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形山秘藏 > 第○八章:金刚经

第○八章:金刚经


  韩城刘各庄小饭店内屋炕上坐着吴暇,甄师傅在地下凳子上抽烟。胖哥进屋来从包中拿出几本书放在炕上:

  一本是以唐·柳公权所书写的石刻为主要依据,并经江味农居士精心校勘的敦煌古本金刚经:昔年江老居士曾在BJ图书馆工作,校理馆藏敦煌石室唐人写经。匡谬正俗,功德无量。唐穆宗长庆四年即公元八百二十四年四月,书法家柳少师应右街僧录灵准和尚之请,书写金刚经以用刻石。原石早于宋代散佚,不知所终。后于一九零八年在敦煌石窟,发现了唐代拓印孤本,一字未损,至为罕见。可惜八国联军时期为外强所掠盗,现拓印孤本藏于法国巴黎博物院。唐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柳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其书瘦劲清健,沉着痛快。米芾赞曰: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一本是唐·咸亨宫廷本的影印件:高台

  县博物馆藏《金刚经》首尾俱全,用硬黄麻纸以楷书写就。卷长四百八十七点五厘米,高二十六点二厘米。天头空三点二厘米,地脚留二点八厘米。描乌丝栏,栏宽一点四五厘米,卷轴式装裱。尤为珍贵的是该写经有题记。宫廷写经是缘于武则天为已逝父母作功德,下诏抄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与《妙法莲华经》,颁赐天下州郡大寺安置供养,以为祈福。被称作高博零零一号的宫廷写经是属于流传在民间的敦煌文献,由酒泉驼运商人李培芝一九四二年从敦煌人士侯士祖处购得。一九四七年归高

  台县教育界民主人士公维义收藏。一九五二年捐献给高

  台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后于一九九三年移交高

  台县博物馆珍藏。一九六六年被专家鉴定为国宝级的国家一级文物。此版本较柳公权版本早了一百五十二年,且宫廷校对严谨,似更能保证准确无误,更接近原译本。于两千年入选《GS藏敦煌文献》大辞书。

  一本是唐·咸通年王玠刻印本金刚经:当时朝廷规定只能官方写经、印经,而此本在经后明确写出了是王玠为二亲以私人名义敬造普施。此版本仍属敦煌古本,时间是在柳公权石刻本后四十四年,但却有了不少的变化,经文与柳本有十八处不同。此外在经卷首页刻有释迦牟尼佛于‘祇树给孤独园’的讲经图:图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座上,长老须菩提面佛胡跪,佛座两旁,两头狮子蹲踞护法,佛身后则有僧俗等十八人随侍,另,画面上方有两飞天曼舞盘旋。为世界所公认的佛教版画传世佳作。公元一千九百年,在GS省墩煌东南的鸣沙山上千佛洞中发现了一个密闭的暗室,其中藏有相当多唐代抄写的经卷,一九零七年英国人斯坦因率考察队来到敦煌,盗走了大量文献,其中就有此版本的《金刚经》,其原件现藏伦敦大英图书馆。此经不仅在经首有释迦牟尼佛讲经图,而且在经前有《净口业真言》及奉请八金刚仪轨,经后有般若无尽藏真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玠刻印版经文中,加入了所谓‘冥司偈’,为前面版本所无:‘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冥司偈之缘起:据《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载,昔长安温国寺僧‘灵幽’忽死,经七日,见平等王。王问和尚曰:‘在生有何经业?’灵幽答曰:‘持金刚经。’王遂合掌请念,须臾念竟。王又问和尚曰:‘虽诵得此经,少一偈者何?’灵幽答曰:‘小师只依本念,不知缺何偈?’王曰:‘和尚寿命已尽,更放十年活。此经在濠州城西石碑上,自有真本,令天下传。’其僧回阳,具说事由。后果于濠州城西石碑拓本传世。

  一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段贯释》,为印心宗二祖王骧陆阿闍黎所著:现流通的《金刚经》均按梁昭明太子三十二分判,然前后经句文同而义异,故学者每每患苦于不明经义之所在,仁知居士慈悲,改判为二十分,每分加以说明,以清眼目。讲经与随说及开示法有所不同:对人开示应以人为主,相机而酬,可就听者之程度而深浅之;若讲经则普对大众,应以经为主,极难普及于听众。如说大乘了义经,只可就决定了义说,视座下听者一切皆大阿罗汉住于八地者然,不当稍事迁就,以为不可教授而改其经义也。金刚经意义深邃,非可于文字内寻得。如世尊知听众起疑,不待须菩提启请,先已开释,故其疑之起因,必于开释之果中反求之方明,若依文字而释,依文直解,一若有尾无首,有果无因,则甚难明矣。外道注述,误以般若无相之体,附会于精气神之守一,更假托燃灯佛祖所言,用意非不慈悲而误人实不能免。盖众生终日取相,不能见性,二乘则偏执于空,见而不见,以此偏执之见,亦我相也。不知性相不二,非性无以立相,非相无以显性。今说破相者正以显性,所言降伏其心者,破一切幻境幻心幻法幻觉者也。破者离也,以妙慧力,离一切诸相,乃能证于如来无上菩提,即名诸佛。天亲菩萨之造《金刚经论》,为初机初信者说,必不惊不怖不畏者,方可与此经相契。由破疑以明旨,分金刚经为二十七疑;无著菩萨再造论,为已修证者说,故以究竟住为宗,明知无住,却使有住,非‘深明若心有住即为非住之旨’者,不足与语十八住也。盖亦本于所教住而发挥者也。然,此经不关文字,不关注述,纵使世尊再来,一一开示,转不如行者自心内证之较为亲切耳。

  胖哥:“我所能找到的《金刚经》版本,就这些了。能力范围之内。”

  吴暇:“胖哥费心了。”

  胖哥:“我专门到兴国寺找了那里的出家师帮忙,如果你想要珊瑚树,一定要到大海里去找。想要千年灵芝,不入深山险谷怎么行?《金刚经》一定要到寺庙中去寻呐……”

  甄师傅:“没说哪本是一九八五年的?”

