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百感小集 > 35 第二课堂是熔炉

35 第二课堂是熔炉


  (。.)百感小集35:更新时间:23-2-29:35:26。一九九年十二月十日,我们成立了课外活动组沃野文学社。  说.b.更新

  从它几年的历史史实证明了《教育学》中说的话是十分正确的“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生活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课外文化、科技活动是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6754

  它能加深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扩大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满足和发展他们在各种知识领域中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与习惯,以及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它能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为革命努力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它对才智出众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通过我对课外活动组沃野文学社的辅导实践,我得出的结论是“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是铸造四化建设人才的熔炉。

  第二课堂就学生方面来说:

  一技之长得到了发挥,有了用武之地。

  在学生中,人才也是济济的,其中有水墨丹青手、钢楷书法能手、能诗会文者……

  尽管他们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水平有限,但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或自悟出来的特长,在单调的课堂文化知识学习活动中是得不到施展的。

  那么,有了第二课堂,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一般的情况下,课外活动是把有共同爱好和一技之长的学生组织在一起。

  他们在这个组织里,可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我们文学社的雏形是写作组,成立于一九九年十月。

  这个组织是把全校各年级中擅长写作的同学组织起来进行业余创作。

  第一次大型活动是一九九一年元旦前的创作,向全校师生员工献礼祝贺新年。

  十五位成员写了四十余篇文情并茂的诗文和二十幅对联。

  我们特邀擅长书法的学生抄写诗文,擅长美术的学生绘上插图。

  又将各种技艺之魁并思想品质好的学生组成核心小组,放手让他们设计总体形式,定名为《新年献辞》,以诗文、书法、绘画三结合的形式展现在全校师生员工面前,这是我校三十五年历史中的第一次。

  大家倍感惊喜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和热烈的赞扬。

  这里面,学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那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发现,我们这所普普通通的学校竟是藏龙卧虎之地

  。人才之多,水平之高,虽非是叹为观止,但也令人啧啧称赞。

  可以说,这就是我们开展课外活动的最宝贵财富!

  兴趣的培养,反过来又促进钻研。

  这一次《新年献辞》的大型活动,立刻在全校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学生们纷纷要求参加写作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扩大了组织。

  经过挑选,由十五人的写作组扩展到五十人的文学社,正式开辟了我校文艺活动的新纪元。

  我们聘请房保昂校长为顾问,下设写作组、绘画组、书写组、新闻组、资料组、广播组。

  活动更有目的性、组织性、科学性,形式也逐步完善。

  用社刊的《发刊词》中的话来说就是“包揽艺术创作、新闻采记、资料收藏为一统,熔文学、书法、绘画于一炉。它以反映现实生活、美化现实生活为己任,它将以崭新的风貌成为拉哈一中培养新的艺术力量和加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正因如此,学生们的兴趣逐步强烈,更为重要的是,在平时活动中我们也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兴趣。

  由于他们兴趣的强烈,他们更加努力钻研。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对某事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愿意做它并努力做好它,这就是兴趣的培养,反过来又促进钻研。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学生们各有一技之长,但程度不同。

  何况,有的学生的技能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单一的。

  为了把课外活动搞得更好,也使每个学生的本领更多更高,我们引导他们互相学习,采长补短,共同提高。

  正是如此,凡是社内成员一技之长均得到了提高,甚至由一技之长变为二技或三技之长。

  吸收营养,茁壮成长。

  在我们的第二课堂里,不仅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而且更主要的是培养人才。

  可以说,我们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辅导,使他们吸收营养,茁壮成长。

  如果不这样做,学生的一技之长用尽了,无所长进,他们就会失去兴趣,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退化,成了“江郎才尽”。

