哀怨,概括了人世间各种人生幽怨与遗恨,篇末点题: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这是典型的断灭论!是对宇宙人生的不了解才造成了看似失去一切时不可避免的无奈、悲鸣。秦始皇、赵王迁、李陵、王昭君、冯衍、嵇康,这些人可以说是不同层面的代表人物吧?有谁的人生是圆满无缺陷的?也许在旁人看来,他们足以让人羡慕了,起码他们是能够青史留名的,但是就其自身而言,莫不饮恨而吞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远有达不成的愿望,也永远有唏嘘莫名的惆怅,登台远眺:杂草枯木之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昔年秦始皇以武力一统天下,将诸侯踩在脚下,华山为城,紫渊为池,应该是志得意满了吧?然而一朝魂断,宫车晚出。他不是神仙,他不能长生久视,撒手人寰之际,长城虽在,江山易手。其恨绵绵,了无绝期也。再说赵幽缪王,名迁,乃亡国辱身之恨:秦国俘虏赵迁之后,将其流放到房陵,失去了美丽的姬妾及富丽堂皇的车马,虽然不至饿死,但是复国无望,置酒欲饮,悲来填膺,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呢!他可做不到衣食无忧乐不思蜀啊,千秋万岁,为怨难胜。后来赵国逃亡的大夫们共同扶立其同父异母的哥哥赵嘉在代地即今天HB蔚

  县城东一带称王,惜回天无力,六年后终为秦所灭。李陵,汉朝飞将军李广之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飞将军说的即是李广,李广将军神威盖世,却难封侯,诚杀业使然,李陵降北,虽身在匈奴,却心怀故国,欲报汉恩,然而汉武帝杀其全家,令其身冤名辱,志闷心残,虽誓还汉恩,徒属空愿耳。一代红颜王昭君,名嫱,HB人,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以天香国色,远嫁荒漠,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独留青冢向黄昏。唉,类似例子不知有多少,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试看台海两岸,秋水望穿,寒夜柳絮独自舞,异地鸳鸯不成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清清冷冷凉风,寻寻觅觅无踪,此中滋味儿,譬如人饮水时温烫酸苦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冯衍,字敬通,东汉京兆杜陵人,幼有奇才,年九岁即能诵《诗经》,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矣。然,以忠贞之故,成私门之祸。遂退而作赋,自论曰:冯子以为夫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风兴云蒸,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用之则行,舍之则臧,进退无主,屈申无常。故曰:‘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与物趣舍。’玉石之论乃自老子《道德经》之词也。言可贵可贱,皆非道真。玉貌碌碌,为人所贵,石形落落,为人所贱,贱既失矣,贵亦未得。故当处才与不才之间。而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臧,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处。法度是非,皆随时俗。物所趋则向之,所舍则违之,所谓随时之义也。冯居士之词是何等的超脱、豁达,绝非江淹所描述的‘心怀壮志报国无门,赍志没地郁郁而终。’之谓。江淹是在凭想象来写意啊。再说说竹林七贤的领军人物嵇康,那就不得不提起一首已经失传了的古代名曲《广陵散》,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古琴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以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因而其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两个典故。《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其各曲段名分别为井里、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契合。《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勇士,当时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了仇隙,严仲子试图花重金收买聂政去刺杀侠累而遭拒。为什么聂政会拒绝严仲子呢?因为他要赡养老母,所以直到其母亲离世,在安葬完毕之后,聂政才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屈尊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此番礼遇,自然要誓死回报,因此聂政准备‘士为知己者死’,严仲子说自己的仇人是韩相侠累,可他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盛多,身周围防卫森严,恐难下手。聂政说那是自己的事,你不必担心。于是聂政只身仗剑前往韩国邑都,到了相府,聂政直入,上阶如探囊取物般刺杀了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乃自割面,剜眼,剖腹而亡。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后聂政被暴尸于市,韩国国君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可无人能识。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此事,就怀疑是自己的弟弟所为,于是立即动身到韩国来探询究竟。聂荣认出了自己弟弟的尸体,大哭,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最后哀恸而死。聂政刺杀侠累是当时非常有影响的政治事件。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说此事后,先赞赏其无畏气概,又赞扬聂荣是烈女子,也赞叹严仲子知人得士,偏偏无人对侠累的死表示惋惜和同情。《战国策·唐睢不辱使命》中提到,唐睢称赞聂政是‘士之怒’: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弦外之音,聂政刺韩相是顺应天命。可见,聂政的行为是被看作英雄义士的行径。到了东汉后期,在蔡邕的《琴操》里,这次刺杀事件却变成了一则民间故事,聂政杀的不是韩相,而是韩王。聂政也不是为严仲子而行刺,而是为父报仇。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由于不能按期交付而被杀。于是聂政成了遗腹子。长大后,聂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学会了鼓琴的绝艺。他还掌握了异容术,变得无人能认出自己。一天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所以韩王听说后,立即召见,命其当众鼓琴。这时聂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剑,一举刺杀了韩王,为父亲报了仇。后来伏在聂政尸体上恸哭不止的不是聂荣,而是聂政的母亲。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成了《广陵散》的曲情。嵇康是魏晋时期名士,当时司马氏与曹魏争权,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才俊而性烈的嵇康,站在曹魏一边,对司马氏始终抱着不合作的态度。于是钟会指责其‘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他的独立不羁,对司马氏集团的抵触,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在公元前二百六十二年,嵇康以‘乱政’之罪被斩首。《世说新语》中记载,「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其时,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即使三千太学生上书‘请以为师’,司马昭也不允。为了铲除异己,司马氏早已族灭了当时的八家名门望族,如何会对嵇康这个区区文人下不了手呢?《广陵散》虽‘声调绝伦’,但历来有人批评其‘最不和平’,‘愤怒躁急’,有所谓‘臣凌君之象’。曾著有《声无哀乐论》的嵇康,他一向主张音声来源于自然的本质,而与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无关。且其临刑时,神气不变。但是曲为心声,其间‘雷霆风雨’以及‘戈矛纵横’的气势,分明表现出嵇康之恨,显然,那是为了‘世道黑暗,清流难容’而在鸣不平啊。不论如何,在江淹的《恨赋》中所表达的主题,是‘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那么,有没有办法,让人在死亡来临之际,不是吞声饮恨:中阴身漂泊无依受尽苦楚,而是立刻证成一大法界的自性本觉圆满智,当下成就呢!在XZ有一部密而又密的宝贝经,凡是听过七遍的人,即不必修,只要心中常常想着经中的话,死后必定成佛。”

  左轮:“有这么容易的事儿?《首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理事圆融谈何容易!当下成就,谈何容易!”