  胖哥:“我还叫我兄弟托他台湾的朋友帮忙找找,台湾大约四分之一人信奉佛教,也许会找到八几年印刷的《金刚经》。这几本还请您老法眼鉴别。”

  吴暇拿起一本本的《金刚经》来不停地翻看:封皮都很破旧了,甚至残缺。甄师傅将吴暇放下的书拾起,也是翻阅不停:“李金龙说过,当时那一版本只印刷了一千册,这么多年来,都三十年过去了,三十年为一世,的确是不好找啊。”

  胖哥:“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相对还弱,佛教书籍本就印刷很少,加上咱国家省市自治区这么多,稍微一分散就没影儿了。出家师压箱底儿的宝贝都献出来了。”

  甄师傅微微笑着:“小胖对《金刚经》有没有研究啊?”

  胖哥:“鲁班门前少弄斧,关公脚下不耍刀。甄师傅有什么指教?”

  吴暇:“师父让你说,你就谈谈体会呗。”

  胖哥:“我懂什么呀!还是让甄师傅给咱讲讲吧。”

  甄师傅:“你可知道‘金刚’是什么?”

  胖哥:“不知道,没见过。”

  甄师傅:“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东西,没有金刚钻揽不来瓷器活儿。内家知情人的一百零八所地库之中,专有一座地宫名称叫做‘金刚藏’!里面有数不尽的钻石宝贝。藏宝地点就记载在一九八五年或是一九八六年版本的《金刚经》中。”

  胖哥:“我对金刚钻石没有兴趣,对中本的《华严经》倒是很想拜读拜读。”

  甄师傅:“一百零八所地库之中,还有一座地宫名称叫做‘华严藏’。藏宝地点也记载在一九八五年或是一九八六年版本的《金刚经》中。”

  胖哥:“这一百零八所宝库,就是一百零八个‘藏’呗?”

  甄师傅吐出一团浓浓的烟圈儿:“不错。”

  胖哥:“我还是背一首诗吧:君不见,金刚语句非真实,万象森罗同一无,而此空无为佛母,复是真如无上珠;世人不知求此宝,贫穷忽忽六趣奴,不事身中法身佛,穴穴向外礼浮图。乍看而欲似精进,捡责身中皆并粗,用个粗心逞言语,不了真源由是愚;随情忆想而分别,五阴六贼竞来诛,不肯寻求无上道,但知虚妄取名誉。口虽唱善还生恶,空言真实反成虚,余今反虚持作实,亦不证实入无余。行路难,路难行,举世匆匆皆虚妄,十缠五阴性无知,愚人于中自生鄣。”

  吴暇:“这是谁的诗?”

  胖哥:“梁武帝时期傅大士的诗。傅大士名翕,字玄风,号善慧,南朝齐代东阳人。少时喜欢捕鱼,然将所捕之鱼,置于竹篮内,再放入深水中,对鱼曰:‘欲去则游,欲止则留。’人笑其呆。二十四岁时,西域沙门嵩头陀来访,曰:‘吾与汝毗婆尸佛所发誓,今兜率宫衣钵见在,何日当还?’因命临水观影,见圆光宝盖。傅大士遂晓知前生,笑曰:‘炉韛之所多钝铁,良医之门足病人。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遂放下鱼具,于松山双树林处结庐修行,日中耕田,晚间行道。有人盗菽麦瓜果,大士即与篮笼盛去。尝见释迦、金粟、定光三如来放光袭其体。谓得‘首楞严定’。一日,头戴道冠,身披衲衣,足穿方履,谒见梁武帝。帝问:‘汝是道乎?’指衣。‘汝是僧乎?’指鞋。‘汝是儒乎?’指冠。暗示以道修心,以佛修性,以儒修身。异日,武帝请讲《金刚经》,大士才升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大士曰:‘陛下会否?’曰:‘不会。’大士曰:‘大士讲经竟。’傅大士七十三岁入寂之前一天对弟子言:‘我灭后,不移床,有人送像来!’七日后果然有僧人送弥勒绣像,旋而不见。后,宋朝‘佛印’禅师题画像赞曰:道冠儒履释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忘却兜率天上路;双林痴坐待龙华。刚才背诵的诗,即是兜率天宫内院弥勒菩萨分身之傅大士所作行路难二十篇之一。”

  吴暇:“什么意思?”

  胖哥:“行路难,见性尤难。山川险,人心更险。《金刚经》是真正的人生指南!”

  吴暇:“这么厉害?”

