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百感小集 > 129 迟暮情缕

129 迟暮情缕


  我的老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虽然下岗失业,一分钱也没有了,但是他毫不在意。因为他还有我这个伴侣,我可以承担他的生活所需。他一天生活得十分潇洒,比起我来,不知强多少倍呢,我是多么羡慕他呀!

  我今年也五十多岁了。真是无情岁月催寒暑,弹指一挥间,青春不再来,人活一世,长者也不过百年而已,何况人人未必都能如此。时间永是流逝,人的一生只不过是宇宙中一逝而过的流星罢了。所以,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我到了晚年,才感受强烈,倍感时光的可贵,特别酷爱学习。学什么都行,学什么都有用,只恨时间太少,脑子又是很笨,全然没有年轻人的机灵和乖巧,但是可以笨鸟先飞嘛。我这只老笨鸟就这样地飞呀飞,不管飞多高,也不管飞多远,就是不停地飞呀。说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以前并没有意识到人生这么可贵,生命这么有意义,方到暮年才在精神境界里有了它的位置,说起来真叫人遗憾哪。我学的东西很多,也很杂,什么英语啦,什么电脑啦,什么文学啦……嘿,真是杂得很哪。

  学英语,学了半年,学了四百多个单词(初中课本第一册),就感到很有意思。“Goodmoming!”有一天上课,我就向大弟子们用这个英文单词问候,他们先是一楞,后来是齐刷刷地用同样的方式向我问候,最后,我请他们坐下,大家都笑了,我也笑了,课堂气氛很自然地活跃起来了。有时候,看电视,屏幕上出现英语时,我就能认识一两个单词,我的心里就格外地快活,同时也有点儿沾沾自喜,还夹杂着淡淡的骄傲。

  看来,会几国语言的确很有意思,可惜的是我并不能会几国话。有时,我学英语,老伴看我那费劲的样子,就说点儿挖苦或安慰的话,我也没有放弃,还是不间断地写呀,背呀。有时,一连几小时地学,记得最长的一次是整整七个小时一点儿都没有休息,可当时一点儿也不觉得累,还感觉时间太快了,是太专注了,根本就没有时间这个概念。当时可以叫做处于迷茫状态。等我清醒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这一清醒过来可不打紧,浑身痛极了,尤其是脊背、腰部更甚。眼睛也干涩得很,头也疼得厉害。可我学会了十几个英语单词,我还是高兴得跳起来了,那些疼痛啊不舒服啊,全然不在话下!

  老伴呢,一点儿也不像我,从来不想学习的事儿。他好象是那种“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天下太平了,无须再去拼命;又好象那种“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不用再去奋斗。吃穿不愁,儿子自立,老子还吃什么苦耐什么劳哇,更何况还有老太婆去拼命,我就尽享那清福吧。他一天无所事事,打打球、散散步、睡睡觉、唠唠嗑、看电视、喝点酒,悠哉游哉,自由极了,潇洒极了,快乐极了,幸福极了!这不就是神仙过的日子吗?!

  我觉得他的日子没有什么意义,过于平淡,这是我的观点,人家却不这么认为。我要是他,也许不会如此。从某个角度来说,我这种人生观就是有福不会享,天生就是吃苦挨累的命,发贱!但是我还不改变自己的人生观。

  老伴唯一的职责就是做点儿饭,冬天生炉子。这也许就是他的神圣使命吧,也是他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他很愿意的并且以郑重的态度去面对。他要求做一件蓝大褂,就像食堂里的师傅一样,我完全赞同。于是,他自己去找师傅,不知为什么,他找了一个技术挫劣的女裁缝,质量就甭提了,好在不细看就是一件大褂,否则就会看成是大口袋。老伴除了潇洒悠闲之余,就按点做饭,他穿上了蓝大褂,在我们家那狭窄的厨房里晃来晃去,嘴里还哼着小曲儿。看他那神态,那动作,安然自得,怡然快乐。他真正是一个家庭主妇了,不,不应该这样称呼,这种称呼太陈旧,应该称呼他为家庭主男,时代不同了,观念也应转变。男人做的事,女人也应做;女人做的事,男人也应做,男女都一样嘛。既然男女双方做了对方的事,就应该给以承认和肯定,为什么还要用老一套去面对呢?

  看他那样子,我也就有了新的感慨。在我们的社会里,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分子——家庭,男人主外,女人主内,因而有“家庭主妇“之说而无“家庭主男”之称,意思是男人在外建功立业,女人在家养子务炊。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如何,全凭男人的业绩和职务来决定,所以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个家庭的男人如果有了什么不测或者有什么不遇,那么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就会随之而下跌,同时,也会遭到人们的冷遇和鄙视。家里的每个成员似乎都有一落千丈的颓丧,气也不粗胆也不壮,甚至走起路来,也不会挺胸抬头,而是弓着腰,缩着脖……女人哪,要是在外面出人头地了,尽管也能提高家庭的地位,但比起男人来不知要小多少倍呢,甚至起了反作用,招来人们对其家庭的非议,且耻笑这家的男人无能。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是父系为主体,不,有过母系为主体,但那只是一瞬间,像一颗流星似的一闪而过。男人是天,女人是地,男人可以主宰女人,封建社会有“夫为妻纲”之说嘛。男人和女人共同生出来的孩子偏偏随父亲的姓而不随母亲的姓。男人娶老婆叫“添人进口“,女人嫁丈夫称为”泼出之水“。对于这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或者有明文规定的宪令也好,我一直没有确定的认同或否定,但是深感不平,为女人不平,不仅仅是因为我是女人中的一员。孩子的问世,是父亲的一半和母亲的一半,那么就要“平等互利”,孩子做哪一系的继承人都可以。这样,在当今只许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时代,就不必有后顾之忧,是男是女都无所谓。现在的法律倒没有规定不行随母姓,这是一个英明的时代,一个优越的社会制度,只是人们自己心中有个“网”,这就需要人们自己撕毁这张潜网。依此类推,无论什么事,只要男女双方中的一人,只要他(她)有所建树,社会或者人们就得赞赏他们的业绩,承认他们的地位,正视他们的家庭……

  我呢,年过半百,已向花甲之年进军,并且就要结束了讲台生涯。现在也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也许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或者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到那一天——那一天就要来临——“归去来兮”,我会这样来甩下它:

  悄悄地。我走了,

  从此,不再来。

  不需要你把我记下,

  只想你——

  把我忘怀。

  我没留下什么,

  只有一片——

  空白!