  衍道法师:“很不可思议吗?我告诉你,一大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具足十法界。就是我们的自性、法身。因为我们的法身本来就是大觉,唯一圆觉,不是后来才觉的,所以又称为本觉圆满智。六祖大师曾说过:‘何期自性,本自圆满;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以自性是圆满具足一切的,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可是众生迷于色相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一天到晚吵吵闹闹,颠颠倒倒,把假的当真,真的当假,烦恼重重,而智慧就被遮盖住,光明就显发不出来了。可是这并不代表众生没有机会了,只要善根成熟遇到善知识的指点,而且信受奉行,当下就能恢复本来面目,证得法身成就,进而报身成就,报身是光明身,再进一步化身成就!”

  袁姐:“快给我们讲讲,我也知道大道至简的道理,只是不得其门而入。洗耳恭听。”

  衍道法师:“这部大法又是阿达尔玛普贤王如来的心髓。阿达尔玛佛译成中文就是普贤王如来。密法注重实修,也很注重形像,密宗行者认为阿达尔玛佛是最初成就的佛,是第一尊佛。在显教里没有第一个成就的佛,也没有最后一个成就的佛,是无始无终的一个大圆。这样讲比较圆满。如果有第一个,人们就会问这第一个又是谁教他的呢?就像有人问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教徒:‘人是上帝创造的,那上帝又是谁创造的?’这样就会没完没了。其实一切众生都是佛,哪有什么第一尊呢?那么哪个佛列出教规来教导众生哪个佛就是第一尊。在密宗里呢,就是指普贤王如来。还有,这部法也是莲华生大士创建的XZ宁玛派无上密中密的大法。宁玛派的法很多,有证体的,有起用的。这部法不是那种转弯抹角间接的法,而是可以直接成道的至高无上的大法。它教导我们在中阴阶段大放光明时与诸佛的光合为一体而证成报身佛,圆成一真大法界之自性本觉圆满智,立即就能成就。现在大家能听到这部密法真的是非常幸运!我们平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确,胎、卵、湿、化四生能得人身者才有多少啊?跟大地上的土比起来,好像指甲盖那么一点点,大部分是落于傍生、鬼道之中,我们看那些昆虫、蚂蚁遍地都是,喂鱼的鱼虫,用网一兜不知道有多少!所以‘人身难得’真是不错!而既得人身又能听到佛法的人那就更少了。即或进一步能听到大乘了义经文的,更少之又少了。大部分信佛者只是接触佛法的边缘,烧烧香,拜拜佛,求点福报,种点善根,只能作为将来修法成道的资粮。真正能了解佛法的真义,又能按之实修证得本性的真是凤毛麟角了。今天我们讲的这部《中有成就秘笈》,是密教中不轻传的秘密法宝,是不需要经过修行就能成就的大法。我们看净土宗、禅宗、密宗行者,都要经过修禅观、打坐、入定,或者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甚至得到念佛三昧、持咒三昧,才能把妄想歇下来,打开漆桶,亲见佛性。而这部法,不需要这样修行,你只要懂得成佛了生死是怎么一回事,得到这个秘诀之后,到临终时就可以解脱了。所以这是密中密的无上大法。在座各位能有幸听到这个法,真是历劫多生所种善根成熟了的福报。”

  吴暇将一杯水轻轻放在法师前面。

  衍道法师:“我们大家活在这个世上,天天有人生,天天有人死。长寿者一百多岁,短寿者十几年,还有的生下来就死了。人的一生一世,虽有些长短不同,但回头一看时都是一转眼就过去了。那么,人生从什么地方来?死了又到什么地方去呢?大家都不知道。所以佛就为这个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指点我们的迷津。让我们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打破这个迷闷的疑团,揭晓这个哑谜。在我们人类,大部分人只知道升官发财、赚钞票、娶老婆、生活过得舒服一点,能享受,就满足了。从不知研究人生宇宙的真理和人生于世的价值所在!有智慧的人就不甘迷闷,要研究研究我们人之究竟。这个宇宙是怎样形成的?归宿又在哪里呢?他要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所以就产生了哲学。古今中外很多杰出之士纷纷研究这个世界、人生的由来。但是他们费尽心机、竭尽脑力,得不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有的说唯心,有的说唯物;有的说一元,有的说多元。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得不到真实的结论。只有佛陀能打破这个哑谜,能告诉我们人生宇宙之真正由来。‘人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不同的宗教说法各别。基督教说:‘是上帝创造的。’伊斯兰教说:‘是真主创造的’。但是要真正再深究一下,既然上帝、真主创造了我们大家,那么上帝、真主又是谁创造的呢?就无法解答了。所以,只有佛法说的透彻,不是谁创造谁。佛法告诉我们:无始以来就有这个佛性存在。这个佛性是什么呢?