  胖哥:“宋朝时期,苏州有位朱进士,平生学习儒家书籍,他认为佛教中的礼拜祈祷是一种精神寄托,愚昧的行为。有一天他在虎丘山游玩时,偶然来到寺院,恰好佛印禅师在给弟众传讲《金刚经》,于是乎他在旁边听了一会儿。恰巧佛印禅师讲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偈,朱进士深深思维之后,觉得其中义理极为深妙,甚是欢喜,于是发愿无论如何要专心致志地研究《金刚经》的意旨。不久有一日,他午睡时梦见差役押着五个人在自己前面走,大约两里路,穿过一条大街,进入巷内,看见一户人家挂着青色布帘,他们走进了厨房,那里有一桶香喷喷的肉汤,五个人便争先恐后抢着去喝,朱进士也想尝尝,不料差役喝声阻止说:‘听过佛法的人不能喝这桶汤!’因而就惊觉苏醒了。他觉得此梦很奇怪,就到外面散步,不知不觉来到大街上,进入一条小巷,竟然有一户人家与梦中所见完全一致,他更觉得惊奇,便叩门走进去,问厨房里发生什么事情,主人说:‘厨房里有一只狗刚刚生下六只小狗,但是其中一只死掉了。’朱进士听后,不禁惊怖流汗自言自语:‘若非听经的功德就已经堕入犬胎了。’他如果在梦中喝了那汤汁,就会突然暴死,转为恶趣,但是众生的业力也是不可思议,他藉由听闻《金刚经》的四句偈功德,就免堕了狗身。后来他潜心修行,八十九岁那年的八月十五日,他邀请所有朋友来家中作客,并一一告别,然后登上花园树枝作偈言:‘八十九年朱公,两手臂破虚空,脚踏浮云粉碎,立化菩提树东。’说完跃身跳下,落地虹化而去。”

  吴暇:“那我也得好好看看《金刚经》。”

  胖哥:“唐朝政和年间,有一位心地善良的石匠,人们都称呼他孙翁,每天持诵《金刚经》。有一天,他和三十多位伙伴一起上山采石,一路上说说笑笑,很高兴地来到山上,大家拿出工具叮叮噹噹凿起石头。突然,轰隆隆的一声巨响,山崩裂了,石头飞滚,石匠们就这样葬身于乱石中。十二年后,孙翁的子孙们在山上一块一块地搬开石头,奇迹出现了,石缝里竟然有一个人端坐着,仔细一看却是孙翁,大家惊呆了,欣喜又疑惑地问他:‘十二年中,没有任何东西吃,您、您怎么还活着?!’他笑着说:‘唉,自己饥饿时发现身边有一张油饼,随手拿起吃掉,直到现在不觉得饿。’忽然忆起平日所念的《金刚经》,便问是否还存在,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在、在、还在。”他们高高兴兴返回家园。到了家中取出经书来一看,惊讶不已,经卷上赫然有一个如油饼般大的圆孔!大家都说,孙翁在那场劫难中能幸存下来,是依靠不可思议功德的《金刚经》。祖孙们激动万分,泪水横溢。更加虔诚地受持《金刚经》了。”

  甄师傅:“吴暇,你说这事情是真的吗?”

  胖哥:“一九九零年九月二十四日,一艘拖网船在北大西洋航行在离冰岛西南约三百六十公里的地方,船长卡尔突然发现附近一座冰山上有一个人影,他举起望远镜,发现冰山上有一位遇难的妇女发出求救手势,这位妇女的穿着很过时,是过去年代的服装。当她被救上船后,船长问她一些个人数据以及在这里的原因,她竟然回答说:‘我是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叫做文妮考特,今年二十九岁,刚才船沉没时被一阵巨浪推到冰山上,幸亏你们的船赶到救了我。’她被送往医院做检查,发现除了沉船受到的惊吓以外,她的精神正常,血液和头发的化验也证明她确实是三十岁左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从一九一二年到一九九零年的时间,她竟然没有一点衰老的迹象!并且在泰坦尼克号的乘客名单中的确存在着这位考特太太。这件事发生不到一年,在一九九一年的八月九日,欧洲的一个海洋科学考察小组正在冰岛西南三百八十七公里处考察时,意外地救起了一名六十多岁的男子,当时他正坐在一座冰山的边缘,穿着白星条制服,嘴里猛吸着他的烟斗。猜猜他是谁?他竟然是泰坦尼克号的船长史密斯!他获救时一口咬定时间是一九一二年的四月十五日!还劝阻救助人员不要救他!并称应与‘泰坦尼克’号共存亡,这是他作为一位船长应该做的。确实,人们的记忆中,在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史密斯船长在指挥营救,拒绝登上救生船并和泰坦尼克号一起沉没在大洋之中。这位被救起的史密斯船长一直认为‘泰坦尼克’的沉没就发生在昨天。那么按照正常时间计算,史密斯应该是一百四十岁的老人了吧?但他看起来仍然像六十岁!当然谁也不会相信他的鬼话,上岸后他立即被送进奥斯陆精神病医院,精神病心理学家喻兰特博士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后,认为他的生理和心理一切正常,而且通过保存在航海记录中的指纹验证,可以确认他的身份就是船长史密斯。最后,科学考察船的负责人、著名海洋学家艾德兰博士和病理学家哈兰特博士在一九九一年八月十八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向欧洲新闻界宣布:经英国海事机构的指纹和照片验证以及航海记录表明,救起的这位老人确确实实是史密斯船长。”

  吴暇:“那就是真的了?”

  胖哥:“欧美的有关海事机构认为,史密斯船长是属于‘穿越时光再现’的失踪人。美国学者埃德·斯内德克认为,在空间中存在着人眼看不到,却客观存在的「时空隧道」。咱不管西方人的猜想吧,摩诃迦叶祖师,就是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迦叶祖师,他现在还在中国YN的鸡足山打坐入定,等到将来,当来下生弥勒佛出世成佛的时候,他要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交给弥勒尊佛。迦叶祖师现在还没有往生,他没有圆寂,还在这世界上,吴暇,你若是有诚心的话,到鸡足山去朝拜摩诃迦叶的时候,就可以见得着他老人家。因缘果报不可思议,业力是不可思议的……”

  吴暇:“你这么有把握?”