  这或许就是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普遍规律,我们欣然面对。不久的未来,或者就是未来,我将怎么样打发岁月?我也有个小小的设计。我不能在桌子上修万里长城,因我没这种本事,再者我也没有这种意愿,真的,从来没有过。尽管我的家人们都有这种本事。有一回,家人都在一起,当时只是没有小孙女,因为上帝不让她过早地问世。家人们都来了激情。这种万里长城与秦始皇的万里长城迥然不同。不用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更无需孟姜女找丈夫还哭倒了八百里。这八百里,不少哇,是多少人用血泪和生命筑成的,一下子让一个孟姜女为千里寻夫就给毁了啦!这小孟姜也真是的,唉唉,话说回来,全家人要修的万里长城只需要四个人,楞是三缺一呀,家人们就让我冲上去,更何况是还没有过门的儿媳妇,准婆婆得给一个面子。可是我不懂技术,胖儿主动性很强,担起技术指导的责任。课讲得实在是好,可是当学生的老妈就是学不会。于是,当教官的儿子就发现了秘密:“;老妈,我记得您挺聪明的,为什么就学不会呢?您是听不进去啊!”这使我联想起那学生来,如果他真的不愿意学的知识,你是教不会的,这正如我一般,没有兴趣,要不有人说“兴趣是第一任老师”。我生来就与麻将无缘,这辈子就不会这万人都会的玩具,即使全国一片穷和声,也不会有我的份。我可以画画、弹琴,我喜欢音乐和美术。但我没有音乐的天赋,老爹老妈没给一个好嗓子,但我也要歌唱,就像《绞刑下的报告》中那个老爸爸一样,即使把拉唱成稍,也要唱。我还有许多梦想。这是迷茫的梦想,如果叫起真来,我就惶惑了,我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将来究竟干什么。也许什么也不去干,在家享清福。但我的清福与老伴的清福不同。即使我不出去,我也不全像他那样,或者一点儿也不像他那样。在家有在家的活法。让生命有价值有意义。我倒不是说自己会成为什么名人,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这一点是肯定的。总之,我有我的生存观念和态度。

  时间永是流逝,在说晚年的感慨的时候,大地球又转了十圈。人的情丝就是万缕,不知不觉地又有所发展和变化。这也和其他事情一模一样的,这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现在,我们都在奔小康,不,小康也已经达标了,是往更高的目标前进。未来的世界不知有多美,想是犹如一幅美丽的僮锦,不,远比它还要美不知多少倍呢,这大概需要很长时间,也许我们这一代人所不能看到的,这是大大的遗憾,但这也不要紧,只要它能够在我们的下一代实现就行了。即便是如此,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看不到这一辉煌灿烂的僮锦就漠不关心,非但如此,还要为之做出贡献。这才叫一个中国人,这才叫一个华夏民族的子孙。

  现在,正是春天,我的家乡小镇——小小的拉哈镇,正是最不漂亮的时刻,冬天的雪太大了,天暖了,冰雪融化了,一时也流不出去,都淤积在路上,虽然是晴天,泥泞得很,太难走了!我们这里曾经流传过这样的话,也不知道谁总结的真理:“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道”。但是,这不过是暂时的,不久的将来,我的家乡就会好起来的,漂亮起来的,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无论家乡怎么样,不管它现在多么地不尽人意我都热爱它,因为它毕竟是养我的地方,虽然它不是我的出生地,但我从十岁开始,就生活在这里了,一直到现在,一共呆了四十六年,不短啊,也真快呀,“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豆蔻梢头二月初”,“老骥伏枥”,这个过程,说起来是一句话,极其容易,但具体地演化,又何其漫长,变化又是多么巨大!人生苦短哪,“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一世之雄曹阿瞒的名言警句,连这与一代枭雄都免不了满腹惆怅“君子坦荡荡”,何况我们小小的俗人!“小人常戚戚”。我们有我们的烦恼和忧伤。每日里欢欢乐乐,其实也是愁肠百结,难以启齿,或者说出来又没有什么用处,自己的梦自己圆,别人无法解决的,所以很多人都把这些难点寄存在心灵深处,成了个人的隐私。人们看到的是愉快的面容,听到的是轻松的谈笑。世界就是这样的千奇百怪,决不单调枯燥,世界就是这样的错综复杂,决不幼稚浅陋。人就得具备面对它的能力,否则,就无以生存。

  在这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如既往,没有一点儿异常。下夜班后,老伴提着灯笼,穿着靴子,照常来接我。我们走在“水泥”道上,慢慢地走近了自己的家。房东的路灯没有亮,这已经好久了。没有路灯盼路灯,有了路灯又点不起路灯。想起路灯亮起来的日子里,心里十分地惬意。它一照就很远,照了四面八方,我远远地看见了它,就直奔向它——家,我的家!

  路灯,它会亮起来的,在迟暮的时刻!

  (2004年3月)

  ;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134/2354319.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