  课外活动不仅不能红红火火,反而会自消自灭。

  因此,必须重视在理论上加以灌输,在实践上给以指导。

  我们上辅导课,传授文艺理论。又特意聘请讷河文联旗手鲁荒来校讲《漫谈诗歌创作》。

  同时,我们对学生的每一个作品都及时地指出优缺点,帮助找原因,交给改进方法。

  这样,就使学生们方向明确,掌握方法,提高之快令人欣喜。

  灵感到来,有所创造。

  根据上述几项所言,凡入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由于他们不断地实践,长期积累,顿悟产生,灵感来到,随之就有新创作达到了新水平。

  我们社成员的创作体裁从小说、散文、诗歌、新闻扩展到戏剧小品、诗评、歌曲等,而每个社员的创作水平均有提高,出类拔萃的人越来越多。

  最突出的是社长吴士杰同学,写出来的诗歌已具有诗的神采韵味了,像《中秋赏月》等已在刊物上发表了,歌词《雨中的小花伞》、《元旦寄语?情洒人间》已由辅导教师刘继华谱曲,在学生中广为传唱。

  赵海同学的《腰带》发表于省刊《农村青年》上,王楠的《致爱》发表于《文艺界》。

  曹红霞的《我曾想》发表在《讷河文艺界》上,田雪的《别了,老马儿》发表于《鹤城青年》上。

  前面的几位同学都被聘为编委、诗社协会会员等。

  冀宏伟同学的诗评《评〈乡间小路〉的情感》一文,评语准确贴切,情感真挚亲切,分析深刻,见解独到,填补了我社评论的空白,令人赞叹不已。

  其他的像封面设计、插图绘画、毛笔书法等均是构思精巧,图案优美,笔力雄健,脍炙人口,无不倍受夸奖。

  苦经磨练,德才兼备。

  所谓的课外活动,是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范围之外,对学生实施的多种多样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内容上,不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伸缩性较大,更加广泛丰富多彩。

  形式和方法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多种多样。

  它既能使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从事艰苦的劳动,进行大胆地创造,又能使学生接受共产主义理想情操、爱国主义等教育,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和各种技能。

  因此,它比课堂教学视野更开阔,磨练的机会更多,收益更大。

  它起到了课堂教学所起不到的作用。

  这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们文学社正如上述所言,自始至终地严格遵守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原则,思想教育贯穿始终,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苦经磨练,增长才干,成为德才兼备者。

  总之,第二课堂对学生来说,既发挥了他们的一技之长又有所开拓,使他们多才多艺为将来参加四化建设做好了准备。

  同时,由于文学社的活动频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变万化,水平令人赞叹,这些都活跃了校园气氛,弘扬了高尚情操,促进了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课堂就教师方面来说:

  事业心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第二课堂在辅导教师身上也十分重要。

  凡承担了辅导课外活动的教师,他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得到了加强,因为这会使他觉得肩上的胆子更重了,对他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提高了,他只有加倍责任心去工作,去钻研,他才能指导好学生,把第二课堂搞得红红火火,否则,绝难做好辅导工作。

  智力的调动,代价的付出。

  课外活动不仅要求辅导教师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而且更需要他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也需要他付出沉重的代价。

  因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小事情或者是做游戏,要把它办得有声有色,就得有才干,就得洒汗水。

  虽然学生们人才很多,人也很聪明,但他们毕竟是不成熟的,阅历浅,经验不足,往往在重大问题上他们是束手无策的或不高明的,这就需要辅导教师冲上去了。

  辅导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索想出妥善的办法来。

  这妥善方法的来到,决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冥思苦想反复琢磨的,这就需要辅导教师付出艰苦的代价。

  比如说,我们就诗文、书法、绘画熔为一炉来讲,每一部的设计,内容的更新,形式的变幻,都有辅导教师的参与,尤其是像我们名为文学社实为多种艺术创作的综合活动,决不是马马虎虎的,都是很麻烦的,艰难的,甚至处处都离不开辅导教师的足迹。

  这几年的实践,我是深有体会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心情还是十分愉快的,毕竟为培养四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更何况是苍天不负有心人硕果累累呢?

