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煌汉 > 第五十二章 智欺殿中人

第五十二章 智欺殿中人


  八旗,共有满蒙汉八旗。满八旗溃烂,入关之后甚至尚未入关就已经开始。而汉八旗则成为清军入关和平定三藩以及后面多次用兵的主力。蒙八旗则因为减丁政策等刻意打压,让原本就不行的战斗力也变得特别不行。

  但是,这是就整体军势而言,就个人而言,无论满汉,都是有勇士,甚至有小股敢战部队。譬如僧格林沁这个吃人王爷。

  甚至眼前的这个索克哈,也是敢战之士。

  问题是:

  这不是当初甘兴霸百骑劫营,张文远八百骑威震逍遥津的冷兵器时代。

  作为军队,八旗、绿营无论装备、训练、战法、士气,还是军士的个人素质,或是军官的指挥才能,早就被人甩开几条大街去。

  索克哈要是真能掌握一支千人或者万人规模的满蒙敢战精兵,此刻早就发声。

  可他从头到尾,只脸上又青又白,眼神游移不定,偏偏不敢应声迎战。

  丁宝桢也有点看不下去了,被两个年轻人这么一挤兑,所有人面子都弄得没甚光彩。

  “你一个小小县令,也敢邀人浪战。你说那逆匪是为了阖城军民,满人是不是也包括在内?城内士绅是不说也包括在内。”丁宝桢不徐不疾的问道,“为了他们,尔等准备如何处置他们?夺其产,灭其族,这难道不是你们用的手段。老夫也回你一句,为了阖城军民,老夫不会开城,更不会事贼。要成都,你们也从我尸体上踏过去吧。”

  “就是。真以为你们在保宁府行的乱法我们不知道!”堂内一干人喧闹的厉害。

  宋育仁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他知道,在这堂上的,要么是官吏,要么是富绅,看他们衣着和身材就知道。这些人,本身很大一部分就属于被打击的范畴。

  何况,他此次来,其实不是来逼降,而是来和谈的。先声夺人,无非也是为了占据先机。

  “言归正传。丁大人,你们不应战也就罢了。此次在下是奉命前来,宣读我们府主对成都处置的三个方案的。”

  不等这些人回答,他已经自顾自的说下去。

  “第一个方案,你们开城投降。一年之内,成都府我军不驻军,不设防,非罪大恶极者不捕不杀。”

  “第二个方案,你我和谈。不是以清廷的名义,而是以丁大人这四川总督的藩镇名义。只要丁大人在成都,我军不进攻,相反,划定疆界,可通商互市,但互不干预军政。”

  “第三个方案,当然就是大,不破成都不罢休,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成都必破。”

  “你们选一个吧,要打要和还是要降,给我一个说法,我们回去好回报府主。”

  宋育仁说完,摆摆手转身就走:“府主的话我带到了。我家小叔就在浆洗街开了个杜康酒行,在下担心家人,这就过去。你们有了决定,带话给我就好。告辞。”

  等他们走远,神色莫名的堂内众人顿时喧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了争论。

  丁宝桢手不自觉的敲击着太师椅,看着这纷乱的场面,隐隐有些头疼。

  好一招以退为进。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啊。

  打,成都城内的军情丁宝桢不是不清楚,守御有余,进取不足。让要这些兵油子出城与人浪战,实在是太难。打一个杜若飞都如此艰难,又怎么去和风头正盛的煌汉野战。

  到底有几人想打,几人能打,丁宝桢其实自己心底都没什么底。

  至于降,刚才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他不会降,其他人也不会或者说不敢降。

  那么就只剩下和谈了。

  和谈个什么鬼,无非是早死玩死的区别。而且,和谈莫不是正中那些反贼的算计。

  那逆贼如今形势险恶,四面皆敌,谈和一面,就多了转圜的余地。这不是助贼是什么。

  “我想起来了,宋育仁,这不是永宁宣抚司有名的才子么!他怎么从贼了。”

  “不好。”丁宝桢一个激灵,“快,快去把人追回控制住。不能让外人知道这三个方案,否则麻烦大了。”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成都士绅倒是在考虑到底是战是和。可对于那些小民来说,恐怕十个有六个都在盼望着降。本身城中哥老会的势力都没有肃清,这要是趁机作乱,那……

  他当机立断:“去,告诉来使,我们和谈。”

  “大人!”堂下还在热烈讨论的众官绅大惊失色。

  “先稳住他们再说,成都不能乱,这是你我安身立命的根本。”丁宝桢挥了挥手,疲惫的说道,“去吧。”

  他毕竟是几十岁的人了,戎马一生,身子骨不是太好,精力也不济,还要强撑着主持军政,其实每日都在生死线上挣扎。

  可等了这么久,最先等到的竟然是反贼的使者,朝廷的人都在干什么吃。

  “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光绪咆哮着将手中的镇纸砸了出去。“饭桶,一群饭桶。”

  余怒未消的他,恨不得现在就拔剑砍了眼前这个丧师失地的混蛋。可他知道,他不能。

  眼前这人乃是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从草原八百里加急派来的使者。要是好消息也就罢了,可这消息实在是坏的不能再坏。

  内蒙六盟组成的骑兵联军,被煌汉逆贼吴六安的叫花子部队杀得大溃。

  这是第几次败军的奏报了?

