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煌汉 > 第三十三章 及时当勉励

第三十三章 及时当勉励


  《口诛笔伐,独夫民贼当诛!》这惊悚的标题,如何不让王摩脑袋一晕。

  署名更晕,是太学学正李榕亲笔所写。而他口诛笔伐的不是旁人,正是慈禧和清廷上下。

  这老夫子,先前为王闿运和王摩所激,答应要正本清源,不能让他们扰乱儒门传承,所以才被王摩任命为官学学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眼界阅历丝毫不差,更有过许多与王闿运类似的思考。他是一个开明人物,对于将百工、商学等奇淫技巧之事纳入官学,更没有丝毫偏见。

  用他的话说,奇淫技巧本是赞誉。奇是奇异,淫是过度极端的意思,奇淫技巧的意思,就是神奇到了极点的技艺。所以,汉剑唐刀,百工匠师,天下盛誉。可某些人为了一己之私,却将这些百工技艺斥责为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

  “天生万物必有用,奇淫技巧无用论,不过是愚人之见。”这是李榕数十年前就得知的结论。他甚至还去学过顾炎武、李贽、龚自珍等人非议孔门的知识。

  吾日三省吾身,以正德行,这才是正理。

  听闻大刀王五等直隶京师人物来到阆中,他也有些喜出望外。甚至,里面不少人还和他曾有过交情。所以,他请了王五、宋氏兄弟、尹福等人前去太学给太学学子,讲讲京师风物民情,以增广见闻。

  没想到,捅出了大篓子。

  煌汉太学,本身立学之初就允文允武,培养不一样的学子。而历来蜀派人物,在尊经学院之前,就提倡摒弃陈腐的“八股”时文,注重对儒家经典的传习和研究。在动荡多变的时局中,“通经致用”、“中体西用”成为突出表现。蜀地学者“以复古求解放”,将清代学人达到的最高点东汉“许郑之学”成功地向前推进到西汉“今古文学”,乃至回溯至先秦“诸子之学”,最终实现了传统学术的解放。同时也使“蜀学”得以与“湘学”共同成为这一时期华夏传统学术的重心,构成华夏经学的新阶段和新形态。

  因此,钱基博在上世纪中叶就说:“五十年来学风之变,其机发自湘之王闿运,由湘而蜀(廖平),由蜀而粤(康有为、梁启超),而皖(胡适、陈独秀),以汇合于蜀(吴虞)。”

  煌汉太学,更是大大加速了这种学风的变化,与其他地方的学风民风,完全迥异。这治学不一样,为人、做官等等也更是不一样。

  所以,听到了华北那边,响马土匪遍地,地主豪强为虐,满蒙人各种欺压汉人,洋人横行无忌,贪官污吏当道,太学士子的怒火全部被点燃了。

  北征之战,更听闻陕北晋西流民被强行驱赶到陕南,大多数士子都气的发疯。

  这种情况下,李榕才写了这篇时文,痛斥清廷君臣。

  民心士气当然是为之一振,但与之相应的是,许多人都认为应该立即出兵,扫荡川外,解放天下黎民。而不是埋起头来发展。

  或者说,从起兵到现在的一帆风顺,让煌汉军民的自信心和野心快速膨胀起来。有些自大到没边的意思。

  “自卑了不行,可自大了,那也不行啊!”王摩揉了揉脑袋,他自己当然有清醒的认识,可有这样清醒认识的,在整个煌汉中有多少人?

  那些流寇式的起义和造反,不就是因为清醒的人太少,控制不住局势么?当全民整体处于某种特殊的情绪时,那证明离衰败也不远了。

  所以,天欲使人灭亡,必使人疯狂。所以,才要不偏不倚,如此,是为中庸之道。

  德国那位小胡子,不就成功的鼓动起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自信心,可自大之后的结果呢?华夏新中国建国之后的某些运动,何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大浪卷来,舵手有时候也无能为力。

  所以,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亦无穷!

  “不行,不能给他们降温消火,但这股情绪必须引导到正面上来上来。”王摩沉吟着,用什么方法好呢?