  促进学习,增长才干。

  一个人的智力和才干是有限的,每一个人不可能要什么才能就有什么才能。

  但在实践中需要你有某种才能和知识,而你又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才能,怎么办呢?难道就此罢手吗?这不是一个革命者的所为。

  不会怎么办,在干中学。

  这就促进了辅导教师的学习,掌握原来不懂的知识,学会本来没有的本领甚至促使你学会你根本不喜欢的东西,这在无形中增长了才干,使你适应了实践的需要,直接为现实服务。

  发挥创造力,进行新探索。

  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需要辅导教师发挥创造力,不断地进行探索。

  因为什么事不能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不断地创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人类漫长的历史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人类也许还是油灯摇曳,由此可见,小小的第二课堂的发展进步也离不开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我们的文学社就是本着这种水准不断地改革内容和形式,离开了这一点,它就不会有明天,只有昨天和今天。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既增强了辅导教师的责任心又增长了才干,这实在是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途径。

  既然第二课堂对师生两个方面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怎么样来指导第二课堂的活动呢?实践使我得出的方法有如下几点。

  自愿参加,组织健全。

  《教育学》上说:“课外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由学生自愿参加,学生可以根据本人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没有自愿参加这一点,即使是参加了也是十分勉强的。

  在勉强心态的支配下,学生是被动的,效果不会好。

  我们文学社吸收人员的标准,第一条是自愿为宜,但我们也不只凭自愿。

  自愿是前提,这一点之外我们对其进行诸多方面的考核挑选,把那些品质好,素质强,热情高的学生选进来,然后搞组织健全,设有顾问、指导教师、社长、副社长,下设六个小组,各组设正副组长,做到有组织、有领导,决不是忽而聚、忽而散的乌合之众。

  这样,便于管理,便于活动,便于教育和培养。

  明确目的,自觉行动。

  “要使学生满腔热情地积极投入课外语文活动,必须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明白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

  我们把学生组织起来以后,就对学生开明宗义,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白参加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做些什么,遵守什么,该有什么要求等等。

  只有明确了目的,知道了奋斗目标才能自觉地积极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把自己当成主人,发挥一技之长,刻苦钻研取得好成绩,有所发明创造。

  计划周密,行之有效。

  开展课外活动,一定要有计划,讲求实效。

  不能毫无目的和计划,那样决不会搞好的,也不会坚持持久,更谈不上培养人才。

  并且,计划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灵活多样,新颖有趣,富于魅力,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这样,才能搞好活动,行之有效。

  我们社做到了这一点。

  每年、每学期甚至于每一次活动都有计划,行动起来有条不紊。

  我们社自成立以来,大型活动八次,作品展出两次,结集成册出版六次,以报刊形式出版两次,诗文书画近四百份,做到了有部署,有行动,有检查,有总结,所以,实效性很强。

  师为表率,带动全体。

  我们的文学社,虽然是多种艺术活动,但毕竟是以写诗文为主体的,其他的主要是围绕诗文而展开的。

  当然,有时也突出表现它们各自的作用,其宗旨是为培养人才。

  我们每次大型活动,教师都亲自出马,特别是一九九一年六月,有十七名教师写了诗文。

  顾问房保昂校长在每一刊上都有作品,而且是文情并茂,言辞精美。

  语文组的教师多次写作,情真意切,格调高昂。

  其他领导和教师也挥笔成章,畅所欲言。

  领导和教师的表率作用给社员和全校学生以莫大的鼓舞和鞭策,他们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争先恐后地上阵,吟诗作文,绘画书写,产品不断地涌现,掀起一个又一个新高潮,课外活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大胆放手,培养骨干。

  课外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过程。

  但是,教师的指导不能干涉过多,更不能包办代替。

  因为学生是高中生,步入人生旅途已有一定的经历,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多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独立地开展活动,做成一些事情并有所发明创造。

  那种谨小慎微,不相信学生的独创性,处处包办代替,定框框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那样做,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有依赖思想,缩手缩脚,不利于增长才干。

