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煌汉 > 第四十九章 狭路倾华盖

第四十九章 狭路倾华盖


  PS:看《煌汉》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王摩确实很熟悉丁宝桢这个人,因为,当日他穿越之时,和他论战的一位网友本身就是丁宝桢的后人。当时他们讨论晚清臣僚得失,说的最多的,除了所谓的中兴四大名臣、晚清八大名臣等著名人物之外,聊得最多的就是一些被严重低估了的人。

  比如说丁宝桢,比如说刘锦堂,比如说刘坤一……

  一直以来,后世史学家乃至当时人物都以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为晚清八大名臣,又以曾李左张为中兴四大名臣。但声名不及这些人的丁宝桢,事实上,一点都不逊色。

  丁宝桢,贵州平远人,原本的历史上,光绪十二年也就是1886年他病故于四川总督的任上。而今年,恰好是光绪十二年,但老丁丝毫不见老态,反而老而弥坚,焕发了新的活力。

  丁宝桢干过很多事情,母丧居乡期间,变卖家产,召募乡兵镇压汉苗起义;江海关监督,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按察使,四川总督……而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几件事,王摩更是记得清楚。

  第一件,就是在上海任江海关监督的时候,搬掉唐廷枢的本家兄弟唐阿七,榨取了数万两白银。而正是靠着这数万两白银,江南制造局才得以起步。至于唐廷枢是什么人,他原来作为外国洋行得力的买办,后来又成为洋务派官僚的有力助手,怡和洋行,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都有他,最后甚至成为华夏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民族工商企业家。他创造了许多华夏历史上的第一。

  但就这样一个人,在他已经很辉煌的时候,身边亲近人就被小官丁宝桢直接虎口拔牙,还作声不得。

  第二件事,就是在任山东巡抚的时候,老丁把安德海给宰了。虽然后世许多人分析这背后有没有什么,但丁宝桢当时的做法,可以说让无数人拍手称快的同时,也让无数人捏了一把汗。

  安德海是什么人?慈禧最宠爱的两个太监,首先是安德海,然后才是李莲英。而老丁直接把无人敢惹的安德海抓起来大张旗鼓的咔擦了,连慈禧都无可奈何,只能嘉奖。

  不仅如此,他还在山东创办了山东机器制造局。

  次年,他调任四川总督,然后整顿四川吏治,改革都江堰水利设施,创办四川机器局,又改良盐法,岁增帑金百余万。

  他担任四川总督10年,励精图治,社会得以安定。在中法战争中他尽心竭力为前阵军队提供粮饷,中国军队的镇南关大捷与他的支持密不可分。光绪十一年,也就是中法战争的同时,英国侵占缅甸,侵犯云南和西藏时,丁宝桢加紧筹划西南防务。

  刘靖仇此前叛逃,就是因为丁宝桢命令他率军去弹压川东的土人,结果被刘靖仇抓到机会。但这根本无伤根本,要不是杜若飞学了王摩的法子,巧言令色,激化了绵州成都府等地的矛盾,可以说杜若飞连成都府的门都进不了。

  而在这长达半年的时间内,丁宝桢非但牢牢的守住了成都城,还将原本战斗力不算很强的巡防营诸军,以及人心不齐的城内文武拧成了一股绳子。要不是王摩突然率军赶走杜若飞,不出半月,杜若飞也会被丁宝桢赶出成都。

  杜若飞做错了很多事情,但他唯一作对的一件事情就是,用人海将成都城团团围住,断绝了城内与外界的大部分消息。正是因为如此,丁宝桢不知道王摩虚实,才一直没有轻举妄动。要知道,杜若飞撤走包围之后,王摩人手不够,两日后才在成都城北十里处立下一座营盘,每日只派斥候观望消息,并未与城内交战。可东西南三面门户洞开,城内依然不派游骑出城打探消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丁宝桢这位淮军悍将已经老了。

  王摩并没有这样想。

  丁宝桢为官做事重大义,知变通,重实效,约束部属甚为严厉,为政清廉,又常捐赠薪俸给困苦者,然自身却因生活所需而负债累累,甚至到死不能还清。历史上他去世归葬老家时,还要僚属集资凑钱方能成行。此人以勇于任事、吏治严整闻名于世,又刚顶住了杜若飞的数月狂攻,怎么可能怯战。

  只是谨慎而已。

  可他这样的谨慎,却让王摩有了从容布置的机会。战机稍纵即逝,若三五日前,城内大军出城野战的话,王摩只有三成把握取胜,但现在么,哪怕是攻城,他都已经有了八分把握,原因就在于这刚刚转运过来的几十门火炮。

  但他最终的决定却不是立即攻城厮杀,而是准备与丁宝桢谈和,让出半个成都府。只是谈和之前,必须要展示他的力量,所以,这叫以战促和。

  让王摩如此有信心的火炮,自然不是普通物事。事实上,王摩自己都没有想到,那些匠师竟然真的能够在短时间之内研制出堪用的火炮。这自然不是传统的青铜炮或者铁炮,而是真正的钢炮。

