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芈月传 > 第78章 四方馆

第78章 四方馆


  不觉春去秋来,这日,秦王驷提前一天同芈月说,叫她第二日换上男装,芈月虽觉诧异,但还是在次日依言换装,跟着缪监到了宫门口相候,过得片刻,秦王驷也换了一身常服出来,两人出宫上马,带了数十名随从,穿过熙熙攘攘的咸阳城,到了城西一座馆舍。

  芈月直到走到咸阳街头,看到往来之人的招牌,

  下马,细看着门口悬的木牌,方看出是“四方馆”三字,诧异地问:“大——”方一出口,看到秦王驷的的示意,忙改了口:“呃,公子,此处为何地?”

  秦王驷却不回答,只招手令她随自己进来。

  进得四方馆内,但见人声鼎沸,庭院中、厅堂上往来之人,均是各国士子衣着,到处辨论之声。

  前厅所有的门板都卸了去,只余数根门柱,里面几十名策士各据一席位,正争得面红耳赤。

  芈月随着秦王驷入内,也与众人一般,在廊下围观厅上之人争辨。但见廊下许多人取了蒲团围坐,也有迟到的人,在院中站着围观。

  就听一策士高声道:“人之初,性本善,敢问阁下,可有见蝼蚁溺水而拯之乎,此乃人之本性也。当论人性以善导之,自可罢兵止战,天下太平。”芈月听其言论,显然这是个儒家的策士,持人性本善之论,想是孟子一派的。

  但见另一策士却晒然一笑:“敢问阁下可有见幼童喜折花摧叶,夺食霸物否?此乃人性本恶也,唯以法相束,知其恶制其恶,天下方能严整有序,令行禁止。”显然这便是法家的策士,说的是人性本恶,当以法相束的理论。

  又有一策士袖手作高士状摇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两位说得这般热闹,谁又能够牺牲自我成就大道,以我师杨朱看来,世人谋利,无利则罢兵止战,有利则洒血断头。你儒家也说过有恒产者有恒心,法家也说过人性遂利,所以你们两家都应该从我派之言。”听其言,自然是拨一毛而利天下亦不为的杨朱弟子。

  又见一策士按剑道:“胡扯,人性本无,世间如染缸,入苍则苍入黄则黄。治国之道,尤不可听乱言。人之异于禽兽者,乃人能互助互援,学说制度乃为减少不平,争取公平而立。为大义者,虽死犹生……”这言论自然便是墨家之说。

  芈月素日虽亦习过诸子百家之言论,但却也只能自己一卷卷地看,一字字地理解,此刻听得各家策士争相推销自家学说之长,攻击其他学派之短,与自己所学一一相印,只觉得有些茫然不懂之所在,便似忽然被点醒了,她站在那儿,不禁听得入神,兴奋之处,眼睛都在闪闪发亮。

  但听得堂上策士你一言我一语地,已经开始争吵起来:“我兵家……”

  “我道家……”

  “我法家……”

  芈月听得入神,秦王驷拉了她两下,她都未曾会过意来,直至秦王驷按住了她的肩头,对她低声叫了两声:“季芈、季芈——”她方回过神来,见了秦王驷脸色不悦,吓了一跳,失口欲陪罪道:“大、公子——”

  秦王驷手指竖在嘴边,作一个嘘声的动作,芈月连忙看看左右,捂住了自己的嘴,见秦王驷已经转身走向侧边,连忙跟了下去。

  但见秦王驷走到旁边,自走廊向后院行去,芈月这才看到,不但前厅人群簇拥,便连侧廊也都是人来人往,穿梭不止。许多策士一边伸脖子听着厅中辨论,一边手中却拿着只竹筹一脸犹豫的样子。

  两人走入后院,此时后院同样是热火朝天,但见后厅上摆着数只铜匦,旁边摆着一格格如山也似的无数竹筹,各漆成不同的颜色,旁边有四名侍者坐在几案后,许多策士簇拥在几案边,自报着名字由侍者记录了,便取了竹签来,投入铜匦中。

  芈月正思忖着这些人在做什么,却见一个策士看到秦王驷进来,眼睛一亮冲了上来:“公孙骖,你来说说,我们今天投注哪个?”