  我们社敢于放手学生自己干,让他们敢想敢干,让他们承担重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尽其才能。

  由社长、组长主持的工作就很多,封面设计、整体编辑等都由学生自行创造。

  我们还培养骨干、利用骨干。

  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技术本领的培训,使他们德才兼备起模范带头作用。

  像首任社长吴士杰同学,能主持会议、讲话、组织开展活动,设计内容和形式,写稿、审稿,在学生中享有名气。

  其他社员傅景春、高天罡、鲁春燕等,都是各种文艺创作的中流砥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关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问题,我在前面已涉及到了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此处不重赘,我只补充一点我们的作法。

  一是让一技之长者当先生,教其他社员和创作者。

  比如,绘画组的王立峰同学不仅会美术还会写立体书法,我们让他在黑板上边写边讲,全体成员都学会了这种字体的写法。

  二是提倡和鼓励社员兼学别样,写诗文的学美术,书法组学写诗文……

  三是同样技艺者互相学习,提高水平。

  这样做之后,一技之长得到了提高,又学会了其他技艺,既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又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灌以理论,指导实践。

  课外活动不能是单纯地搞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理论的浇灌,实践上的指导。如果不这样,大撒手让学生自己去搞,那就会放羊必将一事无成。

  这与前面说的大胆放手并不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

  学生是满有兴趣主动地参加活动,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完全是自发的而是经过教师的培养和参加实践活动得来的。

  所以,开展课外活动就不能不加以指导,教师要起主导作用,也只有主导作用起得好,主体作用才得以发挥的好。

  教师要科学地有效地指导好。

  这里面涉及到课外活动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就是辅导教师的问题。

  可以说,没有一个好的辅导教师开展课外活动那是异想天开,纸上谈兵。

  这就要求辅导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忘我的工作精神,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非凡的组织才能,总之,既勤奋刻苦又多才多艺。

  学生们虽有技能,但水平还是有限的,还需要再提高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理论知识,而学生呢,只有点实践知识而无理论知识。

  没有理性知识是不完全的知识,不完全的知识是不行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朦朦胧胧,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

  这时,教师必须给他们讲授理论,使他们饥渴之心得到甘霖雨露。

  我们的课外活动主要给学生美育知识,使他们有正确的审美观,能用马列主义辩证观点评析文艺作品;我们又传给学生文艺、美术、书法等知识。

  我们特邀文艺旗手鲁荒、市名诗人徐萌、本校校长房保昂、语文教师张千帆、教导主任赵宝铭等人给学生讲授诗文创作和美术知识,学生们相当欢迎,积极参加听课,有的教师也去听课。

  这样做,使学生前进有方向,操作有方法,提高技能有尺度,创新有路子。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操和文明精神。

  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引导和帮助。

  学生获得理性知识后,到实践中去应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提高的幅度会更大。

  对学生的作品给以正确的评价,多次修改,直至达到理想的水平为止。

  总而言之,对学生的指导是相当的重要,学生对此也有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要求。

  不这样做,学生就会大失所望,兴趣就会消失殆尽,课外活动就会自消自灭。

  内容增删,形式变幻。

  我们的课外活动,是集文字、书法、绘画甚至音乐为一身的,是个艺术性很强的群体组织,无论什么作品,都必须尽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新颖有趣,使人们喜闻乐见。

  要达到这个水平谈何容易?