  胖哥:“我认为古人平白无故地编出这么多‘谎言’没有任何意义。唐朝有个孝子叫张伯英,乾元年在寿州当兵时,非常想念在颖州居住年迈的父亲。于是盗取一匹官府的马急急驰去。不料在淮阳休息时被官兵查获,寿州刺吏崔昭下令处其死刑。可是在行刑时,刽子手举刀用力砍下去,不但没有伤害张伯英,反而刀断成二截,刽子手换了另外一把刀,仍然无法伤害他,再换一把,一如前样。刽子手拿着剩下的半截刀,呆呆地发愣道:‘我用尽所有的力气,每当刀刃快要砍到他时,刀就突然断折,手臂也无力了!’崔昭听到刽子手的话后深感惊异地问张伯英:‘你是否练过很奇特的武功?’伯英说:‘我从不练武功。但从十五岁时,断荤食素,持诵《金刚经》,至今已有十多年。昨天被捕,心想这次必死无疑,遂万缘放下,专心致志念诵。行刑之前我只是念诵《金刚经》而已。’说完,自己亦感到莫名其妙。崔昭心中暗自思忖,世间真的有这样奇异之事吗?命人将他念诵的《金刚经》取来,打开经匣一看,不禁惊讶万分,《金刚经》上竟然有三条清晰的刀痕。他情不自禁地合掌赞叹:‘我早就听说此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今天得以亲眼目睹,真正是佛法无边,果不虚传。’生起极大的信心。后来,张伯英舍俗出家,被人们称为三刀和尚。”

  吴暇:“这事儿,你没亲眼看见吧?”

  胖哥:“我亲眼看见过一把断刀,菜刀剁鳖脑袋时刀从中间断开后,剩下的半把刀。鳖脑袋没事儿。”

  甄师傅:“那鳖可算是有道行……”

  胖哥:“这是真事。不是我一时兴起杜撰出来的。《金刚经》是诸佛的心髓,三乘圣者的密藏宝库、如意源泉。《般若摄颂》云:‘谁求声闻独觉果,乃至法王如来果,皆依般若法忍得,离此恒时不可得。’不论修持哪一种法门皆应闻思般若教理,才能遣除相续中的恶见邪见。此经极为殊胜,尤为忏罪、往生之最胜法。唐朝鄜州宝林寺比丘法藏,慈悲济人,精进修持佛法。于隋开皇十三年,买卖衣钵、佛像等物挣了一批钱,在洛交县苇城建造了一座寺院,有僧房二十余间,青砖硫璃瓦修建大雄宝殿宏伟壮观,大殿中央,一丈六尺高的观音像栩栩如生,倍及庄严,他还书写了八百卷的佛经,功劳是不小的。唐武德二年,他身患重病昏迷了一个月,见一身穿紫色衣服的‘金刚神’手持一卷经,对他说:‘你一生中建造寺院的功德很大,但买卖衣钵等造下严重的罪业,由于善恶掺杂,死后将堕入恶趣。若能发愿书写我手上这部《金刚经》,罪业就能消灭,病也会痊愈。’于是法藏和尚发愿抄写此经,因为病情严重,他便交代弟子将自己的衣钵卖掉,书写一百遍《金刚经》,然后施送一切僧俗读诵。这已经不是倒买倒卖了,而是处理自己的东西,处理完毕他就去世了。他来到冥府,阎罗王严肃地问他一生中作过哪些功德?再命鬼卒拿取功德薄亲自查找,记录的功德与法藏比丘所说一致。阎罗王于是欢喜赞叹地说:‘希望法师返阳后精进修持《金刚经》,并劝大众读诵。’法藏比丘复活之后,昼夜六时精进,广泛弘扬此甚深经典《金刚经》,引导善男信女读诵授持。在他九十九岁那年正月十五日,法藏比丘邀请很多净戒僧人书写《金刚经》、《妙法莲华经》。在他一生中所作的功德圆满,离开人间之际,他端坐而作偈:‘今年九十九,看看无所有,更莫问如何,凭空打筋斗。’此时空中彩虹萦绕,花雨纷纭香气弥满,法藏比丘自在往生极乐世界。”

  吴暇:“看来,真是得好好受持《金刚经》啊……”

  胖哥:“宋朝时,湖州城南边有一位姓陆的老翁,父母以杀生为业,耳濡目染,他从小也就喜欢杀生,长大后继承父业作屠夫,每天所杀猪、鸡、羊等等不可计数。他二十三岁时一位云水僧来到他的门口说:‘度化有缘人。’陆翁不解其意。云水僧善意劝说:‘世间有各种各样的行业,何不改行断除恶业?’陆翁不耐烦地回答说:‘改变祖业是很困难的,以后再说吧。’僧人和颜悦色地劝言:‘如果杀生,来世一定堕入旁生,感受割杀之苦,若能精进持诵《金刚经》,业障能得清净。’听到这一番话,陆翁心中半信半疑,但这时云水僧就消失不见了。他如梦初醒,意识到杀生及用杀生挣来的钱过着奢侈的生活是一种恶业,从此立誓断恶行善,皈依三宝。后来,他请画匠绘制一幅西方三圣像,早晚至诚礼拜佛像,每天在佛前精进读诵《金刚经》忏悔恶业,并回向所杀的众生,希望它们早生净土。如此精进修持了五年,陆翁就能很熟悉地背诵《金刚经》。在八十一岁那年,他通知亲朋好友说:‘十一月九号那天,我要走了,希望你们都到我的家做客。’届时亲友聚集在陆家,陆翁一一告别,给他们留下一个偈子:‘五十余年离杀业,手抛刀秤暗修行,今朝得赴菩提路,水里莲花火里生。’说完端祥现示圆寂,凡所见闻者无不瞻仰称叹。”