  如今这些学子,还有心思来思考这些东西,说明他们的精力很多。

  很简单的道理,要学好哲学,领悟某些道理,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闲的蛋疼,另一个是深深的经历过,经历得深沉。

  现在看来,他们是前者。别的人,都像是发条似得,都有事做。

  三学之中,武学是全军事化管理,天天都按照军中要求进行操练。官学是请胥吏久官教导他们如何署理政务,如何处理一些紧急情况。武学课程完成之后,立即补充到厢军或者是战兵系统。官学完成后,是立即补充到行政系统。

  但独独太学,研究的是经义和百工。百工还好,要跟着师傅忙上忙下,学习各种技术。可这经义就恼火了。天天之乎者也,思索圣贤之道。而且,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选择经义的人还是诸科之冠。因为教他们的博士大多有事要忙,很多时候,经义大多数是让他们自己讨论。

  这些人,可以说是真正的闲的蛋疼。

  这样可不行。必须得找事给他们做。就好像军中训练,一天到晚,累的没有心思想别的,这些太学经义科的学子,也要这样才行。

  不过,他们的去向是什么地方呢?王摩仔细想了想,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很快,他的命令就被传回了李榕的府上。

  “让太学士子去教化民众和军人,担任各级监军官和各级塾师?”李榕眼皮一跳,揉了揉眼睛,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命令。

  李榕是个很开明的学者,但他也是儒学系统出来的,自然知道科举制度的有些通病。

  原本的监军官和塾师,一个是出自武学,一个是出自官学,压根没太学什么事。太学学生都是须得自谋生路。

  百工的还好,有一技之长,出去都能找到活儿干。可经义科的士子,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皓首穷经,需要这么多人么?

  但现在,府主却开了这样一个口子,命令将每期太学士子至少八成的人纳入监军官和塾师的考核和培养体系。他们去进行监军和塾师考核,优先录取。

  “好,好啊!”李榕哈哈大笑。

  “学正大人,何事如此开心啊。”廖平捧着一大叠文书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些助理,也是捧着许多典籍。

  配给李榕的护卫和助理也跟了进来。

  “廖馆长,你这拿的什么,看你这满头大汗的。”李榕挥了挥手,示意其他人下去。

  廖平如今在太学的职位,便是太学图书馆馆长,但实际上,他是礼部玉堂厅厅正。

  所谓玉堂厅,其实就是玉堂署,也就是翰林院,具体的职责很多。廖平现在主要引领的是厅下各要员,整理编纂图书。

  他们干的就是皓首穷经的事。

  “李大人,这是第三版常用汉字五千字简化对照表及拼音对照表。”廖平不顾形象,擦了擦额头的汗,“这煌汉上下,除了湘绮先生就是您了,先生如今事务繁忙,委实抽不开身。所以,我斗胆拿来,先给李大人您过目,请你审阅指点一下。”

  李榕一听,眼神大亮,他自然是知道这事。对于此事,他是举双手赞成的。要不是他有更重要的事儿,他都想全副身心的投入此事。他还写了许多亲笔信去延请他知道的儒学大家参与此事。

  太学经义科那么多博士,学子却沦落到只有自个儿讨论经义,廖平和他的玉堂厅罪莫大焉。

  可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绝对是青史留名的事。

  “好好好,容我沐浴焚香,再来拜读。”李榕十分郑重的答道,他顺便朝自己的一个老仆招了招手。“华安。”

  “老爷,我在。”一旁一个老管家闪了出来。

  虽然如今煌汉杜绝奴婢,但还是允许雇佣制存在,并且,有些奴仆多年感情,在主家比自家还亲,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割舍的。甚至,连称呼也舍不得改。

  “说了多少次,别叫老爷。行了,你扶廖厅正去书房歇息一下,好生招待。对了,廖厅正请看一下这份公文。我去去就来,待会儿和你一起讨论。”

  煌汉这边一派欣欣向荣的时候,别的地方却过得很惨。

  “砰!”刘靖仇双眼血红,玉液琼浆顺着他华丽的龙袍流淌的到处都是。他一把推开身边的几个美妇,冲着眼前的人怒吼道。

  “你说什么,再说一次!”

  “大王!刘元帅密谋造反,奴才的密探回报,他在与刘坤一商量倒戈一事。他是三军重将,把守着天险。他要是反叛,那湘军进入我大汉国界的通道就被打通。纵容此事,后果不堪设想!忘大王当机立断,捕杀此獠!”一名尖嘴猴腮的文官穿着华丽的官袍,跪在大堂,磕头不已。

  “我王不可!”王岩越众而出,“刘元帅忠心耿耿,怎么可能与刘坤一勾结,更别说什么造反投降!我看此人牙尖嘴利,分明是在刘元帅那里索贿不成,回来告黑状!还请我王当机立断,擒杀此贼,以定军心!”

  刘靖仇冷冷的看着堂下文武大臣,仿佛在看跳梁小丑。他突然觉得好累。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但更多情况下,是野心家的胡说八道。”《汉魂报》上写的那句话,非常刺眼的浮现在他心头,让他恨得发狂。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233/2365505.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