当我们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时,根尘相对,就起知觉。所以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臭、舌尝味道、身体对外界环境有触觉、大脑第六意识就起知觉。那么意属知、身属觉、眼属见、耳属闻、鼻属嗅、舌属尝,这些见闻觉知的性能就是我们的本性。这是‘能’,进一步,‘所’是不是我们的本性呢?我们所见、所闻、所觉、所知的一切是不是佛性呢?如果不是,我们怎么可能见、闻、觉、知得到这一切呢!能所一如!如果在这上面著眼,明悟了,体会了,再在境上锻炼,顺境不喜,逆境不恼,对境无粘染、爱嗔、取舍之情,就会解脱!当中阴境界来临之时,你明白这都是识心妄动的缘故,生死是虚幻的,尤其在‘死位中有’放大光明时,你能认识这个光和佛放的光一体无二,没有两样,这就是我们的本性,那当下就解脱了!每一个人到死的时候,都有死光发现,都要大放光明。不是因为修而放光,不修的人死后也要放光。因为本性是具足光明的,只是因为我们平时被色相所迷而不觉。莲华生大士是肉身飞升成道的,他把人在死的时候所有的境界,都看得清清楚楚。莲华生大士慈悲我们众生,人身难得!为了使生前修法不圆满的人,不要再错过此生,使我们临死的时候还能有最后一次机会得度,他便把在中阴阶段看到的情形以及如何得度的方法记录下来,即是此《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所以我们只要把经中所述的经过情形记得很清楚,到死的时候识神一出来,边上再有道友给我们提示,我们一醒悟与本性光明合上去,就能成就了。大家知道,三世诸佛都未曾讲过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过程,更未提到死后如何才能解脱。佛经里面的很多法都需要经过修持才能成佛,而不需要修持就能成佛的法,唯有莲华生大士的这本‘中阴教授解脱密法’。因为莲华生大士看见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都不肯死心踏地的用功修行,他悲心痛切为我们写下这部中阴救度法,使人在死的时候能被唤醒,获得解脱。当然如果我们真正能做到断惑证真,就可以不要这个法了。因为我们遇到境界心不动不著相,活的时候就已经成就了。来州和尚讲:‘真正开悟,生为福德本,死是报身佛。’就是说真正开悟了,在世的时候就能为大众造福,到死的时候就是报身佛,就没有中阴身。所以说上根人不落中阴。真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中阴身,他临终看见阿弥陀佛来接引,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可见真正的上根人就无需此中阴救度法。但是上根器人很稀有,你们扪心自问,自己是上根人吗?”

  左轮:“请问法师,什么是‘死位中有’?”

  衍道法师:“在密部中,‘中有’分‘前三’与‘后三’六种。前三者是指生处中有、梦境中有和静虑中有;后三者是指死位中有、法性中有和轮回中有。生处中有亦名处胎中有,就是指男女同房时‘中有身’**心动而入胎,这段时间共有九个半月。因为母体是血肉之躯,**里很浑浊,中有身在里面住九个半月就昏愦了,再加上出生的过程很痛苦,所以人出生之后就忘掉前世的事情了,而不是喝了什么迷魂汤。梦境中有是指我们睡著做梦时所现的各种境界。在梦中我们也是六根具足,既能看、又能听、还能摸。什么都能抓住,见到好的境界就喜欢,见到坏的境界就害怕。非常逼真,和我们醒的时候一模一样。大家看小人书或连环画,上面画得就很形像:有人做梦了,画几个圈圈‘咦’识神就出来了。做梦就是这样,识神跑出来就见到各种各样的境界。这就是梦境中有。静虑中有亦名禅定中有,是指我们打坐用功入定时,识神出来所见的境界。第七末那识本来是能够出来的,但由于我们的六根不清净就把它束缚住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根尘相对,就生心动念,现出各种各样的境界,这就是识。而在我们打坐的时候,心里比较清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接受外境(色、声、香、味、触、法),没有东西遮盖,识神就能够出来。但这时出来的是阴神,不是阳神。别人看不见这个影子,这就是静虑中有。中阴身你们也看不见,因为它是以风大为主的。这就是死位中有,就是人在刚断气时,像喝醉了老酒一样,昏昏沉沉的,处于迷闷状态。这个阶段大概有三天半到四天的时间,就叫死位中有。我们平常在人死后给亡者‘做七’是从断气这一天算起。但本法是从亡者死后第五天才开始算第一个七。因为处于迷闷阶段的中阴身对什么事情都不清楚,我们给他做佛事他也不大知道,所以‘做七’的时候,死位中有这段时间不应该算。法性中有是人死了四天以后,亡者的识神渐渐从迷闷状态中清醒过来。这时他的神通要比我们大,见闻觉知的能力要比我们现在强九倍。比我们看得远,比我们听得清楚,想到哪里一飘就到。他这时候的神通就是业通,即业障、报障所现的神通。这段时间从第五天算起共有十四天,这就是法性中有。与前面死位中有的四天加起来共计十八天。轮回中有是指人死了十八天之后至投胎前的这段时间。在轮回中有时期中有身就要投胎了,生死轮回又会从头开始。”

  胖哥:“能不能给大家说说莲花生大士?”