  芈月一怔,见那人径直对着秦王驷说话,才知道这公孙骖指的便是他了。

  就听得秦王驷笑道:“寒泉子,想来这几日你输得厉害了。”

  那策士寒泉子一拍大腿:“可不是。”说着眼睛余光这才看到芈月,见她与秦王驷站在一起,衣着虽然低调难掩华贵气气,迟疑着问:“不知这位公子如何称呼……”

  芈月亦不知如何应对,当下看向秦王驷,就只得秦王驷道:“这是楚国来的士子公子越,寄住在我家,我带她来见识一下四方馆。”

  寒泉子忙打招呼:“哦,原来是公子越,你要不要也来投一注?”见芈月神情不解,当下对她解释:“你看这些铜匦,外面挂着的木牌写着哪家学派和甲乙丙丁的,就是指外面辨论学派和席位,你要是赞同哪家,就把你手中的竹筹投到哪个铜匦中去,每天黄昏时辨论结束以前都可以投,辨论结束以后开铜匦验看,铜匦内竹筹数最多的投注者就可以收没铜匦内竹筹数最少的两家之所有注码,若是夺席加倍。”所谓夺席,便是将对方辨论得落荒而逃,夺了对方的席位给自己,这在辨论之中自然是取得绝对优胜的位置。

  芈月想起前面百家争辨时自己所感受到的心潮澎湃,她亦听说秦国的四方馆便是类似齐国的稷下学宫性质,当日她在楚国与黄歇说起时,不胜心向往之,不想这自前厅到后厅,那各国之论策众士簇拥的盛景,居然不是因为学说,而是变成了赌场,当下不禁目瞪口呆,脱口而出道:“诸子百家之学说,乃经营国家的策略,你们居然拿它来作赌注,实在是太过……”说到一半,她顿时发现自己失口,忙看了身边的秦王驷一眼,把下面的话咽下了。

  那寒泉子却显然是个爽朗豪放之人,闻言不但不怒,反而对秦王驷哈哈大笑道:“公孙骖,你这个朋友果然是初来咸阳啊……”说着,对芈月挤了挤眼睛道:“公子越,我同你说吧,天下本就是个大赌场,诸子百家也不过是以列国之国运为赌注,游说列国推行已策。天地间生万种物件,各有各的存在方式。世间若只存一种学说,岂非有违天道。你看百家争鸣已经数百年了,如今仅恃着哪家学说以排斥别家也已不可能,各家交融取他人学说、踩他人学说为自家学说增添光彩早已经是常例,光是墨家法家儒家自己内部就派系横生,有时候吵起来三天三夜没个输嬴,最后大家只能用这种投注之法,谁赢谁输一目了然,自家的竹筹少了,只能回头再抱着竹简研究制胜之道罢了。”

  芈月听了寒泉子解说,方脸红了,忙行了一礼道歉:“原来如此,是我浅薄了。”

  寒泉子连忙摆手道:“没事没事,赌博其实也是个乐子,你说得原也没错,我们这些人,策论之心也有,赌博之心嘛,嘿嘿,也是不浅。对了,你要不要下注?”

  芈月一愣:“我也可以下注吗?”

  寒泉子便跑回去,同一个侍者说了些什么,取了两根竹筹来,递了一根给芈月:“公子越,这是你的竹筹,那边墙上有编序,你在最后一位后面顺沿也题上你的名字即可。”

  芈月看向他所指的墙上,却原来那墙上的木牌上顺序下写着各人的名字,然后投注之人只消把自己的编号投入各铜匦便是,次日检取时,便依着编号决定各人的赌注是谁胜谁负。新来之人,便在最后一位顺沿写下自己的名字编号便是。

  芈月笑了笑,看了秦王驷手中的竹筹,果然是已经写了编号,再看各人手中的竹筹,亦是有编号的,只有自己的竹筹,是未曾有编号的,当下便走到墙边,先写了“楚芈越”三字,又依着编号,将自己的竹筹也写上编号。

  她转头再回到秦王驷身边,便见寒泉子已经问她了:“公子越,你投哪家啊?”见芈月一怔,有些不知所措地看向秦王驷,寒泉子挥手:“别看这厮,这厮最无原则,摇摆不定朝三暮四,今天投儒家明天投法家……”

  芈月见他风趣,不禁掩口而笑:“那你看到他来了还这般高兴。”

  就见寒泉子拍着胸口:“我,我自是最有原则的人了,他若不来,我投法家;他若来,我跟他下注,再无变易。”

  芈月目瞪口呆,倒为此人的诙谐而忍不住大笑起来。

  寒泉子为人爽朗,只嘻嘻一笑,只管催道:“快说啊,你投哪家?”

