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煌汉 > 第七十五章 结驷连骑汉朝宗 四

第七十五章 结驷连骑汉朝宗 四


  (说点题外话。关于爱情……一,你喜欢她。二,你有能力照顾她。三,你不会背叛她。男人用她,女人用他。爱情,无非浪漫和责任。这是几个失败者在那讨论到心肝脾肺肾都疼的结论。莫名心酸,缘来如刺,冷暖自知哦。然后,求点票票吧,本来今晚上想喝酒的……)

  “老少爷们儿,朝廷发榜催税啦。今年田赋依旧没加,我大清永不加赋嘛。当然盐课和厘金、税捐还是要的。”一个县里来的典吏大声喊道,他的身边,站了穿着绸缎长袍,带着瓜皮帽,手拿折扇的秀才和乡绅。

  这里是罗家垭,今天,是县里收税的日子。蛮清的税,主要由县衙派官吏定时征收,再由州府送到道台,之后一并送往朝廷。具体收税的人,则是师爷、典吏、衙官、衙役、乡约、甲长,配合当地大户一起征收。

  而要地的巡检司等,则主要负责维护治安,缉拿要犯,监视乡里,收商税,过路费,等等。

  1851年,四川被定为协济省,到1854年,四川往其他各省调拨饷银300多万两。后来,办团练,又摊入正粮费。1856年,又开征百货厘金。

  所以,罗家垭的所有花户,要交的税就分为包含团练费的田赋,盐课,百货厘金,税捐。花户就是纳税户。

  蛮清的田赋是摊丁入亩的,又有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做法。

  田赋的意思就是一亩有田契的田,要交多少税。根据田地的产出平均税收。四川的定额是一亩田280文税,然后,团练费,加入粮税,每亩加20文。也就是田赋是每亩300文。

  盐课主要是对产盐地的一种税,盐场才有盐课。没有呢,盐课就应该为0.

  百货厘金是个新鲜名词。厘金是自古以来的商业税,最初奉行的是值百抽一。意思就是,价值一百文的货物,需要交纳1%的厘金作为税收。后来,征税比例比较乱,甚至20%、30%的都有。

  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因为需要筹措饷银。所以,蛮清在扬州里下河设局劝捐,其亩捐按地亩肥瘠和业田多寡,照地丁银数分别抽捐,大致每亩起捐自八十文至二十文不等。同时,对米行商贾推行捐厘之法,向扬州附近的仙女庙、邵伯等镇米行,规定每米一石捐钱五十文助饷。

  后来,这个制度就扩展到全国。在四川,于1856年开征百货厘金。意思就是,各行各业,都要根据官府定的比例交税。

  罗家垭虽然不起眼,但是这里,有许多手工作坊,大名鼎鼎的保宁醋,需要的酱料,包装用的坛子罐子,都要这里加工。

  所以,他们的百货厘金,很多,按官府的算法,每个作坊,少的几两,多的几百两几千两。

  再说税捐。

  税捐又叫敬献,也叫捐输。什么意思呢?

  就是,叫你自觉地进贡,按照田亩,有个最低标准在那,但是,没有最高标准。乾隆六下江南,就要求各地敬献,根本不算入征税。但是,敬献的最低标准,有的时候甚至能达到一亩500文。

  而在和英国人法国人打败了之后,为了赔款,清廷又要求天下诸省敬献捐输。他们将赔款按照田赋平摊到各省,限期完成。

  今次官府说的税捐,就是每亩300文,用途是赔款,同时为中法战争提供饷银等。

  所以,罗家垭的人家,每人要承受每亩600文的税,有作坊的,还要额外承受。

  这还不算。因为,这600文是官面上的钱。可以用物资抵扣。

  先说田赋,是根据产出来算的。具体的算法,就是一亩产三石,折银多少两,加丁税分摊多少两,得出一亩多少钱。因为亩产平均不一样。所以,各省的田赋不一样。

  但是,坑爹的来了。

  粮食的价格!银子的贬值和升值。

  粮食的价格不是不变的,白银的价值也不是不升值不贬值的。

  特别是在清末大规模赔款和商业失败的情况下,白银先是大规模的贬值,后又大规模的升值。现在是银贵粮贱。

  原本一石两可以折银一两,现在就只能折银半两,这还是银票价格。如果要兑换成银子,那么,只能兑换400文大钱。

  蛮清号称永不加赋,但也永不减赋啊。一亩田的基本田赋,定额是280文,那无论多少年,无论粮食价格,无论银子的价格,都是280文。

  还要加上后面的其他厘金,税捐。

  这还不算,还有官府的火耗。

  火耗就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因为收的税都是铜钱银子什么的。不好运,所以,要统一将他们重铸成官银。

  在用火重铸这个过程中,会有杂质被扔掉,这叫折,会有材料损耗,这叫耗。合称火耗。这是万历一条鞭法时候出现的新鲜事物。

  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虽然顺治、康熙年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一两一千文,火耗就是最少千分之五。

  而保宁府这边规定的火耗是千分之十,也就是百分之一。也就是不管你交多少钱,都要额外的交百分之一。

  所谓官绅一体纳粮,就是当官的,读书的,所有人都要交钱。

  是,他们有钱!可他们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么?