  衍道法师:“莲华生大士是在释迦佛圆寂八年之后,在西印度陀曩俱舍海中的一朵莲花上降生的。他是由阿弥陀佛的大愿,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释迦牟尼佛的大智身综合起来化生的。我们知道‘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因此莲花在这里是表法的,表示清净无染,因果同时,圆满无碍。莲花生大士具足一切佛菩萨的智慧。他从西印度来到XZ,奠定了藏密的基础,是XZ密宗红教宁玛派的大祖师。至于密教中又分出了黄教、白教、花教等,那就是后话了。莲华生大士是肉身飞升成佛的,他把在中阴阶段看到的情形以及如何得度的方法写下来之后,藏在山洞里面并没有传授,也没有人知道。这是因为一切法的传授都需要时间因缘。密宗的由来也是这样,佛把密本藏在铁塔里面,因缘成熟才由龙树大势菩萨从铁塔中取出来弘扬。那时,在寺院中流传的各种大藏经中不但没有‘中阴救度法’这部经,甚至连名字都不见,这本经书的藏文名字叫‘巴多脱卓’,‘巴多’意为中有,就是前身已坏,后身未成当中之阴身。‘脱卓’就是让中阴身听到教义后可以得到解脱,即听闻解脱之意。所以本经又名‘XZ度亡经’。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伊文思博士和喀齐达瓦桑杜喇嘛由藏文译成英文,名为《中有听闻解脱密法》,后又由中国的张莲菩提妙定居士根据英文本翻成中文。再后来又有赵洪铸居士根据英文本翻译成中文四字一句的偈文。偈文就像诗、颂一样,比张妙定翻译的要高一筹。但因为要押韵,所以意思就多多少少有一点点的出入了。孙景风老居士是依藏文原经本翻译成汉文经本的大菩萨,孙老居士于古稀之年,不辞辛劳,依原藏文经本翻译成汉文,内容准确详实、义清易懂,实为功德无量。凡读者能以虔诚之心读七遍以上,即深印于八识田中,这样,临命终时或自度、或经人一提示就能醒悟而得度。为什么一定要听七遍呢?因为听一遍、两遍人往往不注意,听过七遍,就耳熟能详记住了。基督教里也讲:‘七天而成就。’从始至终是一周,一个循环。但这个数字不能说死,十遍就不行吗?只是说要圆满,要把经文听熟才行。假如我们听七遍还不熟,那就要多听几遍。就如同禅宗人做功夫‘打七’一样,也是这个意思。‘打七’就是表示从头至尾自始至终要立竿见影,打坐成功,克期取证。如果七天不成就,就再打下一个七。就这样‘一七’、‘二七’……一直打下去,直打到圆满为止。听熟了之后还不能忘记,要常常想著经里的教导。要把这些教导记住:我们到什么时候开始放光,而光明就是我们自己,在中阴阶段看到光明后与之合上去,那就必定成佛了。孙景风居士当时归依了金刚上师诺那尊者。所谓金刚者,它能摧毁一切,而一切不能摧毁它。这里表示坚固不坏。上师表示能够为我们摧毁一切邪魔,让我们圆成佛果。真正的金刚上师需具备这样的功德。诺那上师从XZ到内地传法时到过SH,是最有智慧的。他精通‘般若’。那时候康藏两个地方佛教昌明,以密宗最为殊胜。普遍传了‘颇哇法’,当时在SH修‘颇哇法’的人就很多。‘颇哇法’很简单,在XZ密乘里大多先修这个法,再修别的法。别的法假如修不成也不要紧,还有‘颇哇法’做保险。可以生到西方后再修。后来孙景风居士又拜了个蒙古师父叫宝堪布上师。宝堪布上师告诉他,有一部密而又密的宝贝经,就是现在讲的这部《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但在当时宝堪布上师秘密得连经名也不肯说,并告诉他只要听过七遍的人不必修也能成佛。孙景风居士听了之后疑惑不解: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不要修就可以成功,恐怕没有。大概是宝堪布上师骗骗我玩儿的,其实不是。宝勘布上师秘密的不肯讲经名,并不是保守,而是因为尊重之故。恐怕太轻轻易易地告诉大家,人们不重视,反而等闲视之就浪费了。比如我们讲明心见性,说:‘见性不难,明心也很容易’。一些人听到后觉得这么简单,就不注意、不尊重、轻轻易易地放过去了。其实见性是不难。但一些人听过以后不当一回事,这个耳朵进去,那个耳朵出来变成耳边风了。古人则不然。他一但听到:‘就是这个!’马上就很珍惜,绵绵密密地保护它,时时刻刻不放松。我们现在的人以为‘这个’并不稀奇,还有些人也没福去想、去接受,并怀疑说:‘这个是佛性?假如这个是佛性,我怎么没有得神通呢?’唉!他并不知道仅仅是听到一点消息,还没有把色身世界都化空,还没有真正地亲证。要把色身、思想、世界、虚空都粉碎无余才行。但只化空一次还不行。因为多生历劫的习气深重,不是这一下就行了。当然也有大根器的再来人,一下子就能到底,就能成功。但这种人很少很少。针对修行,佛在《楞严经》中说:‘有两种修法’一种修法是:‘理属顿悟,乘悟并销’。就是瞬间懂得了见闻觉知之性就是我们本来面目的道理,乘开悟的时候一切都销光殒尽,神通大发。这种人纵然有,但少而又少。都是顿悟渐修的多,即《楞严经》中讲的另一种修法,‘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事非顿除’是指在事上要渐渐地修习,把多生历劫的习气一点一点除光。即‘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证。’证到圆满时神通会自然大发。‘因次第尽’的意思是要慢慢的一步一步的修证。所以禅宗人说:‘理虽说顿悟,妄情难以觉除。’妄情就是指我们执著虚妄的情知情见,我知我见。这些一下消除不了,要慢慢来消除。换言之就叫历境练心。我们刚刚懂得了一点道理,不可能马上发神通。懂了理之后要按这个理去实修实证才是最重要的!要在境界中磨炼自己,要常需觉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把执著的习气和贪、嗔、痴三毒除光消尽。等到习气一毫都没有了,那就成道了。所以说我们要成道,种种方法都有。有顿悟的、有渐修的,就看你如何来承当。如果习气不改,承当不了,到生死关头怎么办呢?就要靠‘中阴救度法’来救度!所以本经真是功德无量!没有福报的人是听不到的。大家今天能听到真是无上的福报!无穷的福报!要做难遭遇想。这个福报不是世间的洪福可比的,所谓世间的洪福,就是地位高一些,收入多一些,生活得舒服一些。但是你生活得再好,也离不了生、老、病、死。到时还是赤裸裸地去了。钞票再多,一分钱也带不走。只有研究佛法之后,明白了这个真理,明白了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从而脱出这生死的圈套,这才是了义的大福报。”

  胖哥:“在中有时期,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够直登圣地,了生脱死呢?”