  芈月回想方才在前厅所听诸家之辨了,犹豫了一下,道:“我、我投道家吧。”

  寒泉子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果然你们楚人多半下注道家,有原则,跟我一样有原则。”芈月一听他自吹“有原则”三字便忍不住要发笑,却见寒泉子转头问秦王驷:“公子骖,你呢?”他看着秦王驷的表情,仿佛他就忽然化身一堆秦圜钱一般。

  秦王驷沉吟片刻,方道:“我嘛……墨家!”

  寒泉子见状,接了两人铜匦,又将自己的铜匦于秦王驷放在一起,口中滔滔不绝:“聪明,今日在前厅辨说的就是墨家的唐姑梁,近日墨家的田鸠、祁谢子等都到了咸阳,这三人必是想在秦王面前展示才华,嬴得秦王支持,以争巨子之位。所以近来凡有辨争,这三人都一定拼尽全力,获得胜绩。”

  见寒泉子终于止了话,拿了两人的竹筹去投铜匦,芈月也禁不住松了口气。她倒是看出来秦王驷为何与此人交好,盖因此人实是个消息篓子,凡事不要人问,自己便滔滔说了,秦王驷就算十天半月不来,只消问一问此人,当可知道这些时日来的内情了。

  芈月看着寒泉子摇头:“这是咸阳,嬴姓公子能有几个数都数得出来,若是公孙就不一样了,人数既多又不易为人全数所知,所以你就给自己造了公孙骖这个身份——可是,四马为驷,三王为骖,这么明显的事,他就一点也猜不出你的真实身份来吗?”

  秦王驷也笑了:“四方馆中策士,关心各家理念,天下政局,与人相交,交的是这个人本身的思想行为,至于你身份是什么,却是无人在意的。”

  芈月一语触动心事,轻叹:“与人相交,交的是这个人本身的思想行为,至于你身份是什么,却是无人在意的……若是天下人都这样,就好了。”

  秦王驷笑而不答,转而问:“喜欢这里吗?”

  芈月的眼睛亮了起来:“喜欢。”

  秦王驷指了指前厅:“可听出什么来了?”

  芈月低头仔细地想了想,无奈地摇头:“仿佛各家说的都有道理,却都未必能够压倒别人。”

  秦王驷抬头,眼神望向天际:“百家争鸣,已经数百年,若说谁能够说服谁,谁能够压倒谁,那是笑话。”

  芈月不解地问:“那他们为什么还要争呢?”

  秦王驷道:“争鸣,是为了发出声音来。一个时代只有发出各种声音来,才会有进步。原来这个世间,只有周礼,只有一种声音,四方沉寂。我大秦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视为牧马的边鄙野人。但周天子的威望倒塌下去以后,才有列国的崛起,有我大秦的崛起,有各方人才投奔,有这四方馆中百家争鸣,激荡文字,人才辈出。”

  芈月想说什么,张了张口,却没说出来,秦王驷看出她的心思,鼓励道:“说吧!”

  芈月嗫嚅道:“妾身看《商君书》,商君斥其他学说为‘贼’。大秦用的是商君之法……”见秦王驷哈哈大笑起来,芈月有些羞愧地低头。

  秦王驷的笑容渐渐收起,看着芈月道:“杀其人,不废其法;尊其法,不废他法。王者之道,在于驾驭策士和学说,而非为策士和学说驾驭。”

  芈月心头一震,看着秦王驷,他的话,犹如一扇门向她打开着,她看着秦王驷,只觉得五脏六腑,都似已经僵住,自己的思考,又似重新被他洗刷过。

  但听得秦王驷继续道:“任何一种学说都在尽力排斥他人,但是只有最聪明的人,才会取吸别家学说提升自己。所以经过百年来的排斥以后,各家学说已经懂得,为了说服别人,更要不断提升自己学说的内涵。而君王,择一家为主,数家为辅,内佐王政,外扩疆域……”

  看着他的言行,芈月渐渐已经明白,这四方馆的设立是为了什么,而他以君王之身,不是坐等下面的臣子推荐,而是自己来到四方馆中结交策士甚至下注博奕,又是为了什么。学说不怕争辨,因为学说是在争辨中更加进步,而聆听学说,就可以从这些争辨中学习到如何辨别一个学说中优劣的地方和分辨的方法。”

  芈月沉默良久,忽然鼓足了勇气问:“大王,我还可以再来吗?”