  吴暇听得入神,倒一杯水送在胖哥手上。胖哥微微点头,接着说道:“《百业经》云:‘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如今时代,五浊炽盛,能了知此道理的人极为罕见。人们经常在遭受各种挫折,病苦等违缘后,才知道因果不虚之理,若能精进行持善法念诵《金刚经》忏悔一切罪业,痛苦也就会自然消声匿迹永不复现。唐朝荆州会宗和尚于长庆初年,不幸中了蛊毒,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医生束手无策。会宗和尚知道这是自己宿世罪业的果报。于是在佛前发愿念诵《金刚经》忏悔往昔的罪障。当他念满五十遍的时候,迷迷糊糊见有一人让他张开嘴,从喉中抽出十多根头发,吐出一只比手臂还长的大蚯蚓,从此病痊愈了。”

  吴暇:“师父,我们念《金刚经》加持水,给病人喝下去是不是也能达到效果?”

  甄师傅:“这要看你的功力了,这是需要能量的。”

  胖哥:“某些人呢,生病百药无效,我执又非常严重,边起疑心边念经,没有获得微小之利,便怀疑佛经所说的真实性。《俱舍论》中讲恶业类别很多,有些恶业依因缘固然可以转变,也有不能转变的定业。虽说定业不可转,但是三昧加持力也是不可思议。我们染上某些疾病是宿世恶业现前,应当一心一意念诵《金刚经》并且诚心诚意忏悔业障,就会渐渐痊愈,因此某些疾病虽未能立杆见影,亦不应对此产生任何怀疑,你根本下力量不够!所以具足信心非常重要。是吧?甄师傅?”

  甄师傅:“嗯。”

  胖哥:“《楗椎经》云:‘为示讲法时,击鼓敲楗椎,闻声获解脱,何况去听闻。’唐朝贞观年,并州石壁寺有位明度法师,平日参禅,喜欢持诵《金刚经》、《妙法莲华经》。有一对鸽子生活在殿堂的梁柱上,还孵出两只小鸽子,法师常用剩饭喂养它们,每天念《金刚经》发愿祝祷:‘以我诵经的功德力,希望小鸽子脱离痛苦的恶趣,获得人身。’小鸽子逐渐地长大。有一天,它们学起飞时,一同掉在地上死了。明度法师十分感叹,又念《金刚经》为他们超度,一边将尸体埋葬。十天后他梦见有两个小孩对他说:‘我们以宿世的罪业转生为鸽子,有幸每天听师父诵《金刚经》,依此功德力,现在获得了人身,在南方距离此地十里某家投生,非常感谢。’十个月以后,明度禅师按所说的地址寻找,果然在某家生了一对孪生兄弟,咕咕噜噜的哭声就象鸽子在叫,他喊一声鸽儿,两个婴儿应声回头。一年以后,两兄弟的鸽子习气没有了,开始学习人语。”

  吴暇:“为什么?胖哥,为什么《金刚经》有这么大的力量?”

  胖哥:“还是请教甄师傅吧……”

  甄师傅微微一笑:“《金刚经》当然不可思议了,还要有人诵持,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有人诵持,有人听闻。”

  吴暇:“师父,诵持《金刚经》跟诵持《地藏经》的力量哪个大?”

  甄师傅:“《地藏经》是基础,满一百遍后才能念《金刚经》,然后才能念《心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

  胖哥:“狗看家、马驾辕,各司其职。眼见物、耳听声,各有其用。它们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甄师傅:“买狗和买马的价钱一样吗?在获取信息方面,是眼睛获得的多还是耳朵获取的多?”

  胖哥:“那你让马看家,狗驾辕,眼睛听声音,耳朵看东西。”

  吴暇:“胖哥,你还是给我讲讲《金刚经》吧,我想听。”

  胖哥:“《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什么叫‘金刚’呢?怎么又‘金刚般若波罗蜜’了?其实‘金刚’就是《首楞严经》中的那个‘妙明真心’,叫金刚心也行。金刚心也就是金刚性,妙真如性!也就是金刚般若。我们这个金刚般若,就是实相般若。实相无相无不相,是永远都不坏的。实相也就是自性,我们这个自性,是永远不坏的。我们这个金刚自性也就是金刚心,金刚心也永远不坏的。说出来这么多的名,合而言之是一个。所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七种立题里边就是法喻为名:以金刚来做比喻,比喻般若波罗蜜好像金刚一样坚固、光明,锐利。可是这个讲法固然不错,不如直接说它是金刚心、金刚性、金刚般若。这个实相般若就是金刚,不用比喻。这个妙明真心也就是金刚,不用比喻。这个自证见性也就是金刚,不用比喻。金刚自性本具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妙性。法尔如是。在晋朝时,扬州江畔有一坐亭湖神庙,传说该湖神的嗔心很大,非常凶恶,若有众生接近此地立即葬命,即使空中飞禽飞到此地上空也坠落于地,附近的众生无不畏惧。当时有一位修持多年密咒的僧人,能降伏种种邪魔。他来到亭湖庙,摆设降伏用的法器食子,准备诵咒诛伏湖神,不料忽然暴死。他的上师得知弟子死亡的消息,非常忿怒,立即赶到亭湖庙作法,不想湖神的嗔心入于他的心间,使他的头裂碎,脑浆四溢,也暴尸于此地。与两位密咒师同住一寺的小沙弥,平日专持《金刚经》。听说师徒二人先后被湖神害死,便决定调伏此非人。师兄弟们都很担心他会死于非命,劝阻再三,然而沙弥意愿已定,如金刚般不可动摇。他来到亭湖神庙开始诵金刚经,不久,一个身如山一样大的怪物,眼光如电、青面獠牙、狰狞恐怖,还不时现出种种神变,众多虾头龟面的兵卒,手持利刃口出怪声,张牙舞爪,声势浩荡地来到小沙弥面前。简直要将他生吞活剥!但是小沙弥却神色泰然,诵经的声音越来越大,先是那些兵卒抱头鼠窜。而怪物也变得乖乖的,右膝着地,双手合掌,恭恭敬敬地聆听法音。沙弥念完经,问道:‘你是何怪物,长得如此凶相?’湖神回答说:‘我因前世业力而感召今生恶报。’沙弥疑惑地问:‘为何两位法师都被你杀害,而你在我面前却如此恭敬呢?’湖神说:‘他们以嗔恨心想降伏我,因而我杀了他们。而您诵经威德力超胜我的魔力,所以我心悦诚服地恭敬听经,愿忏悔恶业早日获得人身。’说完向沙弥顶礼而去。通过此事,我们应该明白,用大无畏的慈悲心,至心念诵《金刚经》可降伏一切鬼神。那是瑜伽士调化恶劣众生的殊胜方便法。绝不是想象中的以嗔恨心诵持猛咒与之好勇斗狠所能比拟。”