  衍道法师:“修法、了生死,有三种实证功夫。第一种我们真能做到念起不随,念头一起就化去,毫不停滞,就像水上画图一样,在水上一划,水就合拢了。没有一点影子,没有一点痕迹。如鸟过长空,无有行迹,就能于生死岸头得自在,要到哪里就能到哪里,不为业力所支配,就是受生自在。第二种,我们能够于前面讲过的两种境界,好的一头,坏的一头,都是平平常常,一点也不波动。我们的心没有好的喜欢,不好的就烦恼,那么分段生死就了了。所以说,参禅刚开悟的人分段生死并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习气重,还未消除,心还不能不逐境生情,教下说为思惑未除,分段生死未了,所以净土宗的人批评禅宗,说禅宗人虽然开悟了,但分段生死未了,不如净土稳妥,即是这思惑未断之故。教下将粗分无明为见惑与思惑。思惑就是思想对境而生心;见惑就是知见。认识了什么是正路,什么是邪路;什么是真,什么是妄,再不走错路,再不颠倒执著,就是见惑断了。见惑容易断,思惑难断哪!人的习气总是见到好的爱,见到坏的就厌恶、烦恼,心不平衡,总在妄动,住执难舍,所以生死不能了,还是要在六道中轮回,出不了生死。做到第一种,念起不随,就能做到受生自在。‘受生’,就是投胎能作主了,要到那里就到那里,要到西方就到西方,要到东方就到东方,不受业力的牵缠,自己能作主了。做到第二种,心不随境牵,即能变化自在,了脱生死了。第三种是微细流注断灭,一切化空,一俟观照圆熟,证成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归家稳坐,就不用觉,不要观了。这方是做一切功夫的真正最后把握。唯有圆觉大智现前,就能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了。这就是一切用功人修法证道的真实验证。这样的功夫,讲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还是要费点力气的。不费点力气你也做不到。说到做不到,只懂理,事上做不到,没有用处。所以在修法的途程上,分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四个不同的过程。事事无碍法界,就是任何事情都无妨碍,不管那里都能去得,还要更进一步,连事事无碍的意境也不立!这样才是真正的禅和子,真正的明心见性者。这就是解决生死问题的根本,成佛的关键!在密法中,成就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即生成就、中有成就、转身成就。小胖的问题是如何中有成就。我们一个一个说。一切法不论禅、净、密都可以即生证成法、报、化三身。就是说在我们活著的时候就能修成法、报、化三身。禅宗直指见性,当下开悟即可证见法身,是最直接了当的法门。密宗的法门很多,可大致分为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两步。生起次第就是先从没有开始,观想气脉明点,修九节佛风,练深呼吸,观想成功之后就从无到有生起来了。圆满次第就是再把有化空,最后连空也不住,这样就证成了法身。但在密法中要先修生起次第,再修圆满次第,不能一开始就修圆满次第,也就是说先要修有相密,然后再修无相密,所以比禅宗多饶了一道弯。心中心密法直接了当,一下子就到了圆满次第。不需要走弯路。因为一切都不可得,身体是假的,世界也是假的。都是虚妄不实的。修心中心密法就可以使我们的身心世界都消殒,那时大地平沉,虚空粉碎即可证见法身。所以心中心法说起来是密法,实际是禅法,故又称为禅密。净土宗也可以即生证见法身,只是他们换了一种说法,叫‘念佛三昧’或‘花开见佛悟无生’。花者即心花也。我们的肉团心长得就像莲花蕾一样,莲花蕾没开的时候就像市场上卖的猪心、牛心的形状。心花开有两种情形:一种心花开是指在我们人死的时候,当最后这口气一断,就触动心脏边上的死穴,这时这个心蕾‘哗’就开了,八识就能走了,八识一走人就死了;还有一种心花开是指我们打坐用功,用到气脉打通时心花就开了。所以花开就是指心花开,见佛就是指见到自己的本性佛,就是见到无相之相,那时就是证见法身。由此可见,禅、净、密都是相通的。禅就是净,净就是密,密就是禅。但现在的净土宗人不讲这些,也不肯好好用功修行。还说:‘什么一心不乱?不要不要。我们临命终时,十念生西带业往生。’这么一说就坏了!大家都不肯好好的用功。所以莲池大师早就说:‘念佛者多,生西者少!’他反问自己:‘何也?’为什么呢?‘念佛不痛切故。’就是说念佛念得不痛切!不肯用心,不肯放下一切,执著色身不舍,执著家庭不舍,执著世上的快乐不舍。不知道世上没有快乐,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如少水之鱼,这是佛讲的,就像鱼活在水里,水在一天天的减少,还有什么快乐呢?要死了还快乐吗?!所以不论修禅、修净还是修密都要一切放下,好好用功,证见法身才能生死自在矣。是不是光证成法身就为止了,就万事大吉了呢?不是!前面我们讲过;初到法身边还不行。要到法身向上,法身正住才行。只悟到了一点点道理,事上透不过,还非常著相,遇到坏的境界就很慌乱,烦恼;遇到好的境界又喜欢高兴得忘其所以,还能成道吗?所以事上透得过色身才能转,才能变成光明报身,证成报身佛。不是活著的时候不能证成报身佛,就看我们怎么用功。佛在《楞严经》中说得很清爽:一切事相,山河大地都是妙明心中物。