  秦王驷笑了:“带你来,难道只是为了让你看一眼,然后回去牵肠挂肚的吗?你自然是可以来的。每月逢十之日,这里都会有大辩论,你若喜欢,以后自己可以凭令符过来,也可以……”他停顿了一下,笑着说道:“下注!”

  芈月惊喜地:“真的?”

  秦王驷道:“君无戏言。”

  芈月看着秦王驷,眼中充满了崇敬和感激,忽然有些哽咽:“大王……”

  秦王驷不解地问:“为何哭了?”

  芈月抹着眼睛:“臣是高兴地哭了!”

  秦王驷有些不解:“高兴到要哭?”

  芈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王给我的,是我连做梦都不曾梦到过的自由和快乐。”

  秦王驷笑着摇头:“这点事就满足了,寡人不是说过吗,从此以后就只管从心而活,自在而行。”

  芈月笑了,笑得如春花灿烂,秦王驷自认识她一样,却是第一次看到她如此灿烂而毫无保留的笑容,不禁有时有些失神。

  芈月一转头,却见缪监自前厅匆匆而来,有些诧异,当下压低了声音道:“大王,大监来了。”

  秦王驷一扭头,看到缪监从前厅方向匆匆而来,神情上竟有些惊惶。秦王驷知道缪监素来镇定,他要有这样的表情,必是出了□□,当下脸色一变,转身迎上低声问:“何事?”

  芈月但见缪监在秦王驷耳边悄悄说了句话,秦王驷脸色大变,低声道:“什么?不必顾忌,冲进去,看个究竟。”说着,就要匆匆出去,芈月亦是连忙跟上。

  那寒泉子刚下完注回来,见秦王驷就要走,诧异地道:“咦,樗里子,你来找公孙骖什么事啊?公孙骖,赌注就要开了,你不再等一会儿吗?”

  却见秦王驷脸色铁青,强抑脾气:“没什么,家中忽然有事,我先走了。”

  见三人匆匆离去,寒泉子正自诧异,却听得此时前堂哗然喧闹:“唐姑梁嬴了,唐姑梁嬴了。”寒泉子一听大喜,眉开眼笑:“如此,我今日赢了。”当下忙赶到前殿去,便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

  秦王驷匆匆回宫,却是因为秦国出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情。

  大良造公孙衍上表辞官,出走魏国。

  表面上看来,这只是大良造与秦王理念不合,因此负气而走的事情,然则此事,却是经历了一番谋算已久,惊心动魄的国与国之间的暗战。

  综合各方面得到的讯息,谋划公孙衍出走的事,是魏国君臣策划已久的事,而具体的执行之人,就是魏公子卬。

  一年之多前,楚女入秦为后之时,魏卬已经在游说公孙衍了。此时公孙衍仍然有些犹豫不决,但则当他征魏主张受到阻止,对义渠用兵又不被采纳,再加上张仪凭一张巧舌屡次在朝堂上与他相争,他本以为张仪不足为敌,可是,当秦王驷立张仪为相邦,将大良造的权力三分之后,已经逼得他在这大良造的位置上,已经不能再安坐了。

  夕阳西照,满园菊花盛开,黄紫两色,分外耀眼。

  花丛中,公孙衍和魏卬各踞几案饮酒。

  公孙衍案上的酒坛子已经空了好几个,他沉着脸,一杯杯地饮酒。魏卬几案上却只有浅浅一个酒盏,尚有半杯酒在,旁边却摆着一具古琴。

  魏卬看着公孙衍喝酒,忽然叹息一声:“式微,式微,胡不归?”

  公孙衍忽然顿住,整个人象石化了似的,声音也变得冰冷:“公子卬,此言何意?”

  魏卬意味深长地看着公孙衍:“犀首这样聪明的人,何必再问呢?”

  公孙衍手中酒杯重重落在几案上,看着魏卬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是我小看公子了,我一直以为,您已经随遇而安,没想到您身在咸阳,心仍在大梁。”

  魏卬轻轻拨弄琴弦道:“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他停下琴弦,将杯中酒一口饮尽:“我是回不去了,可是犀首呢,你为何不回去?”

