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斋 > 百感小集 > 27 “两复” 、“三有”和“四环”

27 “两复” 、“三有”和“四环”


  (小。。更)百感小集27:更新时间:23--9:22:4。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它是识字造句、布局某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它能明显而集中地反映出学生在思想认识、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状况,总之,一篇文章是作者各方面水平的综合反映。  小说.。更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多采用“文以取士”的考法,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67532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作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作文教学也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大问题。因此,作文教学不容忽视。

  怎么样才能搞好作文教学,怎么样指导学生写作才能收效显著,达到预期目的呢?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实践着探索着,我们把多年的实践探索归纳起来,可以总结出作文教学的途径,概括地说:“两复”、“三有”和“四环”。

  “两复”,就是从作文教学性质上说的,是两个反复,即: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就是从理论知识(怎么写)到感性认识(实践练笔),从感性知识又回到理性知识(讲评),最后又反馈到感性知识(修改)。

  “三有”,是指从指导内容上说的,解决三有问题: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即材料、结构、主题。

  “四环”,是从写作程序上说的,是指四个环节:讲→作→评→改。

  一、讲

  这是整个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解决作文的观点、材料、写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以便使学生懂得在动笔之前弄明白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

  作文指导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做为一个写作指导教师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作文前的指导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工作

  主要是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饱满的写作热情,因为这是写作的关键,没有欲望和热情,文章就不会产生,更不会有象样的文章产生,也就是说,旺盛的写作热情始终是写作的巨大推动力。

  鲁迅说:“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郑板桥也说:“精神专一奋斗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鲁迅和郑板桥强调的自我奋斗的推动力正是燃烧不息的创作热情。

  再从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的出现,哪个不是由于作家迷上创作到了废寝忘食如醉如痴的程度才获得丰硕成果的呢?

  思想工作主要是结合中外的名著典例向学生讲讲写作的作用、意义等,要力求讲得生动形象,富有魅力,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不可遏止的写作热情,那么文章大有希望产生。

  2积累材料

  积累材料也是写作中的重要问题。

  学生既然是激情满怀,跃跃欲试,但是真正动起笔来,又觉得无话可说,无言可表;即使是写出来也是内容单调,言词干瘪,空乏其味。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材料,头脑空虚的缘故。

  我们必须加以指导,让学生留心生活,收集材料,积累材料。

  我们的头脑好比是个加工厂,现实生活好比是原料,没有原料源源不断地进入加工厂,加工厂就不能生产出产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蜂儿酿蜜得采花,春蚕吐丝得吃桑。

  如不积累材料,当然就写不出文章来,许多名人作家也很强调积累材料,“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厚积”才能“薄发”,反之,积累贫乏,文章就苍白无力。

  我们指导学生积累材料,不仅让他们留心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而且还让他们去分析、判断、综合、选择,不能把看到的一切毫无选择地全部收集利用,而是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发掘出事物的深刻含义,认清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这样,材料多了,丰富了,写起来就会文思泉涌,滔滔不绝;有取有舍,去糟粕取精华,写的就会重点突出,言简意深。

  解决了材料,也就解决了写作中言之有物的问题。

  3文体知识和写作方法

  现今的文体样式繁多,每一种文体的特点和写法各不相同。l

  我们有责任向学生传授文体常识。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阶段主要是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培养.我们把各种体裁知识适当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懂得各种文体知识以便写作。

  4审题指导

  审题至关重要.审对了,写作对头;审错了,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指导学生审题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同时,审题也可以促使学生动脑筋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

  写文章分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大类。

  、命题作文

  审题时要读懂文题,逐字逐词地分析,抓住关键词语,反复琢磨,理解题意,确定中心。根据文题的限定,确定写作角度,最后按照题意,确定文意。

  2、材料作文

  审题时要读懂所给材料的内容,理解实质,抓住要害。

  多则材料的审题,要理解各材料的关系,找出各材料间的思想聚光点,确立了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之后,拟出题目,然后写作。

  5确立中心和选用材料

  文题有了之后,不要盲目地写作。

  要确立中心和选用材料。

  因为古来就有“文以意为主”的说法,确立了中心,就解决了言之有理的问题。

  周先慎说:“义理当是灵魂,是统帅”。

  指导学生必须中心突出,观点明确。

  然后选用材料。材料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说:“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明引于成辞,征义举于人事”。

  用什么标准选用材料呢?有人说:“材料要由观点来统率”,“要围绕中心来选材,选取材料要典型、准确、新鲜。

  6结构层次

  上述几项完成之后,就要考虑如何组织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了,即布局谋篇的问题,这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

  有人把文章的主题喻为灵魂,材料喻为血肉,结构喻为骨架。

  没有骨架,灵魂无处寄托,血肉无所依附。

  指导学生时,先让学生进行整体构思,然后写提纲。

  这样,文章的蓝图就应运而生,再写文章就会有条不紊,汩汩而出了,这正如李渔所言“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上述六项是作文前指导的主要项目,当然还有,此处从略了。

  对作文前的内容指导好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对其指导内容要了如指掌,运用时才能自如流畅,每项内容指导,必须有理论有实践,二者结合,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