就是说一切事事物物及山河大地都是我们本性所显现的,都是我们自己。我们的身体当然也是妙明心中物。我们能转山河大地同样也能转色身啊!所以事上能透得过,色身就能转了,就能大放光明证成报身。当然光明是一点一点显发的,不能一下子放得很大,很圆满。如同本经描述中阴身所见的光明一样:先是看见像迷雾一样的光;慢慢的看见像东方太阳升起时鱼肚白色的光;再慢慢地光亮出来了;再慢慢地现出月轮;再慢慢地显出日轮;再慢慢地现出像千百万个太阳那么亮的光。就这样慢慢的证成了报身佛。那么化身呢?也可以即生成就。佛在《楞严经》上没有讲,但在《楞伽经》中讲了。所以要多看几种经。佛在《楞伽经》中讲得很清楚,证到三地菩萨就能出意生身了,这就是化身。要证成化身就要在境界中磨炼,时时刻刻不忘观照,勤除习气。明白一切事物都是假的,都是我们的妙明心中物,都不可得,就不会再和别人发火斗气了。他要这个就让他拿去好了。为什么要争争夺夺的呢?都是我们各执己见不肯放,以为这个对那个不对就发生了争执。其实本来就没有对错,就看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看的角度不同,认识就不同,这样就会相互抵触。其实大家放下来心平气和的讨论一下,你怎么看,我怎么看弄清楚了,就不用再争争吵吵了。比如这个杯子,他说放到这里好,你说放到那里好。假如他不同意,那就按他的意见办也没关系。我们应舍己从人。《普贤菩萨行愿品》里不是说:要恒顺众生吗?!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恒顺众生,要在这一方面锻炼自己,上上升进就可以证成化身佛了。如果总以为自己对别人错,那么你的习气几时能消除?何时才能证成化身佛啊?!纵然打开见到一点法身,生死还是不能了,还是不能证得报身,更不能证得化身。所以真正的成就要在事上时时刻刻的锻炼自己,没有一己之私才行。王阳明曾说:‘格物致知’就是要把物欲之情见除掉,把我见拿掉。我见最坏,总觉得自己对其他人都不对,以我为主。家庭不和睦也是这个原因。要是把我见除掉,家庭就会和睦,法法就会流通了。所以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是不能证成法、报、化三身,就看我们怎么用功。这是第一种成就,即生成就。如果我们活的时候,法没有修好,没有证成法、报、化三身,那么我们死后还有机会成就。那就是中有成就,这部《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就是让死者在中有期间听到本密法的教导而超出轮回得到解脱,这就叫中有成就。活著未修成就,死后再错过这五十三天那就太可惜了。生死又要从头开始,又要投胎受报沉轮于六道轮回之中,不知何时才能解脱。因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芸芸众生之中,能得到人身的不到百分之一。我们地球上只有几十亿人,而那些细菌却不知道有多少!得人身能听到佛法的人又有多少呢?能听到佛法真正信仰正法的人就更少了。都是到庙里去烧烧香,拜拜佛,求求保佑,这样的人占大多数。所以我们活著的时候就应该用功修行。如果修行不能成就,到中有时期还可以借助本法成就。可见这本经非常珍贵。这部《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中的‘中有’二字,是指前身已坏后身未成当中以风大为主的阴身。它每过一个七天就是一个生死,共七七四十九天,就有七个生死。第一个七天中阴身比较高大一些,每过一个七天就矮一些,以后就越来越矮,越来越小。最好让它在第一个七天就能得到超度解脱,拖得时间越长越不好。但以下几种情形没有中阴身:做善事直接升天和做恶事直接下地狱的人没有中阴身;修道直接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也没有中阴身。除此之外都有中阴身。人死后的中阴身按时间长短可以分为死位中有、法性中有和轮回中有三个阶段。死位中有时期可成就法身佛:死位中有就是人死后三天半或四天之内,这段时间亦称为识闷绝位。识就是识神。人刚死时就像我们休克或开刀前打全麻,昏过去了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识闷绝位。大家要记住这段时间是人死后三天半或四天之内,要放两次大光明。这两次放光的时间很是短暂,不过是一顿饭的时间,光明就没有了。因为没多久我们所造的业障现前,光明就被遮盖了。在这段时间内,如果经过讲法、教导和开示,我们能醒悟,就可以证成法身佛。因此成就很快。但在死位中有时期能成就的人很少,因为绝大多数人这时处于昏厥状态。所以要想在识闷绝位成就者必须有一定的定力和功夫。这就要靠我们现在用功修行才行。在世时真正证到法身,到识闷绝位就能成就了。如果功夫做得深,那时,既使没有人给你念诵、提示,你也能成就。所以现在好好用功最为重要。法性中有时期可成就报身佛:在人死了三天半或四天之后就进入了法性中有时期。这时人已经清醒,不再昏沉迷闷了。法性光明会多次现前。这段时间共有十四天,加上前面死位中有的四天共十八天。法性中有时期导示的方法有二十一次之多,因为每天的境界都不同,所以每次导示都不一样。大家看佛菩萨是多么的慈悲啊!经过这么多次的教导就是业障再重的人也应该得度了。所以我看大家以后就不必再到庙里去请和尚放焰口。因为焰口是指饿鬼道的饿鬼,他们嘴里喷火不能吃东西。