  官府给他们加钱,他们就给下面的佃户加钱。那些有田有地的贫下中农怎么办呢?卖田卖地交税,不然,就是抗税。

  今天,典吏下面来一公布这个月要交的税,罗家垭大多数人都感觉像天要塌了。

  因为,每亩又多了七十文。

  “孙书办,是不是搞错了。怎么这次的税捐又多了!”穿着洗的发白的青衣长衫,一个瘦弱的识字拱手问道。他叫罗英雄,是一名童生,也是一名穷得揭不开锅的读书人。

  “罗英雄,你胡说八道什么呢!”孙书办高昂着头颅,“前方战事吃紧,急需粮草物资,所以,这次的税捐略微多了一点。你一亩田地都没有,多不多关你什么事?”

  所谓田赋,当然是有田的才用交,没田的自然不用交,只需要交其他税就可以了。可地主是傻的么?

  “这是要逼我们去死啊!”罗英雄脸色惨白,“我已经将祖传十亩田全都卖了,还是不够交税。三叔,你说句公道话。这事儿怎么办。”

  他所说的三叔,是罗家垭的乡约,奉官命在乡里中管事的人。也是罗家垭的一位甲长。更是罗家垭最大的地主。

  “英雄,这官府上的事……”罗三叔摸了摸自己的墨玉扳指,“我也是照章办事。乡亲们,都早点交税。日子虽然艰难,但熬一熬不就过去了么。”

  “他三叔,你说得简单。那怎么你卖的东西价格贵了一成,我们的工钱反而少了!你还要加租加佃。”一旁一位大婶不满的指责起来。

  “咳咳,世道艰难。我也是没办法啊,洋货冲击市场,东西是越来越难卖了。”罗三叔黑着脸回答道。“还有,新开的田,不也是需要大笔的投入么。你以为牛骨不要钱?”

  “对啊,荒田不纳粮嘛。”孙书办摇头晃脑,“这可是我大清德政。”

  从康熙年开始,蛮清就鼓励开荒,荒田有五到十年间不用交田赋。所以,大批农民大规模开荒。

  但是,这却是个彻彻底底的谎言。

  “说什么开荒,先期的投入全都是租用的,一年到头,产的那点粮连还这些都不够。”罗英雄悲愤的怒吼道,“好不容易把荒田弄成上田,官府还不给发田契,只补发一点辛苦费,将田地私自售卖富户。去年,罗二家的口粮田,不就是这么被你们卖给三叔的么!”

  “就是!还想玩这一套呢!”一旁群情汹涌。

  “干什么,要造反啊!”跟随孙书办来的巡检司罗把总,也是罗三的本家子弟。他和其他一些地痞**被罗三叔用钱弄成了本地的巡检司,只要谁敢和他作对,巡检司就会过来教他做人。

  这个时候,就是巡检司逞能的时候。

  “都给我老实点!”罗把总拔出手中钢刀,恶狠狠的看着大家。“谁要是敢抗税不叫,爷爷认得你,爷爷手中的刀须认不得你!罗二,这个勾结白莲邪教的人,你们还敢提他!”

  “还不是你们污蔑他是白莲教徒!”罗英雄绝望的嘶吼道,“来啊,杀我啊,反正我也活不下去了。老天爷,还不给我们活路,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这个朝廷,为什么还不亡!”

  “大胆,把这个反贼给我抓起来!污蔑我大清,你好大的胆子!”孙书办勃然大怒,冲着罗把总怒吼道,“告诉你,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如今圣天子在位,身为奴才,不思报效国家,还抗税抗捐,咆哮朝廷,我看你是活腻歪了!”

  “绑起来,枷上,让他们看看,这就是抗税抗捐,忤逆朝廷的下场!等收税回县衙,再对此人论罪!”

  “孙书办英明!”罗三叔谄媚的笑了,“我大清文治武功威震四海,天朝上国,谁不知道,也就罗英雄这不识王化的小畜生胡说八道。”

  “不好了!有大队贼人来了!”罗把总放在外围看门的小弟突然狼狈的跑了进来,“好多人!”

  大惊的众人连忙登上高处去看,只见远处尘烟滚滚,似有大队人马朝此处杀来。

  “过了这,再往前五里,应该就是文成镇,听说,当年文成公主驻留过此地呢!”向导给石敢当说道,“这里叫罗家垭,里面的瓷器很有名。”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233/2365431.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