  吴暇:“胖哥说的是。”

  胖哥:“这个金刚心,第一,不要误会是我们胸腔里边的这个心。这肉团心,它的形相犹如一个倒挂的一朵莲花这么样子。这只是个肉体器官。第二,也不要误会为第六意识妄想心,眼耳鼻舌身意各有它的识:眼有眼识,耳有耳识,鼻有鼻识,舌有舌识,身有身识,意有意识,这叫六识。此非汝心。乃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认贼做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那么这个金刚心到底是什么呢?说似一物即不中。这个真如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相无不相,无在无不在。反正我这拙嘴笨腮是说不明白的,不如你自己去看《金刚经》、看《首楞严经》好吧,回头咱一起探讨。”

  吴暇:“好。”

  胖哥:“清朝济宁人唐吴氏,常毁谤因果,作非法行为,而且性情又粗暴,不能容忍别人,是当地有名的恶霸。但是后来他往昔的善业成熟,在四十三岁时,遇到具缘的师父度化归依三宝,开始持长斋,移居松江即现今的SH,每天在小楼里精进念诵《金刚经》。从此变得贤善、温和。这样过了六年清净的修行生活,有一天他忽然说:‘我要离开人间,到极乐世界,按照佛经所言,持《金刚经》有无量功德,愿我的肉身不坏,保留三年以证明佛语真实无虚。’说完祥逝。当时光环围绕、花雨纷纷、香气弥漫。亲朋依据遗嘱将遗体放入龛中。三年后起龛,身体不但没有腐坏,头发还长出了半寸,庄严如佛。人们从四面八方纷纷而来,礼拜这位肉身菩萨,并建庵供养真身舍利。”

  吴暇:“古埃及是把遗体中的内脏取出,再将其浸在防腐液里溶去油脂,洗掉表皮,然后把遗体取出晾干,在体腔内填入香料,体表涂上树胶,以免接触空气和细菌,然后用布把遗体严密包裹起来,制成木乃伊。咱中国古代的皇帝陵寝是通过水银防腐,千年保鲜。高僧大德则受持《金刚经》,由戒定慧功德及特殊愿力所成就金刚不坏肉身,当真不可思议。”

  胖哥:“明朝相城地方,有位皮工,名叫严江,中年时辞去工作,到佛寺担斋饭,专心修持《金刚经》,并念阿弥陀佛圣号,声不绝耳。到了六十多岁,忽然断食一个月,平日只饮水数杯,向别人说:‘我在某日某时去。’届时,他更衣沐浴后,跏趺坐化,焚化得到舍利子数合,舌头坚硬如同金石,用手敲它,铿锵有声,这是正德三年的事。不仅仅是受持《金刚经》有如此异相,受持任何大乘经典都同样功德无量。尤其诵《法华经》,得舌根不坏者甚众。有时间的话,可以给你搜集一下。”

  吴暇:“《法华经》就是《妙法莲华经》,是吧?”

  胖哥:“没错,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开的什么悟?金刚自性不从外来。成的什么佛?金刚自性本无生灭。六祖慧能大师的出家因缘是什么?听见有人在读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民国印光大师说:‘《金刚经》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者,遍修六度等之轨范,以经文简略,但举布施为例耳,若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行布施等,故能度脱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法,并受度之众生相,则四相不生,三心叵得,无所住而生心,无所得而作佛矣。以故受持四三二一句者,功德难宣;持全经者,又何待言!是以,自古至今人多读诵,其顿悟自性,彻证唯心,生预圣流,没归安养者何可胜数!其次则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转祸为福,即愚成智者更加多多也。’所以的确应该发至诚心恭敬受持,则现世之中,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获最胜福田,灭无量罪愆。若能更加念佛回向,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未来,必证菩提。”

  吴暇:“胖哥,我听你赞叹《金刚经》,怎么觉得禅宗的经典忽然变成了弘扬净土宗的资料?”