放焰口就是供养饿鬼道的佛菩萨,请佛菩萨慈悲这些鬼魂,让他们能得食,能得度。人刚死的时候还没有到饿鬼道,根本不需要放焰口。难道死者都有这么大的罪,都必定要到饿鬼道里去吗?!所以对刚死的人放焰口是不对的。还是应该根据本经来教导他:‘现在你是什么样的情况,如何放光,怎样和光明合上去。现在有什么佛来度你了’等等。这样给他导示比较好。在法性中有时期,由于没有躯壳的拖累,没有什么东西遮盖,本性光明就现前了。当然光明是一点一点显发的。正如本经所描述的一样:先是看见像迷雾一样的光;慢慢的看见像东方太阳升起时鱼肚白色的光;再慢慢地光亮出来了;再慢慢地现出月轮了;再慢慢地现出日轮;再慢慢地现出像千百万个太阳那么亮的光。能认取这光明,和光明合上去,你就证得光明报身而成就报身佛了。当然法身佛也在其间。因为法身是根本。就像一棵大树,法身是大树的树根,报身是大树的树干,化身是大树的树枝树叶。中有身成就报身佛,就是指在法性中有时期这十四天之内证成的。法性中有时期能够直证报身佛,多么殊胜啊!这是莲华生大士慈悲我们而给我们讲这样深妙的法,大家真该万分庆幸!!轮回中有时期主要是‘闭胎’和‘选胎’:亡者经过法性中有这十四天之后,就降入轮回中有时期了。轮回中有时期的境况就比较差。在法性中有时期前七天是由佛菩萨的正法轮身来接引,后七天是由佛菩萨的教令轮身即明王来接引。明王就是怖魔的愤怒身,形像很恐怖、很害怕。如果我们业障重,前两期中有都没得度,只好落到轮回中有时期。到轮回中有时期业力幻现的各种境界都现前了,所以前面我们讲过越到后面救度越差。轮回中有时期的救度方法主要是指‘闭胎’和‘选胎’。轮回中有时期导示的方法有二十四次之多,比法性中有还要多三次。选胎就是选择一个好的地方去投胎。闭胎就是把胎门关闭掉,坏的地方不能去。本法在轮回中有时期的导示就是让中阴身投胎到好的地方,有好的因缘能听到佛法,而不是投生到坏的地方,生到边地听不到佛法。这就是本书说的‘转胎成化身佛’。其实并不是一转胎就立时能证成化身佛了。因为转胎来再修行也不一定就能证成化身佛。就像我们大家都不是一时一世学佛法了。转胎投生到好的地方,能碰到学佛的机缘,好好用功修行,上上升进,才能够法、报、化三身都能成就,三身四智都得圆满。由此可见,有了这部《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在世时纵然没有证成法、报、化三身,到死后还有机会成就。但要求我们一定要懂得该密法的教导,将本法的内容熟记于心中;同时在临死时还要有善缘,这一点很重要。比如有很多人是横死的,在外面突然被车子压死了,又忘记了本经的教导,这时又不具善缘,到哪里去听法呢?!所以这些事项在我们活著的时候就要多加注意,平时要好好修法,到中阴境界现前时,即使没有人提醒,当光明显现时也自然能醒悟,能承当!这样就能成就报身佛。最后讲讲转身成就:就是我们活的时候没有修成佛,但在死时可以往生佛的净土再继续修行成佛。比如净土宗和密宗的‘颇哇法’就是转身成佛的法门。因为他们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时是凡夫,还不是佛。还要继续修行,上上升进从凡圣同居土升到方便有余土,再从方便有余土升到实报庄严土,最后升到常寂光净土,这样就成佛了。这就是转身成就。”喝口水,随手又从包中拿出四本《中有救度秘笈》,袁姐、胖哥、吴暇、左轮每人一本。大家感恩。

  衍道法师:“这么厚厚的一本书,我三言两语是说不完的,诸位最好熟读百遍,烂记于心,一方面自己得利,再一个能令有缘亡者得度,自然功德无量。书中详尽说明了各个阶段的救度要领,什么境界,怎么应对,怎么提示亡者,什么样的征兆说明什么问题,什么样的表现说明达到了什么效果等等,诸位大菩萨要行使自己的使命,渡人渡己,福慧双足。我最后再说说颇哇法:前面我们讲了,成佛了生死不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竖出三界,一种是横超三界。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欲界就是指有**心的世界。主要包括:天人、修罗、人、畜牲、饿鬼、地狱这六道,欲界众生有生命,有肉体,就是因为有**心。中阴身,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灵魂,看见男女同房,**心一起就充当了第三者,因为中阴身是以风大为主,所以一动念就投胎了。那么你要了生死,不断除**心是不行的。欲界越高,**心越淡。欲界仅天界就有六层,亦称六欲天。**心相应也有六种,即:受欲、交、抱、握、笑、视。第一层是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在佛经说来是在须弥山腰。须弥山是个大山,这是形像说法,只是打个比方。太阳和月亮都在须弥山腰转。四天王天分东南西北四天王。这里的天人还是有**心,即‘受欲’。受欲就是接受**心,和我们人差不多,**心还很浓,只是稍微淡一些。第二层是忉利天。忉利天就是玉皇大帝住的地方。‘忉利’两个字翻成中文就是三十三,所以也叫三十三天。这层天不是说有三十三层,而是分东南西北中五方。东南西北每一方横向有八天,四乘八得三十二,加中央一方就是三十三。玉皇大帝就住在中央一方统治东南西北四方,也管理我们人间。这层天的**心比四天王天又减少了,但男女还是要相交的,即‘交’。太阳在四天王天,下照人间,上照忉利天。