  公孙衍嘿嘿一笑:“我为何要回去?”

  魏卬专注地看着手中的琴,轻轻拨弄着:“犀首还有继续留下的意义吗?”

  公孙衍将手中的杯子一饮而尽:“我当日在魏国,不过是个偏将。秦君与我有知遇之恩,拜为大良造,以国相托。纵君臣意见相违,但我仍然还是秦国的大良造,又岂可轻言离去。”

  魏卬放下琴,叹息:“不求封百里候,但求展平生愿。犀首,你与卫鞅,都是百年难遇之奇才,岂能拘于一国一域,一人一情?纵观列国数百年风云,有几个能够得国君以国相托。齐有管仲,但管仲之后,再无管仲。秦国已经得了一个商君,不会再打造一个商君。但是……”他身体向前倾,迫切地看着公孙衍:“魏国已经失去卫鞅,不能再失去公孙衍。秦王之气犹盛,一山不容二虎。但魏国盛气已衰,正当托赖强者力挽狂澜。犀首,大丈夫当有基业以便他伸展才华,改天换地,你与其与秦王论个短长,不如与秦国争个短长。”

  公孙衍的酒杯停住,他表情虽然冰冷,但炽势的眼神和微颤的手,却显示他内心天人交战。

  魏卬不再继续说话,只是轻拨琴弦,反复弹着刚才“式微”那一句。

  公孙衍忽然放下酒杯,杯中酒溅洒几案。

  式微,式微,胡不归?

  胡不归?

  他要——归去吗?

  公孙衍想了很久,他独坐在书房,看着壁上的地图,看着席上一堆堆竹简,这些都是他历年用尽心血写下的策论,这是他对秦国的展望,这是他对列国的分析,这是他对控制这个世界的渴望和野心。

  他公孙衍,应该是将天下列为棋盘,与天地造物对奕的棋手,而不是个困于朝堂,被君王拨弄,被同僚排挤倾轧的棋子。

  与之比起来,秦王的恩遇、大良造的身份,又算得了什么?

  他知道魏卬劝他的目的,他知道他这一离秦而去,等待他的是魏国的礼聘。

  可是……公孙衍无情地笑了一笑,薄薄的嘴唇显出他冷硬的性子,当日他入秦,做的是大良造,如今他入魏,魏国还有什么能满足他的呢?

  他又站起来,看着壁上的地图,沉吟良久,举起朱笔,在地图上点点划划。

  公孙衍在书房,对着地图,几日不曾出门,到了最后,地图已经被他画得面目全非,他这才一掷笔,哈哈大笑:“吾得之矣!”

  天下如同棋盘,而他已经把每一步棋都算好了。

  是时候该走了。

  他把地图卷起来,扔到火盆中烧了。

  七月初九,魏卬以幼子生日为由,置酒相请许多在咸阳的魏国旧人饮宴。

  七月初十,也是四方馆辨论之时,近日墨家大辨,秦王驷一定会感兴趣的。

  初九日,宾客饮宴,公孙衍与魏卬对饮,大醉而宿于魏卬府中。

  外面的酒宴仍然在继续。

  而声称已经醉倒的公孙衍在书房与魏卬对坐。

  魏卬将几案上的过关符节和竹册推到公孙衍面前:“这是过关符节,这是伪造你身份证明的竹册,马车已经安排好,明早你便离开咸阳。”

  公孙衍沉默片刻,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也推到魏卬面前:“我与秦王终究君臣一场,虽然观念不同,难免各分东西,下次相见就是在战场,这是我留给他的陈情之信,请代我转交。”

  两人互相一拜,公孙衍站起,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酒宴散了,宾客陆续从魏卬府中离开,而公孙衍作为魏卬的至友,醉倒魏卬府中过夜。谁也不会特别注意,那些离开的宾客中,有一个人的随从已经悄悄换人了。

  次日清晨,数辆马车悄然自咸阳城东门而出,守城卫兵验过通关符节,乃是魏夫人派人送蓝田美玉给魏王。同一时间,一辆客货两用的马车自咸阳城西门而出,载着一名叫“梁贾”的商人贩货到义渠,通关的竹符里写着商人与随从三人,以及丝帛等货物。东门与西门的守卫官兵分别查验以后,都通关放行了。

  傍晚,四门齐动,辑骑皆出,一路追赶,持魏夫人通关符节的那一批人与货,皆被截下。

  但那贩货到义渠的商人车队,出了西门之后,转折向东,一路翻山越岭,疾行至魏国。

  魏卬府。

  因昨日饮宴未完,今日魏卬仍与公孙衍在云台饮宴中。

  忽然间府门大开,司马康率着廷尉府兵马冲了进来,直入花园,冲上云台,拉起与魏卬对饮之人,一看果然不是公孙衍,司马康气极败坏,拨刀对准魏卬道:“大良造何在?”