  “告诉朕,吴六安统领着一群饥民,没有粮草,没有军备,到底是怎么转战数百里,连战连捷,甚至连八千蒙古铁骑都能杀得大溃?他是军神你们是猪啊,就是猪给人杀,也没有这种死法!说!”

  雷霆震怒的光绪无人敢招惹,使者更是面如土色,战战兢兢的道。

  “启禀皇上,奴才……”使者痛哭流涕,“那吴六安不是人,真的不是人。”

  在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叙述中,光绪总算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六安是从汉中开始发迹的。他本来统领了很少的军队,也仅仅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汉中。当时汉中乃至整个陕西,都非常穷困,民不聊生。

  怎么能不穷困呢。先是回乱,人丁大减,又要筹集粮草供应左宗棠大军,刚有点起色,又要供应与法国人大战的粮草。

  而仅剩下的这点粮草,还被奸商贪官囤积居奇,还要加赋剿贼。后面甚至说怕资敌强行转运甚至是就地焚毁粮草。还有许多山西贫民流民被赶入陕西。

  除了没有粮草之外,这里什么都有。最不缺的就是反抗的民心。

  吴六安被封为权通真平北都督之后,决定大干一番。于是他邀请各路杆子、会党、豪族,大肆封赏。

  “皇上,那恶贼千不该万不该,偏偏学的是当年流贼李自成的那一套。见人就裹挟,一等勇武者、有才能者,编练入内营,二等身强力壮者编入战营,三等妇孺儿童编入活营,四等体弱多病易死者编入死营。所有的粮草都被他收集带上军官,连一粒粮食都不放过。内营足粮,活营五成粮,战营八成粮,死营只有很少的粮食,他们要从敌军的手上抢粮才有吃的。然后又有军功升迁制度。”

  “结果每战都是一群饿狼似的死营先冲出来,杀不胜杀,稍不注意就会被内营和战营冲城。等占据了一些城池之后,他们已经有了不少的军器和粮食,就把战营和活营往汉中和川北送,内营和死营继续裹挟。他们内营只有不到八千人,可是,他们裹挟的民众最多的时候足足五十万!!”

  “皇上,真没法打,人山人海,所有人都疯了一样。”

  他还有很多东西没说,比如陕西军备废弛,许多次都是看到数十倍的敌人,军士马上未战先溃。比如吴六安后面改变了战法,用权势、粮草来招抚当地官绅。比如那八千蒙古骑兵到底是怎么败的。

  有些东西能说,有些,不能说,要没有这个机灵劲,他也不会被派来当这个使者。

  光绪连气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反倒是在一旁的李鸿章目光闪动,看出一些不妥。

  “李少荃,你说说,荣禄的新军操练得怎么样了,你的淮军什么时候能够传来捷报!”

  听了光绪这话,李鸿章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这才多久,皇帝就想荣禄的新军上阵么,那是去打仗还是去送死?至于淮军。辜鸿铭的劝说再度涌上他的心头。

  “当今天下变革,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中堂当紧握大权,保存实力才是。淮军接连转战,连法国人这种强敌都打过,死伤如此惨重,可朝廷的抚恤呢?这可是中堂自己的钱养的自己的兵。要是淮军没有敢战之士,中堂就不担心自己被兔死狗烹?中堂雄才大略,可为王,可为帝,奈何为奴!”

  最后一句话,实在是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我李鸿章堂堂大男人,掌握天下精兵,门生故吏无数,无论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可以为王为帝的存在。可现在,自己仅仅是大清的一个奴仆,言必称奴才,见必叩拜。

  这真的该是自己的命运?特别是在这种局面。

  朝廷又想用自己,又在防自己,哪里有这么容易的事。关键是军队,久战又没有劳军,事实上淮军是疲军。要是再耗损过多,那自己对得起谁?

  必须求稳,不能浪战。

  “皇上,奴才的淮军倒是随时可以上战场。但一则淮军分散各地,集结需要时间。二则,与法国人大战之时很是消耗了一些军械,所以需要时间补充粮草军械。因此,即使是到达了指定地点,也需要一段时间准备。否则,他们就是赤手空拳的和人打。”

  “至于新军,奴才看过荣大人的操练,委实不错,放在我淮军也是一等一的强军,主要还有三个弊病。一是不熟悉火器和战法,二是没有作战经验,这三嘛,人数太少。除了这三点,奴才倒是没有什么可以评价的。新军还是可战的。”

  光绪点了点头,李鸿章说的这些他都能理解。他却没想到李鸿章九成东西都说了,偏偏留了最重要的一点。

  打仗,那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都要抢战机。可他这番话的意思,是有战机都要想办法抵消条件不去打。

  这分明是消极怠战。可谁能寻得李鸿章说的话里有丝毫毛病?没办法,这是智商的差距!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233/2365521.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