  胖哥:“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哪有这个宗那个宗的?唐朝时,有位比丘尼,名叫净真,住在长安积善寺中,平时靠乞食度日,一生中从不嗔怒,深得忍辱波罗蜜。她诵金刚经达十万遍,又专精念佛,志在安养。显庆五年七月间,她染上点小病,告诉弟子说:‘我在这五个月内,曾经十次见到阿弥陀佛,又曾两度见到极乐世界宝莲华上童子游戏,又有位圣僧五度向我授记,将于来世,当得作佛。’尼师又说:‘我于西方极乐世界上品往生。’遂跏趺而终。经过一夜,净真尼师忽然又醒过来告诉弟子说:‘我已得菩萨位,遍历十方供养诸佛。’言讫而逝,光明照遍寺中。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六祖坛经亦云:‘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金刚经之殊胜由此可见一斑。”

  吴暇:“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我得记住这句话。”

  胖哥:“惟恭是唐朝荆州法信寺的和尚,他念金刚经三十多年,每天五十遍。一天,寺里的灵归和尚因事外出,他在半路上,遇到五六个年轻人,衣著非常鲜洁,每个人都拿著乐器,向灵归和尚询问惟恭上人在哪里?灵归和尚就告诉他们法信寺的位置,并问他们从什么地方来的?他们说:‘从西方来迎接惟恭上人的。’其中有个人,从怀中拿出一朵像拳头那样大的莲华,莲华的叶片还发出奇异的光,他们望著佛寺一路奔去。当天晚上,惟恭和尚就入灭了,整个佛寺都听到丝竹管乐之声。”

  甄师傅:“小胖啊,你举的这些例子都是古代的,能不能说出一些现代的事例,别不能考证。”

  胖哥:“徐恒志前辈,原籍ZJ镇海,在能海上师处受三归五戒,法名定真。后依心密二祖王骧陆上师指点,以《大正藏秘密仪轨佛心经》六印一咒修持心中心法,直入无相门。又在清定老法师座下受瑜珈菩萨戒。一九五三年受王骧陆上师灌顶得阿阇黎位后,与心密三祖元音老人一起弘扬心中心法门,提携后进。徐老多年来在国内各处道场、学府宣讲《金刚经》、《六祖坛经》、《弥陀要解》、《无量寿经》等经典,续佛慧命,广利人天。奈何众生缘浅福薄,徐老于二零零七年在SH寓所‘幻斋’手结弥陀定印安祥示寂。荼毗后,徐老头灵骨完整、舌舍利不坏,获七彩舍利无数。与历史上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与唐三藏法师玄奘之瑞相比肩。足见徐老一生修持精进,大成就者。其传世作品代表作:《般若花》。正是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土为归的修行指南。一九八六年黄念祖老居士完成了《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托徐老校对原稿,二老通信达二十次,慎思明辨,共同切磋。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九日,黄老来信说:‘拙著蒙大德发无上菩提之心,独力校对改正,既以所提之四项原则,修改印刷错误,复重审拙稿,亲校古籍……念祖赞佩感叹,无以复加,惟有顶礼、顶礼、再顶礼,以表感谢之忱……对念祖所下文,内中如有欠妥之处,敬祈一并校正,因当前正是良机,敬请大德把住此关……’徐老则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回信赞叹黄老道:‘素闻大德乃久修大士,戒德严净,定慧圆明,显密融贯,宗说俱通,愍众生之沉溺,作苦海之慈航,发愿释经,冀广弘化,今复得郑颂英老居士之赞助,付之梨枣,时节因缘信不可思议也。行见《大经》重光,泽被含灵,莲公与大德剖心沥血,功在万世!后学德薄慧浅,难副厚望,爱语相摄,弥增惶恐!’一九八七年《大经解》成印,流通海内外,使法界有情,普沾法益。黄老盛赞徐老‘娑婆世界般若第一’。徐老尝言:‘息妄显真,转迷成觉,得定开慧,明心见性,了脱生死。’;‘学佛之人,应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为要领,否则纵有修持,难以究竟。’;‘佛法的要领是般若,般若法门是根本法门。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摄,是条捷径,要想即生了脱生死,成办大事,非此法难以满愿。所以修任何法门,都宜以净土法门为指归。‘以般若为先导,以净土为归宿。’实是修行证果的圭臬。’;‘信愿念佛是手段,一心不乱是要求,往生极乐是目的。故一心不乱很重要。’……”

  吴暇:“行了胖哥,无需考证,别累着。”

  胖哥:“放心,多给你讲点,增强你的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对你有好处。明朝庐山有位和尚,法名叫做普静,自幼志趣不凡,十多岁时就极想出家。有一天梦见金刚神抚摸他的背说:‘你以后将成为善知识,获得正果报。’他一觉醒来之后便投师剃度出家,开始研习内典,朝夕虔诵金刚经,数十年如一日。有一天,忽然梦见神人告诉他说:‘诵经的方法并非如此。’神人向他说偈,偈曰:‘有相相非真,无法法亦坠,撇却旧窠臼,即已了大意。’普静豁然醒悟,从此每天只朗诵一遍,其余时间则趺坐静参,四十年未曾下榻。一夜,神人又来示梦说:‘已经修到个中。’到了九十岁,他即将圆寂,整夜香气不散,寺中缁众都看到幢幡导引,普静身披著紫色袈裟,手持念珠凌空西去。”

  甄师傅:“还有吗?”