在这些地方太阳升起来是白天,落下去是黑夜,一升一落就是一天,时间较短。第三层是夜摩天,在夜摩天不论日夜都是亮的,它是以莲花开了做为白天,莲花合起来做为黑夜,所以这里的一天就很长。夜摩天的**心比前两层天又减少了,少到什么程度呢?只是拥抱一下就行了,即‘抱’。第四层是兜率天,**心又淡了一些。男女两人只需拉拉手就行了,即‘握’。抱也不用抱了。第五层是化乐天,**心就更淡了,只是相对一笑就行了,即‘笑’。男女两人相对一笑,踫都不用踫,手也不用拉了。第六层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是天顶,这地方男女两人笑也不用笑了,只是相对一看就好了,即‘视’。所以受欲、交、抱、握、笑、视都是**心。这些**心都断了就生色界天了。色界比欲界要好,有很妙的色相,只是形像稀薄,我们肉眼看不见。色界有四禅天:即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在达摩祖师未来之前,中国禅宗讲的都是‘四禅八定’。在初禅天就能升腾放光;到二禅天就是喜悦无穷,即人们所说的法喜充满;三禅天则快乐无比,这个快乐是世间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功夫做得好就可以尝到这个味道,快乐得很;四禅天叫舍念清净地,就是禅定功夫深了,乐也没有了。西方极乐世界中的‘极乐’就是指都化空了,乐也不可得。假如你还有乐在,还是有心,还是有妄想妄念,还是没有成道。到了四禅天就连色也不住了。有的人说,我**心没有了,但踫到好看的人还是想看一看。这就是色心还在。所以**心是粗妄,色比较微细。我们除习气要先断**,后断色相。假如没有什么美,没有什么丑,都平等了,那么我们就出色界到无色界了。无色界并不是什么形像都没有,只是越高越微妙。越高越微薄。无色界即四空天,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如果我们认为有空可得,住在空上还是出不了空界。所以要无所住,空也不可得,那么就出了空界,即出无色界了。假如欲断了,色断了,空也不住了,这样就竖出三界了。由于竖出三界很难,因此有一个方便法门净土宗可以横超三界。不用这么一层层地竖出。比如破竹子,竹节很多,竖著一节一节地破开很难。横著只要破一层就行了。修净土就是要破开这一层,横超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不论竖出三界还是横超三界,都要做功夫。即使是一层也要破开才行,不然还是出不了三界的牢狱。所以修净土的人还是要做到‘一心不乱’,要得‘念佛三昧’才行。佛在《阿弥陀经》中讲得很清楚:‘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这样才能往生啊!另外密宗的‘颇哇法’也是教我们横超的。它是假佛力加持的一个方便法,比较简单,只要我们把脉管明点观想成功就行了。修‘颇哇法’用心痛切的人七天就能修成。首先要从我们的下丹田观想一个两月坛城:像月牙一样的叫两月,月牙是向上弯,不是朝下弯,非常明亮。从这个基础上起一个脉管,下面小上面大,像一个喇叭口,直通我们头顶的梵穴。要把这个脉管观亮,看著像日光灯一样亮,从会阴直通梵穴。这个脉管底下有一个明点,这个明点就像绿豆大小,比黄豆稍为小一些。月牙、脉管、明点观亮以后,再用三字诀来修。先用‘嘿’字。这个‘嘿’字是从下丹田里喊出来的。一喊‘嘿’就把下丹田的气都往上提,肛门自然就提起来了。所以密咒就起这个作用,字音鼓气;把气鼓上来,明点就由下面升到顶上了。但不能出去,一出去命就没有了。这个明点就是第八识。这时候要观想阿弥陀佛的一只脚(这就叫阿弥陀佛颇哇法)或者观世音菩萨的一只脚(这就叫观音颇哇法)踏在我们顶门梵穴上,明点就出不去了。‘嘿’气到了顶上,再用‘嘎’字。‘嘎’气就下来了。大家可以试一试,‘嘿’气就上去了,‘嘎’气就落下来了。到最后要走的时候,就用第三个字,‘啪’就出去了。比如,临终要走时,先用‘嘿’字把明点升到顶门,然后把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踏在头顶上的脚拿掉。最后‘啪’顶开了,这个明点出去,就到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的心中,就升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这就是‘颇哇法’。净土宗里面也有观想法,在《观无量寿经》中就讲了十六种观想法。‘瑜伽’就是指相应。就是说我们的心要和佛的心相应,心佛道交打成一片,做功夫言行一致,就是相应。不是说的很多,做的很少,贪嗔痴还是重得很,那就不行。所以要上与佛,下与众生,慈悲喜舍时时刻刻都相应才行。我们在世时若修过‘颇哇法’,脉管已经通了,并已有验证,临终时自己明明白白,或是有善友提醒:‘现在时间已经到了,注意用‘嘿’升起,升起之后用‘啪’破掉,这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了’……”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270/2587537.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