  魏卬站起,傲然一笑道:“如今,他已经是魏国的国相了。”

  司马康大怒,用刀逼近魏卬道:“你,好大胆子!”

  魏卬冷冷一笑,忽然口鼻之中黑血涌出,整个人也倒了下去。蒙骜扶住魏卬,惊怒交加道:“你、你服毒了?”

  魏卬嘴角一丝微笑道:“我被你们秦国的大良造所骗,丧权辱国。我如今再骗走你们秦国一个大良造,如此,我也去得安心了。”

  但见夕阳西下,魏卬的微笑凝结在脸上,充满了讽刺之意。

  承明殿外,都可以听得到秦王驷的咆哮之声,只吓得往来小内侍们战战兢兢,只恨不得贴着板壁而走,脚下不敢发出一点声响来。

  承明殿内,樗里疾跪在下首,面对着犹如困兽暴怒狂走的秦王驷之问责:“魏卬与公孙衍早有勾结,策划了这么久,你们都是死人吗,居然于事前一点也不知道。他怎么离开的咸阳,没有官凭他如何投宿,没有铜符他如何离开的关卡?当日连商君也未能逃离,为什么公孙衍反倒能离开,这伙人手眼通天到何等境地了?你给我去追,去查,一个也不许放过!”

  樗里疾跪在地上:“此事他们筹备已久,公子卬派人假扮公孙衍,迷惑我们的眼线,暗中帮助公孙衍离开咸阳。”

  秦王驷一拳捶在案上:“立刻派人去追,务必要将公孙衍追回。”

  樗里疾道硬着头皮劝着:“大王,臣已经派出铁骑秘密去追,若是当真追不回来,亦不可太过张扬。”

  秦王驷怒道:“寡人不管,不计任何代价,都要将公孙衍追回。”

  樗里疾大惊:“大王不可,谋士们往来各国,效力君王,来去自如,岂可画地为牢,追捕谋士。当日商君之死,是因为谋反之罪,亦是因为列国不肯收留于他。而公孙衍罪状未明,岂可轻言追捕,只能悄悄追回才好。否则的话,会令各国谋士人心惶惶,不敢留在秦国,不敢投奔秦国。”

  秦王驷脸上忽青忽白,好一会儿,才忍下了气,冷冷地道:“好,就依你,悄悄追捕,不可声张。”

  樗里疾暗暗松了口气:“是。”

  秦王驷坐了下来,脸色阴沉:“哼,魏国人,竟敢算计到寡人头上来,岂有此理。”他转向缪监:“不必忍了,所有魏国人的眼线,全部起出来,不管牵涉到谁,都给我抓了。”

  樗里疾见状忙提醒:“既如此,我们派往魏国的眼线,也要理一理,我们若把魏国的眼线都清理了,魏国必然也会清了我们秦国的眼线。”

  秦王驷点头:“明面上都收了,暗线可以分头埋了,就算被抓到也不过有一个是一个。”

  见樗里疾领命而去,秦王驷这才恨恨地一捶几案,怒而不语。

  见诸人都已经退去,芈月已经更了女装,上来服侍。

  她伸出手,为秦王驷按摩着头部,好一会儿待他的情绪消缓,才不解地问:“大王,妾身有一事不明,不知当问不当问?”

  秦王驷沉声:“何事。”

  芈月道:“妾身不明白,公孙衍已经是大良造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为何要走?”

  秦王驷轻叹一声:“是寡人疏忽了。寡人任公孙衍为大良造,乃以国士相托,公孙衍任职以来,为寡人立下赫赫战功,不负使命。君臣相知,原是大幸,怎奈时移势易,公孙衍的政见主张,于今日的秦国来说,已经是不合时宜了。”

  芈月有些不解:“不合时宜?”