  火炮,战争之神。

  火炮一般由几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炮身,炮架,炮弹。而火炮按照结构,又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

  王摩对火炮不是太懂,也不太清楚当今世界的火炮发展水平。但后世参观过军事博物馆和看过很多军事类新闻的他,却牢牢的记住了几种火炮的构造和大致说明。

  第一种是92式步兵炮,这是日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非常优秀的一种武器装备,非常适合机械化程度低的国家。而作为战利品和老古董,在军事博物馆可以看到原型和所有构造说明。画出设计图,并不难,只是,王摩也不知道匠师们到底能不能做出来。因为,一项武器装备,并不是画图就行,最重要的材料和批量装备的代价,以及威力。

  第二种是没良心炮,也叫飞雷炮。其实就是用个圆桶,在其内填充发射药后,把捆扎成圆盘形的炸药包放进去,然后点燃发射药。这种炮射程较近,但威力惊人,用来攻城,简直厉害的不要不要的。这也是王摩最大的底气。成都城城防坚固,但飞雷炮结合之前的雷神之怒,完全可以像对付鸡蛋壳一样,轻而易举的将那层保护壳撬开。

  第三种是六七式迫击炮,但这种炮王摩只知道大概的原理和大概的构造,内里的设计他并不清楚。可匠师们却根据之前缴获的古董铜炮和铁炮,根据原理,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迫击炮。

  这一次运过来的炮,几乎占了煌汉三分之二的火炮库存,所有新研制的火炮除了留了几门继续改进之外,其他全都运到了这里。其中,步兵炮十门,没良心炮二十门,迫击炮三十具,全都是匠师们加班加点做出来的;还有其他铜炮铁炮近百门,不少就是从原来的城墙上拆下来修修补补直接转运过来的。可惜弹药有点少,而且王摩一看就知道,这几种炮炮弹,完全没法和后世博物馆看到的那种炮弹比,实在是太重,描述的威力也太小。连操作的炮手,都是赶鸭子上阵,紧急从原来的炮手和一些识文断字的秀才兵紧急抽调临时组成。

  这让王摩更感觉到了压力,带着这样的队伍,他能任性的进行战争,用无数人命去填补一个控制四川的虚名么?

  “和谈,必须和谈。只是有几点必须讲清楚,第一,只和城里的汉人谈,只和丁宝桢谈。满蒙旗人除了投降和死,没有第三条出路。第二,我们和谈是因为不希望破坏成都这华夏名城,不希望同室操戈,死伤惨重,但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强攻拿下成都的决心和勇气,不是我们没有牺牲的精神。第三,和谈是短时间的划地而治,而为了和平,城里的人必须付出代价。他们必须给出物资,并且允许城内城外的人自由来往。而在几个月或者是几年之后,如果成都再不改旗易帜,归顺煌汉,那么我们也只有用血与火来改变这个结果。”

  王摩抬头看了看天,残阳如血,他看了看在一旁奋笔疾书的采薇,温柔的笑笑。

  这片天空,终究是要扫除妖芬的,但不急在一时,他有耐心,更不介意在恰当的时候做些恰当的妥协。只希望那些跟随在他身边的人能理解并接受他的苦心,而不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自己,更不能被冲昏了头脑。

  只是,派谁去做这个说客呢?丁老爷子脾气是真真的又臭又硬,一般人还真没法说服他。而且,如今的成都城内,到底是什么情况,他也是两眼一抹黑。

  沉吟良久,他命人去把廖平、宋育仁、李长庚叫了过来。这三个人算是他的理想人选,只是不知道谁更适合一点。

  廖平和宋育仁是随火炮一起过来的,只不过他们职责不同。廖平是奉命来将最新编辑成书的《华夏辞典初稿》等书拿来给王摩过目并过来邀请成都当地的鸿达之士一起参与此事,而宋育仁则是经过了最新的行政考核,同行政班子前来此地署理成都府新都县。换句话说,他是来此地当知县的。而李长庚本身就是跟在王摩身边,负责他的安全,同时处理一些秘书事务。

  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年轻,廖平熟知民间疾苦,学术非常擅长,是丞相的得意弟子。李长庚文武双全,尤其跟着王摩耳渲目染,最能领会他的意图。而宋育仁则头脑灵活,非常上进,也非常激进。在到底选谁的问题上,王摩就有点小纠结。

  “对了,还有二弟,也把他叫过来。”想了想,他补充了一句,嘴角不自觉的浮现出一丝微笑。

  因为,如今的王纶,经过童子营的锤炼,已经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吾家有弟初长成,如何能不开怀呢?(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微信公众号!)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233/2365518.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