  我本人在指导写作时就是这样做的,就拿“读后感”一类文章写作就是有理论十条(从略),有实例《画蛋?有感》,以例证理,以理析例,讲起来有条有理,具体形象,富有趣味,效果显著。

  上述所言,就是写作程序中的第一环“讲”,这是理论(理性知识)。

  学生在获得这些理性知识后,豁然开朗,胸有成竹。

  二、写

  写,是个实践的过程,也就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

  用《教育学》的话来解释,就是“控制系统(教师)把写作知识传授给执行系统(学生)而执行系统得到了感知,即输入了知识,在头脑中储存(记忆),就是把获得的知识反馈(运用)到实践中去(作业)。

  由于控制系统传授得法,执行系统感知得活,输出的东西自然是水到渠成灵感来到,文章应运而生,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三、评

  学生们写出文章后,先让他们改一下,直到不能再改为止,然后收上来批改与讲评。

  从文学创作规律来说,学生毕竟是初学写作者,水平相当有限。

  写出的习作,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们满怀激情,写出来的文章自以为满意,但实际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毛病较多,甚至是失败之作。

  另一种是虽有写作热情,但写不出象样的东西来,自己也意识到了,但无力回天。

  这两种情况都需要教师帮助。

  作文批改,是作文前的指导和深入,是对学生进行更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指导,这也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把学生的写作水平推向高层次的有效方法之一。

  批改时,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从文题的确立到观点的是否正确,从内容的充实和贫乏到层次结构的安排是否合理……都要一一查看清楚。

  当然,要有重点。

  批改方式多种多样,采用哪种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总而言之,能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就是好方式好方法。

  我所说的批改与一般的批改是有所不同,重在“批”,指出学生习作中的毛病是什么,改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去做。

  批改之后接着便是讲评。

  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环。

  学生们喜欢它重视它。

  教师在讲评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要力争获得较高的效益。

  主要对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缺陷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实际水平,引导他们用写作规律来鉴别自己的产品,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补足缺陷。

  讲评的方式多样化,大体上分综合式和特殊式。

  综合式,是指出共性问题;特殊式,是指出个性问题,这个性,必须是有影响有价值的。

  不管哪种样式,必须有理性的条款,又有实例的印证,使讲评有的放矢,具体形象,能使学生如饮甘泉,茅塞顿开。

  这一环节也就是理论上的开导,教师化作用。

  四、改

  有人总结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是“作前指导,作后批改,批后讲评”。但我本人认为这不够完整与彻底。

  因为经过教师的点化之后,学生受到了启迪,认识到了自己文章的不足,在意识上有很多的发现会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他们有了新的思路,新的内容,新的安排,新的语言……

  如果就此裹足不前未免太可惜了。

  有人说,学生把习作交上来就是定稿,一次性作文就等于完成,况且教师已批完,改完,评完。

  我不这样认为。

  因为古今中外许多名家大作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多次修改的结果,托尔斯泰的不朽名著《复活》中,女主人公卡秋霞出狱后的肖像描写,作者就改了二十遍。

  中国的谈迁写《国迁》前前后后修撰了三十余年。

  诗人白居易把诗作年给老妇听,接受她们的意见修改。

  就连古典名著《红楼梦》也是作者在“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困境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这些名家名著尚且如此才“终成正果”,何况是我们的学生呢?

  因此,教师讲评后,有必要让学生再次地改动,这是一个消化的过程,反馈的过程,反复的过程,这也是质的飞跃。

  这样改动后的习作与以前的习作大相径庭。

  上述的“两复”、“三有”和“四环”是我认为较为适合当前情况的写作教学途径。

  它的效果如何呢?半年来的专业写作课使我感到效果显著。

  学生们普遍重视、喜爱写作课。

  人人认真写作,就连以前不爱写作的房富春也按时写作了,女学生李玉华的热情非常高,经常求教,男学生张宝魁离校后的来信写道:“当我第一次写作文时水平很低,只得了那么可怜的几分,经过您的教育和指导,也经过我的苦练,我的笔法纯熟了。”

  上述事实足以说明“两复”、“三有”和“四环”是作文教学的好途径,它能使学生对写作从一无所知到感知增多;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得通顺到象样,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演化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了指导、检查、点化、督促的作用。

  当然了,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是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作用,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

  关键在于学生的自我努力。

  要想内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发挥得好,必须有外因的辅助。

  写作水平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逐渐地掌握写作规律,平时就多读多练。

  现在的学生头脑较空,材料积累的太少,思路也不开阔,这是因为学生的阅读面窄,见识太少的缘故。

  所以,目前较急迫的任务是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积累材料,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同时,我们要多训练。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系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决不是单纯地依靠课堂上几十分钟能做好的,必须多方面配合,坚持不懈才能奏效的。

  时代是不断地前进,事物是不断地发展变化,今后的作文教学怎样进行最有成效,那还有待于人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

  (本文是:浅谈作文教学)

  (99年7月)

  百感小集27:


  (https://www.baishuzhai.cc/ibook/43/43134/2354217.html)


1秒记住百书斋:www.baishuzhai.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zhai.cc