  秦王驷道:“秦人不畏战,然并不是喜战好战。当日商君变法,虽然于国有利,但这场变法自上而下,无不动荡。若是稍有不慎,则大秦就将分崩离析。所以寡人重用公孙衍,发动征战,连战皆胜,如果才能够让列国明知秦国政事动荡,也不敢挑起战争。”

  芈月心中暗叹,列国人人提起秦国,都说是虎狼之秦,生性悍野好战。可如今听起来,这大秦好战,更象是逼不得已,用来恐吓列国的。

  秦王驷继续道:“不错,秦人好战,可每一战却都是不得已的。虽然这些年来秦人以血相拼保得住战场上的不败之绩,可是战争却不能一直持续下去,一场战争要征发民夫,便会田地抛荒,耗费军资使得国库空虚。若不能从战争得到足够的奴隶和赎金,则每打一战对于秦国来说,都是得不偿失。我大秦地入偏僻,人丁单薄,土地贫瘠,立国虽久,不象中原列国,经得起长时间的战争消耗。可公孙衍他……”

  芈月听了半晌,已经有些明白了,不禁道:“公孙衍身为外来客卿,久居上位,若不能一直拿出功勋来,何以服众,所以他主力征战。可是秦国许多更深的内情,他未必知。但大王明白,樗里子明白,甚至连庸芮也明白,大秦的人力物力已经支撑不起继续战争了,必须休生养息。可是大秦一旦停战,则列国就犹如群狼扑咬,分而食之。所以大王才会重用张仪,既不动刀兵,又能恐吓诸侯,占取土地。表面上看来咄咄逼人,其实却是在步步为营。”

  秦王驷诧异地看着芈月,芈月回醒过来,发现自己说得忘形,忙低下了头,却见秦王驷的目光一直盯着她,盯得让她有些胆寒,颤声道:“大王,您,你莫要这般看着妾身——”

  秦王驷却忽然问:“这些,是你自己看出来的?”

  芈月一怔,她低下头,仔细地想了想:“以前夫子给我们讲课的时候,讲得最多的就是秦国,妾身入秦以后,又经常向张子请教……”她看着秦王驷,不安地问:“妾身是不是说错话了?”

  秦王驷叹了一声:“寡人真是没有想到,你一个小小女子,竟能看出这些来。唉,连公孙衍这么多年,也糊涂着。”

  芈月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谓执迷不悟,不过是人有执着,所以迷惑,所以不悟。”

  秦王驷拍案而起:“不错,不错,寡人正是奇怪,公孙衍为何如此执迷不悟。寡人曾劝他不要与魏国陷入硬战,国与国的交战,要谋算的不仅是成败,更是得失,可是他却听不进去。后来魏国连败,他又不肯乘胜追击,反而要转去围剿义渠……连张仪初入秦国,就能看出来我秦国应该走的方向,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大良造,却执迷不悟……”他来回走了几步,才喃喃道:“不错不错,他有执着,只是他的执着让他看不清方向,寡人却不能让大秦陪着他看不清方向。季芈,你知道吗,寡人方才甚为忧心,公孙衍此人才能极高,气魄极大,又深知我秦国内情,若是离秦而去,必然入魏,甚至很可能会掀起列国对秦国的围剿来……”说到这里,他忽然露出微笑,也缓缓坐下:“可如今,寡人倒不怕了。”

  芈月不解地问:“大王这是怎么说?”

  秦王驷冷笑:“公孙衍虽然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是他太骄傲,太自我,太把自己凌然于君王之上了。他做不了第二个商君,找不到一个可付托的君王,他却忘记了,再高的才气也需要有君王与他相承相辅。寡人……终于放心了。异日秦国或会有惊涛骇浪,却不会有倾覆之祸。”见芈月仍然有迷惘之色,拍了拍她的肩头道:“你不明白公孙衍,那是自然,你只见过他一次,如何能明白他。但是寡人明白,寡人就是太明白了,所以惊恐失措,那也是一种因执着而迷惑吧。季芈,你很好,非常好,从今日起,你不必去整理那些楚国书籍了,你来为寡人整理书案吧。”

  芈月惊喜:“为大王整理书案?”

  秦王驷转问:“怎么,不愿意?”

  芈月忙行礼:“不不不,妾身万分惊喜。”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4/44648/2777760.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