  胖哥:“吴憨,清朝ZJ人,他的祖父及父亲俱为庠生。顺治元年,适逢大兵围城,他与父母离散,被抓到张将官的帐下服役,这时他年仅十三岁,哀叹自己本是儒家弟子,竟落得这种地步,必定是宿世罪业所招感,遂在佛前立誓要持斋念佛,每天读诵一卷金刚经,回向往生西方。过了三年,吴憨将发下的粮银买香供佛,并跪诵阿弥陀佛圣号,精进不已。如此又经过十年,岁次丁酉十月廿二日,吴憨忽然告诉张将官说:‘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张将官不信,呵斥他妖言惑众。翌日,吴憨亲自去向提督请假,提督大怒,批示将他交送张将官杖打十五下,吴憨没有丝毫怨言,又到各营向众将士辞别,自称将于十一月初一日往生西方。到了那一天,吴憨五更起床沐浴,焚香拜佛之后,仍然到船上向张将官叩拜辞别,张将官大怒,差人跟随吴憨到他要焚身的地方,看到吴憨向西方礼拜了三次,端坐说偈云:‘身披铁甲,足步金莲,愿诸将士,各著一鞭。’说完偈,大家看到吴憨口中吐出三昧真火,将自身焚化,全营的官兵见状都围绕礼拜,张将官全家人也因此而斋戒奉佛。”

  甄师傅:“还有吗?”

  胖哥:“明朝万历年间,归德府城外,有一座水晶庵,庵内有位年老的比丘尼,因为以金刚经为常课,并且自幼失去一目,所以别人都尊称她为独目金刚尼。她天性淡泊,以粗米粗食度日,别人如有馈赠,她都分送给别人。有一次,她讲经说法,善男信女环集于侧,一位士子问道:‘金刚经何以有三十二分?’她答道:‘一以贯之,不论儒家佛家,皆是如此,那里分得许多段落?’她遂说偈:‘佛说金刚妙出群,一言了悟绝声闻,有人解得金刚意,四八何须逐段分。’一位和尚问道:‘何以称为金刚?’她答道:‘金刚是人人都有的,何须如此问?’她又说偈:‘金刚果信是金刚,百炼千锤永不伤,粉碎虚空些子在,只今惟见佛毫光。’又有人间:‘师父您通晓佛义,何以不现男身?’她答道:‘形体有男女的分别,佛性是不分彼此的,不要作差别观。’她又说偈:‘男女何须辨假真,观音出现果何人?皮囊脱尽浑无用,试问男身是女身?’她的辩才无碍,随问随应,灵敏异常,远近来皈依她的人,不可胜数。她活到七十多岁,往生之前且预先指示坐化的日期,鼻端有火,并说偈:‘荼毗一去永归空,著处寻空便不空,我去我来仍是我,电光泡影一般同。’说完偈,遂端坐瞑然而逝。”

  甄师傅:“还有吗?”

  胖哥:“明朝天启初年,京师正阳门,有一位老军人,看守一间舡铺,鳏居无子,每年可领到十石米粮,他留存四石供日常食用,将剩余的六石变卖,购买薪柴蔬菜等,闲居无事每天焚香诵金刚经。当朝的宰相韩爌,每次身穿锦衣,乘坐大轿,前面有随从开道,浩浩荡荡的经过那儿时,一听到老军人的诵经声,往往慨叹说:‘他要诵经很容易,而我却很难,我享受不到他这个福分。’老军人后来活到七十三岁,无疾而终。虽是炎热的六月,尸体却毫不臭秽,更没有飞蝇聚集,京师里的贵人看了都惊奇赞叹,大家出钱为他择地安葬。韩公素称贤能,他的话可说真实不虚。处于太平盛世,不求闻达,又能无事一身轻,得自由身,所得足够一身温饱,乃是人间仙福,更加持诵金刚经,修最上乘法,为出世正因,岂是一世的公卿富贵所能相比?”

  甄师傅:“还有吗?”

  胖哥:“李元宗,宋朝荆州江陵县人,他的女儿十三岁时,梦见一位梵僧告诉她说:‘你很有善根,何不持念金刚经呢?世间善男子,善女人,每天如果能够净心诵一卷,现世中可以增加福寿,享世寿百年,命终即生天界。若能究竟般若,可以直登涅槃彼岸;如果未达经意,死后阴府也不能拘录,可以投生富贵之家,享人间福报。’她深信此话,从此每天诵金刚经三卷。芳龄二十四岁,仍不愿出嫁。后来罹患伤寒,过了三天才死,死后被打入冥府,冥王审问之后,知道她未尝造罪,看见她头顶上有佛相显现出祥光,于是就放她还阳。临行时,冥王嘱咐她说:‘你有般若功德,所以放你还阳,你的父亲所造的杀业极重,所以先减寿二纪,不久之后,就要追来对证,你的父亲常常把活鱼切脍,现在已有七千余尾来诉冤索命,你回去问你父亲,是不是晚上梦见自身落入网中,白天醒来就觉得头痛?这就是鱼求报应的缘故。’她苏醒以后,遂将此事禀告父亲,元宗大惊,答说确有其事,心里非常害怕,就偕同女儿前往天宁寺忏悔,以斋饭供养一百位僧众,并且断除荤酒,亲手敬书金刚经四十九卷。有一天晚上,元宗梦见数千青衣童子向他礼拜说:‘我们被你所杀,已向冥府诉冤索命,现在蒙你写经的功德,藉此善力,已经超离苦趣,要投生善道去了,你我的仇冤已经化解。你因写经的功德,可以增寿。’从此以后,元宗持诵金刚经更加虔诚,活到一百二十岁,无疾沐浴而逝。”

  甄师傅:“还有吗?”

  胖哥:“有的是,只要你想听,我一直说到明年,不会来重样的。”

  吴暇:“师父,看来《聊斋志异》中描述的有关《金刚经》之灵异事件,并非空穴来风啊。”

  甄师傅:“嗯。”吐出一串串的烟圈儿……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5/45270/2587516.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