  在实践中,我们对此不断地探索更新,使作品以至于活动展现社会风貌又反映时代的脉搏,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践生活,再现校园风貌。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内容也要不断地增删,形式也要随之不断地变幻。

  否则,内容枯燥,形式呆板,千篇一律是不行的,它就不会有生命力。

  试想,刚刚出现的事物,因其从来没有,人们觉得新鲜有趣,如果总以相同的面貌出现,就不新鲜了,成了旧事物,引不起人们的兴趣。

  要想它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让它总是以新的面貌出现,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当然,这不是说原有的内容一概取消,原有的形式一律废除,那也是不对的。

  好的东西不但不能废除还要发扬光大。

  我们社自成立以来,内容上的大动脉是从迎新年到颂夏歌,再到颂党等不断地变幻,形式上从单一的诗文变为诗文、书法、绘画、音乐(歌曲)熔为一炉,从结集成册到小报印发。

  从体裁的狭窄到体裁的广泛:诗词、小说、散文,到新闻采记、小品、对口词等,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地总结研究而且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

  在众心一致的努力下,我们的活动一直是延续不衰,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掌握方向,不离正轨。

  组织课外活动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何况是文艺性的活动,更应该把握方向。

  课外活动误入歧途是小事,而培养一大批青年学生是大事,这就会直接影响到祖国的未来那么我们就会犯莫大的错误。

  我们社的活动始终坚持革命的方向,不离正确的轨道。

  有的同学写了爱情诗,格调不高,充满了苦涩、孤独与忧伤,我们在结集时就没有给登载并对其本人进行了教育和创作上的指导。

  我们坚持把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坚持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做为课外活动的准则。

  按时总结,教育贯穿。

  思想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培养的极重要的一环,在德和才两个方面,德起着调节才的作用,它是灵魂和统帅。

  正如毛主席指示的那样“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德育,连孔子都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再者,青少年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易受熏染,甚至走上违法乱纪的邪路。

  而思想教育,对此既要重视又要贯穿始终。

  我们文学社自成立到今天就是如此。

  学生们认识到参加文学社不是凑热闹而是培养自己的好思想好品德又增长才干。

  在平时,我们又按时总结,每开展一次活动,都对全体人员的态度、表现、成绩等进行总结。

  一分为二,得出经验,找出教训。

  我们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这样做的基础是材料的积攒。

  我们每次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专门有人把每个社员和参加者的情况都一一列清单,有准确的数字和资料来印证,到一定阶段公布于众。

  奖惩分明,鼓励先进,转化后进,便于活动的开展。

  同时,我们集思广益,多次征求社员的意见和要求,把活动搞得生动活泼。

  我们也有严格的制度,松松垮垮,随随便便的不行。

  我们的思想工作很过细,社员有五十多人,来自全校的各个年片和班级。

  学生们在班里干什么的都有,类型俱全,成分复杂,思想错综。

  活动也经常,时间一长,难免不产生各种思想,出现各种令人不快的行为。

  怎么办呢?只有做过细的工作,和他们谈心,一谈就是几堂课,有的还多次谈。

  这样做,就治好了某些人的忧郁症、动摇病等。

  领导重视,八方支援。

  课外活动是一种复杂而又艰苦的活动。

  它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必然涉及到动力、物力等问题,这就自然地和外界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因此,要想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就必须有领导的重视,各方的支援。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课外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需要领导和各界从精神上到物质上的极大鼓励和支持。

  如果没有这一点,课外活动无法开展。

  我们的文学社,就是真正地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界的大力支持。

  首先,我们的文学社是在金耀忠校长的亲自授意和支持下成立的,他始终关心着文学社的成长。

  房保昂校长甘当顾问,亲临指导,躬身创作,精心培育。

  其次,其他领导和师生员工也都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动上的支援。

  赵宝铭主任作画,何国镜主席作词,于万永主任建议,蒋桂芝团委书记撰文。

  各组教师做诗做文,尤其是语文组教师作品最多。

  教导处供品,广大学生热烈响应,工人职员拥护赞扬,而幕后默默做贡献的更是不可胜数。

  正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加上全体社员和辅导教师的齐心努力,我们的文学社已成为学校文艺队伍的核心,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它正如旭日东升,蒸蒸日上!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使师生们得到了考验和锤炼,尤其是学生们双丰收,德才兼备者不断涌现。

  因此说,第二课堂是铸造人才的熔炉!

  (992年6月)

  百感小集35: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134/2354225.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